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

京師,洛陽。

宮城內,楓葉染丹,未央殿前百官肅立。

李翊執象牙笏出班,聲震穹頂: “臣舉薦交州刺史諸葛亮,接替驃騎將軍馬超,總督雍涼軍事。”

座上的劉備輕撫霜鬢,玄衣𫄸裳間玉珠輕響。

“馬孟起鎮邊數載,確該還朝休養了。”

對於劉備而言,他一直是想把地方軍權給收回到中央來的。

馬超的兵敗,其實恰好給了劉備的一個機會。

如此一來,除了江南的兵權沒能收回外,地方上大部分軍權都給收回來了。

丹墀下忽起騷動,司徒王朗踏着青石磚疾步出列,絳紫朝服翻涌如雲。

“陛下!關中乃京師屏翼,豈可付與荊州敗軍之臣?”

“諸葛亮昔年用人不淑,險失荊襄。”

“今治交州不過數載,縱有白糖之利,終是文吏之才!”

“豈堪此大任乎?”

雍涼總督是一件肥差,許多人盯着這個位置。

而李翊卻舉薦了一個身處邊境的諸葛亮。

這讓一衆混京圈的大佬們,當然心中不服。

但也正因爲如此,李翊纔要舉薦諸葛亮。

因爲他沒什麼勢力,有也頂多是一點交州勢力。

但對於強大的中央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培養新貴,壓制功勳元老。

爲二代君主鋪路,這也是劉備希望看到的事。

他甚至覺得這比他統一天下更加重要。

畢竟對於強大的齊漢而言,滅掉吳魏不難。

但如何使二代的權力和平交接,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御案上的青銅蟠螭紋香爐青煙嫋嫋,映得天子面容明滅不定。

李翊忽將笏板橫握如劍,星目驟閃: “豈可因一時成敗來論英雄?”

“當年高祖皇帝亦曾數敗於項羽,可終於垓下一戰功成。”

“孔明雖有失江陵之敗,然交州蔗田千頃,商船絡繹。”

“昔年瘴癘之地,今歲納糧三十萬斛!”

話音未落,龐統突然接口: “白糖歲入可抵半州鹽稅!”

自從荀攸重病歸鄉後,李翊便有意栽培龐統。

龐統也察覺到了李翊打算把他培養成荀攸的接班人,所以在朝中也是李翊堅定的黨羽。

李翊的政治主張是什麼,龐統就一定會跟着附和。

王朗雪須顫動,象笏直指殿樑: “雍涼鐵騎冠絕天下,非深孚衆望者不可制!”

“驃騎將軍舊部皆西涼虎狼,若生變故……”

語至此處,滿殿朱衣皆垂首觀履。

李翊忽朗笑振袖: “司徒慎言!莫非疑吾舉賢之心乎?”

玉階上忽然金玉交鳴——

劉備起身時十二旒白玉珠劇烈晃動,厲聲打斷道: “二卿且住。”

君臣目光在九鼎薰煙中一觸即分。

李翊倏然跪拜:

“臣願以相位保諸葛孔明必破司馬懿!”

李翊“臣願以相位保諸葛孔明”之言未落,

龐統、徐庶、劉曄等一衆大臣,紛紛持笏出列,高喊道:

“我也願保!”

“我也願保!”

“我也願保!!”

“……”

這些人並不是因爲他們都喜歡諸葛亮。

事實上諸葛亮的崛起,甚至有可能成爲他們的政敵,搶奪他們的利益蛋糕。

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支持諸葛亮了。

因爲他們有着一顆更大的大樹庇護——李翊。

這些人都是李翊的門生故吏或者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在朝中是李翊絕對的擁躉黨羽。

既然李翊拿相位擔保了,說明其政治立場非常堅定。

而衆人也都是職場老油條了,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

劉備縱聲長笑,十二旒白玉珠擊打軒轅鏡聲聲清越。

“善!”

“李相知朕如鼓應桴!”

“擬詔!”

天子振袖時玄衣𫄸裳捲起香灰如雪。

“八百里加急發往交州——着諸葛亮攜白糖十斛、交趾稻種百石,即刻入洛述職!”

