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

所以楊渥對於高勗這種公事爲重的做法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對他更加敬重起來。

同時,在楊渥心中也不由想到,當初楊行密身邊三大謀士中,袁襲死的早,不知道性情如何,但戴友規和高勗二人的品行卻都是上佳之選;而歷史上徐溫身邊三大謀士嚴可求、駱知祥和陳彥謙三人據楊渥的觀察也都不錯;所以楊行密時代纔是淮南最爲強盛的時代,到了徐溫時代雖然表現差點,但也算不錯。

可惜等到了徐知誥那一代人,徐知誥的心腹謀士就成了宋齊丘、王令謀這種心理陰暗,品性惡劣的有才無德之人了;至於更往後的,就成了既無才,又無德的人,怪不得後世南唐越來越衰弱。

在心中吐槽了一陣子,又等了一會兒,高勗才匆匆趕到,連連告罪,這才問起正事。

“高書記一心爲了百姓,又素來重視農業,如今我正有一件關於農業,關於百姓的大事,若是能夠做成,必將大大惠及我淮南百姓。不過這件事卻需要有人來具體實施,所以便來找高書記您了。”楊渥笑道,又將佔城稻的事情詳詳細細的對他說了。

“世子所言當真?”高勗大喜過望,隨即又非常認真的問道。

若是真像楊渥說的那樣,不僅可以將以前無法種植的土地改爲農田,還能一年兩次成熟,這其中的優勢可就太大了。

“當然是真的,我豈會用這麼重要的事情來欺騙你呢?所以我想讓你……”

“好了,既然是真的,那無論如何老朽都會將此物在淮南推廣下去,世子有什麼事情需要老朽出力的,儘管吩咐,老朽就算舍了這條老命也要將此事貫徹下去。”還不等楊渥開口勸說,高勗便斬釘截鐵的道。

楊渥喜道:“我就知道高書記必然不會拒絕的。”他連忙將需要高勗去做的事情交代了一番。

高勗沉思道:“你說得對,此事太過重大,的確需要先實驗一番。也罷,一百多斤種子,省着點大概只能種十畝地,那就在水田旱田裡面各選種幾畝吧,先看看成效如何。”

從興奮中清醒過來的高勗也認識到了這其中的嚴重性,不由謹慎起來,不過他還是答應了親自負責此事以及後續進一步推廣的事情。

“只是,最近我淮南大軍調動頻繁,事物實在繁忙,只怕沒多少時間啊?”高勗猶豫,隨即一咬牙道:“也罷,這件事如此重要,做成了就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相比之下其他事情又算得了什麼?既然忙不過來,那老朽這便去向大王請求,辭退這掌書記的職務便是。”

“先生大義!若是先生能做好此事,將來必將留名青史!”楊渥肅然拜道。

“留名青史?這倒沒想過,不過若真能留名青史倒也不錯!”高勗笑呵呵的道。

當即,高勗直接去了楊行密的書房向他請辭,而楊行密在聽了高勗的話後連忙將楊渥召去問明原因,又詢問楊渥是如何知道占城稻的優點的。

楊渥只好推脫說是偶然間聽一個商人說的,派人去閩地一打聽才確認下來。

一旁範遇有些奇怪的看着楊渥,心道當初楊渥不是說的言之鑿鑿嗎?怎麼又變成了是讓他派人去確認的。不過他自然不敢去揭發,反而在一旁幫楊渥圓謊。

聽了事情的經過,楊行密點頭道:“此事的確重大,必須小心行事。高先生親自去處理此事倒也很合適,只是高先生若是辭去了職務,那麼這掌書記的職務由誰來擔任呢?”

楊渥心念一動,連忙建議道:“孩兒知道一個人,或許能擔任此職務。”

“哦,不知你有什麼人選?”楊行密有些感興趣的問道。

“以前田覠的幕僚殷文圭殷先生,以他的才能品行,足以擔任此職務。”

“殷文圭啊?”楊行密點點頭,他也久聞殷文圭的名聲,知道此人的才能擔任掌書記的職務是足夠了,只是他聽說這人當初放棄朱全忠封的高官不當卻回淮南隱居。

而田覠之所以能得到他的效忠也是走的他母親的路線,先以子侄之禮侍奉殷文圭的母親,殷文圭感念他的恩德而爲他效力。這樣一個人自己能讓他來爲自己效力嗎?楊行密有些懷疑。

楊渥看出了他的想法,笑着說道:“父親放心就是,殷文圭之所以不願爲朱全忠效力,無非是因爲朱全忠爲人殘暴,陰險狡詐,如此奸人,怎麼能與父親相比呢?孩兒覺得,只要父親出面,他一定會答應出任掌書記職務的。”

楊行密看了他一眼,見他滿臉自信,當即醒悟過來,同樣笑道:“看來爲父讓你拉攏田覠麾下的那些文士,你的收穫是不小啊,連殷文圭這種聲名在外的名士都被你收服了!也罷,爲父便任命他爲淮南掌書記便是。”

楊渥趁機又道:“父親,既然殷文圭被任命爲掌書記了,那麼孩兒還有幾個人選要向父親推薦。”

說着,楊渥又將駱知祥、沈文昌、楊夔等人一一推薦,楊行密聽了之後笑道:“其他人也就罷了,爲父也聽說過他們,品行才能都不錯,便是爲他們加官也沒什麼。不過,那沈文昌當初在田覠造反時,曾經作檄文罵過我,將爲父罵得狗血淋漓,彷彿真是什麼十惡不赦之人。爲父憑什麼要給他加官?”

楊渥笑道:“父親何必戲言?當年陳琳爲袁紹作檄文痛罵曹操,但後來曹操卻愛其才而不咎。如今沈文昌的才能也不差,以父親的性子,怎麼可能怪罪他?”

楊行密大笑道:“不錯,渥兒知我!曹操何等雄才,何等胸懷?世人無知,竟然把朱全忠與曹操相提並論,簡直是笑話!他朱全忠可差遠了!”

感嘆了一句,楊行密又道:“也罷,既然這些人都有才能,那爲父便給他們一一加官便是。”

隨即,楊行密下令封駱知祥爲淮南支計官,負責打理淮南財政;殷文圭爲掌書記,接替高勗的職務;沈文昌爲節度牙推,協助周隱;楊夔爲館驛巡官,同樣作爲周隱的屬官。其餘文士也各有加官。

帶着這份人事安排,楊渥滿臉喜色的告辭離開,而高勗則留下來等待殷文圭前來與他交接公務在殷文圭熟悉公務之前,他自然不能離開。

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十章 悠閒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十三章 溫馨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
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十章 悠閒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十三章 溫馨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二章 人選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