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

卻說曹仁不慎中計,被困在了上庸城中。

四面箭雨傾瀉,魏軍將士紛紛中箭倒地,哀嚎遍野。

曹仁怒目圓睜,情知今日唯有死戰,方能得脫。

於是,拔劍大喝道:

“衆將士,隨我殺出一條血路!”

魏軍殘部拼死集結,以盾陣護住曹仁,向城門方向突圍。

張郃見狀,冷笑一聲,揮劍下令:

“放箭!一個不留!”

箭矢如蝗,魏軍死傷慘重。

曹仁親率精銳親兵,持刀劈砍,血染戰袍。

關興自城樓躍下,長刀寒光一閃,直取曹仁:

“曹仁,今日便是汝之死期!”

曹仁橫劍格擋,怒道:

“黃口小兒,汝父在時,尚畏吾三分。”

“量汝乳臭未乾,也敢猖狂!”

二人戰作一團,刀光劍影間。

曹仁雖勇,奈何年近五旬,氣力漸衰。

正激戰間,忽聽“嗖”的一聲破空之響。

一支流矢自亂軍中飛來,正中曹仁面額!

“將軍!”

“將軍!”

左右親兵大驚,連忙上前護住。

曹仁悶哼一聲,鮮血自額角汩汩而下,染紅半邊臉頰。

他咬牙折斷箭桿,厲聲道:

“不必管我,繼續突圍!”

“一定要讓兄弟們活着回去。”

魏軍殘部拼死衝殺,終於撞開城門一角。

曹仁在親兵攙扶下,踉蹌逃出。

張郃見狀,欲率軍追擊,陳到勸道:

“將軍,窮寇莫追,曹仁已受重創,必難活命。”

張郃沉吟片刻,點頭道:

“也罷,上庸已得。”

“曹仁生死,聽天由命罷。”

遂下令軍士打掃戰場。

此役,漢軍成功埋伏到了魏軍。

斬首三千餘級,俘一千餘衆。

是一場久違的大勝!

張郃下令排宴,全軍痛飲慶功酒。

一面又上表朝廷,備言上庸戰事細節。

不表。

至於魏國方面,

曹仁被擡回營中時,已是面如金紙,氣若游絲。

軍中醫者輪流診治,皆搖頭嘆息:

“箭傷入骨,氣已攻心,恐已難迴天矣。”

曹仁臥於榻上,額間裹着染血的麻布,雙目微闔。

副將牛金跪於榻前,哽咽道:

“將軍,我們已派人星夜兼程去找名醫,您一定要撐住啊……”

曹仁緩緩睜眼,苦笑一聲:

“不必……寬慰於我。”

他艱難擡手,指向案上地圖,“張郃……既得上庸,齊軍必圖漢中……”

“汝當……速報魏王……早作防備……”

言罷,他長嘆一聲,目光漸黯:

“惜哉……痛哉……”

“再不能……爲國家……征戰了……”

在場將士,無不淚如雨下,伏地叩首:

“將軍!!”

曹仁氣息漸弱,喃喃道:

“勞煩諸位轉告……魏王……”

“勿以仁……爲念……”

話音未落,手臂頹然垂落。

章武五年夏,魏徵南將軍曹仁,薨于軍中,年僅四十有九。

翌日清晨,魏營素幡高懸。

全軍將士卸甲披麻,跪伏營前。

牛金捧曹仁佩劍,泣告三軍:

“曹將軍爲國捐軀,吾等當護靈柩歸葬,以告魏王!”

衆將士慟哭失聲,哀嚎震野。

消息傳回成都,曹操正與羣臣商議漢中防務。

忽見侍中黃權踉蹌入殿,手捧軍報,面如死灰。

“大王……上庸急報……”

曹操見狀,心頭猛然一緊,奪過竹簡展閱。

只見上面赫然寫着——

“徵南將軍曹仁,中箭傷重,薨于軍中。”

“子孝!!”

一聲悲呼震徹殿宇,曹操手中竹簡砰然落地。

這位橫掃征戰一生的梟雄竟踉蹌後退數步,忽而仰天噴出一口鮮血,昏厥倒地。

“大王!”

