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

蘇州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築城了,幾經變遷後,如今的蘇州城牆是三十年前由當時的蘇州刺史張搏重新築的城牆,南北長十二里,東西長九里,周長共四十二里三十步,乃是這個時代少有的大城。不過與這時代大多數城池一樣,蘇州城牆也是夯土築成的。

蘇州城建在一片水網之上。蘇州護城河的水來自太湖和京杭大運河,又匯入長江和大海。河面極寬,淮南軍也無法截斷,只能在河上搭建橋樑攻城。

此時蘇州城北,平門之外,一場激烈的攻城戰正在進行。

伴隨着攻城的號角聲,數千淮南軍以營爲單位組成陣勢,帶着雲梯、衝城錘等攻城器械器械,越過護城河,朝着城牆緩緩移動

而對面城牆上,無數的箭矢穿越在半空,鋪天蓋地地墜落在攻城士兵們的周圍,雖然這些雲梯上面都有蒙皮保護,但躲在後面的士兵依然很多都被射傷。而

不時地,城牆上面的牀弩還會射出一支支長矛,所過之處,往往前後數人都被穿透,死相恐怖。

不過,淮南軍陣在箭雨的阻擊下,雖然進程慢了許多,但仍舊在前進。

這是一條通往城牆的路,但也是一條血路,是人命去堆出來的血路。僅僅從出發到攻城器移動到城牆下的這一段距離,淮南軍就至少倒下了數百人。

而隨着攻城器械的接近,後面負責掩護的淮南弓箭手們也同樣發起反擊,鋪天蓋地的箭雨不斷朝着城牆上傾瀉,給守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砰砰砰!!

接連的響聲傳來,這是雲梯靠近城牆後,上面的鐵質搭鉤扣住城牆的聲音。士兵們舉着盾牌沿着雲梯不斷登城;而城牆上面守軍的反擊半點都沒有變弱。箭雨、滾石、燒開的滾水,不斷的向城下撒去。

這是一場煉獄,不過這還僅僅是開始。

淮南軍本陣中,楊渥不禁嘆了口氣,“攻城從來都是一項費時費力的活計。”

這裡才真正體現了攻城戰的殘酷,像之前楊渥攻取常熟、崑山,基本沒有經歷過這種殘酷攻城;即便是崑山城外持續十天的攻城,實際上強度也遠遠比不上這裡,而崑山的城防設施自然也不如蘇州。

自從一個月前周本率軍圍攻蘇州以來,這樣的攻城行動已經進行了不止一次,雖然淮南軍隊竭力攻城,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攻城,歷來都是將軍們最不願做的事情。

“看來要不了多久就要撤下來了!”看着前方的城牆下己方士兵不斷倒下,楊渥不禁感慨着。

果然,沒過一會兒,正在指揮戰局的周本便下令鳴金收兵,攻城的將士們聽到聲音後沒有遲疑,立馬按照次序往後退去。

回到營帳後,周本召集衆將開始商議戰局。

“諸位,如今的局勢大家都知道了,不知大家對於攻打蘇州有什麼看法,不妨都說出來聽聽。”

雖然攻城戰進展得不順利,但在場的衆位將軍都絲毫沒有沮喪。畢竟大家都是軍中老將了,自然知道攻城戰的難度。

歷史上的周本就曾經圍攻蘇州長達八個月,最後還被錢鏐派來的援軍給打得大敗。而後世南宋時期,一座小小的釣魚城就死死擋住了蒙古大軍三十多年,襄陽城同樣能在蒙古軍隊進攻下堅守六年多。

在場之人雖然不知道這些後世的戰績,但這個時代花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攻打一座城池的事情可不在少數。而現在淮南軍隊進攻蘇州才一個多月,加上敵軍派出援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大家都沒有感到焦急。

此時聽了周本的問話,當即就有人提出來:“啓稟將軍,末將以爲如今應該以長期圍攻爲主,像現在這樣的強攻,士兵損失實在太大了,還請將軍緩一緩。”

這大概也是營中衆將的共同意思,一說出來就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

周本點了點頭,又看向場中沒有開口的楊渥和徐溫二人。

“不知長公子怎麼看?”

“末將覺得不妨聽聽徐將軍的意見?”楊渥卻不答,反而看向一旁的徐溫。

徐溫也沒有客氣,此時正是他建立功業的好時機,他當然不能放過,“末將覺得,蘇州雖然被我軍圍困,而杭州又發生叛亂,敵軍得到援軍的可能性不大;但此時宣州田使君此時已經出兵杭州,隨時都可能攻下杭州城,所以留給我軍攻打蘇州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要說帶兵打仗,徐溫的確不擅長,但要說政治敏感度,他卻遠遠強於眼前這些武將了。

衆人頓時一凜,對於田覠的忌憚,徐溫雖然沒有直言,但在場諸位卻都知道他的意思,無非就是要和田覠搶時間罷了。

若是田覠拿下了杭州,蘇州這邊卻依然沒攻下,到時候湖州也可能落入田覠手中;但如果能在杭州陷落之前就拿下蘇州的話,他們就完全掌握了主動權,到時候既可以繼續出兵南下攻打湖州,也可以就此罷兵,然後找個理由像歷史上那樣召田覠回來。不管哪種選擇淮南方面都得到了充足的利益。

從現在攻城的進度來看,蘇州方面雖然攻下了周圍縣城,又將蘇州城團團圍住了,但攻城進展的並不順利;而在杭州那邊,之前徐綰、許再思作亂時,杭州外城就已經落入了叛軍手中,現在錢鏐與田覠爭奪的實際上是內城,顯然攻打杭州的難度相對要小些。

所以現在的局勢看似一片大好,但實際留給周本的時間並不多。

周本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不知徐將軍具體有什麼辦法,還請說出來讓大家都聽聽?”

徐溫乃是楊行密當年三十六英雄之一,論起資歷來周本都不如他,所以此時雖然徐溫是他的部下,但他說話時也比較客氣。

“末將只是覺得需要加快攻城的速度而已。說道具體的措施,末將就沒有什麼辦法了。”徐溫苦笑着說道。

他對戰局整體分析非常準確,一下就指出了現在需要和田覠搶時間這個關鍵點;但他畢竟不善於軍爭,說道具體措施就沒有什麼好辦法。

衆人聽了不由得失望,周本點點頭,又看向楊渥:“長公子足智多謀,想必有好辦法?”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十二章 合議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十三章 溫馨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
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十二章 合議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十三章 溫馨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