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

讓楊渥臉色變得陰沉的,不是別的原因,而是那幾個羽林軍士兵在抱怨他們的待遇太低了!

在那幾個羽林軍軍官模樣的人口中,他話裡話外都在抱怨說金陵物價太高,他們的那點薪酬,連養家餬口都只能勉強。

說實話,羽林軍的待遇在全軍中已經是最高的,比普通禁軍的待遇要高出不少,比那些廂軍士兵的待遇就要高更多了;再加上這幾人都是軍官,若是連他們的薪酬都只能勉強養家餬口,那麼其他普通士兵的待遇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楊渥並不是認爲有人剋扣了這些人的糧餉。

要知道羽林軍就是楊渥的親軍,其待遇本來就很高,又長期駐守金陵,負責保衛王宮。

在他的眼皮底下,誰有那麼大的膽子敢剋扣羽林軍將士的糧餉,不想活了嗎?

不光是羽林軍,對於普通禁軍將士的糧餉發放,同樣是楊渥極爲重視的問題,樞密院、兵部、都察院等部門都在重點盯着這個環節,爲的就是防止軍隊的腐化,避免這些問題造成軍隊士氣低下。

楊渥覺得,在三個部門同時盯着的情況下,剋扣軍餉的問題即便還有,也應該不大。

更何況,如今吳國的風氣還算不錯的,經過楊渥的大力整治之後,那些依靠喝兵血的手段撈錢的應該是不多的。

楊渥之所以臉色不好,最主要的還是覺得如今將士們的糧餉標準的確有些過低了,而這麼重要的問題他居然一直忽視了!

想一想,連待遇最高的羽林軍將士都在抱怨,那麼其他普通禁軍士兵的想法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時代的軍隊基本都是用的募兵制,士兵基本都是自願當兵的,不過軍隊給的募兵費用其實並不高。

除了在應募之時會發放一定的安置費以外,將士們平時還有少量的口糧發放,此外在臨戰之前或者打了勝仗之後,一般還會發放一定的賞賜,受傷或者陣亡士兵會有一定的撫卹。

不過總得來說,這些待遇都不算高。

其中像安置費和賞賜以及撫卹等,這些都不是經常發放的,而且每次發放的糧餉數目也不多,遠遠不足以代替平時的開支。

對士兵來說,他們最主要的薪酬還是平時按月發放的口糧。

當初楊渥剛進入軍隊時,他是有楊行密在背後大力支持,所以他有足夠的財力來維持麾下士兵的較高待遇,並且給那些受傷或者陣亡將士較高的撫卹。

有充足的財力作爲支撐,所以楊渥才能迅速建立一支戰力強大的精銳之師。

但他的這套高標準顯然不能推廣到其他軍隊去,淮南也不可能有那個財力對全軍維持那麼高的待遇標準。

如今的標準,一個最普通的禁軍士兵,他每個月的實際得到的口糧,也就是大概一百斤米左右。

一百斤米看起來有很多,似乎養活幾個人口都不成問題。

但實際上,這個時代的人除了米以外,很少有其他食物來補充,這就導致士兵們需要吃更多的米來維持平常的消耗。

尤其是對訓練較爲嚴格的禁軍士兵來說,他們對體能的消耗自然更多,所以一百斤口糧差不多隻夠士兵自己的消耗,基本上沒有什麼多餘的口糧。

但是士兵不可能只有自己一個人,他們還有其他家人需要供養,此外他們還要穿衣服,還要住房子,還要其他的生活必須品要購買等等。

在過去,天下動盪,百姓生活困苦,朝不保夕的時候,許多人當兵的要求自然很低,只要軍隊能夠保證他們有口飯吃,能讓他們活下去就行了。

所以那時候即便募兵的待遇很低也沒關係,依舊源源不斷的有人上趕着的來參軍。

但如今,隨着兩浙和江西的併入,各地秩序得到恢復,生產得到發展,百姓的生活條件也提高了不少,但士兵們的待遇卻絲毫沒有提高。

更何況,在過去軍紀不嚴的時代,將士們打仗時還能通過劫掠的方式來獲取財物,但現在隨着楊渥的三令五申,禁軍的軍紀更加嚴明,早就禁止了他們劫掠百姓的行爲。

沒有了這項收入後,再加上平時的收入又不高,士兵們有所抱怨也就不足爲奇了。

楊渥放下手中的酒杯,皺眉思考起來。

他記得歷史上李存勖之所以在登上皇位沒多久就因爲手下將士們的叛亂而被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他登基之後,那些隨着他打天下的士兵們卻依舊生活困頓,沒得到多少好處。