程昱、黃權等慌忙上前攙扶。

衆人急召太醫令爲其施鍼灸,良久,曹操方悠悠轉醒。

“張郃……張郃!”

曹操目眥盡裂,以拳捶地,“孤誓要親提虎狼之師,踏平上庸,爲子孝雪恨!”

遂召集羣臣,議征討上庸事宜。

程昱執笏出列,苦心勸道:

“大王節哀。”

“今我大魏初定西川,當務之急乃穩固根基。”

“蜀道險峻,齊軍難入,不如養精蓄銳。”

“另尋報仇良機。”

“仲德!”

曹操拍案而起,喝道:

“子孝隨孤三十載,今慘死敵手,豈可不報?”

黃權亦出列諫道:

“大王明鑑。”

“昔高祖忍鴻門之辱,終成帝業。”

“今若因怒興師,恐中齊人調虎離山之計啊!”

曹操鬚髮皆張,正要發作,忽見蔣濟出列:

“臣請代領曹將軍舊部,鎮守漢中。”

“待國富兵強,再圖北伐,方不負曹將軍在天之靈。”

殿中一時寂然。

曹操閉目良久,終是長嘆一聲:

“罷了……追諡子孝爲忠侯。”

“其子曹泰、曹楷、曹範皆襲爵祿。”

曹操最終還是選擇了接受現實。

讓蔣濟暫時代領曹仁部曲,又給其子嗣高福利待遇。

暫時穩住了朝中局勢。

恰此時,忽有羽檄飛至。

“報——”

“郪縣馬秦、高勝聚衆數萬,已破資中,距成都不過百里!”

“什麼?”

資中離成都很近,賊聚衆數萬打破資中,直接威脅到了成都的安危。

於是衆官紛紛勸曹操調集外郡兵馬,到成都勤王。

曹操卻一擺手,“不必。”

“不過癬疥之疾耳,何須大動干戈?”

遂點了本郡五千兵馬,親自掛帥征討。

五千人雖少,卻都是捍衛京師的精銳部曲。

時值夏雨連綿,道路泥濘難行。

魏軍馬蹄踏過泥濘,濺起渾濁的水花。

軍中將士皆是追隨曹操征戰多年的百戰之師。

雖長途跋涉,卻個個精神抖擻。

曹操騎在戰馬上,身披赤色戰袍,面容冷峻。

此時的他身體狀況,其實已大不如前。

可面臨成都附近造反的盜賊,曹操還是決定親自征討。

他身後跟着司馬懿、法正等謀士,以及曹休、曹真等將領。

此次出征,是爲了平定馬秦、高勝之亂。

此二賊趁劉璋統治混亂之際,聚衆數萬,號稱有二十萬衆。

在資中、漢安一帶燒殺搶掠,已成蜀地大患。

今日驟然起事,估摸着是他們覺得自己已有挑戰中央政權的力量了。

“報——”

一騎探馬飛馳而來,在曹操馬前勒住繮繩。

“啓稟魏王,叛軍主力已至資中縣三十里外的山谷中紮營。”

“人數約五萬,其餘分散各處劫掠。”

曹操微微頷首,他並沒有被馬秦、高勝的人數嚇到。

曹操這一生,最不缺的就是打“賊”的經驗。

當年青州黃巾,號稱百萬口,其實也都是男女老幼拖家帶口。

戰力根本不值一提。

而馬秦、高勝雖號有五萬兵,但真正能上戰場殺敵的,有沒有一萬人不好說。

至於一萬人中戰力彪悍,比得上正規軍的,規模着也超不過兩千。

所以五千對兩千,優勢在我。

曹操目光如炬,問道:

“馬秦、高勝可在一處?”

“回魏王,二賊皆在軍中。”

“高勝爲先鋒,馬秦坐鎮中軍。”

曹操冷笑一聲,哼道:

“一羣烏合之衆,不足爲慮。”

他轉頭對曹休道,“文烈,今夜你率一千精兵,繞道敵後。”

“待我軍正面接敵時,從後方突襲,務必斬將奪旗!”

