第120章 投效(下)

第二天,李本深又來找商毅,當然不是對昨天的事情有所反悔,而是告訴商毅一個消息,原來是巳經投降清廷的李成棟,派自己的養子李元胤來和李本深聯絡,也希望能夠返歸明朝,並投效到商毅的部下來。

原來這個時候的李成棟是歸屬多鐸來管轄,不過他現在可遠沒有在另一時空裡那麼風光,因爲在這個時空裡,李戌棟最初投效的是豪格,多鐸當然不待見他,而現在豪格已經失勢,李成棟自然也連帶着倒黴。而多鐸手下的降軍共有十餘萬人,也分三等,但在淮安慘敗中,李成棟的人馬也跟着拆損了大半,手裡沒有人馬,說話的底氣就更不足了。雖然李成棟沒有像豪格那樣被監禁起來,但就是在降軍中,也只能算是最低的一檔。

因此李成棟這段時間裡可也受了不少氣,同時也對自己當初草率的向清軍投降的行爲十分後悔,在養子李元胤和側室趙氏的勸說下,也動了棄清返明的念頭,而李元胤在明朝時,和李本深也有些交情,於是也的自告奮勇,暗中潛回揚州,聯絡李本深,看看他是否能爲自己牽線。

李本深得知了李元胤的來意之後,立刻勸他與其返歸明朝,不如直接投降商家軍得好,同時也把自己決定投效商毅的經過,還有商毅的條件說了一遍。

投效商家軍李元胤到是覺得不錯,但要交出所有的軍隊,這一點李元胤可不敢做主,不過他還是希望能夠見商毅一面,當面說一下。於是李本深又來找商毅,看他見不見李元胤。

聽李本深講完來龍去脈之後,商毅也不覺好笑,因爲歷史上李成棟反正,還是三年以後的事情了,而現在剛剛纔降清,那邊的位置還沒有坐熱乎,就想着棄清歸明瞭,看來歷史己經變得越來越有趣,而且自己的翅膀終於扇動的風暴也越來越大了。

因此商毅點了點頭,道:“好吧,你帶他進來,我見他一面。”

不一會兒李本深帶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頗爲精明幹練的樣子。見了商毅之後,跪下施禮,道:“小人李元胤,見過商軍門。”

對李元胤商毅到知到一些,他字元伯,是河南南陽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棟爲盜時掠良家子,養以爲子。自少年時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隨李成棟出生入死,但他稍讀書,知大義,而且心計密贍,饒有器量。李成棟降清時,李元胤怏怏不樂。在另一時空裡李成棟反正,李元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李成棟身死之後,李元胤依然對南明忠心耿耿,直到最後戰死。

商毅道:“李元胤,你的來意本深都己經對我說了,李成棟如果是真心歸返,我自然是歡迎,但你憑什麼讓我相信,李成棟是真心歸返,而不是反覆無常呢?”

李元胤雖然爲人精明,但也被商毅問得啞口無言,因爲商毅問得也不無道理,畢竟李成棟是投降了清廷,現在突然又要歸返,任誰也會懷疑,因此李元胤也怔了好一會兒,才道:“回稟軍門,父親當日之舉,也是迫不得己,爲形勢所逼,才行此下策,還望大人見諒。”

商毅“哼”了一蘆,道:“李成棟當日降清,可並非是迫不得己呀,且清虜兵勢並不多,就算不敵清虜,也可以敗退避讓,難道非要投靠異族,出賣祖宗嗎?就算他今日棄清歸明,難保他日後不會降而復反啊。”

李元胤臉上也是紅一陣白一陣,只好磕頭不止,道:“父親是一時糊塗,現在己經追悔莫及,情願改過自新,戴罪立功,決不敢欺騙大人,只求大人能夠成全父親這份苦心。”

商毅點了點頭,道:“好吧,念在大家都是華夏一脈的份上,我給你們一個機會,你們即然是綠林出身,就應該懂得綠林的規據,交一個頭名狀來,我更收留你們。”

李元胤萬沒想到商毅會提出這樣一個要求,怔了半響才道:“軍門要什麼樣的頭名狀?”

商毅笑道:“自然不能是一般的頭名狀,至少也要是固山額真,或都是貝子貝勒,只要交了頭名狀,我才能相信李成棟是真心歸降。”

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裡,曾經出現過一個反正的高巢期,許多降清的明朝官員都紛紛棄清歸明,李成棟只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而清朝也一度十分被動。不過誘使降官復反的動機根本不是什麼民族大義、良心發現,就算是有,也只極小一部份,主要是因爲清廷對於漢族的官員中,看重漢旗和入關上前降清的官員,對後降官員比較壓制,使一些降官對自己所得的封賞都不滿意,才形成大規模反正潮。

