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勸說

襄陵之戰的戰報很快就傳遍各地,引發巨大的震動。

寧陵城中,霍彥威是最早得到消息的樑軍大將。

雖說身處敵後,但因爲留守的吳軍兵力不多的緣故,所以寧陵與外界的聯繫並未被切斷,各地的消息依舊能傳進來。

襄陵兵敗之後,不少逃亡的樑軍士兵在慌不擇路之中便逃到了寧陵這裡,給霍彥威帶來的此戰的消息。

“康延孝臨戰倒戈?吳王親自率領大軍突然出現在大軍後方,在關鍵時刻發起突襲?蘇雲等將領先後不戰而降?最後段凝也下令投降了?”

通過從一些潰兵口中打探到的零零碎碎的消息,霍彥威很快就拼湊出了此戰的一些經過。

雖然對這一戰的前景不怎麼看好,但霍彥威依舊沒有想到最後的結局竟是如此,吳軍竟然這麼輕鬆的獲得了全勝,整個大戰折損的將士只怕連五百人都不到,這讓霍彥威深感震撼。

“將軍,從此戰的經過和結局來看,我軍的士氣早已經崩潰,各部將領都沒什麼戰心,再加上敵軍提前掌握了我軍動向,佈下伏兵,又埋下康延孝這顆暗子,所以此戰我軍兵敗也就不足爲奇。不知將軍接下來打算怎麼辦?”淳于晏開口問道。

段凝的大軍被徹底消滅後,他這裡就完全成了孤軍,雖說寧陵城在過去半年內被不斷加固,城中又積蓄了大量錢糧輜重,足以堅守很長時間,不過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即便是再怎麼堅固的城池也難以堅持太久。

更何況,段凝麾下的將士之所以戰敗,很大原因都是因爲自身士氣低落造成的;霍彥威的部衆又何嘗不是如此?

從去年征戰至今,他們已經連續苦戰近半年時間,這期間既沒有得到休息,更沒有取得任何鼓舞士氣的勝利,甚至其中一段時間還因爲各種問題,導致錢糧軍餉和賞賜都沒有發放到位,極大的影響到軍隊的士氣。

可以說他麾下這支軍隊看上去有上萬人,又有一座堅城可以固守,但真要打起來肯定守不住太久。

“先生不會又要勸本將投降吧?不過,樑國沒有覆滅之前,本將是絕不會投降的!”霍彥威苦笑。

他當然明白接下來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降吳國,不過這麼多年爲樑國效力,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情義在,不想現在就做出背叛的事情來。

淳于晏笑道:“在下可不打算勸說將軍,如今段凝已經覆滅,從開封一直到洛陽都沒有多少守軍;若是在下所料不錯的話,接下來吳王肯定不會再在開封遷延,一定會率軍直撲洛陽。一旦洛陽失陷,樑國就徹底完了,到時候將軍除了投降還能如何?”

霍彥威點了點頭,他也覺得吳軍接下來將會選擇直攻洛陽,要不了多久樑國就會滅亡,所以他是不可能在這時候投降的,要投降也會等到樑國滅亡之後,至少他沒有做對不起大梁的事情。

正在此時,有侍衛滿懷期待的進來,道:“啓稟將軍,有吳國使者前來求見,說是有要事與將軍商議。那使者還帶來了一封段招討的親筆信,讓小的帶給將軍。”說完,他雙手恭恭敬敬的將一封未開封的信箋呈遞上來。

“段凝的信?哼,此人投降了吳國,如今肯定是來勸降了,這麼急不可耐的想爲新主子效力嗎?此人的信,不看也罷!”霍彥威冷笑一聲,也不看那信的內容,直接將其揉成一團,扔在地上。

霍彥威原本就對段凝這個沒什麼本事,更沒有什麼資歷和功勞,完全依靠行賄和阿諛奉承才當上招討使的上司感到極爲不滿;這一次襄陵之戰樑軍六萬大軍全軍覆沒,更是讓霍彥威對段凝深感憤恨。

他卻忘了自己在淳于晏的建議下,直接放開寧陵的道路,任由吳軍追擊段凝,他同樣要對此戰兵敗擔負一些責任。

淳于晏卻是不慌不忙的走過去將地上的紙團撿起,打開仔細閱讀。

“的確是勸降的信,不過內容卻沒什麼新意,無非是說樑國大勢已去,如今天命在吳,請將軍順天而行。”淳于晏搖了搖頭,簡單的說了一下信的內容。

“將軍要不要見一下吳國的使者?”