飛檐下銅鈴清越,恍若昭武皇帝再興漢祚的八載韶音。

退朝鐘磬餘韻未絕,李翊朱紫朝服未解,徑往東宮行去。

宮道兩側丹桂垂珠,其香沉鬱。

東宮掌令宦官見首相儀仗,疾趨通傳。

不及片刻,太子劉禪玄衣𫄸裳迎出,太子妃張星彩簪赤鳳銜珠步搖隨行。

二人整襟斂袂,依禮長揖: “參見相父。”

李翊受全禮方虛扶:

“方纔朝罷,順路前來探看殿下。”

擡眼細觀太子,這位年輕的儲君面如滿月。

眉眼間的鋒棱已被宮闕柔化,唯剩一派溫潤。

侍婢奉上茶盞時,李翊指節叩案三響:

“漢軍正伐孫吳,老臣斗膽,想拷問殿下如何看待此事?”

劉禪眸光驟亮,恭恭敬敬地答: “天兵所指,逆吳望風披靡。”

“況有陳元龍都督舟師,彼乃父皇股肱之臣,又是相父信任之人。”

“吳賊豈有不克之理?”

茶沫在盞中轉出渦紋,李翊聲沉如古井。

“……克吳必矣。”

“老臣所問,在江南既定之後。”

言外之意,李翊是想問劉禪

“戰火荼毒之地,自當減賦賑災,使百姓沐漢恩。”

太子語未竟,忽見首相擱盞,震起一聲輕響。

“非問黎庶,而問功臣。”

李翊玄色貂蟬冠下雙目如電。

“淮南諸將滅吳之後,戰功赫赫。”

“朱、張、顧、陸諸江東首屈一指的大族俯首,殿下欲以何策安置?”

劉禪一時愕然,怔怔答道: “依漢朝舊制,功勳者列侯賜爵。”

“有過者貶黜問罪,豈有他哉?”

殿外忽過秋風,卷得窗簾珠玉相擊。

李翊凝視晃動的珠影,沉聲說道:

“若使江南豪族盡掌兵符,吳地降將俱封萬戶。”

“待殿下踐祚之日,可能保其忠心?”

良久靜默,唯聞更漏。

劉禪終於擡頭,正色說道: “孤以赤心待人,人必不負赤心。”

“殿下,你……”

首相一時語塞,罕見地被太子說到語塞。

這回輪到李翊沉默半晌了。

良久,他方纔嘆道:

“此語與你父親當年倒是如出一轍。”

見太子怔忡,李翊嘆如松濤: “然而,你父皇早年間那是江湖龍蛇,殿下自幼生來便是廟堂鼎器。”

“江湖講義氣,廟堂講制衡。”

“若只知推心置腹,恐成姑息養奸。”

星彩妃裙裾微動欲言,卻被丈夫輕阻。

劉禪前傾躬身,意味深長地問道: “相父深意,可是想要孤做些什麼?”

“非是要殿下立行刻薄之事。”

李翊突指殿外參天銀杏。

“此樹生自陛下登基之時移栽,八年過去,已亭亭如蓋矣。”

“殿下可知其下埋有七重沙石三層炭灰?”

不等回答,自續說道: “……根易養,而土難培。”

“殿下生來便是齊王世子,立儲之時,也不過轉睫而已。”

“得天厚賜,易如反掌。”

“正因如此——”

李翊語勢陡轉凜冽:

“更當知守成難於創業。”

“江南非止膏腴之地,實爲豪強淵藪。”

“恩賞過則成尾大不掉,打壓甚則生禍亂之源。”

“其中分寸,非誠字可盡括,當思制衡之術。”

言畢,振衣而起,拿起案上的史記,嘆一口氣:

“相父給你推薦了很多書,我知道你沒有用心讀。”

“但這些書總是該讀一讀的,以史爲鑑,讀一讀便能明白許多歷史人物的一生。”

“讀一讀,總歸是好的。”

“諸如淮陰侯舊事,望殿下溫之。”

