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還京

其實同李淵,李恪倒是不曾說過太多的話,李恪對於李淵最多的印象也不是英明神武的開國帝王,而是深居大安宮中的那個垂暮老人。

太上皇李淵生於北周天和元年,歷周、隋、唐三朝,年已六十有八,已過花甲,本就是垂暮老人,身子骨大不比從前硬朗了。

再加之自打前歲春後,李淵偶感風寒,便常絕不適,其間李淵又酒色放縱,少加節制,病患臥牀也是常有的,只是這次似乎比以往都要更嚴重了許多。

李恪並不在京中,回京不便,若只是尋常的頭痛傷寒,斷不至李世民親自下旨,要李恪速速回京探視,這一次病倒,只怕李淵是有性命之憂了。

諾真水一戰後,薛延陀東西攻伐,陷入內亂,反倒是大唐的北線安靜了下來,左右邊防無事,李恪得了消息後,回府佈置了一番,便連忙啓程回京。

次日早間,天色初亮,大都督府門外。

隆冬日頭短,李恪急着回京,起地甚早,李恪一衆拾掇好,正要啓辰還京時天色還未大亮。

不過雖然天色未亮,但一夜大雪,地上已經鋪就了厚厚的一層雪衣,映着天邊的一絲魚肚白,倒也顯得亮敞,看得清前路。

大都督府門外,臨行前,李恪、馬周、李績三人正對面而立。

“雪重路滑,大都督回京也不必太過急切,還需小心些纔好。”馬周和李績對李恪叮囑道。

李恪對特來送別的李績和馬周拱手道:“那是自然,只是本王此番還京,走的倉促,河東之事便有勞李長史和賓王多多操心了。”

此次李恪還京,還是如李恪在揚州大都督任上時一般,留下了馬周代他打點幷州大都督府一應事宜,不過幷州終究不必揚州,也不是李恪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方,除了馬周外,自然還有身爲幷州大都督府長史的李績。

幷州衆臣中,若是單論官職,李績乃開國元宿,當朝國公,大都督府長史,而馬周不過是大都督府司馬,自然不可與李績相提並論。

可若論親疏,李績與李恪只是相熟,而馬周卻是跟隨李恪多年,能叫李恪以身家性命相托的心腹,和李恪的關係又比李績要親近上許多。

此番李恪返京,爲了平衡幷州大都督府的局面,也不使旁人說出話來,這纔有了方纔之言,李恪的目的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告訴了李績和馬周,待他離去後,河東之事便交由了他們處置,凡事便由他們倆商量着辦便是,不可獨斷。

“諾。”李績和馬周都是聰明人,李恪之言一出,他們也就清楚了李恪的意思,齊聲應了下來。

李績應下了李恪的話後,又上前對李恪道:“末將還有一事,想煩請大都督幫個忙。”

李恪問道:“何事?李長史但說便是。”

李績道:“太上皇於末將有恩,此番太上皇病重,末將職責所在,又無聖諭,不得返京,還望大都督幫末將帶句話,請太上皇千萬保住身子,來日末將再去長安探望。”

當年李績爲唐將,曾爲竇建德所俘,降於竇建德,而後趁殺竇建德部將曹旦之機,重降李唐。

朝秦暮楚,本是爲臣者大忌,但時爲唐皇的李淵卻對李績信重依舊,命掌重軍,纔有了李績今日。李淵之於李績,早已不只是知遇之恩了。

李恪聞言,面色頗爲凝重,點了點頭,對李績道:“李長史的話本王一定帶到。”

李恪說完,便要擡步登車,可就在此時,李恪卻又一下子頓了下來,回過頭去,對李績嘆道:“李長史還是在晉陽好生待着吧,此次本王回京,不望在長安於李長史相見。”

李恪這個幷州大都督已然回京,幷州必要留下尚能主事之人,這個人自然就是李績了。而若是李績也回京了,李恪和李績在長安相見,自然就是發生了諸如李淵駕崩之類極大的事情。

李恪口中說着不願和李績在長安相見,也便是希望李淵能夠挺過眼前這一關。

李績聞言,輕嘆了一口氣,也道:“大都督所言極是,但願末將能同大都督年後晉陽再見。”

