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

這次淮南軍再次興兵南下攻打嶽州,其主要目的還是爲了牽制湖南軍隊,讓馬殷無力干涉到淮南對江西的行動。

所以攻打嶽州不是重點,儘量牽制住湖南軍隊,並且拖延時間纔是主要目的。

八月中旬,劉存命部將冷鄴率領五千兵力駐屯唐年縣,李饒率領領五千人駐屯蒲圻,他自己則率領八千軍隊作爲後應。

這個安排一看就是個非常謹慎的方案,雖然是分兵駐守三個地點,但相互之間距離較近,可以相互支援,不必擔心被湖南軍各個擊破。

自從上次嶽州兵敗以後,劉存便一改往日的作風,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而馬殷針對淮南軍的部署,同樣做出了應對措施,他在八月下旬派嶽州刺史許德勳爲將,領兵兩萬前往抵抗,同時命大將秦彥輝領兵兩萬作爲後援,以隨時接應許德勳的行動。

湖南的總兵力自然不止這四萬人,事實上,早在多年之前,劉建峰帶領這支孫儒軍的殘部從宣州一路流浪到湖南後,其軍隊人數就達到了十萬之衆。

當然,這十萬人裡面有很多都是裹挾的百姓而已,在與那些實力較弱的南方勢力交戰時,這些人還能湊湊數,嚇唬一下敵軍;不過若是用他們來與淮南軍等強軍對抗的話,這些未經訓練的士兵反而可能成爲湖南軍隊的累贅。

所以這些年馬殷的地盤雖然一路迅速擴充,但他手下的軍隊人數卻並沒有增加多少,而是逐步對之前招募的士兵進行訓練淘汰,以增強軍隊戰鬥力。

不過即便他的軍隊並沒有增加多少,但能夠動用的也不止四萬人這麼一點,之所以他沒有動用更多的軍隊,卻是因爲湖南南部的蠻族又發生動亂了!

湖南南部的蠻人發生暴亂這在湖南是很常見的事情;而在衆多蠻人部族之中,又以辰州蠻的首領宋鄴和敘州蠻的首領潘全盛、昌師益、符彥通這幾個的勢力最大。

這一次暴動的乃是辰州蠻的首領宋鄴,擁兵兩萬多人,號稱十萬,攻打湘鄉,聲勢極爲浩大,攪得馬殷頭痛不已。

當然,蠻子就是蠻子,雖然兵力較多,但這些未怎麼開化的蠻子兵一點用兵的常識都沒有,就知道單純的比力氣,再加上他們兵器戰技落後,又沒有什麼軍紀可言,在與馬殷的軍隊交戰時,往往只要戰事稍微出現不利,其大軍就會土崩瓦解。

所以蠻子兵暴動時雖然兵力較多,但馬殷的軍隊要對付他們卻也不難。

不過這些蠻子要擊敗容易,但要消滅他們卻很難。這是因爲湖南南部地勢複雜,外來者很難搞清楚當地的地形;而這些土生土長的蠻子卻是對當地極爲熟悉。

每次與湖南軍打仗時,即便戰敗了,那些蠻子潰兵只要往深山老林中一鑽,湖南軍隊就拿他們沒有辦法。

這也是馬殷雖然多次擊敗蠻族,卻是始終無法解決蠻子的問題的原因。

所以這一次除了出兵抵擋淮南軍對嶽州的進攻和鎮.壓辰州蠻暴亂外,基本上就沒多少餘力支援鍾匡時了。

江陵城中。

這座荊襄重鎮,自古以來便是極爲繁華之地,富甲一方,是一個割據的好地方。多年以前,荊南節度使成汭就是以這裡爲根基,東征西討,成爲荊襄一帶最爲強大的藩鎮。

可惜成汭後來卻不顧與周邊其他藩鎮的緊張關係,反而固執的率領十萬大軍順長江而下,想要與淮南爭鋒。

結果成汭的大軍剛剛離開江陵不久,原本答應和他聯盟的雷彥恭和馬殷二人就背信棄義,出兵偷襲了他的根基之地江陵,在大肆搶劫一番後,習慣了殺人越貨的老土匪雷彥恭當然沒忘記用一把火將江陵燒成一片廢墟。

而成汭的十萬大軍也在洞庭湖的君山一戰中被李神福統領的不到一萬人的淮南軍打得全軍覆沒,連成汭本人在絕望之中都只能投湖自盡。

成汭死後,原本實力強大的荊南也在一夕之間土崩瓦解,各方勢力爭相爭奪成汭留下的地盤,王建、雷彥恭、馬殷等等,一個個競相出兵爭奪。

雷彥恭因爲位置最近,所以奪取了包括江陵在內的大片地盤,而王建則迅速出兵,輕而易舉的將原本爭奪了多年卻始終未能奪取的東川數州全部奪取;至於馬殷,因爲地方較遠的緣故,反而在這場爭奪之中只獲取了少量好處。

