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

長安城北,皇城東側的東宮。

午後未時,本該是每日太子李承乾讀書的時候,但近日來,李承乾的心思卻似不在此處,到了此時竟都還關着殿門,懷抱美人,窩在偏殿中飲酒。

“蹬蹬蹬...”

李承乾正在酒興之上,可就在此時,門外卻想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啓稟太子...”前來的侍婢似有要事,剛到了殿外,也不問李承乾正在飲酒作樂,便開口道。

“大膽,本宮不是說過嗎?本宮正在飲酒,任何人不得打擾。”

前來稟告的侍婢剛開了個話頭,還未說清是何事,便被屋中的李承乾不耐煩地打斷了話。

李承乾貴爲太子,莫說是在東宮了,就算是整個大唐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除了皇帝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他又何須將旁人看在眼中。

可若是尋常的臣子,李承乾晾上一晾自然無妨,但今日來的人卻身份特殊,雖是人臣,卻也不是他能夠輕慢的。

“太子好大的興致,就連臣到了門外,也不肯賞臉一見嗎?”李承乾話音剛落,門外傳來了長孫無忌的聲音。

李承乾聽得門外等着的竟是長孫無忌,心中一驚,連忙起身,親自打開了殿門。

“承乾不知是舅父來了,多有失禮之處還望舅父勿怪。”長孫無忌既是李世民的潛邸功勳,又是李承乾的親舅舅,自然不比尋常臣子,李承乾豈敢怠慢。

李承乾開了殿門,長孫無忌進了殿中,不過只是隨意地瞟了一眼,便皺起了眉頭。

“太子這是在作甚?”長孫無忌指着地上的酒盞,對李承乾問道。

李承乾臉色微紅,也不知是因爲飲了酒,還是因爲被長孫無忌抓了現行,回道:“承乾趁着午時空閒,飲了幾杯酒,叫舅父見笑了。”

長孫無忌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對李承乾問道:“午時?你且看看現在還是不是午時。”

此時距離午時早已過去了一個時辰,李承乾雖然喝多了酒,又怎會不知,長孫無忌既這麼說了,李承乾只得回道:“許是承乾不勝酒力,記錯了時辰吧。”

長孫無忌看着李承乾略顯凌亂的衣衫,眼中閃過一絲怒意,頓了頓,對李承乾問道:“臣聽聞太子已經連日未去弘文館,也未傳儒師問學,不知可有此事?”

長孫無忌雖是李承乾舅父,但爲了避嫌,往日甚少親自來東宮見李承乾,今日突然來此,自然是有緣故的。

今日早間,長孫無忌便自弘文館大學士、太子左庶子于志寧口中得知近日李承乾越發憊懶,已連日不至弘文館,長孫無忌心知不妥,這才前來東宮問詢,可方一進殿,便看到了眼前的一幕,他豈能不怒。

李承乾自也看出了長孫無忌眼中的不滿,若是他的東宮屬官這般問,他大可置之不理,但面對長孫無忌,他還沒有這個膽量。

李承乾回道:“承乾近日只覺得精神恍惚,讀不進書,故而未去弘文館。”

李承乾的回答自不能叫長孫無忌滿意,他精神恍惚讀不進,難道便能喝得下酒了?

長孫無忌盯着李承乾的眼睛,問道:“太子莫非當臣是三歲孩童,隨意哄騙嗎?還是太子希望此事鬧地大了,也叫陛下和皇后知曉?”

以李承乾的身份而言,長孫無忌這麼問,說明長孫無忌已經動了真怒。

此事若只是長孫無忌知曉,倒也無甚大事,可若是叫李世民也知道了,那李承乾便免不得苦頭吃了。

李世民立李承乾爲儲,他對李承乾的要求和期望遠高於其他皇子,豈能容許李承乾如此作爲。

李承乾連忙道:“承乾只是近來心中不暢,故而多飲了些酒,還望舅父勿怪。”

長孫無忌聞言,不解地問道:“你緣何心中不暢?”

李承乾被長孫無忌這麼一問,一時間不知該如何作答,過了半晌才支支吾吾地回道:“還不是因爲三弟。”

又是李恪!

長孫無忌聽了李承乾的話,長孫無忌心中已經有了猜想,漢王李元昌一向與李承乾交好,看着李承乾的模樣,多半前些日子的聯姻之事也是李承乾的手筆。

李恪雖是庶子,但他在京中的聲望卻在李承乾這個太子之上,長安百姓中,知楚王而不知太子的大有人在,李恪帶給李承乾的壓力可想而知。

李承乾本就對李恪不滿,再加上日前李承乾同李恪初次交手,李承乾便落了下風,反倒叫李恪趁勢得利,李承乾的心裡不覺得憋悶纔是怪事。

長孫無忌問道:“太子以爲李恪其人如何?”

李承乾倒是沒想到長孫無忌會這麼問,但還是如實回道:“李恪雖有幾分功勳,但其人狡詐,最善邀買人心,奉承父皇,所作所爲承乾所不恥也。”

長孫無忌聽了李承乾對李恪的評價,緩緩地搖了搖頭,至少再長孫無忌看來,李承乾對李恪根本算不得了解。

長孫無忌道:“你說的雖有些道理,但也非盡是如此,李恪以一庶子之名,能走到今日,靠的絕非奉承二字,你若對他的瞭解只止於此,你在他手下吃虧也不奇怪了。”

李承乾聞言,不解地問道:“舅父怎的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長孫無忌道:“你與李恪爲敵,卻對他一知半解,我說你輸地不冤,難不成還是錯了。”

李承乾雖然年少,卻也頗有幾分心氣,可他面對長孫無忌的指責,卻不敢多頂嘴半句。

李承乾能穩坐太子之位,靠的無非就是兩人,一個是在宮中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后,另外一個就是在朝中威望甚高的長孫無忌。

“承乾願聽舅父教誨。”李承乾拱手對長孫無忌道。

長孫無忌此前雖對李承乾頗爲不滿,但看着眼下李承乾謙虛謹慎的模樣,方纔的不滿已久消散了大半。

長孫無忌對李承乾道:“太子與李恪相較,勝在名分,勝在嫡長,而非勝在手段。太子之長,乃與生而來,李恪就算有再大的功勞,也絕難追補。更何況太子在宮中有皇后,在朝中有微臣,只要太子自己不鑄大錯,就算李恪再了得,也絕沒有半分機會,太子又何必因李恪而心中沉鬱,落得下乘呢?”

李承乾聽着長孫無忌的話,似乎明白了什麼,大唐皇位立長立嫡,只要李承乾不被廢,李恪便永遠沒有絲毫的機會。

可道理終歸是道理,李承乾年輕氣盛,而李恪又咄咄逼人,李承乾又怎能對對此視若未見。

李承乾點了點頭,對長孫無忌道:“舅父之言承乾謹記於心,只是李恪野心勃勃。留他在長安終究還是個麻煩。”

長孫無忌聞言,笑道:“此事太子大可寬心,臣已經在着實安排了。”

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十章 落雕弓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三章 召見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八章 婚成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五章 夜襲第三章 奏對第五章 射花燈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一章 奉茶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十九章 鹽行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章 拉攏第五十章 隨行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
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十七章 朝議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十章 落雕弓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三章 召見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八章 婚成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五章 夜襲第三章 奏對第五章 射花燈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一章 奉茶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十九章 鹽行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章 拉攏第五十章 隨行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