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

“唉,如今大王剛剛過世,世子又年輕識淺,再加上潞州那邊戰事吃緊,如此下去,我河東真是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啊!”

“可不是嗎?外有強敵窺視,內部大王又不幸離世。若是沒有一個威望足夠深厚的大將統領,我河東危在旦夕啊!”

“以本將之見,如今的危局只怕世子殿下難以掌控,還是穩妥起見,以李節帥暫時執掌軍政的好,等世子殿下成長起來後,再將大權歸還給他!”

……

聽着外面傳來的議論聲,跪在李克用靈前的李存勖心中在爲父親的離世而感到悲傷的同時,還在爲自己的命運而擔憂着。

或許是因爲自己身體一直很強壯,並且年齡也纔剛剛滿五十一歲的緣故,李克用總覺得自己還能多活幾年。

所以在過去幾年中,雖然已經讓他的長子李存勖出來做事,並且還將其官職逐漸提升爲晉州刺史,不過總的來說,李克用對李存勖的培養還有些不夠。

到了此時,雖說李克用在生前當着衆人的面公開宣佈立李存勖爲晉王世子、河東節度留後,但河東的軍政大權卻掌握在他的弟弟李克寧的手中。

再加上李克用向來喜歡收義子,那所謂的十三太保中,除了李存勖外其他的都是義子。

在這個時代,義子雖然比不上親生兒子,不過也是有一定的繼承權的,尤其是當李存勖還年輕,在軍中沒有多少威望的時候,這些義子們自然會產生一些想法。

此時,當李存勖在他父親的靈柩前哀聲落淚之時,軍中卻是出現了不少流言蜚語,有些將領暗中不服李存勖,想要擁戴李克寧上位。

好在,李克寧雖然心中有篡位的野心,不過那天李克用可是當着衆人的面立李存勖爲世子的,此時李克用屍骨未寒,李克寧還沒有那個膽量直接違背李克用的遺命的。

不管他如何掌控大權,如何覬覦那個位置,但如今立李存勖爲嗣王這一點卻是無法避免的,至少他暫時還沒法改變這一點。

有些不情不願的到了李克用靈柩前,李克寧向李存勖呵斥道:“大哥已經病逝,如今你既然爲世子,那就應該早日登上大位纔是,怎麼在這裡哭哭啼啼的,像什麼樣子?”

他的言語之中顯得極爲不客氣,不過李存勖聽了之後非但沒有發怒,反而誠懇的告訴李克寧說:“侄兒年幼喪父,又不懂得如何治理國政,雖然有先王的命令在,但恐怕我還是無法擔當這個大任。在侄兒看來,叔父勳德皆高,而且先王曾經把大政交給你管,我想將軍府的大事都麻煩叔父來管理,等侄兒年長一些再說。“

這種時候李克寧大權在握,李存勖雖說心中不甘心,但此時也只能小心翼翼的隱藏起自己的心思,好聲安撫着李克寧。

李克寧聽了心中一動,就想要答應,不過他轉身看到同位顧命大臣的張承業、李存璋二人,見他們都眉頭緊皺,顯然不贊同李存勖的決定。

李克寧嘆了口氣,心中有些無奈的想着:“可惜,張承業、李存璋等人卻不能爲我所用,否則何須懼怕區區一個李存勖?”

他臉色一沉,大聲道:“我兄長生前遺留的命令,把侄兒託付給我,誰敢換人?“

李克寧雖說心中覬覦着晉王之位,但也知道此時讓李存勖繼位已經不可避免,所以不再猶豫,當即走下去朝着李存勖再拜稱賀:“末將李克寧拜見大王!”

衆將見此,同樣拜倒在地,大聲道:“末將等拜見大王!”

在一部分重臣武將的支持下,在李克用遺留的深厚威望影響下,李存勖最終才得以即晉王位,成爲河東這個強大藩鎮的統治者。

“李克寧,李存灝,你們等着吧!孤總有一天會掌握大權,將你們通通送去先王面前效力的!”

“朱溫,你與我父親乃是二十多年的老仇人,昔日上原驛之變險些置我父親於死地!後來更是將我河東逼得如此衰退。不過如今你已經垂垂老矣,而我卻還年輕!將來總有一天我會爲我父親報仇的!”

“還有契丹耶律阿保機,幽州劉仁恭這兩人,一個與我父結盟,卻悍然背盟的無恥小人;一個更是由我父所立,卻背叛我父,乃是更加陰險的小人!這兩個小人,孤將來一定會向你們復仇的!”

……

剛剛登上晉王之位後,李存勖在心中暗自告誡着自己,一定要發憤圖強,將來完成他父親最渴望完成的三大恨事。

當然,李存勖也不會忘了,在南方還有一個與他同樣年紀,卻已經名震天下很多年,並且早就執掌淮南的吳王楊渥!