不過雷彥恭雖然奪取了江陵,卻因爲自己之前放的一把火,使得江陵殘破,無力堅守,最終被山南東道節度使趙匡凝;而趙匡凝奪取江陵後沒幾年,又被樑軍攻佔。

短短几年之內,江陵便經歷了多次戰火洗禮,幾經易手,原本的繁華之所如今也變成了一片廢墟,殘垣斷壁之間雜草叢生,大批百姓流離失所,到處都有百姓的哭聲傳來。

當新任的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在五千樑軍的護送下來到江陵上任時,他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場景。

在淮南軍北伐攻打潁州之戰中,高季昌堅守城池,擋住了淮南軍的進攻,因爲這份功勞而被封爲新的荊南節度使,這是他一直以來所最求的。

荊南素來是個大鎮,高季昌原本還憧憬着到這裡來擔任節度使後的繁盛景象,誰知實際卻是這麼一番滿目蒼夷的情形,不由大失所望。

還在他原本只是一介奴僕,能夠從最底層一路爬上來,最終做到如今的節度使的位置,心智自然是極爲堅定的。

他深知,在這個亂世之中,想要有一番成就,除了手中要有兵有地盤外,更重要的卻是有百姓,有人口。所以在親眼目睹了百姓的慘狀之後,高季昌當即下令進行安民,在城外搭建一些臨時住所來安置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同時下令發放賑濟糧食,讓這些飢餓的百姓不至於餓死。

爲了儘快安定人心,高季昌還特意下令招撫流民,安撫士吏,發展農商,穩定社會,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江陵的面貌便迅速得到改觀,不再像之前那樣殘破了。

江陵的殘破情形得到緩減後,高季昌也開始籌劃起如何擴張勢力起來。

當年成汭時代,荊南節度使之下的州郡多達十多個,實力冠絕荊襄,但到了如今,能夠被高季昌掌控的卻只剩下江陵、峽州和歸州這三地了,而且較爲殘破,實力衰微。

在這種情況下,高季昌自然不會有什麼爭霸天下的野心,甚至於割據一方的野心目前都沒有;此時的他所想的也不過是如何擴大勢力以求得自保,不至於在這亂世紛爭之中丟了性命而已。

這天,江陵城外忽然來了一箇中年文士,騎着一批瘦弱的老馬,看上去很有氣度。

守城門的隊長覺得這人氣度不凡,說不定就是個了不得的人物,於是迅速上報上去。

“節帥,城中來了一箇中年文士,看上去像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小的之前聽說節帥想要招攬四方人才,於是便將其攔了下來,特來稟報節帥!”

高季昌這段時間正在爲手中人才緊缺而感到擔憂,所以在江陵稍微平定之後便下令招募人才,試圖擴大勢力;聽說來了一個氣度不凡的文士後,當即派人將那人迎入了自己的節度使府中。

一番詢問後,這才知道,原來這文士乃是蜀中人士,多年前就考中進士,留在長安爲官。

不過隨着朱全忠對天子步步緊逼,篡位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心忠於唐室的樑震心中悲憤莫名,可惜他不過是個無權無勢的微末小官而已,根本無力改變唐朝衰敗的大局。

在此情況下,有些心灰意冷的樑震辭去了官職,打算回到自己家鄉去,這次來江陵不過是路過而已。

聽了這番緣由,心中卻是一動,他覺得這個樑震雖然名氣較弱,但他見識廣博,而且談吐不凡,看來應該是個人才,當即起了招攬之意。

“樑先生,實不相瞞,如今天下紛亂,豪傑並起,各地藩鎮競相爭奪土地。高某雖然坐上了荊南節度使的位置,卻是想保境安民,鎮守一方,不知樑先生可願留下來助我?高某必以節度副使的位置相待!”

高季昌非常有氣魄,一開口就是節度副使的職位,若是其他人的話,在高季昌的這番誠意之下只怕立即就感激不盡,然後當場答應下來;不過他顯然沒想到樑震卻是一個心氣極高之人,他看不上朱全忠,認爲他是個篡位的逆賊,又怎麼會看得上奴僕出身的高季昌呢?

所以樑震搖搖頭便婉言拒絕了。

哪知道在他拒絕之後,高季昌當即勃然變色道:“先生看不上樑王,這才棄官回家;如今又看不上高某的節度副使的職務,難道就不怕高某將你拿下砍了腦袋嗎?”

“這……”樑震頓時傻眼了,這翻臉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他本以爲自己不過是個無足輕重之人,只要自己堅持不答應,高季昌最後肯定也只能放自己回老家。

誰知道這人卻突然翻臉,這讓樑震不由得暗自叫苦。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更新計劃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九章 夜談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更新計劃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五百零五章紙幣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九章 夜談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