霍彥威沉默了,雖說他不想現在就投降吳國,但他也知道自己遲早會投降的,所以對於吳國派來的使者他並不想得罪。

沉吟片刻後,他開口答道:“你親自去見見來使,好好招待他,不可怠慢。至於本將就不見他了。若是他提出要見本將的話,你就說本將有要事在忙,不便相見。”

“是,在下明白了。”淳于晏點頭告退。

……

在霍彥威得到襄陵兵敗的消息後不久,許州這邊同樣得到消息。

許州城中,早就爲了戰事而焦頭爛額的高季昌,此時正滿臉後悔的對自己的兩個心腹抱怨:“早知道朝廷大軍如此無用,本帥早就應該投降的,可恨本帥當初貪心不足啊!”

是的,他的確是貪心不足。

當初吳軍北伐剛剛開始的時候,中原戰局雖然吳國大佔優勢,不過那時候的樑國並非毫無還手之力,駐守在黃河沿線的樑軍還有很強的實力,只要他們南下與吳軍交戰,未必就不能擊退吳軍。

不僅是黃河沿線的樑軍主力,還有黃河北岸的晉軍同樣值得高季昌期待。

在高季昌看來,晉王李存勖這麼多年征戰四方,雖不能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也能算屢戰屢勝,威震四方;以晉軍的強大實力要踏平區區一個鎮州肯定不是什麼難事。

而一旦鎮州被攻破,晉軍就能集中兵力渡河南下,到時候中原戰局必會陷入大混戰,而高季昌這種有野心之輩就能趁亂取利,至少也能多一個選擇。

所以那時候高季昌面對吳軍大兵壓境,沒有急着投降,而是選擇堅守城池等待時局變化。

一開始他還只打算觀望一個半月時間,若是一個月後戰局沒有什麼大變的話,他就會盡早投降吳國;結果一個半月之後,戰局的確有了變化:晉軍放棄德勝南城,讓樑軍得以集中兵力南下與吳軍交戰。

那時候吳國三路大軍分佈在三個方向,單獨一路大軍的實力還比不上南下的樑軍,所以那時高季昌似乎看到了轉機,決定將觀望的時間繼續延長,這一延長就到了如今。

誰知道樑國如此不中用,黃河沿線十多萬大軍交給段凝,這幾個月時間下來不但沒有取得絲毫進展,反而折損不少將士;如今吳國大舉反攻,連十天時間都不到樑軍就已經徹底敗了。

不僅是樑軍的表現讓他大失所望,晉軍的表現同樣出乎他的意料。

區區一個鎮州,晉軍居然攻打了這麼久都沒有將其拿下,渡河進入中原的時間更是遙遙無期。

不是說晉軍精銳天下無敵嗎?不是說晉王威名足以震懾四方嗎?爲何連一個鎮州都打得這麼艱難?

高季昌心中憤恨,不過此時已經沒有後悔藥可吃,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富貴。

若說之前的他還存着一絲野心,不願就此投降吳國,想要趁亂建立一方勢力的話,那現在的他即便以劉皇叔的經歷來自勉,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不僅沒機會趁亂取利,而且因爲他之前的遲疑不決,現在的他即便投降吳國只怕也難以保住富貴,甚至連性命都難以得到保障。

畢竟他過去的表現實在是讓人忌諱,當初擔任荊南節度使時的經歷就不說了,朱友貞發動兵變時他參與其中,還有這幾個月的遲疑和觀望同樣會給吳王留下不好的印象。

像他這樣的亂世梟雄,楊渥就算嘴上不說,心中只怕也會時刻防備着。

作爲一方節帥,長期獨領一方的梟雄,高季昌深知若是哪個人被他的君王時刻防備着,那麼此人掉腦袋的日子就不遠了。

所以現在高季昌要想的不是如何保住富貴榮華,更不是如何趁亂取利,而是應該怎樣保住自己的腦袋以及全家人的性命。

在他身前,樑震和倪可福這倆位心腹同樣皺眉沉思,在爲將來而籌謀。

他們同樣知道高季昌面臨的困境,知道現在必須是做出決斷的時候,不能繼續遲疑了。

倪可福低聲建議道:“節帥,樑先生,若是咱們立即起兵,與城外的吳軍聯手,內外夾擊,將陸思鐸完全消滅,以此功勞能否得到吳王的歡心?”

