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

李承鼎身爲如今吳國最顯貴的魏國公,又是如今吳國軍中幾個都督之一,手握重兵,自然也是吳國最頂尖的勳舊。

雖然他不想摻和到太子之位的爭奪中來,但沒辦法,他的地位太顯赫,即便是想躲也躲不開。

太子楊炅還好一些,畢竟他原本就與勳舊們關係一般,主要在文臣那邊發展勢力,對勳舊雖然也算敬重,但沒有刻意去拉攏。

但三王子楊煜就不同了,他不管是身份還是擁有的勢力都遠遠比不上他的大哥,自然需要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所以李承鼎就成了他重點拉攏的對象。

上次在國內的時候,楊煜還在說要拜他爲師,請他教導領兵打仗的本事,但李承鼎最終以軍務繁忙推脫了,這一次回國只怕少不得又要被糾纏上。

此時,看到徐家的商船,他心中頓時苦笑起來:“大王的幾個王子漸漸年長,將來只怕有得亂了。”

當初楊渥上位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經過什麼權力上的爭奪,他身爲長子,其他的弟弟都還年幼,自然是毫無爭議的成爲繼承人。

但如今楊渥的幾個兒子顯然就沒有那麼好的事情,即便是楊渥早早就立下了太子,但架不住衆人都想得到擁戴之功。

若是楊炅真的優秀到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的地步,或者楊渥現在已經年老,急需要確定繼承人的話,那麼其他人還不會也不敢起什麼爭奪太子之位的心思。

但很明顯,朝中上下對楊炅感到不滿意的大有人在,甚至連楊渥本人似乎都對其不怎麼滿意。

此外,如今的楊渥又還年輕,太子想要登上王位還不知道需要多少年,這就給大家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奪嫡。

二王子楊琰還算低調,他的母親何依依原本就性子單純,與王后交好,連帶楊琰與太子的關係也極爲親近;當然,他作爲兄長,平時對三弟楊煜的態度同樣友善,目前算是中立之人,沒有參與到爭位中來。

李承鼎心中一邊想着這些事情,一邊與司馬福閒談。

很快,遠處的陸地已經若隱若現的出現在海平線上。

“到天黑的時候應該可以靠岸。”司馬福很快做出了判斷。

果然,這天晚上的時候他們才抵達岸邊登上碼頭。

這裡是蘇州,距離金陵還有一段距離。

在城外的客棧裡休息了一晚上後,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改爲騎馬前往金陵,接下來又花了一天多時間,這才抵達。

“李將軍,大王有令,讓將軍立即進宮赴宴,壽安長公主已經在宮中等候了。”剛到城門口,便有禮部前來迎接的官員上前來道。

壽安長公主便是楊渥的姐姐,李承鼎的妻子。

李承鼎聽了之後頓時就明白,這肯定是楊渥準備在宮中設宴招待自己一家人。

“好,有勞了。”他點頭應道。

那官員接着又對司馬福等人道:“其他諸位一路上車馬勞頓,想必也很疲憊,那下官就不打擾了,諸位可以各自回去休息。”

“嗯。”司馬福點了點頭,有些羨慕的看向李承鼎。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誰讓人家李承鼎和楊渥的關係親近呢?自然是一回金陵就直接被召進宮去。

李承鼎匆匆前往宮中,一路上自然有人隨同,很快就來到了後宮,在坤寧宮見到了楊渥等人。

“臣李承鼎拜見大王,拜見王后娘娘。”

“免禮。”楊渥溫和的聲音響起,上前將李承鼎託了起來,接着又仔細打量了一會。

“這才兩年時間沒見,姐夫看上去卻是越發沉穩有氣度了。”楊渥笑了起來。

“大王也比之前變得更有威儀了!”李承鼎同樣笑了起來。

這些年下來,兩人的關係反而變得更加的親厚起來,即便是這次李承鼎出征在外兩年時間,但也沒有讓他們變得生疏。

在李承鼎看來,如今的楊渥步入中年之後,頷下的鬍鬚蓄起來,再加上常年身居尊位,威儀比起當初來的確更加濃厚,讓人心生敬畏。

這時,一旁的周夢潔笑着說道:“姐夫既然已經到了,那麼咱們就開席吧。有什麼事情等吃完之後再來閒聊。”

“好。”李承鼎連忙答應下來。

這次宴席乃是家宴,除了楊渥、周夢潔二人外,也就是李承鼎和壽安長公主兩人,整個宴席的氣氛顯得比較隨意,除了楊渥和李承鼎少量喝了一點酒外,周夢潔和壽安長公主卻只是少量吃了一點東西。