甚至於,隨着大規模戰爭的停止,士兵們又失去了通過打仗獲得賞賜和劫掠的收入途徑,生活更加困頓,這使得他們心中的不滿不斷積累,最終爆發出來,結果就要了李存勖的性命。

如今吳軍禁軍的待遇同樣有些過低,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若是不迅速改變這個狀況,只怕輕則會影響到禁軍將士們的士氣,重則說不定會出現兵變的事情。

只是,提高將士們的待遇也就意味着增加了財政負擔,如今的吳國到底能不能支撐起給將士們的加薪呢?

要知道去年吳國建國之後,不僅一次性增加了六萬禁軍,同時因爲各種封官加爵,供養百官的開支也大幅度增加,這些都使得之前還顯得盈餘很多的財政,一下子又變得緊張起來。

若是在這個時候再給將士們提高待遇,財政負擔就會更大,只怕到時候不僅沒有盈餘,還會出現赤字。

畢竟禁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之衆,即便每個人只增加一點點薪酬,對整個國家的財政都會帶來不小的壓力。

此外,禁軍的待遇增加的話,那麼廂軍的待遇是不是也要增加呢?

若是隻增加禁軍的待遇,那些廂軍將士肯定會有不滿。

這樣一來,需要增加的支出就更多了。

一旁,李承嗣同樣想到了這些問題,不過這裡顯然不是商議這種事情的地方,所以他並沒有說什麼。

匆匆吃過飯後,楊渥一行人立即回到宮中,並將戶部尚書駱知祥招了過來。

“大王是說,想要提高禁軍將士的待遇標準?這件事只怕有難度啊!”駱知祥聽了楊渥的話後卻是面有難色。

“有什麼難度?你剛纔不是說每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有一百萬貫左右的盈餘嗎?將其中的八十萬貫用來改善禁軍將士的待遇,每個人每年平均都能獲得四貫,這難道也做不到嗎?”楊渥大聲問道。

他剛剛將駱知祥召來,就向他詢問了如今的財政狀況,得知每年大概還能有一百萬貫的盈餘,所以決定將其中八十萬貫用來提高將士們的待遇。

在他看來,給將士們增加的薪酬並不一定要增加多少,但一定要增加,這可以給將士們希望,讓他們知道國家並非忘了他們,而是暫時財政困難,等以後一定會繼續增加的。

當然,若是增加得太多同樣不好,一來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負擔,使得財政難以承受;二來也會使得將士們生活安逸,從而減少了他們衝鋒陷陣的動力。

而一個士兵平均一年增加四貫錢的話,相當於一個月大約增加三百文左右。

按照目前的市價,三百文錢基本上能夠買到一百斤口糧,供養一兩個家人的話已經勉強足夠了。

至於剩下的缺口,就只能等以後再提高了。

至於廂軍將士,楊渥覺得可以逐漸將廂軍改爲徵召兵,也就是讓百姓輪流服兵役,以減少財政支出。

反正這些廂軍也只擔任次要的任務,即便士氣低一些,訓練程度差一點也沒有什麼大的壞處。

駱知祥連忙勸道:“大王,剛剛說的一百萬貫盈餘,那是說的大王不打仗,而且又沒有其他突發事件需要用錢的時候纔有的盈餘。若是大王還要興兵打仗,這多出來的一百萬那就剩不了多少了。”

“大王,若是真的按照你的標準來,再加上大王幾乎年年征戰,耗費極多,到時候只怕就要像當年剿滅錢鏐時那樣年年舉債了!”

“年年舉債?就算年年舉債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只要能年年打勝仗,孤相信這些都不是問題!”楊渥以極爲堅定的語氣說道。

增加將士們的待遇,這在楊渥看來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再拖延下去,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即便他已經將事情的重要性告訴了駱知祥,但駱知祥依舊是堅決的反對。

他同樣以極大的聲音迴應道:“大王,如今可不比當年了,那時候國家草創,又是消滅錢鏐的關鍵時候,所以年年舉債也沒什麼,只要熬過了那幾年,後面就會好過許多!但如今大王已經立國,若是還像以前那樣,府庫年年空虛,年年依靠借債度日,那是會出大問題的!臣堅決反對大王的決定!”

“你……”楊渥頓時氣急,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當着他的面反對他,自然讓他有些難堪。

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十章 王茂章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
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十章 王茂章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五百章盧枇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