曹休抱拳應諾:

“末將遵命!”

當夜三更,曹軍悄然逼近叛軍營地。

叛軍雖衆,卻紀律渙散。

營中燈火稀疏,哨兵昏昏欲睡。

曹操立於高處,俯瞰敵營,對身旁的司馬懿道:

“仲達以爲此戰如何?”

司馬懿拱手答道:

“賊衆雖多,然未經訓練,如驅羊攻虎,必敗無疑。”

“魏王以五千破十萬,此戰之後,蜀地當知天威不可犯。”

曹操聞言大笑:

“善!”

黎明時分,曹軍鼓聲大作,從正面發起進攻。

叛軍倉促應戰,陣型大亂。

高勝披掛上馬,率親兵迎戰,正遇曹真。

二人交鋒不過十合,曹真大喝一聲,一槍刺高勝於馬下。

叛軍見主將身亡,頓時大亂。

此時曹休已率軍從後方殺入,直取中軍。

馬秦見大勢已去,欲逃竄,被曹休一箭射中後心,墜馬而亡。

叛軍羣龍無首,四散奔逃,被曹軍追殺數十里,屍橫遍野。

戰後,曹操在資中縣衙升帳議事。

縣衙外跪滿了被俘的叛軍士卒,大多是衣衫襤褸的農民。

曹操命人將他們押到堂前,厲聲喝道:

“爾等身爲大魏子民,不思報國。”

“反從賊作亂,該當何罪?”

衆人伏地痛哭,一老者叩首道:

“魏王明鑑,我等皆爲蜀地良民,被馬秦、高勝強徵入伍。”

“不從則家破人亡,實非得已啊!”

曹操凝視衆人良久,面色漸緩:

“既是被迫從賊,孤便饒爾等性命。”

“各自回鄉,安心務農,若再敢作亂,定斬不饒!”

衆人連連叩首:

“謝魏王不殺之恩!謝魏王不殺之恩!”

待衆人退下,曹操對衆將道:

“傳令三軍,明日開拔,前往郪縣。”

衆皆不解,紛紛問:

“賊衆既破,當還成都。”

“更進兵郪縣何爲?”

曹操乃出聲解釋道:

“資中之民可恕,郪縣之民不可恕!”

“此爲聚衆造反首惡,當殺之以儆效尤。”

揚武將軍法正上前一步,勸道:

“魏王,郪縣百姓亦多被迫從賊。”

“今大王既施恩德於資中百姓,何不更施恩於郪縣之民?”

曹操擡手打斷,目光冷峻地說道:

“郪縣乃馬秦、高勝老巢,乃叛亂之源。”

“若不嚴懲,何以儆效尤?”

“今日孤放過資中百姓是恩,明日屠戮郪縣是威。”

“恩威並施,方能安定蜀地。”

兩日後,曹軍抵達郪縣。

城中百姓聽聞曹操將至,早已四散逃竄,只餘老弱病殘無力逃離者。

曹操下令緊閉城門,派兵挨家挨戶搜捕,將剩餘百姓盡數驅趕至城中心廣場。

廣場上哭聲震天,百姓跪地哀求。

曹操立於高臺之上,面無表情。

法正見狀,再次上前勸諫:

“魏王,昔漢高祖入關中,廢秦苛法。”

“約法三章,民心歸附,終成帝業。”

“今蜀地初定,宜施仁政,收攬人心。”

不等曹操迴應,司馬懿已出列反駁:

“法孝直此言差矣!”

“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其表,不知其裡也。”

“秦末天下大亂,高祖約法三章,是因秦法過苛。”

“今蜀地之弊,恰在法紀廢弛!”

說着,司馬懿轉向曹操,聲音鏗鏘:

“昔劉璋闇弱,不修德政,威刑不立。”

“蜀地豪強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替。”

“若不施以嚴刑峻法,何以震懾宵小?”

“郪縣乃首惡之地,屠之可警百城!”