宴席過後,周夢潔二人很自覺的去一旁閒談,而楊渥則帶着李承鼎去了御書房。

“倭國人的戰力怎麼樣?和他們打仗辛苦嗎?”重新坐定之後,楊渥首先問了起來。

“倭國人?怎麼說呢,他們的將士作戰非常勇敢,許多士兵都悍不畏死,這一點甚至比我軍最精銳的將士也不差分毫。”李承鼎評價道。

“是嗎?那麼在其他方面呢?”楊渥點了點頭,接着問道。

“其他方面的話,最突出的一個印象那就是死板,不知道變通。”李承鼎笑了起來:“他們在兵法謀略上還差得遠,即便是被他們稱作‘軍神’的將領,其實也不過稍微懂得兵法的皮毛罷了。”

他回想起當初與倭軍的那一戰,當時他還極爲小心謹慎的設下伏擊,又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做出安排,生怕出現什麼問題,不過最後的戰局卻表明他太小心了,那些佈置完全沒有用上。

倭軍只知道從正面一個勁的往前衝,等到死了太多人後才明白需要從側翼包抄,不過那時候已經晚了,吳軍一個反擊就輕鬆打垮了倭軍。

楊渥笑了笑,心中想着:“後世的倭國人也是如此。”

就着倭國的話題閒聊了幾句後,楊渥問道:“你可知這次孤讓你迅速回國的原因嗎?”

“臣不知,是不是北方局勢有變?”李承鼎心中一振,連忙問道。

“不錯,的確是北方的局勢發生改變,趙王王鎔被他的義子王德明殺了,如今趙國已經落入了王德明手中。”楊渥神情肅然說道。

“王德明?就是那個原本名爲張文禮的將領?”李承鼎有些驚訝道。

“不錯,正是此人。”

張文禮,原本是劉仁恭的部將,後來投靠王鎔後,因爲他善於逢迎,受到王鎔的喜愛,將其收爲義子,並且改名爲王德明。

後來趙軍每次隨晉軍一同出征時,王鎔都會讓王德明領軍;長期以往,趙軍逐漸就被王德明掌控了。

而王鎔此人最近掌權日久,最近迷上了僧道之事,整日吃齋唸佛,荒於政務,並將大權逐漸移交給自己的兒子王昭詐。

王德明此人素來就有野心,他見此情形,便暗中挑撥,鼓動王鎔的親軍作亂,一夜之間將王鎔一家全部殺死。

只有王昭詐的妻子普寧公主,也就是朱溫的女兒活了下來,被王德明用來向樑國請降。

這件事看上去和吳國的關係不大,但實際上,不管是楊渥還是朝中其他大臣,很快都意識到這次事件對北方局勢的巨大影響。

當年吳國統一南方後不久,樑國的鄴王楊師厚就病死了。

朱友貞得知消息後,在張漢傑、趙巖等人的勸說下,決定將魏博節度使一分爲二,以削弱其實力。

然而朱友貞的舉動有些操之過急,尤其是觸及到了楊師厚部將們的利益,結果,以楊師厚建立的銀槍效節都爲首,魏博軍隊迅速發生叛亂,直接投降了晉國。

這對晉國來說乃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李存勖迅速領兵南下,試圖奪取整個河北之地。

而朱友貞則迅速命大將劉鄩率領六萬大軍渡河抵擋晉軍的進攻,同時嘗試收復魏博,消滅叛軍。

然而這次大戰就如同歷史上發生的那樣,最終樑軍在魏州城下大敗,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只有劉鄩等少數人得以逃命。

河北的諸多州郡也在接下來不久全部落入晉國手中。

奪取了河北之後,晉軍接下來又嘗試渡黃河繼續南下,不過樑軍雖然在魏州一戰中大傷元氣,但畢竟底子厚,還不至於就這樣被打垮。

他們重新集結大軍,由大將賀瑰爲統帥,謝彥章等將領爲副帥,在楊劉與晉軍隔河對峙;兩軍相持日久,誰也奈何不了誰。

雖然晉國已經得到了整個河北之地,但其總體國力依舊比不上樑國,畢竟河北雖然富庶,但征戰日久,資源早就枯竭,哪裡能與佔據中原的樑國相比,尤其是這種長期對峙消耗戰,更是難以與樑軍比拼下去。

所以對峙的時間長了之後,李存勖感到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冒險孤軍深入,繞過樑軍重兵把守的地區,準備直攻樑國的後方。

然而他這一次冒險的舉動最終還是失敗了,樑軍迅速後撤追擊,最後雙方在胡柳坡展開大戰。

這一戰一開始樑軍取得大勝,將晉軍打得大敗,把李存勖團團包圍在一處山坡上,局勢對李存勖來說極爲危急,連大將周德威都在這一天戰死了。

關鍵時候,李存勖在李嗣源等部將的建議下,集中全部騎兵發起猛烈衝鋒,最終大敗樑軍,這就是發生在三年前的胡柳坡之戰。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二十八章 逃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