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

宣州軍陣田覠將旗周圍鴉雀無聲,氣氛十分古怪。

田覠那張陰沉得可怕的臉上,一雙陰鷙的眼睛沒有往日讓人如沐春風的感覺,額頭上一根青筋微微的跳動着,顯然已經惱怒到了極點。

他知道自己失誤了,之前楊渥讓宣州將領下馬接受楊行密詔令時,他在吃了一驚後卻滿不在意的想要看楊渥的笑話。

他覺得楊渥此舉肯定是自取其辱,那些將領都已經追隨他造反了,怎麼可能還會去聽楊行密的詔令?

當初造反之前,給他信心的不僅是安仁義、朱延壽這兩個盟友,也不僅是北方朱全忠這個潛在的靠山,他知道那些都只是外力,並非他的根本;真正給他信心的是他麾下這些將領。

當初造反前這些將領一個個都或者默認,或者帶頭鼓動他造反,加上有沈文昌、殷文圭、駱知祥等一大批文人爲他搖旗吶喊,讓他覺得自己是得民心的,只要他造反一定有人追隨他。這纔是他信心的來源。

所以一開始他非但沒有阻止楊渥,反而饒有興趣的想要看笑話。若是能在兩軍陣前羞辱楊渥,定能讓對方士氣大減,而己方士氣大增。

等到司空貫、譚剛二人帶頭下,其餘將領一個個下馬拜服在地時他才感到大事不妙,不過這時候他想阻止已經來不及了。畢竟他也是大有身份的人,事情都已經發生,他再氣急敗壞的上躥下跳想要阻止那會更加丟臉。

當然以田覠的城府,這時候自然不會發作,僅僅過了片刻便淡淡笑道:“楊王自然大度,有容人之量;不過本帥的容人之量也不會比他差。諸位將軍若是想要投降淮南,本帥也絕不阻攔,反而會好好照顧諸位家人的!”

衆將心中一凜,頓時清醒了不少,他們大多數人的家人都在宣州,若是此時他們投降了,說不定就會給家人帶去災禍,他們可不想去試一試田覠的容人之量。

“末將等昔日都是楊王麾下將校,受過他一些恩惠,所以見到詔令一時忘形,還請大帥恕罪。末將等誓死追隨大帥,不敢背叛!”衆將連忙伏地請罪。

田覠見了他們的神情,將他們的心思猜的八九不離十,知道暫時將他們穩住了,若是接下來自己能接連取勝,他們肯定不會背叛,但若繼續打敗仗,接下來就有些不妙了。

“諸位知道便好。更何況諸位也不要忘了,當初起兵的時候大家都是上了條陳贊同的,如今楊王在時或許能容忍大家,不過將來哪天楊王不在了,他的繼任者還會如此嗎?”

衆人聽了頓時冷汗便冒出來了,他們如今年紀大多才三十多歲,而楊行密卻五十多歲了,肯定死在他們前頭,將來繼任的楊渥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他們也不會投降了。

或許是知道剛纔帶頭下馬拜服的事情已經惡了田覠,想要彌補,這時候司空貫、譚剛二人對視一眼,出陣請命道:“大帥,請允許末將率部出戰,爲大帥打頭陣,必破敵軍!”

數萬人的大戰不可能一下子打完,尤其是這種雙方兵力勢均力敵,誰都沒有把握一舉戰勝對方的情況,所以一開始也會有些試探。

而田覠一方在戰前沒有預料到淮南軍人數有這麼多,加上剛纔衆將下馬拜服的事情讓自己一方士氣大減,所以這時候也希望在戰前試探中能挫敗對方的勇氣,恢復一下己方的士氣。

司空貫、譚剛二人都是都頭,各自有兵一千,極爲驍勇,讓他們打頭陣也是不錯選擇,加上此時田覠也想安撫一下二將,於是點頭道:“二位將軍勇氣可嘉,定能擔當此任,爲我軍開個好頭!”

得了田覠的軍令,二將各自率部出陣,緩緩向淮南軍陣推進。而在他們身後,田覠親自率領五千精銳壓陣。

而對面,楊渥打馬回陣後,臺濛笑着趕上來道:“世子此計大妙,一舉重挫敵軍,我軍尚未交戰已經先下一城啊!”

楊渥笑着搖了搖頭道:“剛纔那一計雖然能小挫敵軍,但真正要戰勝叛軍還是要靠忠勇的士兵啊!以田覠只能,想必這點計謀還難不倒他,接下來應該會派人出陣與我軍交鋒。”

“世子所言甚是。”臺濛點頭贊同道。

不一會兒,對面宣州軍陣中戰鼓擂響,兩千人的步兵按照營爲單位列成四陣,緩緩向前推進。

楊渥轉身看向麾下衆將:“誰願率部應敵?”

話音剛落,便有兩人應聲而出,“末將二人願率部迎戰。”

楊渥見這二人正是他麾下親信範思從、陳璠二人,不由欣喜道:“二位將軍出戰,若能一舉擊敗敵軍,本將定當提拔你們爲指揮使!”

這短時間他升官速度太快,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從指揮三千人的都指揮使升爲了指揮數萬人的大軍統帥,而兩人因爲資歷和功勞有些不足的原因,直到如今還只是都頭。

雖然以自己的關係也能強行將他們提拔上去,但那樣會讓他們出現根基不穩的情況,所以一直沒有過多提拔。不過如果今天二人能立下此功,自己趁機提拔也沒人能說什麼。

範思從二人得了楊渥的許諾,不由大喜,連忙回到自己所部。不一會兒,在營指揮、隊長等軍官的調度下,同樣列爲四個軍陣,隨着戰鼓響動向前緩緩而行。

楊渥下令米志誠率領五千士兵爲二人壓陣,若是二將戰敗,那麼他就會上前接應,若是取勝,他們就趁機掩殺。又讓侯瓚率領騎兵保護側翼,防止對方偷襲,這才率領侍衛與臺濛等將領耐心觀戰。

不一會兒,雙方先頭部隊開始交戰。宣州軍一方布的是倒三角陣型,也就是前面三個營平行排列,後面一個營放在中間。這種陣型堂堂正正,主力放在中間。

而楊渥一方擺的也是堂堂正正的陣型,甚至與宣州軍用的一個佈置。在楊渥看來,範思從、陳璠二人的麾下也是他當初一手訓練出來的,他對自己訓練出來的兵還是很自信的。

反觀宣州軍一方本來就因爲去年的大肆募兵而摻雜了太多新兵,導致軍隊戰力下降,加上這段時間的不斷戰敗和之前下馬拜服楊行密詔令的事情,他們的戰鬥意志肯定比不上自己一方。

果然,當戰鬥剛剛開始,陳璠、範思從的兩千人便不斷向前推進,連連擠壓對方的陣型,使得宣州軍陣出現了一些騷動,在司空貫二人的連連呼喝之下才勉強平息下來。

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章 招攬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章 人選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
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章 招攬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四百一十四章請求覲見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二章 人選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十三章 溫馨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