比如李成棟,在另一時空時就是因爲自持功高,以爲可以當上兩廣總督,結果清廷將這一職務給了無功的佟養甲,造成了李成棟的不滿,這纔是李成棟反正的主因。

其實在這時期裡,在明清包括大順政權的轉換之間,許多人都在其中,降而復反,反而復降,隨意改換門庭的大有人在,還有一些人根本就是想從中投機取巧。清朝也被弄得頭疼,後來多爾袞下令,是反而復降者,一屢死無赦,並且甴於清朝的統治也漸漸穩定,才平息下來。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像李成棟、李本深這樣的人,其實也是受大勢影響,如果在一個英明有能力的領導者手下,他們也許能成爲不錯的將領,只可惜當時並沒有這樣的人,因此只能搖擺不定,朝明暮清。

對於商毅來說,一是不許在商家軍內部存在自立山頭的傾向,二是絕不要這種反覆無常人,寧可使自己的擴張慢一些,也要保證商家軍的穩定性不受影響,因此對於投靠自己的人,軍隊必須接受改編,使其沒有自立山頭的資本,而從清軍那邊歸返過來的人,則必須交一個頭名狀來,以保證他們以後不會在降而復反。

李元胤怔了好一會兒,才道:“回稟軍門,這事元胤不能做主,必須回去稟告父親,由他決定。”

商毅點了點頭,道:“元胤你說的也有道理,好吧,你回去和李成棟好好說明清楚,但讓他不要忘記,自己還是一個炎黃子孫,則不可再助紂爲虐了。”

李元胤心中一凜,道:“元胤知道,請軍門大人放心。”

商毅笑道:“不過元胤也不要急走,今天的慰問演出馬上就開始了,元胤如果有興趣,不訪看完了再走。”

李元胤也不禁聽得雲裡霧裡,道:“慰問演出?”

商毅笑道:“走,跟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李元胤看了李本深一眼,李本深也表示自己完全不知情,兩人也只根着商毅,來到揚州城最熱鬧的大街上,這時在街中心己經搭好了戲臺子,這也是商毅帶來的慰問團在揚州第一次公演,而且是在大街上演出,因此大街上滿滿當當,擠滿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這時己經開戲了,上演的正是[八大鍾大鬧朱仙鎮]的戲,因爲是打戲,也不時的有人喝釆。

因爲這個時代的人們沒什麼娛樂活動,看戲就是最大的樂趣。只是平時一般只有過年過節纔會有這種公開演出,而爲了宣傳和動員抗清的需要,慰問團沒有排什麼才子佳人的戲,而是儘量選有關抵抗外族入侵的曲目。這種戲雖然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但也有不少,如[薛丁山徵西]、[楊家將]、[岳飛傳]、[英烈傳]一類,而且商毅還要求,把反角的形像都儘量改得像清軍的樣子,以加強效果。

而這些曲目打戲佔了大半,在舞臺上蹦來跳去,花裡胡哨的十分熱鬧,而老百姓也最喜歡看這類的戲曲,因此也吸引了不少老百娃,在大街上幾乎都插不進足去。

不過商毅早己包了街邊的一間三層酒樓,史可法和不少揚州的官員們也應商毅的邀請,今天也聚集在這裡戲。在二樓是商家軍的一些將領和底級官員,商毅讓人給李元胤和李本深找了個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來觀看。因爲現在李成棟還是清將,李元胤也不宜暴露身份,好在認識他的人也不多。

把他們安頓好之後,商毅纔來到三樓,史可法和十餘名揚州的高級官員都在這裡,還有幾名陪酒的妓女,商毅和史可法等人打過招呼之後,才進了一間小房裡,陳圓圓正在屋裡,憑窗看着自己這幾個月來的勞動成果。這個時候後世的國粹還沒有形成,流行的是崑腔和戈腔,以前陳圓圓當妓女的時候,這兩種戲曲都很拿手,也演過不少戲,最擅長的是花旦。

雖然現在陳圓圓不可能親自登臺了,不過讓她來組織憵問團,編排曲目演出,卻是正好發揮了她的特長,而且又是商毅交給她的任務,因此她也十分盡心,當然以她現在的身份,那家青樓戲班也得賣帳。

見商毅進來,陳圓圓也喜滋滋的道:“相公,你終於來了。”

商毅笑道:“怎麼樣,我沒有來晚吧,到了嗎?”

陳圓圓笑道:“還沒有呢,這可是壓軸的戲,一定要留在最後,不過也快了,你要再來晚一點,可就看不着了。”

其實商毅是見過後世那些綜藝娛樂節目的人,對這時代的戲曲根本沒有興趣,只是想看一下這場演出的效吳,只好耐着性子看下去。又演完了兩齣戲之後,就有人上臺把前面的背景道具全都清走,底下的百姓也向起了一遍“嗡、嗡”的聲音,都知道今天的壓軸戲要開始。因此也都升長了脖子,耐心的等着。

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85章 襲擊(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80章 洋人(上)第147章 制度(下)第145章 迴歸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4章 天像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章 喜迅(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76章 鹽場(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5章 強盜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64章 破局(四)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81章 佈置(二)第101章 備戰(三)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88章 交易(上)
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85章 襲擊(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80章 洋人(上)第147章 制度(下)第145章 迴歸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4章 天像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章 喜迅(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76章 鹽場(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5章 強盜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64章 破局(四)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81章 佈置(二)第101章 備戰(三)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88章 交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