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

楊渥帶着一行人在靶場上觀看火炮演練,短短時間裡連續施放了十多發,卻沒有一次炸膛的現象。

這次演練的火炮,按照後世的劃分應該算是滑膛加農炮,炮彈的重量在六斤左右,這在後世來說只能算是小炮,不過放在這個時代,它的威力卻是極強。

若是與蘇州炮相比,這種六斤炮的射程至少是蘇州炮的兩倍,而且因爲是直瞄,所以它的命中率也比蘇州炮高得多。

在發射速度上,這種火炮大概五分鐘可以發射一發,這種速度比起蘇州炮來要稍微快一點。

而命中目標後造成的破壞力,蘇州炮發射的石彈雖然更重,但因爲初速度低,所以其破壞力並不比火炮更強。

至於在重量方面和需要的士兵數量上,火炮比起蘇州炮來也稍微佔有優勢;至於在體積上,火炮的優勢更不是一星半點。

這麼多方面都有優勢,再加上容易炸膛這個問題基本被解決,所以火炮的優越性很快就體現出來。

這一次不用楊渥多說,那些軍中將領們便點頭道:“陛下,此物乃是攻城利器,比之蘇州炮更加便利;而且,若是能用馬車載着此物,豈不是在野外作戰時也能用得上?”

特意從懷州趕回來的李承鼎聞言眼神一亮,但隨即又搖了搖頭:“這種火炮的施放速度還是太慢了,若是騎兵的話,最多隻需要發射一枚炮彈的時間,敵軍就已經衝過來了。所以用於野戰的意義並不算大。”

而騎兵都督柴克宏卻道:“那也要看是在什麼地方,若是用在平地上,敵軍騎兵自然能很快衝過來;但若是在山區作戰,將火炮架在山坡上,下方用步兵進行防守,豈不是可以連續不斷的向敵軍轟擊?”

楊渥笑道:“不錯,新的武器出現,必定會帶來新的戰法,爾等身爲軍中大將,也要多想想該如何利用火炮。”

接着,他將目光看向水軍都督何敬洙、司馬福等人道:“不光是陸地上,你們水軍戰船上若是能裝備此火炮,必然威力更強。到時候甚至不需要短兵相接,直接用火炮就可以將敵軍船隻擊沉!”

何敬洙二人剛纔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等楊渥點破後,他們頓時興奮道:“陛下聖明,若是每艘船上能裝載幾門火炮,我軍水軍必將無往而不利啊!”

“只裝載幾門?”楊渥聞言笑道:“不,幾門火炮太少了。以後要造就要造大船,一艘大船上裝個上百門火炮,幾十艘大船一字排開,數千門大炮對敵人進行轟擊,那纔是真正的大場面,那才能真正做到無往而不利!”

“數、數千門火炮?”何敬洙等人聽得目瞪口呆。

在他們心中,像當年攻打杭州時那樣,吳軍動用上百門蘇州炮,這就已經是難得的大場面了;沒想到楊渥的想法居然是用數千門火炮轟擊敵人,果然是自己見識太少了嗎?

不過隨即他們就激動起來,若是水軍真能像楊渥說的那樣,有朝一日能用上千門火炮轟擊敵軍,到那時吳國的水軍又將是何等的強盛?

當然,他們也知道那麼一天或許有,但絕不是短期能實現的;而且就目前來看,吳軍水軍也沒有遇到足夠強的敵人,即便造出那麼強大的艦隊,也沒有合適的對手,那完全是浪費。

要知道如今的火炮可是用青銅材料鑄造,而現在吳國的貨幣同樣要用到銅,可以說完全是在用錢來鑄造大炮,價格貴得嚇人。

……

火炮的出現對吳軍來說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有了此物之後,吳軍今後不管是守城還是攻城,都將佔有極大便利。

尤其是在攻城方面,這個時代的攻城手段相對較弱,即便是有蘇州炮,但想要攻陷一些堅城還是很難,因爲蘇州炮發射的石彈走的是拋物線,對城牆的命中率較低。

而火炮卻能夠直接瞄準城牆進行不斷的轟擊,攻城的難度無疑會下降許多。

此外,楊渥還特意下令工匠開始鑄造更大的火炮,比如重達上萬斤,能夠發射二十斤炮彈的重型火炮,若是能鑄造出來,攻城的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

而隨着火炮的逐漸裝備推廣,楊渥很快就在洛陽的武學裡增加火炮這一科目,並要求各軍派遣足夠的士卒前來學習操作火炮。

……

鄴城。

皇宮之內,此時一場大戲剛剛落幕,衆多伶人緩緩退場。

備受李存勖寵幸的伶人景進走上前來,滿臉堆笑的問道:“陛下,要不要再來一場?”