話落,李翊起身辭去。

他本就是順道過來看,興致來了,便多聊了兩句。

也沒有把這事兒看得太重。

朱紫身影漸沒於宮道時,銀杏金葉正落於太子肩頭,沉如金甲。

“相父……”

劉禪捧着手裡的史記,乜呆呆地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夫君。”

星彩走來,揉了揉劉禪的胸口。

“相父跟你說這些,他一定是盼着您好的。”

“孤知道。”

劉禪微微一笑,只是笑容中帶有一絲苦澀。

“只是孤不明白,一點兒也不明白。”

“當皇帝難道就一定要捨棄人最基本的情感,一切都向利益看齊嗎?”

星彩默然,良久,方纔慨嘆說道:

“妾乃一婦道人家,本不該多言。”

“只是小時候,跟着父親,也跟相父接觸過,知道許多他的政治主張。”

“在相父看來,只有江湖人物,才能夠快意恩仇。”

“可政治人物,更多的是需要廟算籌謀。”

說到這兒,星彩看了眼四周的下人。

下人們會意,主動退下。

星彩這才低聲在劉禪耳畔說道:

“……太子,這話你可莫對外人說。”

“妾身也是在那日父親酒醉時,偶然聽到的。”

劉禪點了點,示意星彩繼續說下去。

“父親說,漢軍滅吳之後,會優待孫氏舊臣,包括孫氏子孫。”

“哦?爲什麼?”

“……妾身也不太清楚,父親也不太清楚。”

“只是聽說這好像是內閣高層決定的,說是爲了戰後的撫定工作。”

“在聯想到相父方纔說的話,興許這便是其所說的廟堂籌謀罷。”

“一切爲了大局着想。”

“政治人物只講利益,因爲這樣纔是對國家、對百姓最好的。”

“如果感情用事,可能會反過來連累社稷、連累百姓。”

說到這兒,星彩又覺得自己說的有些多了,趕至打個圓場。

“當然,這些都只是妾身的一家之言。”

“太……夫君可莫要多想,做你自己便好。”

嗯。

劉禪點了點頭,輕輕摟住星彩的腰肢。

“不管將來之事如何,孤都一定會保護好你。”

“還有你肚子裡的孩子。”

話落,兩個人相視一笑。

……

暮鼓盪過洛陽十二街衢時,首相儀仗轉入朱雀門西側的相府。

李翊方下轎輦,長子李治早着青錦深衣恭候門廊,燈籠映得他眉間憂色明滅不定。

“父親。”

李治執禮甚恭,“關將軍府上又遣人來問,婚期當定於何時?”

李翊解下貂蟬冠遞與侍從,玄色朝服紋蟒在燭火下似欲騰空。

“汝便這般急切?”

“非是孩兒孟浪。”

李治隨父步入中堂,屏退左右方低聲道。

“關三小姐已過及笄之年,兩家早換庚帖。”

“早日禮成,既安關將軍之心,亦顯我家誠意。”

語稍頓,聲音壓得更沉。

“雲長公現掌禁軍虎符,威震華夏。”

“兩家聯姻,對雙方都好。”

“夠了。”

李翊忽以指節叩響紫檀案,震得官窯筆洗中清水漾圈。

“婚姻大事,豈是朝堂算計?”

燭花爆裂的脆響裡,李治垂首答道: “父親昔年教兒,世族婚姻當如弈棋——落子須顧全局。”

良久沉寂後,首相終是嘆道:

“唉,也罷,擇吉日罷。”

見長子喜動顏色,復又肅容道: “然須知——”

“關家女兒非棋局之子,既娶之,當終身敬之護之。”

“否則以關公的脾氣,到時候爲父可幫不了你,”

“父親寬心,孩兒曉得的。”

待李治躬身退去,屏風後轉出夫人袁瑩。

湘裙玉簪的首相夫人未語先笑。

“治兒聘得關家明珠,朝中誰不道是天作之合?”

