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

李瑁抱着李儴,在韋清兒的房門外又等了許久,心情越發地焦躁不安,不過就在他等得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房門終於緩緩打開了。

負責接生的穩婆剛一出來便看到了在門外等候的李瑁,穩婆走到李瑁的跟前,也不等李瑁詢問便自己開口諂媚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母子平安,側王妃生了個小郡王。”

李瑁乃親王,按照大唐宗室的慣例,李瑁次子理當被封爲郡王,故而穩婆有此一說。

李瑁聽了穩婆的話,臉色終於緩和了下來。

“賞!”李瑁說了一聲,徑直入了內室。

靖王府出手一向闊綽,穩婆一聽李瑁這麼一說,頓時面色大喜,忙跪拜道:“謝殿下恩賞。”

內室之中,韋清兒正開着被褥躺在牀上,在韋清兒的手邊放着他們新出生的兒子。

“殿下,這是咱們的孩子。”韋清兒看着身旁的嬰兒,眼中露出母親纔有的慈愛。

李瑁靜靜地看着韋清兒,這個歷史上本該成爲壽王正妃,爲李瑁生下兩子一女,陪他度過餘生的女人,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感慨。

他總覺得自己虧欠韋清兒太多,想要盡力地彌補。

“辛苦清兒了。”李瑁握着韋清兒的手,心疼道。

“清兒不辛苦,能爲殿下誕下子嗣,是清兒的榮幸。”韋清兒滿足地笑道。

李瑁從韋清兒的手邊結果剛剛出生的孩子,在他的臉上輕輕啄了一口道:“本王隨後便去信長安,將我兒錄入宗正府,爲我兒請封。”

韋清兒見李瑁迫不及待的樣子,不禁笑道:“還錄入宗正府,咱們的孩子還連個名字都沒有呢。”

李瑁一聽韋清兒這麼說,連忙點了點頭道:“清兒說的在理,容本王想想。”

說完,李瑁低頭思索了起來。

李瑁的頭一低下,頓時整個內室都安靜了下來。

嬰兒的名字至關重要,在皇室之中便更是如此。別的不說,就是他的父親李瑁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李瑁乃親王,“王”加帽便是一個“皇”字,當年武惠妃爲李瑁求下這個名字就是衝的這個意思。

李瑁爲這個孩子起的名字關係到李瑁的態度,關係到整個天策府的安穩,衆人自然關心地很。

衆人都知道的道理,李瑁豈會不知,他知道天策府絕不能出現內亂。於是李瑁沉思了片刻,這才從口中緩緩吐出了一個名字:“李儀。”

聽到李瑁口中吐出這兩個字,屋中的衆人終於安下了心。

所謂“儀”者,尊禮守節,行事端正,正合次子之名。

抱着李儴站在李瑁身後的楊玉環聽到這個名字,終於放下了一顆心。

韋清兒乃樊川韋氏三房嫡女,世家出身,背後有韋氏的支持,着實是一股不小的勢力。若是李瑁再對韋清兒的孩子寄予厚望,那李儴的地位也並非不可動搖。

不過既然李瑁給韋清兒的孩子起了這個名字,便還是懷着鞏固李儴地位的意思,不許他人有其他的心思。

其實除了楊玉環,鬆了一口氣的還有韋清兒。

如今楊家勢大,權蓋朝野,若是李瑁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他便難免要和李儴競爭,倒是面臨的可能就是來自楊家的壓力,她實在不希望孩子年紀輕輕地便面對這些,畢竟眼下楊家的勢力實在是太可怕了。

李瑁招了招手,喚過了正靠在楊玉環身邊李儴,指着丁點大的李儀對李儴囑咐道:“儴兒,這便是你的阿弟,以後你要時時護着他,絕不能容許任何人欺負他,知道嗎?”

李儴好奇地看着李儀,眼中竟莫名地閃過了一種與年齡不向吻合的責任。

李儴拉過李儀的手,奶聲奶氣地對李瑁道:“父王,儴兒一定會保護好阿弟。”

韋清兒產子,李瑁次子出生,很快這個消息便傳遍了成都。

成都各大世家,各衙門要員,甚至就連剛到監軍府,屁股還沒坐熱的林招隱又趕了回來。

李瑁乃劍南節度使,整個劍南鎮說一不二的人物,平日裡無論有沒有資格拜訪門庭的,都紛紛趁着這個機會前來拜訪,想着和天策府多少拉些關係。

不過這些人大多被武雲娘帶人擋在了門外,收下了禮物好生款待一番就安排離去了,真正能進內院的其實還是少數。

衆人送上的禮物大同小異,從翡翠玉鎖,到金銀田畝,大多是些常見的物事,沒有太多的新意,李瑁也無論來人所贈何物,也都一一道謝。

李瑁應酬了許久,一直到了天色將晚的時候,譙氏家主譙爲周才姍姍來遲。

“門下譙爲周拜見殿下,恭喜殿下喜得麟兒。”譙爲周方一入門便躬身拜道。

李瑁擡手將譙爲周虛扶起,笑道:“爲周有心了。”

譙爲周欠身道:“方纔門下正在城東督工,故而來得遲了點,還望殿下勿怪。”

李瑁好奇地問道:“譙氏上下這麼多人,何事竟要爲周親自前往督工?”

譙爲周從懷中取出一份房契,呈到了李瑁的手邊:“門下些許心意,賀殿下得子之喜,還望殿下笑納。”

李瑁從譙爲周手中接過房契看了一眼,問道:“爲周這是何意?”

譙爲週迴道:“劍南節度府建造年久,屋舍簡陋,殿下鳳子龍孫,天潢貴胄,豈能久居於節度府中。門下聯合了蜀地各大世家,一同出力爲殿下在營建了一座芙蓉別苑,獻爲殿下府邸,還望殿下笑納。”

李瑁低頭看了眼手中房契,芙蓉別苑佔地百畝,屋舍八百餘間,還在成都的城東,光看這規制,在算上裡面的各處佈置,恐怕這處別苑的價值就在十萬貫之上。

益州膏腴之地,蜀地世家豪富,果然如此。

“這處別苑恐怕價值不菲吧。”李瑁看着譙爲周笑道。

譙爲周道:“哪裡哪裡,殿下若是肯收,那便是我等的福分了。”

李瑁有心拉攏蜀地世家爲己用,收下這處別苑反倒更讓他們安心。

李瑁點了點頭,將手中的房契收到了自己的袖中,笑道:“爲周之意,本王愧受了。”

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六章 中毒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六章 定策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七章 救人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四章 請戰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章 籌糧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五章 立儲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九章 密謀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九章 城破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四章 贈禮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章 請封
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六章 中毒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六章 定策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七章 救人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四章 請戰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章 籌糧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五章 立儲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九章 密謀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九章 城破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四章 贈禮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章 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