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

這天,楊師厚正在自己的軍營之中與部將商議着軍情,忽然侍衛來報說,有信使自東都開封而來,想要求見。

楊師厚心中一動:“東都開封?難道是均王殿下的人?”

如今朱友珪雖然表面上穩住了局勢,但真正明眼人卻知道,如中朝局依舊沒有安穩,暗地裡依舊有動亂之險,而這根源或許就在朱友貞這裡。

畢竟朱溫諸多子嗣裡面,那些養子且不說,親子之中,除了早死的長子朱友裕和次子朱友珪外,接下來就是朱友貞最大,下面幾個弟弟年紀都還小,而且尚未出仕,自然比不上朱友貞的名望。

如今朱友貞忽然派人前來聯絡,其中的意思楊師厚自然很清楚。

他將那傳信之人召進來,當即問道:“你自東都而來,可是爲均王當說客?”

那信使正是朱友貞的心腹,名爲馬慎交,當即道:“回稟節帥,在下此來乃是爲節帥的名譽着想。”

楊師厚笑了笑,沒有開口說話,但神色卻有些不以爲然。

Wωω☢тт kǎn☢¢〇

馬慎交接着道:“節帥,那朱友珪殺父篡位,天下人目光都寄託在均王的身上。節帥固然得朱友貞的冊封而坐上節度使之位,但與朱友貞這種殺父逆賊相交,這豈不是有損節帥的威名?”

“再說了,當初先帝對節帥有恩,多次委託節帥以重任,如今朱友珪殺父篡位,節帥難道不想着回報先帝之恩嗎?”

楊師厚默然不語,但神情卻比之前嚴肅了許多。

的確,他固然是發動兵變坐上了魏博節度使的位置,但一來他並沒有自立爲王的想法,二來當年朱溫對他的確是不錯,如今朱溫身死,他卻向朱友珪效忠,心中當然有一絲愧疚之心。

馬慎交見此情形當然知道自己的勸說已經起了一點作用,當即再接再厲勸道:“節帥身爲我朝的頂樑柱,若是能夠助均王殿下撥亂反正,那纔是真正的豐功偉績啊!便是將來去見先帝,節帥也能無愧於心了。”

楊師厚心中更加動搖,馬慎交接着又許諾,若是事成的話,將來會拿出五十萬貫前來犒勞魏博軍隊。

這下楊師厚徹底動容,雖然沒有當場答應下來,不過他的想法卻已經偏向於朱友貞了。

等馬慎交暫時退下去後,楊師厚召集心腹將領問道:“當年朱友珪殺父篡位,本帥未能站出來討伐逆賊;如今君臣名份已經定下,本帥再無故改變主意,起兵討伐,這樣做到底可行嗎?會不會被人看做反覆無常的小人?”

在軍事上他已經是名震天下的大將,在個人事業上他也佔領魏博,成爲天下有數的藩鎮,現在的他可以說已經滿足了,並不奢望更進一步,所以此時的他反而更將看重自己的名聲,不希望後世人看做反覆小人。

親信朱漢賓當即笑道:“節帥說哪裡話?那朱友珪殺父篡位,是爲逆賊;如今均王起兵討逆,這是正義之舉。尊奉正義而討伐逆賊,這還要管什麼君臣名義?”

另一心腹將領王舜賢也勸說道:“朱友珪殺父篡位,又恣意妄爲,天下人暗中反對他的不在少數;節帥此時若是不動手,等將來均王殿下成功定亂後,節帥又該如何自處呢?”

楊師厚原本就已經意動,心中不過是有最後一份猶豫罷了,此時被兩個心腹將領這麼一勸說,當即嘆息道:“二位將軍所言甚是,本帥之前打錯了算盤啊!”

“王將軍,就由你親自前往洛陽聯絡舊部,相比均王殿下暗中應該還有其他佈置,到時候你見機行事,把握機會。朱將軍,你統領兩萬大軍前往滑州駐守,以爲外應。若是事有不諧,你就領兵直攻洛陽,內外夾擊,定要取得成功!”