——————————————

長安,大安宮,垂拱殿。

垂拱殿中,太上皇李淵正躺在內臥的牀榻之上,忽然聽得了耳邊的一陣腳步聲。

“可是武家小娘來了?”此前早已有人通稟,李淵又聽得了入耳的腳步聲,於是問道。

正在殿中的武媚娘聽得李淵喚她,快步走到了牀榻邊,屈膝拜道:“孫媳拜見皇祖父。”

李淵招了招手,示意武媚娘在自己的身前坐下。

武媚娘依言,走到了李淵的牀前,在李淵牀前的錦凳上坐下,問道:“祖父的身子可好些了?”

李淵擺了擺手,似是渾不在意道:“我這一身病,拖地久了,這次怕是不成了。”

武媚娘聞言,連忙道:“祖父多慮了,祖父身子骨硬朗,好端端地怎的說這些話。”

李淵無力道:“我這一輩子過了多少個坎,這一次怕是過不去了。”

武媚娘看着眼前這個垂暮的老人,原本嘴邊的寬慰的話竟也說不出口,一向能言善道的她竟也不知該如何去開解眼前的這個老人,要知道,眼前這個老人可不止是他的祖父,更是大唐上皇,曾今的天下之主。

武媚娘短暫地愣住了,不知怎的,片刻之後,看着憔悴的李淵,竟鬼使神差地說道:“祖父好端端地說這些作甚,眼看着都入十二月了,馬上便是新年元日了,好歹過了年纔是。”

武媚娘所言,若是仔細計較起來着實有些冒犯的意思,畢竟李淵當面,誰到了這裡不是盡說些好聽的話來,唯獨武媚娘這個小娘子卻要李淵無論如何撐過元日,着實是有些冒犯了。

可偏偏李淵眼下的心境如此,他聽着武媚娘這樣說,反倒覺着武媚娘纔是真性情,是真的將他放在了心上,與那些只會說些好聽話的旁人不同。

李淵看了看殿中,見並無旁人,於是道:“我的幾個孫兒,你與旁人家的媳婦都不同,你不止是我的孫媳,更是舊臣之後,真正把我放在心上的恐怕只有你和你阿爹他們了。”

武媚娘是李恪之妻,李淵的孫媳,同時也是武士彠的女兒,武士彠是當年隨李淵太原起兵,碩果僅存的幾個元謀功臣,李淵視武媚娘,自與其他親王妃不同。

武媚娘聞言,道:“楚王也是將祖父惦記在心上的,只是楚王現在河東督邊,不在京中,不過祖父放心,父皇已經下旨傳召楚王回京了,不日便可進宮探望祖父。”

李淵聽的李恪即將還京,對武媚娘道:“我這幾個孫兒可沒一個省事,楚王的心可也不小。”

李淵歷經玄武門,很多事情自然看的明白,李淵之意,武媚娘也清楚地很。

武媚娘忙道:“夫君督邊在外,也是爲父皇分憂。無論何時,夫君最重孝道,也是將祖父和父皇看得最重的。”

李淵看着武媚娘爲李恪辯解的模樣,彷彿也看到了當年妻子竇氏迴護自己的模樣,竟不禁笑了出來。

李淵拍着武媚孃的手,對武媚娘道:“既你如此說了,那待楚王回京,你便再和他同來宮中一趟吧,我有些話也要交代他一番。”

“諾。”武媚娘聞言,忙一口應下。

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四十章 定儲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十章 收局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八章 請旨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五章 定親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八章 聘禮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十九章 鹽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七章 命格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十九章 醉客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章 端午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八章 惡陽嶺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七十七章 誤會
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四十章 定儲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十章 收局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八章 請旨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五章 定親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八章 聘禮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十九章 鹽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七章 命格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十九章 醉客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章 端午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八章 惡陽嶺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七十七章 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