李存勖聽了有些猶豫,隨即搖頭道:“算了,張居翰那些傢伙之前就要覲見,讓他們等了這麼久,若是再讓等下去,只怕他們會有不滿。”

景進笑道:“陛下說笑了,陛下身爲天子,那張居翰等人不過是您的臣子,讓臣子等候天子,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若是他們真的是忠臣,那就不會有不滿;若他們心中懷有不滿,那就是對陛下不忠。”

李存勖聽了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說,轉而對近侍道:“讓張居翰等人進來吧!”

與歷史上的情形一樣,李存勖還是喜歡看戲,對於那些唱戲唱的好的伶人極爲寵幸,幾乎每天都要聽幾場戲,有時候他甚至會親自上場唱戲,並自取藝名爲“李天下”。

有一次,李存勖與衆伶人一同嬉鬧,四處張望着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伶人敬新磨越衆上前,擡手便扇了他一個耳光。

李存勖頓時被打懵了,伶人們也都驚駭不已。

敬新磨卻不慌不忙的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這是在呼喊誰呢?”伶人們盡皆失笑。

李存勖聽了後非但不怒,反而重賞了敬新磨。

由此可見,李存勖對伶人的寵信到了何等荒唐的地步。

不過這個時空畢竟與原本歷史不同,原本歷史上的李存勖滅了後梁之後,放眼天下再無敵手,難免居功自傲起來。

而如今的李存勖卻經歷了平陰的慘敗,雖說意志有些消沉,但畢竟沒有糊塗,知道軍國大事不能輕忽,所以他雖然寵信伶人,但還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沒有鬧出太出格的事情。

不一會兒,張居翰、張憲、任圜等人進來,見了李存勖急急忙忙道:“陛下,今年河北氣候大異往年,春夏兩季持續大旱,莊稼顆粒無收;之後從六月起,至前段時間,又連續大雨,未曾停過。”

“如今各地奏報洪水氾濫,百姓多有無家可歸者;懇請陛下立即調撥錢糧,賑濟災民!”

李存勖聽了頓時不悅道:“朕不是已經下過命令,讓租庸使立即賑濟災民嗎,難道租庸使將朕的詔令當做兒戲了?”

張居翰聽了苦笑道:“陛下,租庸使當然不敢置陛下的詔令於不顧,然而府庫之中早就空虛了,又如何賑濟災民?”

李存勖默然,問道:“那愛卿有何良策?”

“臣以爲,陛下應當打開內庫,用內庫的錢糧賑災!”

李存勖聽了大怒道:“朝中府庫缺錢,朕的內庫難道就不缺嗎?”

“陛下,如今天災橫行,百姓流離失所者衆多,若不賑災,恐怕會釀成大變啊!”一旁,張憲連忙勸說道。

李存勖聽了擺擺手,道:“些許災民,會鬧出什麼亂子來?若是敢亂,朕的大軍難道是擺設嗎?”

任圜道:“陛下,若只是百姓動亂,自然不會有大問題,但若是將士們也亂了呢?”

李存勖目光一凝,沉聲道:“愛卿所言何意?”

“陛下,各地水災連連,不少將士們的家屬也遭了災,若是朝廷對災情不管不顧,只怕將士們心中會有不滿啊!”

