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

這天晚上,回到自己營帳後,楊渥忍不住將那天周夢潔送他的木匣取出來打開,裡面卻是一本詩詞集。

原來周夢潔閒着無事的時候將他曾經“作”過的詩都重新整理了一番。楊渥這幾個月來時不時的抄襲一下後世的名作,其中有的是被楊靜傳到周夢潔那裡的,有的卻是專門爲她而吟的詩詞,因爲太多,若不是這次她幫忙整理的話,楊渥自己恐怕都有些記不清自己到底抄襲了哪些詩詞。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看着那娟秀的楷書,楊渥想象着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周夢潔一筆一劃認真整理這些文字的場景,不禁有些感動。

“唉,要想回去見她,還不知道等什麼時候呢。”

想起這幾天攻城不順的事,楊渥不禁嘆了口氣。城內張達固然傷亡不小,但楊渥這邊的傷亡更大。

正在這時,外面程勳忽然來報,“公子,有人求見。”

“是什麼人?”

“那人自稱從城裡來,乃是秦將軍以前的舊友,因爲對城中守將不滿,願意投降公子,作爲公子的內應。”

楊渥連忙問道,“人在何處?”

他正對攻城感到頭痛,此時一聽城中有人來降,自然大喜過望。若是有內應的話他們攻城可就方便多了。

“現在正在大帳,秦將軍已經過去相陪了。”程勳連忙答道。

“好,我這就趕過去!”楊渥匆忙收起木匣,顧不得換衣服便匆匆趕到大帳。

“這位想必就是城內來的義士吧?在下楊渥,見過先生。”楊渥一進大帳,見秦裴正陪着一個黑衣中年人在談話,趕緊上前問候。

那中年也連忙站起來回禮道;“豈敢豈敢,在下曹元良,見過長公子!久聞公子大名,今日一見深感榮幸!”

一旁秦裴也笑道,“公子,這位曹兄乃是末將舊識。當初末將守崑山時,曹家可是出了大力氣,爲我軍提供了大批軍糧,不然末將那時候也守不了那麼久。”

這下楊渥更加敬佩,“原來曹先生當年還有這等義舉,實在失敬!”

曹元良趕緊謙遜,幾人一番客套後才重新坐下來。

有了當年的交情,楊渥對曹元良的到來更加期待。一番問答後才知道,顧全武攻佔崑山後,因爲他這個人很有風度,當初秦裴送袈裟嘲笑他,但他俘虜了秦裴後也沒殺他,反而在錢鏐面前爲秦裴求情。對秦裴都是如此,對曹家他自然也寬容相待,並沒有處罰他們。

然而好日子總有結束的一天,後來顧全武離開後,新來的崑山守將張達卻對曹家當初支持秦裴的事糾纏不放,時不時向他們索要財物。

這個張達爲人跋扈,橫行不法,經常打壓曹家,但他手握兵權,所以曹家只能忍氣吞聲。然而如今楊渥率軍到來卻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於是曹元良連夜出城來投楊渥。

“公子,在下所言句句屬實,若有虛言,教我身首分離,不得好死!”說完自己投靠楊渥的原因後,曹元良又指天起誓。

楊渥連忙攔住,“曹先生何必如此,本將豈敢不信先生之言!只是不知城內守軍現在是什麼情況?”

秦裴也在一旁相勸,“是啊曹兄,當年咱們也算共患難過,豈有不信曹兄之理,還是坐下來好好說說城中守軍的情況吧。”

曹元良這才重新坐下,“唉,這種事畢竟太過突然,在下也是擔心公子不信這才起誓。只是在下等人能力有限,那張達根本信不過我們,所以我們知道的消息也不多,恐怕幫不了公子多少。”

接着,曹元良介紹了城內守軍的情況,包括各門兵力佈置,傷亡情況,城中糧食儲備等等。

“慚愧,在下知道的就只有這麼多了!”

楊渥喜道,“夠了夠了,原本本將對城中一無所知,如今有了曹先生的這些消息咱們攻城就更有把握了。敢問曹先生打算如何接應我軍入城?”

曹元良又說道,“實不相瞞,南城門的守城營指揮乃是在下堂侄,這也是在下能從南門出來的緣故。只要到了明天晚間,我那堂侄便會打開城門放公子大軍進去,到時崑山便唾手可得!”

“好!若是令堂侄真能立下如此大功,本將必不吝賞賜。”楊渥大喜,立即開始許諾,“不僅是令堂侄,曹先生如此義士,本將怎能不賞?本將想聘請先生爲崑山巡查使,將來協助管理崑山,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在下感激不盡!”曹元良大喜過望,滿臉笑容,他立刻下拜道,“屬下曹元良拜見公子,願爲公子效犬馬之勞!”

楊渥趕緊上前將他扶起,“如此以後就要辛苦曹大人了!”

一旁秦裴也連連道喜,“恭喜曹兄踏入仕途,有了接下來獻城之功,想必曹兄以後也能平步青雲!”

所謂崑山巡查使並不是什麼朝廷的經制官,用後世的說法就是沒有編制的官,是楊渥以自己的名義冊封的屬官,但在這個時代很多官員一開始就是這樣走上仕途的途徑的,加上他攀附的是楊渥這顆“大樹”,以後等楊渥當上了節度使曹元良也能跟着升官,所以他以後算是前途遠大了。

一番客套後,曹元良又說道,“明日還請公子如往常一樣發起進攻,但最後撤軍時可以做得儘量狼狽一些,讓張達以爲取得了一場大勝從而放鬆警惕;等到了晚上公子率軍在西城吸引張達的注意,暗中可派兩千人在南城埋伏,到時候請公子以火箭爲號,而我那侄兒見到火箭後便會打開城門迎接公子進城。不知公子以爲如何?”

楊渥點點頭,這個計劃的確可行,不過這到底是不是個陷阱呢?

崑山雖小,但也有甕城,若是敵軍在甕城上設下伏兵卻故意引誘他進入,到時候把城門一關就是甕中捉鱉了。

曹元良見他的臉色,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公子若是還不放心,那等明晚屬下再親自出城到公子軍中來做人質,公子以爲如何?”

他這麼說就相當於以自己性命爲擔保,楊渥二人自然滿意了,當即決定按照剛纔約定的做。

接下來三人又商量了一些具體的細節,曹元良這才匆匆告辭回城。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章 家宴(下)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
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章 家宴(下)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二十八章 逃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六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