歷史上的司馬懿行事風格就相當殘暴。

比如徵遼東時,爲以絕後患,他就曾下令屠殺十五歲以上的男子。

達七千多人,收集屍體,築成了京觀。

本位面的司馬懿,家族被屠戮。

按理說,他應該再清楚不過族人被屠的滋味。

可此事非但沒有使其有同理心,反倒使其內心愈發扭曲。

所謂,因爲曾經淋過雨,所以要把別人的傘折斷。

在司馬懿看來,他非常支持曹操這種殺雞儆猴的行爲。

屠首惡之地,讓蜀地這羣刁民知道,造反是要付出代價的。

若不然將之放過,

豈不是在告訴蜀人,即便你造反也沒事,反正政府最後會放你一馬。

所以面對曹操決定,司馬懿覺雙手贊成。

法正急道:

“魏王!濫殺無辜,恐失蜀地民心啊!”

“郪縣百姓雖然從賊,然多爲脅迫,乞望寬宥。”

曹操眼中寒光一閃,反問:

“民心?造反的民心嗎?”

“孝直過於仁厚了。”

“今日不殺,明日便有更多人效仿馬秦、高勝!”

遂不顧法正等官員的勸阻,執意下令,屠戮郪縣民衆。

司馬懿見此,深揖及地:

“魏王,臣有一言。”

曹操斜睨他一眼,“講。”

司馬懿直身,目光如炬:

“王者之政,當示恩於外,藏威於內。”

“今郪縣之屠,乃立威之舉。”

“然魏王萬金之軀,不宜親行此刑。”

他再次深深一拜,“臣願代勞。”

言外之意,罵名我來背,收益曹總你來享。

這是一個相當高情商的行爲。

城樓上驟然寂靜,只餘旌旗獵獵之聲。

曹操卻眯起眼睛,首次認真打量這個平日低調的司馬仲達。

“哦?”

曹操聲音裡帶着幾分玩味,“仲達願代孤行此不仁之事?”

司馬懿面不改色,答道: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魏王已赦資中,恩德廣佈。”

“今郪縣當刑,乃正國法。”

“臣不過代行天罰而已!”

曹操聞言大笑,笑聲在城牆上回蕩。

他拍着司馬懿的肩膀,稱讚道:“善!仲達既有此意,孤豈有不從之理?”

遂轉身對身後曹休說道:

“傳令三軍,暫歸司馬懿節制。”

司馬懿接過令箭時,指尖微不可察地顫抖了一瞬。

這似乎是他爲曹操效力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管兵權。

因爲這是曹操對他的首次認可。

他心念一動,旋即穩如磐石。

扭身對副將吩咐道:

“緊閉四門,按戶籍冊索人,一戶不得遺漏。”

“酉時三刻,開始行刑。”

曹軍將士得令,刀劍出鞘,殺向無助的百姓。

慘叫聲響徹雲霄,鮮血染紅了郪縣的土地。

曹操冷眼旁觀,直到最後一聲哀嚎消失在長空之中。

這樣的事,無論是曹操還是曹軍,都不是第一次了。

他們的內心,沒有產生絲毫的波瀾。

那日的郪縣,哀嚎聲持續到深夜。

司馬懿命人將屍體分層堆疊,摻以夯土,在城南筑起一座駭人的京觀。

最高處插着馬秦、高勝的首級,下面層層疊疊都是郪縣百姓的屍骸。

最後,他親自題字於石碑——“逆民之鑑。”

夜幕降臨時,郪縣已是一座死城。

當夜軍中大帳,曹操翻閱司馬懿呈上的屠城名冊。

竟精確到了每戶人口、年齡、性別。

他擡眼看向帳中垂手而立的司馬懿,“聽聞仲達還築了京觀?”

司馬懿躬身答,“亂臣賊子,當曝屍示衆,以戒後來。”

曹操沉默半晌,良久緩緩開口:

“往日孤只道你做事謹慎過人,不想汝行事竟如此……

他斟酌片刻,“……周全。”

三日後,大軍凱旋成都。

慶功宴上,曹操當衆宣佈——

“司馬懿臨機決斷,堪當大任。”

“即日起,授成都令,總領京畿政務。”

此言一出,舉座譁然。

這職位向來由曹氏親族或蜀地重臣擔任。

曹公素來喜愛其兄司馬朗,縱然授此令也該予以其兄。

奈何會給司馬懿?