這個與他同樣年輕,同樣出身高貴,同樣志向遠大,同樣心懷天下,同樣渴望沙場建功的吳王楊渥,或許將是他這一生最重要的競爭對手!

“你能做到的事情,孤也一樣能做到,而且孤還要做得比你更好!”李存勖心中想着。

然而,回到現實之後,李存勖此時面對的,卻是下方衆將不信任的眼光,以及不怎麼恭敬的舉止言行。

李存勖知道,不管自己有多麼遠大的志向,但此時他第一個要做的事情,還是如何真正的將河東大權掌握在手中!

“嗯,張承業和李存璋這兩人應該是可以信任的,而李存灝雖然看着是支持我的,但他心中只怕也對我繼位感到不滿,而最大的敵人應該還是李克寧……”李存勖靜靜分析着敵我形勢。

此時的他,就如同一位領兵出征的將軍一般,在真正出手之前,他小心翼翼的隱藏着自己的意圖,準備以不斷示弱的辦法來迷惑敵人,等到他做好了準備後再發起致命的一擊!

不久,李存勖下令讓李克寧全權負責晉王府中軍國大事,以安撫李克寧之心,同時任命李存璋爲河東軍城使,兼馬步軍都虞候。

當初李克用在爲,多寵信胡人,並且對軍士極爲優待,這固然使得軍隊戰力較高,但同時也使得軍隊的軍紀敗壞,侵擾街市店鋪的事情時有發生。

李存璋到任之後,立即逮捕其中尤其殘暴蠻橫的,並且處以重刑以儆效尤,僅僅一個月時間便使得晉陽城中秩序肅然。

這樣一來,雖然軍政大事依舊由李克寧掌握着,但晉陽城中的大局卻已經逐漸被支持李存勖的李存璋掌控了。

二月底,李克寧的府中。

“哥哥死了,弟弟繼位,自古以來我沙陀族人就有這個傳統!而且讓叔叔叩拜侄兒,叔父心中難道能夠忍受這口氣嗎?上天將晉王的位置授予你而不取,將來後悔可就來不及了!”這段時間,對李存勖繼位極爲不滿的李克用的養子李存灝,正在極力鼓動着。

之前一段時間,因爲已經在實際上掌握了河東的軍政大權,並且李存勖這段時間對他也非常恭敬順從,所以李克寧心中那份警惕之心已經下降了許多。

考慮到李存勖畢竟是自己的侄兒,又是李克用明確指定的晉王繼承人,再加上如今君臣之別已經定下,所以對李存璋之前的諸多勸說,李克寧都嚴詞拒絕了。

不過李克寧再怎麼拒絕,卻架不住李存灝的反覆勸說,再加上他的妻子孟氏同樣在勸他造反,終於還是讓李克寧下定了決心,準備發動兵變,自立爲王。

要發動兵變,首先自然需要得到足夠的消息,尤其是晉王府中的情報,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消息。

李克寧以前有個部下叫做史敬熔,如今在晉王府中做事,李克寧當即將此人召來,讓他爲自己效力,幫他打探晉王府中的消息。

然而李克寧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史敬熔雖然表面上答應了他的要求,但回到晉王府中後便就此消息告訴了李存勖。

得到消息,李存勖不敢怠慢,匆忙將監軍張承業召來。

“孤聽說,孤的叔叔李克寧準備趁着孤到他的家裡探望時,將你和李存璋二人一併殺死,然後擁奉李克寧爲河東,率河東所屬九州歸附朱溫,並且將孤和孤的母親一起送往大梁。張監軍,你爲我河東監軍使,深受先王大恩,如今的事情,你說該怎麼辦吧?”

“什麼?李克寧準備發動兵變,將大王與太夫人等人都出賣給朱溫?此人這是準備將大王母子投入虎口,不除掉他豈有安全的道理!”張承業又驚又怒。

雖說李克寧如今執掌大權,不過在如今的晉陽,支持李存勖的文武重臣同樣有不少。

李存勖當即在張承業的建議下,決定先下手爲強。

二月二十一日,他在王府擺酒宴請諸將,包括李克寧、李存顥在內的諸多文武官員全部到齊。

宴席之上,當衆人酒興正酣時,隨着李存勖的一聲命令下達,埋伏在旁邊院子裡的甲兵突然發動,在座位上將李克寧、李存顥二人以及他們的黨羽逮捕。

李存勖當即數落二人之罪行,並且在這天晚上將二人斬殺。

自此之後,晉王李存勖終於執掌了河東大權,正式走上爭霸天下的征途。

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更新計劃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
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更新計劃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