“偏相爺你呀,蹙眉如飲黃連。”

李翊任夫人解去腰間金帶,嘆道:

“佛經有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

“吾也是覺得,正因我李家身處高位,才更應該儘量少沾惹因果。”

“本就身處紅塵之中,又何必沾惹更多紅塵。”

“將其他家的事,也給捲進來呢?”

“怎還參起禪來?”

袁瑩嗤笑一聲,擲帶於榻。

“妾只聞孔聖說:‘未知生,焉知死’。”

“那套前世今生之說,豈非妄言乎?”

首相默然行至窗前,見院中老槐虯枝割裂,宛如秋月,幽幽道: “今歲冬祭,吾便四十有七了。”

枯葉沙沙聲裡,其聲漸微。

“高處霜寒,非立者不知。”

“而今李家門生故吏遍朝野,與關張世姻,與大族聯宗。”

“是福是禍,未可知也。”

李治娶了關三小姐,而次子李平則娶了張飛的另一個女兒。

也就是歷史上的“小張”皇后。

也就是說,本位面的劉禪是玩不了姐妹花的了。

他只娶了張星彩一個正妻。

唯一的遺憾是,李平是庶出。

雖然過繼給了麋夫人,擡高了一些他的身價。

但正如袁紹也是過繼的一樣,該被骷髏王嘲諷,還是被嘲諷。

但張飛倒不在乎這些,他覺得能跟李先生聯姻,那就是最好的。

對女兒也好,對張家也好。

而李翊轉念一想,兒女們總是要成家的。

從古至今,都講究一個門當戶對。

與其糾結把兒女配個哪個家族,倒不如就簡單一點。

跟關張家聯姻算了。

反正是絕對不可能,跟普通的平民百姓結連理的。

道理也很簡單,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何進便是這麼崛起的。

這一個屠豬販酒之輩,一躍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

忽轉身目視夫人,眼角細紋如刻。

袁瑩執燈的手微微一顫,暖光掠過丈夫鬢角星霜。

“夫君未免太過杞人憂天。”

“縱有萬般艱險,莫非還能捨了這相位不成?”

“癡兒。”

李翊竟露笑意,輕撫夫人肩頭繡着的纏枝蓮。

“豈不聞易雲‘亢龍有悔’?”

“今汝只需好生操辦婚儀即可——”

“記住,排場不必過大,依侯爵嫡子禮減三成。”

更鼓聲穿庭而過,李翊又忍不住輕吟詩經中的句子。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此非佛語,卻是聖賢道理。”

七日後,關李兩家正式聯姻。

婚事隆重舉行,張飛、趙雲、許褚等一衆重臣都親自出席了。

劉備忙於國事,雖然沒有親自出席。

但仍然派遣太子劉禪出席,以此來表達他對這對新人的祝福,並送上了賀禮。

……

中秋方過,嶺南暑氣尚未全消。

蒼梧郡,刺史府衙內卻已沁着些微涼意。

諸葛亮正伏案披閱今歲蔗田與糖寮的冊簿,寬大的素袍袖口沾了點點墨漬。

堂外格樹巨冠投下濃蔭,蟬聲嘶啞,襯得庭中更顯寂靜。

忽聞前庭腳步雜沓,一名屬吏急步趨入,不及整冠便稟:

“使君!洛陽天使至,儀仗已抵府門!”

諸葛亮聞言,筆鋒一頓,一滴墨落在“糖產量”三字上,緩緩泅開。

他擡首,目光越過門廊,望見院中陽光刺目,靜了一息,方道:

“開中門,具香案,迎詔。”

儘管還不知道是喜詔還是惡詔,可諸葛亮內心中隱隱約約就是感到一股激動之情。

這份激動,難以言說。

詔書黃綾,字句雍容。

天使嗓音清亮,穿透嶺南潮溼的空氣。

他先贊交州刺史諸葛亮撫民有道,化僻遠爲樂土。

再頌其慧心巧思,授民以甘蔗之植。

白糖之制,興此甘飴之業。

利國益民,功在社稷。

堂下肅立的州府屬官如蔣琬、廖化、劉磐等。

皆微微頷首,面露與有榮焉之色。

諸葛亮垂首恭聽,面容沉靜,如古井無波。

此類褒揚,近年往來公文中已見慣。

直至天使聲調微轉,讀出了那句:

“……着交州刺史諸葛亮,接詔之日起。”

“即刻交代州務,速返洛陽陛見,不得遷延。”

此話一出,諸葛亮猝然擡眼,眸中精光一閃即逝。

方纔的從容像是被無形的手驟然抹去。

他視線掠過天使捧着的詔書,落在那華美的紋樣上。

定了定神,方重新斂容,深深一揖: “臣,諸葛亮,領旨謝恩。”

“陛下萬年!!”