這司馬懿隨軍出去平個叛,究竟立下了何等奇功?

司馬懿趕忙伏地謝恩。

他明白,屠城當日,他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

自己賭贏了。

曹操緩步走下階,來到司馬懿跟前,沉聲道:

“仲達可知,孤向來不喜矯飾之人?”

司馬懿面色恭敬,不卑不亢答:

“臣只知爲魏王分憂。”

曹操盯着他良久,拋來一物。

司馬懿接住,是一方成都令印綬。

“好好用這印。”

曹操意味深長,“孤不喜歡換人。”

言罷,司馬懿退出殿外。

夜風一吹,才發覺中衣已溼透。

他握緊印綬,玉石棱角硌得掌心生疼。

擡頭望去,成都城郭在月光下如巨獸蟄伏。

他知道,從今夜起,自己真正踏入了權力的棋局。

那遙不可及的血海深仇,終於邁出了這報仇的第一步。

當夜,曹操回到成都王宮,身心俱疲,倒頭便睡。

然而甫一閤眼,便覺陰風陣陣,耳邊似有萬千哀嚎之聲。

恍惚間,他竟見無數血淋淋的冤魂自殿外涌入,皆是郪縣慘死的百姓。

有的斷首,有的殘肢,更有婦孺啼哭不止。

紛紛伸手向他抓來,口中淒厲呼號:

“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曹操大驚,猛然坐起,冷汗浸透衣衫。

環顧四周,殿內空無一人。

唯有燭火搖曳,映得殿柱影子如鬼魅般晃動。

他喘息良久,方知是夢。

然而心頭驚悸難消,再難入睡。

此後一連數夜,皆是噩夢連連。

或見郪縣百姓圍牀索命,或見馬秦、高勝提頭怒視。

更有甚者,

竟夢見司馬懿立於血泊之中,對他陰森而笑。

隨即化作三馬,竟渴飲曹氏之血。

直到把血吸乾,方纔罷絕。

曹操素來不信鬼神,然此番異夢頻現,竟使他心神不寧,白日亦恍惚不安。

數日後,曹操召集羣臣,沉聲道:

“孤近日夜不能寐,每每驚悸而醒,不知何故?”

衆官面面相覷,不能答。

程昱乃上前奏道:

“魏王,成都行宮舊殿年久,恐有陰祟作怪。”

“不如另造新殿,以鎮邪氣。”

曹操沉吟片刻,頷首道:

“……善。”

“孤欲建一殿,名‘建始殿’。”

“然蜀地工匠粗陋,恐無良工可託。”

程昱道:

“成都有一巧匠,名喚張恆。”

“善造宮室,可召來問之。”

曹操遂召張恆入宮,命其繪製建始殿圖樣。

張恆領命,不日呈上圖紙,畫的是九間大殿。

前後廊廡相連,樓閣巍峨。

飛檐斗拱,極盡壯麗。

曹操覽圖大喜,道:

“此圖甚合孤意,然如此大殿,需巨木爲樑。”

“恐蜀地無此良材。”

張衡躬身道:

“離城三十里,有一深潭,名‘躍龍潭’。”

“潭畔有一祠,名‘躍龍祠’。”

“祠旁有一株千年古樹,高十餘丈,粗可數圍,正是棟樑之材。”

曹操聞言,當即下令:

“速遣工匠伐之!”

命令一下,衆工匠即刻動身。

然不久便回報說:

“此樹堅硬如鐵,斧鋸不入。”

“砍之則錚然有聲,竟不能傷其分毫!”

曹操不信,親率數百騎前往察看。

至躍龍祠前,果見一株巨梨樹,挺拔參天。

枝葉繁茂如華蓋,直插雲霄。

樹幹粗壯,紋理如龍鱗盤繞,隱隱有靈異之氣。

曹操凝視良久,下令道:

“孤素來不信鬼神妖邪,速速與我伐之!”

話音未落,忽有數名鄉老奔出,跪地泣諫道:

“魏王不可!”

