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

溫州那邊的審訊結果,迅速的被傳到了金陵。

得到這個消息後,楊渥頓時放心了不少,他最擔心的事情終究是沒有出現。

不管是從情理上,還是從審訊得到的結果上,楊渥都相信張可宗不是背叛之人。

至於趙匡凝,不管他是不是開口,此時已經不重要了。

當初楊渥將趙匡凝流放之時,他纔剛剛前來投奔淮南不久,在天下間還有一定的民望,再加上那時候楊行密還在,所以楊渥只是將此人流放了事。

但如今幾年時間過去,淮南都已經變成了吳國,民衆對趙匡凝的關注自然也沒有當初那麼多了,只怕還記得有這麼一個人物的都不多了。

所以楊渥下令以謀反罪行將其處死時,內閣的諸多大臣們都沒有反對的。

半個月後,張可宗抵達金陵,剛剛進城,就有楊渥的侍衛前來傳令召見他。

書房之內,楊渥將其他人都打發了出去,直接了當的向張可宗問道:“張使君,你可是心中有疑惑,不知道孤爲何在此時突然將你召來金陵?”

“臣的確有些疑惑,不知大王召見臣,可是有何事情要吩咐?”

楊渥笑道:“若你真不知道孤突然召見你的目的,那事情反而就簡單了!”

從楊渥的觀察來看,張可宗應該根本不知道那幾個“海商”的真實身份,所以纔會主動去與他們接觸。

他也不隱瞞,直接將溫州那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張可宗。

果然,張可宗先是滿臉震驚之色,接着又是冷汗直冒,連連向楊渥解釋自己與那幾人並無關係。

“張使君放心吧,事情的本末孤已經查清楚了,此時與你無關,孤不會怪你的!”楊渥笑着安撫道。

張可宗這才稍稍放心下來,若是因爲自己的無心之舉,導致自己捲入勾結外敵的大案中,並且最終因此獲罪,那就實在是太冤了。

“臣多謝大王明察!”他連忙向楊渥拜謝。

在這個時代,別說張可宗是真的和王延鈞的密探有過接觸,哪怕只是有些懷疑,只怕等待他的也會是直接抓起來再審問的結果。

而楊渥卻是選擇將他召見到金陵來詢問,這無疑是出於對他的信任纔會如此。

楊渥點了點頭,接着嚴肅說道:“張可宗,雖說此事最終查明與你無關,但你身爲溫州刺史,常年負責鎮守邊境要地,卻是如此缺乏警惕之心,這一點讓孤深感失望!”

“是,此事臣有過,請大王責罰!”張可宗連忙道。

“責罰?孤當然要責罰你!你的溫州刺史之位就不要做了,孤會給你安排另一個任務,若是你做得好,孤就遂了你的心願,讓你到禁軍裡面來擔任都指揮使,將來建功封爵也不在話下!你看如何?”楊渥道。

張可宗聽說自己的刺史之位就這樣被罷免了,但他卻絲毫沒有不滿,反而滿臉喜色的道:“臣多謝大王!”

原來他很早以前就想進入禁軍擔任將領,征戰四方。

像現在這樣當個地方官鎮守一方的差事,他早就不怎麼想做了,所以纔會在聽到楊渥的許諾後大聲感謝。

楊渥笑道:“謝什麼謝?你要知道孤給你的任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而且若是你運氣不好,甚至可能丟命的!”說到最後,他的神情顯得極爲嚴肅。

“大王,只要能進禁軍效力,臣不管是什麼任務都願意去試一試!請大王明言,到底是什麼任務?”

“是這樣的,樞密院制定了一個攻打福建王審知的作戰計劃,但這個計劃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如今卻還缺少一個執行人,若是你願意的話,孤就讓你來做這個執行人!”

“具體的情況,你可以去樞密院詢問李承嗣將軍,他會告訴你的。你好好考慮一下然後再來告訴孤吧!”楊渥道。

雖然如今王審知已經在派人談判商議投降的事宜了,但楊渥不會將全部希望都寄託在談判上面,他必須做好軍事準備,不管是最後談判破裂,還是時間拖延太久,楊渥都會開展軍事行動,以武力來消滅王審知。

如今已經是武義二年的六月份了,雖說南方已經只剩下馬殷、劉隱、王審知、盧光稠等幾個勢力,但要徹底消滅他們也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所以在王審知這裡就不能拖延太久。

張可宗見楊渥沒有進一步的吩咐,當即告辭離去。

這次來金陵覲見楊渥對他來說是極具戲劇性的,先是楊渥告訴他與他打交道的幾個海商竟然是王延均的密探,這讓他嚇出了一身冷汗;接着楊渥又告訴他,他一直期望已久的願望竟然突然就實現,這完全是意外之喜。