禮畢,天使上前。

臉上端謹的官樣神情褪去,換作親近的笑意,低聲道: “嘿嘿。”

“諸葛使君,可喜可賀啊!”

“此番回京,必是簡在帝心,前程不可限量啊。”

言語間,盡是示好之意。

他來自洛陽朝廷,又豈會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接下來要飛黃騰達,成爲朝中的新貴了? 現在趕緊示好,也是提前爲自己鋪路。

諸葛亮心念電轉,面上卻含笑謙謝: “……天使遠來辛苦。”

wωω ◆tt kan ◆co

“亮僻處南疆,久不同聞朝廷大事,不知近日京中可有何大事發生?”

他語意微頓,斟酌詞句。

“是否需亮預作預備的動向?”

天使會意,索性藉此機會賣諸葛亮一個人情。

於是湊近半步,聲音壓得極低: ……“好教使君知曉。”

“前些時日,聽聞驃騎將軍馬孟起已被召還京師了。”

諸葛亮瞳孔不易察覺地一縮,旋即恢復如常,拱手道:

“多承天使指點。”

旋即側身吩咐,“來人,引天使館驛歇息,好生款待。”

“一應供給,皆需上品。”

侍從躬身領命,引那滿面春風的使者下去了。

使者甫一離去,堂下霎時鼎沸。

蔣琬、廖化、劉磐等一衆舊部立刻圍攏上來,紛紛長揖道賀。

蔣琬性情最是持重,此刻亦難掩激動: “使君!蒼梧八載,櫛風沐雨,開墾教化。”

“今日終得朝廷青眼,吾等總算是熬出頭了!”

說着,盡是忍不住掉下淚來。

儘管諸葛亮把交州開發的很好,但嶺南又如何嫩跟富庶的荊北比呢?

如果可以,蔣琬依然希望能夠回到荊北,甚至進入繁華的洛陽。

“正是!此番回京,必得大用!”

廖化接口,臉上盡是揚眉吐氣的喜色。

衆人喧騰聲中,諸葛亮卻默然不語,指尖在詔書邊緣無意識地摩挲。

目光投向堂外虛空,似是穿透重重屋脊,望見了萬里之外的秦川隴阪。

半晌,他才緩緩開口,聲調沉靜,卻如一盆冷水澆熄了衆人的熱火。

“朝廷正傾力南征,與東吳戰事方酣。”

“此時最忌者,非是江東頑抗,而是西川曹魏趁虛而入,擾我關中。”

“關中若失,則中原震動,大局危矣。”

他頓了頓,環視衆人,見皆已斂笑凝聽,才繼續說道: “馬孟起世居西涼,威震羌胡,朝廷倚之爲關中屏障。”

“當此緊要關頭,卻無故將其調離……”

“諸公,可知陛下欲調亮回京,所任何事?”

蔣琬聞言,面色一凜,遲疑道: “莫非……是接替馬超,鎮守關中?”

他略一思忖,眼中驚色更甚,“馬超乃驃騎將軍,假節,總督雍涼軍事。”

“若使君代之,豈非是要您……”

“恐不止於一城一地將守之責了。”

諸葛亮接口,語氣平淡,卻重若千鈞。

“雍涼都督之任,怕是要落在亮身上了。”

堂內一時寂然。

方纔的狂喜被這沉甸甸的猜測壓了下去。

雍涼,那是直面曹魏兵鋒的前線。

羌胡混雜,民生凋敝,遠非這漸趨富足的蒼梧可比。

且離京畿近,被無數雙眼睛盯着。

稍微哪裡做的不對,就容易被彈劾,參上一本。

但所謂富貴險中求,這也是一個往上升、往上爬的機會。

畢竟總督雍涼軍事,一旦功成,前途不可限量。

諸葛亮忽地輕笑一聲,打破沉寂,似是自嘲,又似慨嘆:

“禮記有云,‘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

“能力愈大,其責愈重。”

“這雍涼重任,實乃炙手山芋,豈是易與?”