“此樹乃神木,數百年來庇佑此地,伐之必招天譴!”

曹操聞言大怒,厲聲叱道:

“孤縱橫天下四十餘載。”

“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無不畏服。”

“區區一樹,也敢比擬劉備,違逆孤意乎?”

言罷,拔出佩劍,親自揮砍。

劍鋒觸及樹幹,竟發出金鐵交鳴之聲,錚然震耳。

更駭人的是,樹皮裂處,竟滲出殷紅鮮血,濺滿曹操衣袍。

曹操見之大駭,忙問身邊人說道:

“公等見大樹流血否?”

衆人面面相覷,紛紛搖頭,說沒看到什麼血。

曹操愕然,擦了擦身上的血跡,又以手示衆人:

“如此淋淋鮮血,公等視而不見?”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次搖了搖頭。

“大王手掌完好無損,吾等實未見着鮮血。”

曹操心中更加驚疑不定,暗思,莫非鬼神與吾相通?

乃擲劍於地,翻身上馬,急返宮中。

當夜二更,曹操睡臥不安。

獨坐殿中,倚案假寐。

忽覺陰風驟起,燭火盡滅,殿門無風自開。

一黑影飄然而入,披髮仗劍,身着皁衣,面目猙獰。

直指曹操喝道:

“吾乃梨樹之神!汝妄造建始殿,心懷篡逆。”

“竟敢伐吾神木!今汝陽壽將盡,吾特來取汝性命!”

曹操大駭,急呼:

“武士何在?”

然殿外寂然無聲,竟無一人應答。

皁衣人揮劍便砍,曹操倉皇閃避。

大叫一聲,猛然驚醒。

只覺頭痛欲裂,幾欲昏厥。

自此,曹操病勢沉重。

遍召名醫診治,皆束手無策。

魏王府內,燭火搖曳。

曹操臥於榻上,額上青筋暴起,面色鐵青。

他一手按着太陽穴,一手緊握牀榻邊緣,指節發白。

“痛煞我也!”

一聲怒吼,嚇得侍立兩側的宮女瑟瑟發抖,手中藥碗幾乎端不穩。

“大王息怒。”

醫官令跪在榻前,額上滲出細密汗珠。

“臣等已用盡良方,奈何此症怪異,非藥石可醫……”

“廢物!”

曹操猛地將枕邊玉如意擲出,砸在那醫官肩上。

“孤養你們何用?連個頭痛都治不好!”

正在此時,殿外傳來急促腳步聲。

議郎趙儼疾步入內,見殿內狼藉,先是一怔,隨即行禮道:

“大王,臣有要事啓奏。”

曹操勉強睜開佈滿血絲的眼睛:

“講。”

趙儼深吸一口氣:

“大王可知神醫董奉否?”

“董奉?”

曹操眉頭微皺,“可是與張機、華佗齊名的建安三神醫?”

“正是。”

趙儼眼中閃過一絲希望,接着說道:

“此人原在交州行醫,近日聽聞其遊歷至益州。”

“懸壺濟世,藥到病除。”

“更奇者,他治病不取分文,只求痊癒者栽杏五株。”

“今夏杏熟,他便在樹下建倉儲杏,以杏易谷,賑濟貧民。”

“百姓皆稱‘杏林春暖’,其醫術醫德,世所罕有。”

“絕對是扁鵲,倉公在時!”

曹操聽罷,眼中精光一閃,忙問道

“此人現在何處?”

“據探子報,董奉現居南昌,距此不過三日路程。”

曹操乃強忍頭痛,撐起身子,道:

“好,速遣快馬,星夜請來!”

“喏!”

趙儼躬身領命。

三日後,一青衣道人隨侍衛入府。

此人約莫五十歲左右,面容清癯,雙目炯炯有神。

揹負藥囊,步履輕盈如踏青雲。

正是神醫董奉。

“山野之人董奉,拜見魏王。”

董奉拱手行禮,聲音清朗。

曹操斜倚榻上,細細打量來人:

“久聞先生大名。”

“孤這頭痛之症,衆醫皆束手無策,不知先生可有良方?”