李存勖不語。

任圜接着道:“且今年大災,各地租庸多有欠逋,如今府庫中早就沒錢了,甚至連百官的俸祿都快發不出來,將士們的軍糧也會受到影響;若是繼續這樣下去,不僅百官會與陛下離心,只怕各地將士也會心懷不滿。”

李存勖伸手撫住額頭,只覺得頭痛不已。

他原本就不擅長打理內政,如今又遇到這般嚴峻的財政局勢,頓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其實後唐的財政危機早就存在,當初與後梁夾河對峙時期,晉國的後勤供應就存在問題,根本打不起那種長久消耗戰;後來與吳國交戰大敗,更是將晉國的財政進一步拖垮。

不過那時候畢竟是戰時,晉國上下萬衆一心,大家都能爲消滅後梁或者攻打吳國而努力奮戰,即便內部有些不滿,也會被外部矛盾遮掩住;如今隨着對外戰爭暫停下來,內部的矛盾頓時凸顯。

尤其是今年恰好河北地區又遇到大災,許多地方顆粒無收,這下頓時讓後唐的財政直接崩潰了。

若只是普通百姓受災,李存勖還不會太在意;但如今連將士們也牽連進來,李存勖就不得不重視起來。

這時,張憲又道:“陛下,不如先以內庫的錢糧來賑濟百姓,等到災年過去之後,來年的稅收自然會恢復正常,到時候就能彌補內庫損耗了。”

李存勖聽了點了點頭道:“也罷,既然如此,那就依諸位愛卿所言!”

“陛下聖明!”張居翰等人連忙道。

等張居翰等人退下後,李存勖回到後宮,將此事對劉皇后說了。

劉皇后頓時不悅道:“陛下以君臨天下,雖是憑藉的武力,但也是天命在身。天命乃是由上天掌握,那些普通凡人又能將陛下怎樣?張居翰等人,不過是誇大其詞,故意嚇唬陛下,好將內庫的錢都拿去補貼外庫罷了!”

李存勖原本對於將內庫的錢糧拿去賑災一事有些捨不得,此時聽了劉皇后之言就更加猶豫起來。

劉皇后又道:“陛下,咱們內庫的錢糧原本就不多,陛下又喜歡聽戲,若是將錢糧都拿去賑災了,到時候只怕陛下想聽戲也聽不成了。”

聽伶人唱戲,這可以說是李存勖除了親自領兵打仗以外最喜歡的一件事,尤其是在稱帝以後,對於聽戲更加上癮,甚至到了片刻離不得的地步。

此時聽劉皇后這麼一說,他心中更加不情願起來。

不過他畢竟是天子,剛剛應諾了張居翰等人,若是轉眼就翻臉畢竟不好。

所以他問道:“朕如今已經答應張居翰等人,如之奈何?”

劉皇后微微一笑,“這有何難?陛下將張居翰等人召來,就說要重新商議此事。剩下來的妾身會幫陛下打發。”

……

不一會兒,剛剛離去的張居翰等人又返回宮中,李存勖在一間偏殿裡接見了他們,而在一處屏風後面,劉皇后此時正豎着耳朵傾聽。

過了一會兒,等張居翰等人再次提到用內庫錢糧賑濟災民時,劉皇后把自己平時用的梳妝用具,三個銀盆以及李存勖的三個幼子都抱出來。

見了張居翰等人,劉皇后冷笑一聲,厲聲道:“世人都說宮中的積蓄多,其實不過是錯的,各地方刺史、節度使們進貢的財務其實早就被賞賜下去;如今內庫所剩下的只有這些了,你們若是想用內庫的錢糧來贍養軍隊,那就把這些東西拿去賣掉吧!”

張居翰等人大驚失色,對劉皇后這種無賴手段感到惱火,但就算給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把皇后的梳妝用具拿去賣掉,更何況其中還有三個皇子。

李存勖裝作不悅道:“皇后這是何意?宮中雖然沒多少錢,但也不至於這麼窮困吧?”

劉皇后泣道:“陛下平日都忙着處置軍國大事,宮中上下都由妾身打理;所以陛下不知宮中的情形,實已到了勉力維持的境地。若是陛下執意要用內庫錢去賑濟災民,那妾身就只好親自紡織,拿去賣了換點錢來維持了!”

李存勖聽了嘆息不已,轉頭看向張居翰等人道:“諸位愛卿也看到了,不是朕不想用內庫錢來賑災,實在是內庫也沒錢啊!”

張居翰等人又驚又怒,但事已至此,他們也不敢再說,只好告辭離去。

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
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十八章 逃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四章 朱廣德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