“不行,這樣只怕會適得其反!”樑震聽了當即搖頭。

“吳王的性子老夫仔細研究過,他看上去心胸廣闊,寬宏大量,能夠容人,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方沒什麼野心的基礎上的;實際上此人的猜疑之心非常重,不比在當年曹操之下。”

“比如當初吳國樞密使朱瑾,此人當初作爲泰寧軍節度使,曾經與朱溫爭奪中原,歷經十年戰爭才最終失敗。”

“此人爲了自己的權勢可以說是不擇手段,當初爲了得到泰寧節度使之位,假意要娶前節度使齊克讓之女,卻趁着婚禮的時機發動兵變驅逐齊克讓,自立爲泰寧節度使。”

“後來朱瑾兵敗,朱溫將其兄長朱瑄抓住,讓朱瑄前來勸降;但朱瑾不但不投降,反而爲了穩固軍心,親自將朱瑄殺死。”

“這樣一個爲了自己的權勢可以不擇手段的人,他雖然在投靠淮南之後屢立戰功,深受吳國武忠王的信任,卻引來了當今吳王的猜疑。”

“所以自從當今吳王掌握大權之後,朱瑾始終未能掌過兵權;雖然看上去每次征戰吳王都會將其帶在身邊參謀軍機,但這何嘗不是一種防備呢?”

“後來李神福病逝,按理說應該由樞密副使朱瑾接任爲樞密使,但吳王最終卻選擇提拔李承嗣接任。這些都足以說明吳王對此人的防備。”樑震詳細的介紹着。

高季昌聽了連連點頭,問道:“前輩的意思是,讓本帥向朱瑾學?”

“不錯,朱瑾這人極爲聰明,他知道自己深受吳王忌憚,不過他沒有急着表現自己,更沒有因此就驚慌失措,而是用自己的表現來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在吳王心中的印象。”

“自吳王接位以來,朱瑾始終保持中立,不結黨,不專權,更不去觸碰軍權,對於吳王交代的任務則一絲不苟將其完成,絲毫不逾越自己本分。所以十多年時間下來,最終得到吳王的認可,如今官居吳國樞密使,成爲吳國朝中顯貴。”

“所以節帥若想保住富貴,就必須向朱瑾學習,從現在開始就要安守本分。”

“那陸思鐸固然是吳國的敵人,但於節帥而言,他卻是領兵來救援節帥,這對節帥是一種恩義;若是節帥爲了保住自己的富貴,卻暗中與吳國聯手,將陸思鐸給害了,只怕吳王得知後,即便表面上會誇讚節帥,但心中只怕更加不喜。”樑震勸道。

“前輩說的不錯,如此不擇手段之人,有些梟雄或許會喜歡見到,但吳王肯定不會高興。”高季昌有些後怕的舒了口氣。

剛纔若不是樑震勸說,只怕他就要聽從倪可福的建議向陸思鐸動手了。

的確,吳王楊渥喜歡安守本分的將領,對那些爲了自己的功名可以不擇手段的亂世武夫最是不喜;比如臨陣倒戈的康延孝,此人目前雖然受到楊渥重用,但楊渥對他的看重只怕還比不上對王晏球。

王晏球主動來投,這是因爲他識時務,在分析時局之後做出的理智選擇;而康延孝卻純粹是爲了自己升官發財而背叛友軍,臨陣倒戈。

如今他既然能爲了利益背叛樑國,安知他將來不會背叛吳國?

所以重用歸重用,像康延孝這樣的將領卻難以成爲楊渥的心腹,將來一旦有風吹草動,楊渥第一個提防的就是他這樣的人。

高季昌又問道:“不知前輩覺得,本帥現在該如何做才能逐漸打消吳王的猜疑,改變吳王對本帥的印象?”

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
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