然其眼底深處,

那一點壓抑多年的火苗,終究是抑制不住地燃了起來,灼灼生光。

衆人細觀其神色,雖言責任重大,但那眉宇間積鬱已久的沉滯之氣卻是一掃而空。

一種亟待噴薄的銳意取而代之。

衆人都明白,自錯用了馬謖,受貶交州後。

諸葛亮心中是一直憋着一口氣的,他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

希望有一天能夠重返朝廷,讓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諸葛亮倏然振袖,朗聲道:

“諸公,你我相交於微時,共困於南土。”

“今朝或將別離,焉能不醉?”

“今夜設宴,凡我州中僚屬、此地賢達。”

“願來者,皆請共飲!”

是夜,刺史府華燈高張,宴開數十席。

交州地僻,然諸葛亮數年經營,威信卓著。

聞訊而來的當地豪族首領竟坐滿了大半廳堂,獻上的賀禮堆積如山。

心腹幕僚張紘最後方至,執手相賀,一切盡在不言中。

案上所陳,卻並非山珍海錯。

多是清淡養生的餚饌、羹湯、時蔬、精膾。

佐以蔗汁所釀的甜酒。

諸葛亮數年來如一日的潛心養生。

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單純想要活得久一點。

道理很簡單,因爲齊漢政權功臣幾乎已經趨近於飽和。

諸葛亮想要再崛起沒那麼容易。

所以只能是通過熬時間,熬資歷,看能不能熬出頭。

爲此,他焉能不努力調養身子? 如果把身子熬壞了,那便永遠失去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了。

此刻的諸葛亮容光煥發,體態輕捷,毫無久居南方常見的沉滯之態。

酒至半酣,諸葛亮舉杯起身,環揖滿堂賓客,言辭懇切: “亮,一介書生,蒙陛下不棄,委以邊州之任。”

“數年來,政令或有疏失,全賴諸君鼎力相助。”

“包容砥礪,方有今日蔗田千頃,糖坊林立。”

“商船遠泛之微末之功。”

“此非亮一人之勞,實乃上下同心之果耳。”

“亮,謹以此杯,謝過諸君!”

言罷,滿飲杯中甜漿。

席間頓時響起一片謙謝與頌揚之聲,紛紛舉杯回敬,皆道:

“使君經天緯地之才,總督雍涼,正得其位。”

“他日克定九州,可勿忘咱們交州舊部。”

“哈哈哈……”

喧囂祝禱聲中,諸葛亮含笑受之。

目光偶然落回杯中,那清澈的甜酒微微晃動,映照出樑上晃動的燈影。

竟恍似金戈鐵馬之影。

他脣邊的笑意稍稍凝滯,只一瞬,又復舒展如常,舉杯再與衆人同飲。

窗外,月過中天,清輝遍地。

將庭中蔗葉的影子拉得長長,猶如一道道待寫的策論,又似一片片未啓的征途。

宴席的喧囂散盡,殘燭冷炙間只餘下更漏聲聲。

諸葛亮並未安寢,而是於書房中秉燭獨坐。

指尖劃過蒼梧郡的山川輿圖,目光卻早已穿透窗櫺,投向星漢燦爛的北方。

案頭,一盞未曾動過的白糖水已凝出細微的結晶。

翌日拂曉,霜露未晞。

車駕已齊備於府門外。

此行輕簡,除家眷車乘外,僅有十數親衛及一車書卷。

蔣琬、廖化、劉磐、張紘等一衆舊屬皆縞衣肅立,靜候最後的辭別。

諸葛亮出得府門,目光掃過這些與他共度嶺南數載寒暑的面龐,最終落在蔣琬身上。

他執起蔣琬之手,鄭重道: “公琰,交州之政,譬如初植之蔗,根柢未深,經不得風雨摧折。”

