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

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此刻的田覠就一臉憂愁的呆在自己的官邸。

這裡是田覠設在廣陵的宅子,此刻的他還不知道楊行密已經傳令將李神福任命爲升州刺史了。

在他看來,此次馮弘鐸舉兵造反,是他帶領手下士兵在葛山一舉擊敗了馮弘鐸的主力,李神福最多算一個摘桃子的人;至於楊渥,他倒也聽說了這位吳王的長子在任家莊一戰的表現,不過他卻不怎麼放在心上,因爲比起他自己一戰擊敗數萬升州軍的戰績來,楊渥那點功勞就只能算小打小鬧了。

所以在他看來,這升州刺史的職務理應交給他纔對。

此次來升州,他的目的就是爲了向楊行密求取升州。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來,雖然楊行密還沒有直接拒絕,但他的請求得到准許的可能性也不大,這讓他感到非常着急。他圖謀升州多年,如今終於打敗了馮弘鐸,卻最終得不到升州的話,這怎麼能讓他服氣。

正當他在書房裡坐立不安的來回走動時,有下人來報,“使君,外面有一人來求見使君,不知使君見是不見?”

田覠不耐煩道,“這次又是什麼人?不會又是吳王身邊的那些微末小吏吧?”

下人道,“此人自報姓名,說叫什麼黃大嘴,是廣陵城內的獄吏。”

田覠大怒,“又是這羣混賬,當我田覠是什麼人了?你帶人去將他打出去!”

這兩天上門來找他索要財物的人太多了,都是那些上不得檯面的小吏,真正有分量的官員卻沒有一個上門的。這讓他憤怒不已。

想他田覠在宣州手握大權,說一不二,麾下文官武將衆多,對他從來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絲毫違背。如今到了廣陵,居然被一羣小吏欺上門來索要賄賂,這怎能不讓他動怒。

下人應諾,轉身便準備出去照辦,這時候田覠又制止了他。“回來,你先等等。”田覠深吸兩口氣,平靜了一下心情,這才道,“你去引他進來,語氣稍微客氣點。”

“這…”下人有些遲疑,剛剛都說要讓他打出去,怎麼突然變了?

“叫你去你就去,還呆在這裡幹什麼?”田覠見下人沒有行動,厲聲怒道。

“是,使君。小的這就去。”下人慌忙答道。

原來剛纔田覠細想了一下後,覺得還是忍下這口氣的好。他爲人謹慎,覺得如今正是他求取升州的關鍵時候,他不想出現任何意外。那些微末小吏看似不起眼,但田覠卻知道他們或許難以在吳王面前說上話,但在一些小事上刁難一下他,甚至壞掉他的好事也未必不可能。所以他不想在這個時候得罪那些小吏。

“哼,這種關鍵時候,只要提出的要求不太過分,我田覠也就忍了!等以後再找機會收拾這些混賬!”他暗自思量。

府宅外,來人名叫黃大嘴,乃是看管廣陵城內監獄的小吏。平時他負責看管犯人,在監獄裡面說一不二,經常毒打那些犯人。犯人的家屬們爲了不讓自己的親人在獄中受苦,都紛紛向黃大嘴行賄。一來二去,將黃大嘴的胃口也養大了,更加的變本加厲,到處搜刮財物起來。

昨天,他聽到了一個消息,說宣州刺史田覠來廣陵求取升州。

在以往,有外地爲官的人來到廣陵後,都會遭到各處小吏的刁難,這在廣陵幾乎都成了一個慣例了。當初陳彥謙來廣陵就遭到了刁難,只因爲他不願向刁難他的小吏行賄,結果在廣陵耽擱了一個多月,最後還是楊渥出面過問,這才辦好差事。

說到底,廣陵就好比淮南的都城,外地官員到了這裡就好比來到了“天子腳下”,是龍得盤着,是虎也得臥着。遇到小吏索取賄賂也只好忍了。

此次田覠進廣陵,又是有所求而來,當下也受到了這種待遇。之前就有許多小吏公然上門向他索賄,田覠無奈之下只好忍了。這次黃大嘴上門也是打着同樣的心事。

“聽說宣州繁華,是淮南有名的富足之地。這田覠在宣州當刺史多年,一定非常富有,待會可不能手軟。”黃大嘴暗自想着。

不久,果然有下人來將他引入書房。“想我平日一個微末小吏,根本不被那些大官放在眼裡,沒想到今日也能成爲宣州刺史的座上賓。”黃大嘴更加得意。

進入書房後,田覠客客氣氣的讓他坐了,又給他上了好茶,閒聊了幾句後,這纔開始詢問黃大嘴的來意。

黃大嘴本來就在思考該怎麼開口,如今見他問起,當下也不客氣。他翹起二郎腿,端起茶杯大口的牛飲了一口後,又慢吞吞的放下茶杯,這才直言道,“在下聽聞田使君在宣州爲官多年,頗爲豪富,今日上門不過是求取一些人事之物而已。”

所謂人事之物,自然就是錢財了。這人也不知在哪裡學來的,居然還說得這麼婉轉。

田覠心中惱怒,暗道一聲“果然如此”,臉上卻不動聲色,徐徐問道,“不知足下打算要多少人事之物?”

