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撤軍

楊行密心中有一種預感,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北進中原的機會了。若是錯過了,以後他最多也就只能偏安於南方了。

這個預感讓他感到很憂慮,自古以來偏安於南方的勢力就沒有一統中國的。當年孫權割據江東,屢次擊敗北方魏國的軍隊,但最終依然難逃覆亡的命運;後來的東晉乃至宋齊樑陳等政權,他們控制的地方比現在的楊行密還要大,但那又如何?最終還是被隋朝統一了。

更何況,就算不考慮進取天下,只爲了自己的淮南,他也不能輕易撤軍。

從目前天下的局勢來看,最強大的勢力顯然是朱全忠;僅次於朱全忠的勢力有四家:河東的晉王李克用,鳳翔的岐王李茂貞,蜀中的西平王王建,以及楊行密他自己。

然而四大勢力裡面,李克用在去年就被朱全忠打殘了,現在無力出兵對付朱全忠;王建只想割據蜀地,而且與李茂貞素來有矛盾,此時正在幫朱全忠進攻李茂貞;而李茂貞面對兩家勢力的進攻,眼看就要被徹底打殘,如果楊行密不救他的話,等朱全忠徹底擊敗了其他勢力,到時候楊行密也難以抵擋了。

所以不管是爲了北進中原還是爲了支援李茂貞,他都不願意就此撤軍。

待衆多將軍退下去後,高勗一臉愁容的對他說道,“大王,雖然說諸位將軍求戰之心尚且很高,但軍中糧草卻實在是供應不上啊。”

“是啊,還是徐溫有遠見啊,要不是他建議用小船運輸軍糧,只怕現在早就斷糧了。”想起徐溫當初提的建議,楊行密不禁感到詫異,他這位老兄弟跟了他快二十年了,一直都是低調行事,他還不知此人居然有如此見識。

隨即他想起當初剛進宣州時,其他將領都去搶劫財物,唯獨徐溫帶領手下搶佔糧倉,開倉放糧賑濟百姓。這件事當初就讓他覺得奇異,認爲徐溫有見識,不過那之後徐溫又很低調,沒有什麼功勞,這一來二去也就把他給忘了。

“看來以前還是小看了此人,以後當重用他!”楊行密暗自決定。

“大王,都是屬下辦事不力,才誤了大王的大事,還請大王責罰!”高勗一臉惶恐,拜倒在地請罪。

“高先生這是何必?軍中向來都是用大船運輸糧草,如今之事,並非高先生的過錯。再說,當初在廣陵的時候如果我能多停留幾天,等徵集到足夠的小船再出發,就不會遇到今日困境了!”楊行密趕緊扶起高勗。

“但事已至此,軍中糧草已經不足了,還請大王早日撤軍!”

“撤軍之事暫且不可,還請高先生負責糧草調度,務必至少支撐五天時間。五天後,如果還不能攻克宿州,到時候孤必定撤軍。”楊行密起身朝高勗拱手說道。

高勗見他說得這麼堅定,只好咬牙答應再堅持五天。

接下來的五天時間,楊行密的軍隊像發了瘋一般的冒雨猛攻,然而結果依然是那樣的讓人感到絕望。五天之後,宿州依然牢牢掌控在守軍手裡。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常事,一般守城的部隊只要冷靜應對,糧草充足,堅持幾個月乃至一年多都不成問題。淮南軍隊攻城還不到十天,又遇到大雨連綿,能打下宿州纔怪。所以此時楊行密手下的將領也清醒過來了。

“軍中已經快斷糧了,大王,不能再攻了,還是撤軍吧!”營帳裡面,高勗苦苦的勸着楊行密。

“是啊,大王,再不退軍,只怕大軍就有危險了!”衆位將軍也紛紛勸道。

王茂章等人也沒了前些日子的那份慨然,這幾天軍中的糧草供應得越來越少,他們自然明白大軍目前所處的困境。到現在,士兵們一天都只能吃一頓飯,還要冒雨攻城,再加上箭矢等軍械也供應不足,繼續攻城除了造成傷亡以外毫無意義。

“傳令,明日大軍開始依次撤軍!臺濛,你率部負責斷後,防止敵人追擊。”

面對如此狀況,雖然心中依然不甘心,但楊行密還是隻能下令退軍。

當天夜裡,淮南軍隊開始陸續撤退,好在這幾天淮南軍隊的猛烈攻城讓宿州守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加上他們搞不清楚淮南軍是不是假裝撤軍卻引誘他們出城,所以不敢追擊,只是看着淮南軍隊撤退。

大雨依然在下,瓢潑的雨水籠罩着夜空,楊行密騎着馬站在一個小坡上,遠遠望着宿州那並不算高的城牆,他在心中嘆息着,“別了,我的中原!”

一旁戴友規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低聲勸道,“大王既然北進中原難以成功,那就應該轉而先割據江南,據江淮之衆以待中原之變。江西鍾傳、武昌杜洪、兩浙錢鏐等,這些纔是大王應該考慮的。”

楊行密聽後一震,“是啊,朱全忠兵力強大難以對付,但南方的這些勢力難道也能對抗我的大軍嗎?只要消滅這些勢力一統南方,就至少能割據南方。至於將來能否一統天下,那就要看渥兒了。”

想起楊渥,他不禁感到欣慰,至少自己的兒子現在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能力,這次回去後再好好培養,將來定能成爲一個好的接班人!

“走,回揚州!”楊行密大笑着打馬而去,身後戴友規見了他的神情也不由的笑了起來。

天覆二年六月,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率軍攻宿州,不克,以軍糧不足而返。

這一次進攻宿州的戰爭在歷史上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然而對楊行密來說卻是一次重大的轉折。

在這之前,他心中還有着北進中原,爭霸天下的夢想,想着消滅朱全忠,扶保朝廷,然而這次只有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戰事卻徹底讓他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好在他是一個百折不撓的人,並沒有因此而消沉。在此之後,他開始致力於消滅內部不安定的勢力,對田覠、安仁義、朱延壽的猜疑越來越重;同時,他開始加大對楊渥的培養力度,希望他能儘快成長起來,接替自己的位置。

除了以上這些改變以外,這次宿州之戰也是楊行密最後一次率軍親征,此後他都沒有再領兵出征過。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五百章盧枇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七章 我服了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五百章盧枇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五百章盧枇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七章 我服了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五百章盧枇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