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

衆臣聽了楊渥的提議後都點頭稱讚起來。

李承嗣更是直接問道:“不知大王準備如何區分這些條件?”

“很簡單,按照重要性的不同,那些最重要的條件可以稱爲必要條件,也就是說,這些條件馬殷必須要答應,若是不答應,議降就達不成!”楊渥沉聲道。

李承嗣道:“必要條件?大王這個名字取得極爲貼切啊!”

“至於那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條件,姑且稱之爲重要條件,也就是說這些條件需要儘量讓馬殷答應,並且至少要答應其中一部分才行!”楊渥接着道。

“至於剩下那些可有可無的條件,那就稱之爲普通條件吧!能夠讓馬殷答應更好,不能答應也沒有關係。”

衆臣聽了連連點頭道:“大王這個劃分之法非常好,臣覺得今後再與其他勢力談條件時,若是都這麼劃分,那麼條理將會清晰得多,談判起來也能省下不少時間和精力!”

楊渥笑道:“既然如此,周宗,你將剛纔孤所說的劃分方法記錄下來,到時候交給禮部的人,讓他們今後也學着這樣來!”

“臣遵命!”周宗躬身道。

他乃是楊渥最新任命的通事舍人,專門負責傳達楊渥的命令,並且還兼有秘書的職責。

早些年楊渥身邊負責此任務的乃是皮光業,後來皮光業外放任職之後,楊渥又選擇了在每年科舉進士中選擇一兩個來擔任此職位,不過一般擔任的時間都不久就會外放。

而周宗就是去年那一屆科舉進士的第四名。

此人的才學普通,沒什麼過人的能力,不過他爲人沉穩,擔任通事舍人倒是沒有出過什麼差錯。

而且在歷史上此人也算有些名氣,或者說得更加準確一點就是,他的兩個女兒很有名氣,所以他也跟着有了點名氣。

而他的兩個女兒正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兩任皇后——大周后和小周後。

當然,此時不管是大周后還是小周後都沒有出身,而且至少還要過上三四十年時間纔有可能出身。

等周宗將剛纔說的都記下後,楊渥接着道:“好了,既然規則已經定下,那麼咱們現在就來捋一捋,剛纔提出的那麼多條件中到底哪些算必要條件,哪些算重要條件,哪些只能算普通條件。”

“先來說說必要條件吧,諸位都說說,哪些算必要條件!”

陳彥謙站出來道:“馬殷向我國請降,並且去除楚王封號和天策上將的封號,這應該算是必要條件!”

衆臣都點頭同意。

“割讓除了辰州、斂州以外的所有地盤,這個也應該算作必要條件!”

衆臣依舊點頭。

“限制馬殷的兵力應該也算必要條件!”

……

衆臣一條一條的商議,最終決定必要條件有以下這麼五條。

一.馬殷去除楚王封號和天策上將封號,並且接受楊渥給他加封的節度使之位。

二.割讓武貞、靜江、武安三鎮的全部領地,只保留辰州、斂州兩地。

三.議降之後,馬殷的兵力應該受到限制,最好控制在一萬人以內,不過具體數量可以商量,最多不得超過兩萬。

四.議降之後,爲了保證馬殷不會再背叛,除了馬殷自己要將一個兒子送到金陵來爲質子外,其他楚國重臣大將也需要送一個兒子來作爲質子。

五.議降之後,馬殷每年應該按時朝貢,不過朝貢的數額不要求太多,吳國需要的僅僅是這個名義而已。

這五個條件,其他幾條都是按照之前提出時的來的,但第四條的改動卻比較大。

讓楚國的那些功勳宿將們也要送兒子來作爲質子,這一條乃是由嚴可求提出來的,相比於之前只讓馬殷一個人送兒子來爲質子顯然要苛刻了許多。

不過條件提的這麼嚴苛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就像許德勳之前說的那樣,馬殷麾下那些功勳宿將依舊還在。