這兩件事讓他快要走到樞密院了都有些如在夢裡。

進了樞密院,張可宗連忙找到李承嗣,向他詢問對王審知的作戰計劃。

“大王都和你說了吧?給你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執掌五千水軍精銳,進駐琉球,等待作戰的時機!”李承嗣取出地圖,指了指上面的那個大島說道。

“什麼?讓我去琉球?”張可宗卻是愣住了。

這個時代所謂的琉球,並不是後世的琉球,而是後世的寶島。

不過這個時代的寶島還是一片荒蕪,當地的土著都是沒有開化的生民,與這些土著可不怎麼好打交道。

此外,當地據說疫病橫行,一般人去了之後很容易會得病,甚至有傳言說去那裡的人十個裡面至少就會有兩三個回不來,根本就不是什麼好地方。

所以張可宗想不明白爲什麼要讓他去那裡。

“李將軍,即便要用水軍精銳突襲福州,那也沒必要去琉球啊,直接從溫州登船出發不就是了?若是擔心溫州距離福州太近不好保密,那也可以從台州出發;總之沒必要去琉球啊!我聽說那裡可是真正的不毛之地,疫病橫行呢!”張可宗滿臉疑惑的問道。

“這是大王親自做出的部署,本將也沒法改變大王的決定吃!”聽張可宗問起,李承嗣不禁嘆氣道。

他同樣想不明白楊渥這麼安排的原因。

按照楊渥的計劃,在對王審知的戰事開始之後,先是從溫州、吉州等地給王審知足夠的壓力,讓他不得不分兵到前線去抵抗,從而造成後方空虛。

接下來駐守在寶島上的水軍精銳則乘船對福州發起突襲,以求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

在此期間,張可宗除了要帶領水軍前往琉球駐守外,還要在那裡建立一座新的城池,甚至連新城池的名字楊渥都想好了,就按照古代的稱呼,叫做夷州。

日後這座城池修築好了後,楊渥還會逐漸遷移百姓去開發當地,並且在當地設立夷州刺史等官職,隸屬福建行省管轄。

不僅是琉球,還有海南島,楊渥同樣打算將其佔領了,並且築城設州,加以開發。

或許這兩地的開發在短時間裡面帶來不了什麼好處,但在長期還是有不少利益的。

更重要的是,開發這兩地可以使人們的視野進一步向海洋轉變。

張可宗等人看不到這些好處,他們的目光還只盯着陸地上的爭奪與開發,自然排斥楊渥的主張;而楊渥要做的就是逐漸轉變他們的觀念。

不管如何,楊渥已經親自制定了作戰計劃,李承嗣等人也只能照此進行安排。

“總之,張使君,你的任務就是率領水師精銳在琉球尋找一處適合築城的地方,然後在當地先安下營地,爲日後進一步築城做好準備。此外,當對王審知的戰事開始之後,你就要率領水軍突襲福州。這兩點任務你可聽明白了?”

“是,在下聽明白了!”張可宗雖然不能理解楊渥的計劃,不過爲了他的禁軍都指揮使頭銜,他也只能答應下來。

幾天之後,一支規模龐大的海船隊從金陵出發,一路沿着海岸線南行,準備前往琉球登陸。

而在另一邊,福州城中,面對吳王楊渥派來的談判使者,王審知的心情卻非常不安。

經過這麼久的談判後,王審知已經在心中有了初步的決定。

當初楊渥直接給他劃定了一條底線,那就是福建必須徹底由吳國來掌控,爲此王審知以及王氏族人都必須遷移到金陵去。

這個底線自然讓王審知不怎麼滿意。

他的兄長王潮打下的福建五州之地,傳到他的手中後,他非但不能將其發揚光大,反而要納土歸降,這自然是一件不怎麼甘心的事情。

此外,楊渥雖然答應過封王審知爲閩國公,並且准許他後人以閩侯世襲;但將來他們全家遷往金陵之後,在那裡就真的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了,任憑楊渥宰割了。

這些所謂的封爵,到時候能起到什麼用處還真難說。

除了這些擔憂以外,還有另一件事也是王審知一直有些猶豫的原因,這就是關注他的次子王延均的處置問題。

當初王延均殺了淮南使者張知遠,雖然情有可原,但楊渥如今非要追究這一點王審知也沒有辦法。

不過如今吳軍似乎越來越沒有耐心了,他們的進攻跡象已經非常明顯,王審知知道自己已經不能再拖延下去,不然就可能失去最後的機會。

所以雖然對現在的條件不滿意,但王審知最終還是決定,答應楊渥的要求,向吳國納土歸降,以保全家族!

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五百章盧枇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十二章 合議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
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五百章盧枇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十二章 合議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