董奉不答,徑自上前:

“請大王伸手。”

把脈片刻,董奉眉頭漸鎖。

又觀曹操面色、舌苔,最後輕嘆一聲:

“大王之疾,不在腠理,不在血脈,而在心神。”

“哦?”曹操眯起眼睛,“此話怎講?”

董奉直視曹操,目光如炬:

“大王近日可曾夜寐不安?可曾夢見什麼異象?”

曹操面色微變。

原來他連日噩夢纏身,每每閉眼便見無數血面冤魂索命。

有呂伯奢一家,有徐州百姓,更有新近郪縣被屠的婦孺。

這些夢境如附骨之疽,令他寢食難安。

“先生如何知曉?”曹操聲音低沉。

“大王眉間黑氣纏繞,印堂發暗,此乃心神受擾之兆。”

董奉直言不諱,“此非是尋常疾病。”

“實乃殺業太重,魔障纏身。”

“中了幻術,因而產生幻覺了。”

殿內霎時寂靜。

衆侍衛、醫官皆屏息垂首,不敢擡眼。

曹操面色陰晴不定,半晌方道:

“依先生之見,此病當如何醫治?”

董奉坦然說道:

“……解鈴還須繫鈴人。”

“大王今後若能多行善事,造福百姓,自然邪祟不侵。”

“如今天下紛亂已久,黎民塗炭。”

“劉玄德三興漢室,民心所向。”

“大王何不舉蜀地之衆歸降朝廷?”

“如此一來,蜀地百姓與中原百姓皆可免於戰禍。”

“大王亦可卸下重擔,安心調養。”

“行善積德,日後必能福壽綿長。”

此言一出,滿殿譁然。

趙儼面色煞白,急向董奉使眼色,卻見道人神色自若,毫無懼色。

曹操猛地坐直身體,眼中寒光迸射:

“先生讓孤贖罪?孤有何罪?”

董奉不退反進,聲音清越如鍾:

“大王當年自中牟縣逃難時,屠戮呂伯奢一家九口。”

“征討徐州,殺得雞犬不餘,泗水爲之不流。”

“近日又因疑郪縣百姓從賊,竟將一縣無辜盡數屠戮,築做京觀。”

“此非罪過,何爲罪過?”

“大膽!”

曹操拍案而起,頭痛似乎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滔天怒火。

“孤這是爲天下計,不得已而爲之!”

“豈不聞,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爾一介草民,安敢妄議朝政!”

除李翊外,還沒有第二個敢當着曹操的面陰陽怪氣他的人。

李翊有勢力,有靠山,曹操只能選擇忍着。

可董奉算什麼東西?

一介山野草民,也敢出言譏諷我?

一般人面對曹操的暴怒,大多會嚇得腿軟。

畢竟他的刀從來不分男女老幼。

可董奉此刻卻顯得很平靜,只是無奈地嘆息說道:

“……唉。”

“山人我雖有千般良藥,能治百病,可唯獨治不了業障。”

“大王若還想要活命,唯有回頭是岸。”

曹操怒極反笑:

“好!好個‘神醫’!”

“分明是劉備派來的奸細,欲亂我軍心!來人!”

殿外甲士聞聲而入。

“將此狂徒押入大牢,嚴加審訊!”

曹操厲聲喝道。

董奉被甲士押住雙臂,卻神色從容,臨行前回頭道:

“大王,病入膏肓而不自知,雖扁鵲再世亦難救矣。”

“拖下去!!!”

曹操嘶聲暴喝,額頭青筋暴起。

待董奉被押走,曹操突然踉蹌一步,扶住案几。

頭痛如潮水般襲來,比先前更甚十倍。

他眼前一黑,恍惚間又見無數血手自地底伸出,要將他拖入無底深淵。

“大王!”

趙儼急忙上前攙扶。

曹操一把推開他,咬牙切齒:

“查!給孤徹查這董奉來歷!”

“若他當真是劉備遣來的細作……孤要他生不如死!”

言訖,再次昏厥倒地。

……

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
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1章 吳人自毀長城,末日將至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