只要這些能征善戰的老將們還能征戰沙場,那麼楚軍就不能說沒有威脅了。

而吳軍的主力不可能時刻留在湖南戒備馬殷,到時候若是馬殷趁着吳國不備,或者趁着吳軍主力北伐的時機翻臉,那就鬧出大笑話了。

要知道像馬殷這種梟雄,在關鍵時刻是絕對不會在意自己的一個兒子的。

這就像當初錢鏐看到機會後,當即就決定與樑軍、江西軍一同討伐淮南;當錢鏐出兵湖州的時候,他可絲毫沒有顧及留在廣陵爲質子的錢傳璙。

錢鏐能夠如此,相信馬殷也不會在意一個兒子。

但若是他手下功勳宿將都有兒子在金陵爲質子,那麼馬殷在行事之時就需要收斂多了。

畢竟他能不在意自己的兒子,但他手下人可未必會和他一樣。

若是他一意孤行,非要再次反叛吳國,到時候這些功勳宿將們各自都會失去一個兒子,那時只怕不需要吳軍前來討伐,那些老將們就先起來造反了。

所以若是能逼迫馬殷答應這一條,可以說今後馬殷再次背叛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至少在那些功勳宿將死光之前馬殷應該不會有再次背叛的想法。

而等到那些功勳宿將死光了,想必馬殷自己也老的不行了,那時候他還會有與吳國爭雄的雄心嗎?

所以嚴可求此計可以說是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斷絕了馬殷再次起兵反叛的可能性。

在場衆臣都一致認爲,寧可在其他條件上作出一些讓步,但這一點卻是一定要實行,否則就只能與馬殷繼續開戰,直到最終將其消滅了。

列舉完必要條件後,接下來就是列舉重要條件。

相比於必要條件,重要條件雖說沒有必要條件那麼重要,但在確定的過程中反而更不好把握,因爲其中涉及到的問題更多。

比如殷文圭提出要馬殷親自來金陵覲見,這一條雖然從禮制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被列入必要條件中。

不過這一條又沒有多少實現的可能性,要知道有王審知的例子在前,即便馬殷到了金陵後楊渥對他像當初對王審知一般熱情,但誰能保證馬殷的那幾個不省心的兒子不會像王延鈞一樣,在後方鬧出什麼事情來?

所以這一條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的,而若是爲了這一條臉面上的的事情而導致議降失敗,那又有些得不償失。

所以最後只能將這一條列入重要條件,到時候即便不能實現,也能用來作爲棋子,關鍵時候可以用來換取對方同意其他一些條件。

除了這一條外,重要條件中還有追究當初斬殺吳國被俘將領的罪責,釋放這一次潭州之戰被俘將士,徵募馬殷麾下將士爲吳國征戰,若是有楚國人才願意爲吳國效力,馬殷不得阻攔等條件。

這些條件楊渥等人也不指望對方都答應,只要能夠實現一兩條,再加上必要條件,那麼楊渥就會同意最終的議降。

至於剩下的普通條件,那就條目衆多了,比如之前提到的馬殷送一個女兒到金陵來的服侍楊渥的條件就是其中一個。

相對來說,這些普通條件就像是添頭一般,能夠達成更好,不能達成也無所謂,衆人包括楊渥都不會在意這些普通條件。

確定了議降的條件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此時已經是中午時分,衆人的肚子都已經餓的不行了。

“好了,今日議事就到此爲止,雖然還有一些細節方面的事情需要探討,不過那些事情沒必要現在討論。”

“另外,今日商議的事情乃是機密,離開了華蓋殿以後,孤不希望聽到任何人討論此事,更不得對外泄露消息。”

“若是有誰泄露了消息,那就別怪孤不客氣!”楊渥神情嚴肅的說道。

“臣等遵命!”衆臣連忙答道。

在場之人都是知道事情輕重的,知道這些議降的條件若是泄露出去,被馬殷的使者知道後就會讓對方有機可乘,爲談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再加上楊渥又親自囑咐了,衆人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楊渥目光掃過衆臣,最後落在周宗的身上,隨即又收回來。

在場之人除了周宗的身份地位較低,外其他人都是朝中重臣,不過周宗性格沉穩,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所以楊渥也沒必要特意囑咐他。

“既然正事已經討論完了,而且如今時間也不早了,想必大家也都餓了。正好孤已經命人在宮中開設宴席,宴請在坐的各位。”

“如今想必已經準備妥當了,諸位這就隨孤一起前往吧!”最後,楊渥笑着向衆人道。

“既是如此,那麼臣等就不客氣了!”

“多謝大王賜宴!”

“臣的肚子早就餓扁了,沒想到大王早有準備啊!”

……

衆臣大喜,連忙向楊渥道謝,在各自派人回家報信後,便隨着楊渥去了後宮。

今日雖然還不是徹底消滅馬殷,但能逼的馬殷主動派人來“議和”,這就說明馬殷已經撐不下去了。

能看到多年的老仇家服軟,衆人心中自然很高興。

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九章 夜談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章 招攬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五百章盧枇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
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九章 夜談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舉結束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三章 招攬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五百章盧枇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