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

“大王,這次風波雖然是因爲有人在暗中傳播謠言引起的,但廣陵糧倉空虛纔是這次風波得以成功的必要條件。若是以後一直保持足夠的糧食儲備,即便還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咱們也不至於這麼被動了。”駱知祥道。

楊行密點點頭,廣陵缺糧的確是個重要因素,而造成缺糧的主要原因還是戰事太多所致。

“至於說廣陵百姓,這一次肯定會有些損失,不過廣陵作爲我淮南的中心,又經過了這十年的休養生息,城中百姓相對富足,他們對損失的承受能力比普通農戶要大些。另外,這次風波據屬下估計,前後應該不會超過一個月,即便對城中民戶有些影響,但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的。”駱知祥說着自己的判斷,衆人聽了臉色這纔好些。

殷文圭怒聲道:“那麼那些糧商呢?他們什麼都沒做,就靠着囤積居奇就能大賺一筆,而且法不責衆,要懲罰他們只怕也難。對這些人又該如何?”

駱知祥苦笑道:“大王,世子殿下,諸位大人,說到那些糧商,其實他們操作糧價以謀取利益的事情,又哪裡是這一次的事?這些年他們幾乎每年都在做啊。”

“大王,咱們的兩稅法如今都是徵收現錢,不過普通農戶手裡哪有那麼多現錢?所以每到繳稅之時,他們就不得不賣掉手中糧食以換取現錢來繳納稅款;而那些糧食每當這個時候便會趁機壓低糧價,以此謀利。”駱知祥躬身道。

“在徵收現錢時,不是也考慮了農戶手中現錢不足,所以允許他們以實物按照市價進行折抵嗎?爲何這些農戶還要去受那些無良奸商的盤剝?”殷文圭有些疑惑。

“任何政策都需要人去實行啊,那些下面的官吏,盤剝起百姓來比商人更甚,所以百姓一般寧願受商人盤剝,也不願直接用糧食折抵。”駱知祥苦笑道。

衆人聽了不由默然,駱知祥趁機提議道:“所以屬下覺得,在加強監管,防止下面的官吏任意改動實物折抵價格的同時,還應該直接廢除徵收稅錢,改爲徵收實物,以減輕農戶負擔!”

對於駱知祥的提議,衆人都覺得有些道理。即便是楊渥,他雖然知道徵收稅錢不僅十分方便,利於結算,而且也利於運輸,可以降低徵收的糧食等在運輸過程中的消耗,是稅制發展的必然方向。

但同時他也知道,在這個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給民戶反而會造成巨大損害,尤其是這個戰亂年代,更是如此。

所以他也沒有反對駱知祥的提議。而楊行密更是直接點頭道:“不錯,你說得有道理,不過今年已經到這個時候了,再貿然改爲徵收實物未免不妥,還是明年夏稅時再改吧。”

聽到自己的建議得到楊行密的認可,駱知祥不由欣喜,又躬身說道:“大王,除了加強監管和改徵實物外,臣還請求大王,在折價之時,應該虛擡時價,如今的市價,每匹絹爲五百文、綢六百文、綿每兩十五文。屬下建議把每匹絹擡爲一貫七百文、綢爲二貫四百文、綿每兩四十文,總之,在收租稅時,應該用高於市價三四倍的虛價來摺合實物。另外,丁口稅有害無益,應當予以廢除!”

似乎是擔心自己的提議會遭到反對一般,駱知祥一口氣便將自己的話都說完了,然後滿臉期待的看着楊行密,希望得到他的認同。

如果說之前改爲徵收實物的提議得到了衆人的一致認可,那麼這虛擡市價的法子就遭到了衆人的一致反對。

楊行密當即便搖頭道:“虛擡市價,固然有利於百姓,但對節度使府的稅收影響太大,所以此法不可行!”

見自己的意見被否決,駱知祥不由有些急了,他上前一步大聲道:“大王,豈有民窮而國家富有的道理!虛擡市價,讓百姓獲利,不僅可以養民,而且可以鼓勵百姓多事生產。大王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淮南如今依舊有大量的田地荒蕪,若是大王實行屬下之策,只需十年時間,定能讓百姓富足,府庫充盈!”

楊行密等人這才細細思考起來,在場之人除了範遇外,對於民政都有一些瞭解,自然知道駱知祥的辦法乃是真正的休養生息之策,對於恢復被戰亂嚴重破壞的經濟的確大有好處。若是認真實行,十年以後或許真能出現他說的那種情況。

見衆人有些意動,楊渥卻趕緊出來勸阻道:“父親,此策雖然有道理,不過在這個時候實行卻是不妥。如今天下大亂,正是大爭之世。各藩鎮無不竭盡全力增加賦稅,我淮南即便不加稅,但大幅度減稅卻是不可,還是等以後天下安定了再說吧!”

其實楊渥之所以勸阻,除了剛纔說的理由外,還有便是他根本不看好這一政策。

在楊渥看來,淮南的正稅其實並不高,或者說大部分朝代的正稅都不高,真正給百姓造成巨大負擔的,其實是下面官吏的亂收稅,地主過高的地租,以及徵收對象的極大不公。

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不去改正,卻要降低本來就並不高的正稅,這在楊渥看來纔是不可取的。

不過如今顯然不是爭論稅法的好時機,所以他連忙把話題岔開道:“那些在暗中傳播謠言的究竟是些什麼人,範遇,你可查清楚了?”

“根據屬下的初步調查,這次事件的主謀應該是以預想和賈令威二人爲首,下面還有其他幾個指揮使,不過不是主謀。”

賈令威,以前乃是都指揮使,能力一般,不過在淮南資歷較爲深厚,當年與如今的濠州刺史劉金一同投靠楊行密。

至於瞿章,追隨楊行密的時間比賈令威更久,以前擔任過黃州刺史,後來因爲戰敗丟了黃州而被免職,最近幾年又被任命爲蘄州刺史。

這一次軍政分離時,這兩人都因爲能力一般所以被免去了原本的職務,如今在統兵司擔任職務。

聽了這個結果,衆人都有些默然。尤其是楊行密,這兩人都是很早前就追隨他的人,不想如今卻到了這種地步,雖然是因爲楊渥把他們調離了原來職務在先,但他還是感到非常惱怒。

不過,怒火歸怒火,這兩人在淮南資歷深厚,在沒有切實證據的情況下還真不能隨意動他們,不然很容易造成上下離心的。

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章盧枇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
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章盧枇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零八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章 家宴(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