楊師厚不愧是統軍名將,在決心已定後就立即做出了各項安排,深得兵貴神速的用兵真諦。

有了楊師厚的暗中相助,再加上高季昌也答應聯絡部將倪可福,這樣一來朱友貞發動兵變成功的可能性已經極大了。

不過朱友貞依舊不放心,他還想進一步增加自己的籌碼。

這一次他將目光放在了駐守在洛陽城中的神捷軍。

神捷軍原本在當初的高邑之戰裡受到重創,不過後來朱溫又將其補充完整,作爲駐守洛陽的常備兵力,是朱溫用來震懾樑國各方勢力的重要力量。

不過隨着去年駐守懷州的那支三千人神捷軍突然發動兵亂,並最終遭到鎮壓後,神捷軍的命運也急速轉變,由之前的天子親軍變成了提防打壓的對象。

尤其是之前那三千亂兵還有不少人逃亡在外,朱友珪爲了樹立自己的威嚴,多次下令搜捕這些亂兵,便是這些人的親友們都遭到了牽連,一時間整個神捷軍的將士都人心惶惶。

恰好這時候有一支神捷軍駐守在東都開封,受到朱友珪的詔令,要其前往洛陽駐守。

朱友貞得知消息後,當即在暗中釋放流言說,朱友珪此舉的目的是因爲之前懷州兵變而遷怒於神捷軍,打算將他們召往洛陽然後全部坑殺。

被流言一驚嚇,本來就人心惶惶的神捷軍將士更加惶恐起來,紛紛前往朱友貞處詢問求生之路。

朱友貞自然是繼續挑撥蠱惑,最終成功掌控了這支神捷軍。

有了諸多軍隊的支持,朱友貞最終下定決心準備動手。

二月十一日,倪可福、王舜賢、趙巖等人率領數千大軍突然發動兵變,攻入洛陽皇宮。

朱友珪與妻子張氏聽聞兵變的消息,驚慌之中在心腹馮延諤的保護下逃上宮牆,想要翻牆逃出生天,但此時整個洛陽皇宮內外都被亂軍掌控,哪裡還有生路可言。

朱友珪絕望之下命馮延諤先殺張氏,再將自己殺死,最終馮延諤也自殺身亡。

他做下殺父篡位之事,原本就做好了失敗身死的打算,如今過了大半年時間,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只可惜洛陽城中的百姓卻是遭受了大難,在得到宮中再次兵變的消息後,洛陽城中的數萬大軍趁機發難,在城中大肆燒殺搶掠,整個洛陽陷入一片大亂,四處都是刀光劍影。

那些普通百姓遭難的數不勝數,便是朝中百官都有許多沒能倖免。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曉和侍講學士李都等人都死於亂軍之中;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於兢和宣政使李振也被亂軍大傷。

這場大亂一直延續到第二天太陽落山的時候方纔漸漸平息下來,但之前繁華的洛陽城中此時卻是一片蕭條。

大局定下來後,王舜賢、趙巖等人當即帶着傳國玉璽等國家重器前往開封,準備迎朱友貞前來登位。

但朱友貞卻認爲,開封乃是朱溫起家之地,便是樑國的國號都是因此而來,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前往洛陽登基,直接在開封登基就是。

於是朱友貞於開封登上皇位,改年號爲乾化三年,將朱友珪追廢爲平民,又下詔恢復博王朱友文的爵位。

至此,從去年五月就開始,延續了大半年時間的樑國皇位之爭,最終以朱友貞的上位而告一段落,樑國的局勢也因此再次穩定下來。

但總的來說,此時的樑國不管是凝聚力還是總體國力,與之前的樑國相比都下降了許多,面對吳國和晉國這兩個大敵時也徹底落入了下風,再也沒有當年自詡天下正統時的那份榮光和自傲。

朱友貞雖然登上了皇位,但他畢竟不是朱溫,難以節制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對樑國的局勢掌控也遠遠比不上當年朱溫在時。

三月初,朱友貞下令冊封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爲中書令,並且加封鄴王,賜詔不名,朝中大小事務都要先與其商議,然後才能實行。

除了楊師厚這個大贏家外,另一個在兵變中出了大力氣的高季昌此時同樣得了好處,被冊封爲匡國節度使兼許州刺史,同時倪可福的那三千軍隊也回到了高季昌手中。

有了軍隊和地盤後,如今的高季昌雖然遠遠比不上當初身爲荊南節度使時的強勢,但比之前完全寄人籬下的日子卻是好了許多。

此外,趙巖、王舜賢等人也各自得到封賞,算是朱友貞對他們的一番回報。

當然,除了嘉獎有功之臣外,朱友貞自然也沒忘記對付那些朱友珪的同黨。

首先一個倒黴的就是當初與朱友珪一同發動兵變的同黨韓勍,原本還在河中與寇彥卿一同領兵對付冀王朱友謙。

兵變發生後,寇彥卿特意隱瞞消息,暗中接受朱友貞的詔令,將韓勍逮捕斬殺,順利奪取了這支大軍。

而韓勍死後,他的匡國節度使的位置剛好就被朱友貞用來獎賞高季昌。

除了韓勍這個頭號同黨外,還有不少朱友珪的心腹遭到清算,當初那些與朱友珪走得近的人如今一個個都倒了大黴。

當然,朱友貞也不是傻子,他雖然清算朱友珪的舊部,但也不敢做得太絕,而且這些動作也不是一次完成,而是準備鈍刀子割肉,一個一個的對付。

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五十章 悠閒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十章 王茂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更新計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
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六章 家宴(下)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五十章 悠閒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十章 王茂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更新計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