“汝可暫代州事,一切章程,皆依舊例。”

“務使民不受擾,糖業不輟。”

“待朝廷明旨下達新刺史之日,方可交割。”

其聲沉緩,字字千鈞。

蔣琬深深一揖,眼眶微紅:

“使君放心,琬必竭盡駑鈍。”

“恪盡職守,保交州安泰,以待使君……以待朝廷鈞命。”

“萬望使君此去洛陽,善保千金之軀。”

諸葛亮頷首,又看向廖化、劉磐等人: “諸君皆國家棟梁,留此沃土,當輔佐公琰。”

“同心勠力,不負陛下,亦不負此間黎庶。”

衆人皆躬身應諾,聲帶哽咽。

車駕啓動,蹄聲嘚嘚,碾過青石長街。

將至城門處,景象卻令諸葛亮陡然一震——

但見道旁黑壓壓跪滿了百姓,簞食壺漿,綿延數裡不絕。

其中有衣冠楚楚的漢人商賈,有椎髻跣足的土人首領。

有滿手糖漬的工匠,有面色黝黑的蔗農。

此刻卻全都一致地拋來送別、挽留諸葛亮。

見車駕至,嗚咽之聲驟然放大,化作一片悲聲: “使君留步!”

“使君莫要走啊!”

“使君恩德,吾等永世不忘!”

一白髮老翁顫巍巍捧起一碗清澈的蔗漿,高舉過頂: “使君!交州苦瘴癘久矣。”

“自公來此,教民種蔗製糖,活人無數。”

“此乃天降甘霖!求公飲此一碗家鄉水吧!”

諸葛亮急令停車,快步走下。

見此情景,他素來靜如止水的面容再也難以維持。

鼻尖酸楚,熱淚瞬間奪眶而出。

他接過老翁手中的陶碗,手指微顫,環視那一張張真摯而悲痛的面孔。

喉頭哽咽,幾乎難以成言。

良久,他方強抑悲聲,揚聲道: “亮,本一布衣,蒙陛下不棄,委寄南疆。”

“數年來,賴諸位父老不棄,同心共濟,始有今日微末之績。”

“此間山川,此間民人,於亮恩同再造!”

“亮豈敢相忘?”

言至動情處,淚落如雨,沾溼衣襟。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在晨風中傳開,帶着決絕的承諾: “今日一別,非亮所願。”

“奈王命在身,不敢不從耳。”

“然亮在此對天立誓,若他日僥倖,功成名就——”

“必當解甲歸田,再返交州!”

“此心此志,蒼天厚土,交州父老,實共鑑之!”

“此地,永爲亮之第二故鄉!”

語畢,他將碗中蔗漿一飲而盡,甘甜之中竟品出無限苦澀。

隨即撩起衣袍下襬,竟對着萬千百姓,深深一揖到地。

人羣中爆發出更大的悲聲,許多人伏地痛哭。

不捨之情,溢於言表。

諸葛亮不再多言,毅然轉身上車。

惟恐再多留一刻,便再也硬不起心腸離去。

車簾垂下,隔絕了外界景象,卻隔不斷那震天的哭聲。

車輪再次滾動,緩緩駛出蒼梧城門。

將那片他傾注了無數心血、視若故鄉的熱土,連同那漫山遍野的青翠蔗田與空氣中瀰漫的甜香。

一點點留在身後。

車內,諸葛亮閉目良久,指尖猶自微微顫抖。

直至再也聽不見送別的聲浪,他才緩緩睜開眼。

眸中淚痕已幹,只餘下一片深潭般的沉靜與堅毅,望向前方那漫長而未知的歸途。

北方天際,層雲密佈,隱有風雷之勢。

他的征途,纔剛剛開始……

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
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85章 似李相爺這般敢功成身退,尋仙訪道,縱情山水的又有幾人呢?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