“不多,”黃大嘴見田覠沒有當場發怒,只道對方已經答應了,當下更加得意,放心大膽的道,“一萬貫就夠了!”

田覠大怒,一萬貫錢,足夠供養數千大軍一個月的花銷了,此人居然開口就索要一萬貫,胃口未免太大了。不過他還是不想撕破臉,畢竟對方這麼大的口氣,說不定在廣陵也有不小的背景,若是真要壞了他的好事,他找誰哭去?

“一萬貫實在太多,還請足下減少一點。”田覠忍氣吞聲的道。

“我黃大嘴說一萬貫就一萬貫,絕不改口!”黃大嘴拿出平日裡向那些犯人家屬索要賄賂時的口氣,又出言威脅道,“若是少了一文錢,嘿嘿……”

田覠看對方一副死不鬆口的樣子,竟然還敢威脅他,這下終於徹底怒了。俗話說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呢,更何況田覠這個寧國軍節度使,宣州的頭號大佬?

田覠站起身來,大聲怒道,“我如果不給足你財物,你這獄吏是不是還要把我抓進大牢裡面去?”

當即命下人將黃大嘴亂棍打出去。黃大嘴一邊躲閃,一邊大聲道,“你不給我錢財,終究得不到升州的!”

田覠更加惱怒,在打發了黃大嘴後,他換上朝服,直接前往節度使府面見楊行密。

“大王,屬下昔日與大王約爲兄弟,共同起兵,成就大業,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當初孫儒兵強馬壯,大王的軍隊屢戰屢敗,是屬下爲大王出謀劃策,最終纔打敗孫儒的。如今馮弘鐸率軍襲擊宣州,給我宣州造成巨大損失,是屬下親自帶着水軍在葛山一戰擊敗馮弘鐸的;如今屬下來廣陵向大王求取升州,大王卻屢次推脫。今日面見大王,還請大王看在往日情分上,將升州賜予屬下,屬下感激不盡!”田覠一臉鄭重,眼睛緊緊的盯着楊行密道。

楊行密見田覠說的這麼直接,一點回轉的餘地也不留下,當即乾脆對他直言道,“德臣,實不相瞞,不是我不願將升州交給你,而是此次平定升州,李神福將軍也出了大力氣。他這幾年爲我淮南出生入死,屢次建立大功,去年更是活捉了兩浙名將顧全武,前幾日又攻陷了升州。他立下這麼多的功勞,我如果不賞他恐怕難以服衆。所以我已經將升州賜給他了,想必任命他爲升州刺史的信使也早就到達升州了吧。”

田覠心中一震,這兩日的不祥預感終於兌現了。楊行密已經將升州賜給了李神福,這說明他已經沒機會得到升州了。

他感到非常憤怒,這幾日他在升州忍氣吞聲的裝孫子,對那些微末小吏的過分要求都是儘量答應,所爲的還不是升州?哪知道他辛苦求取的升州居然早就被賞賜出去了,那他這幾日在升州的所作所爲到底算什麼?跳樑小醜嗎?

“德臣啊,說起來,你當初也被顧全武打敗過,去年李將軍活捉顧全武,卻也是爲你報仇了。如今他爲升州刺史,你也應該感到高興纔是,怎麼這樣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呢?”楊行密見田覠臉色陰沉,又對他道。

田覠心中惱怒,臉上卻不顯,又躬身請求道,“大王說的是,李神福將軍的功勞的確足夠擔當升州刺史之職務。不過屬下此次擊敗馮弘鐸也有大功勞,還請大王將歙州和池州轉爲寧國軍的巡屬之地。”

這個時代許多刺史都兼任節度使之職務。比如田覠,他是楊行密的手下,爲宣州刺史,手握重兵,但朝廷爲了拉攏他就把他冊封爲寧國軍節度使。與他同樣待遇的還有壽州刺史朱延壽,也被朝廷冊封爲奉國軍節度使。但這些節度使都只是虛職,都還是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的部下。

如今田覠要求將兩州轉爲寧國軍的巡屬之地,這實際上和將兩地轉爲他田覠的屬地是差不多的。對於這個要求,楊行密當然不同意,當即冷下臉來,一口拒絕道,“此事絕對不可行。你就不要妄想了。”

他覺得田覠有些無理取鬧,不准他獲得升州一個州,他就提出索要池州和歙州兩個州,這不是變本加厲嗎?

他當年雖然在廬州起家,但真正發展壯大卻是在宣州。宣州錢糧充足,兵甲完備,本來就讓楊行密感到忌憚了,如今田覠還想要兩個州,這種要求,楊行密能答應纔怪。

二人最後不歡而散,最後田覠勉強對楊行密道歉,這才告辭離去。

出了節度使府,田覠轉過身來面對着府門。

他看着這座氣派堂皇的府宅,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來爲楊行密征戰,立下衆多功勞;如今來到廣陵只爲了求取升州,楊行密拒絕他還不說,那些楊行密身邊的微末小吏居然都欺到他頭頂了,一時間怨憤不已。

他憤怒的指着府門道,“從今以後,我再不復進入此門中。”言罷,田覠轉身上馬,在侍衛們的護衛下出城回宣州。

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
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