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

“什麼?殿下您要親自前往鬆洲?”

當章仇兼瓊在CD城外看到李瑁率領的左金吾衛時,心中的第一感覺便是驚訝。

李瑁貴爲親王,以他的身份,大可在CD城中穩坐,等着章仇兼瓊領兵擊退吐蕃便可。在衆人眼中李瑁此來本就是以撈取功績爲先,無論這吐蕃敵軍是誰領兵擊退的,他都是頭功。

可章仇兼瓊看着眼前披掛整齊的李瑁,沒想到他竟要親自奔赴鬆洲。李瑁可是皇子,他若是在鬆洲有個三長兩短,就算他章仇兼瓊立下再大的軍功也是白搭。

“殿下乃是千金貴體,臨陣殺敵自有我等去做,殿下何必親身犯險。”章仇兼瓊擔心李瑁圖一時新鮮,嘗試着勸諫道。

其實李瑁想要親子趕往鬆洲退敵倒也不是圖一時新鮮,他也有他的考慮。

此次出征的親衛統領,衆人眼中的紈絝子弟馬璘雖然只是崔琳拿來噁心李瑁的,沒有其他的意思,但作爲隨軍書記的房渭卻是正兒八經的太子黨,是太子安插在李瑁身邊的眼線。

房渭德可不是一般的隨軍書記,他還兼着監察御史的官銜,若是李瑁在CD一動不動便拿了頭功,且不說李瑁自己自否願意,就是房渭回了長安也一動會大加彈劾。

此次督軍劍南是他在朝堂中首次亮相,絕不能出半分差錯。

李瑁瞥了眼一旁的房渭,又看了看身後躍躍欲試的馬璘和武彥平,以不容拒絕的語氣對章仇兼瓊道:“將士們在前世爲國廝殺,本王如何能在CD安坐?鬆州的防務本王由章仇大人負責,本王不會隨意調動,但這鬆州城本王非去不可。”

左金吾衛乃是皇城禁軍,常年駐守長安,極少有參與外戰的機會。此次若非李瑁身份特殊,不同於尋常的將領,他們也沒有機會出京。

大唐以武立國,尋常軍士唯有身懷軍功放有晉升的機會,此次左金吾衛衆軍隨着李瑁出征可都是憋了一口氣的,此刻若是不讓他們參戰,恐怕營裡要炸鍋。

李瑁雖將鬆洲佈防的大權交給了章仇兼瓊,但李瑁纔是此戰真正主帥,他既然堅持前往,章仇兼瓊就算擔心他的安危,也不敢輕易阻撓。

“下官遵命。”章仇兼瓊硬着頭皮答應了下來。

CD雖地處西南,但也還算劍南腹地,吐蕃來侵的消息並沒有對CD的百姓造成多大的影響,但隨着李瑁逐漸西進,這種大戰降臨的氣氛就便地愈發強烈。

往日商旅如織的官道已經行人漸少,取而代之的是來往運輸輜重糧草的民夫和趕往鬆洲的府軍,每個人的臉上也沒有了輕鬆的神色,滿眼看去俱是肅穆。

李瑁騎馬走在隊伍的最前,看着自己身後連綿數裡的大唐子弟,心中莫名的震動。

說實話,他原本來此的目的並不單純,除了保家衛國外,更多的是對自身政治資本的累積,是對未來問鼎帝位的渴望,但當他看到這數萬條奔赴戰場的鮮活生命,看到這一張張義無反顧,棱角分明的年輕臉龐,他彷彿覺得自己也成爲了他們的一份子,原本那些複雜的心思也淡了許多。

行軍清苦,尤其是在這羣山連綿的川蜀地區。李瑁在山中一連行軍數日,騎馬顛地他胯骨生疼,終於望到了藍天下,鬆洲城模糊的輪廓。

鬆洲城依山憑水而建,高達數丈,易守難攻。李瑁行至鬆洲城下,仰頭看着巍峨雄壯的鬆洲城牆,也不得不感嘆一句:好一個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藏的川西門戶。

地方縣誌看得再多,也不如實地走這一遭,只一眼,李瑁便知道章仇兼瓊擊退敵軍的底氣從何而來了。

有這樣的雄城,只要糧草充足,調度得宜,就算敵人數倍於己也休想攻入。

李瑁在城門下心中悄悄感嘆了一會兒,這才指了指緊閉的城門,對一旁的武彥平吩咐道:“彥平,叫門。”

“諾。”

武彥平應了一聲,策馬走到城下,朝上面高聲喝道:“城上的將士聽着,劍南節度使,壽王殿下到,速開城門。”

“司馬大人有令,正值戰時,一應人等入城皆需覈查,還請來使出示昭令。”

樓上的將士聽了李瑁的名號並沒有立刻下令開門,反倒要求他出示詔令。

李瑁身爲名義上的劍南首官,憑着自己的名號一路暢通無阻,沒想到卻在這裡失了效用。

“下面的人有些古板,不知變通,還請殿下勿怪。”在了李瑁的身旁,章仇兼瓊擔心李瑁因此不悅,臉色也隱隱有些難看。

不過好在李瑁併爲動怒,反倒笑了笑回道:“鬆州乃西南要塞,謹慎些是應該的。”

“彥平,按規矩照辦。”李瑁對武彥平吩咐道。

章仇兼瓊見李瑁併爲動怒,臉色稍稍舒緩了一些。

武彥平按照城上將士的要求,將朝廷的昭令放到了城上吊下。

城上守門的將士將吊籃慢慢拉到城樓上,取走了籃中的昭令,飛快地往城中跑去。

李瑁看看鬆州巍巍高峨的城牆,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若是這鬆州司馬真有才幹,那便罷了,若着他只是沽名釣譽之輩,想接着他刷聲望,那他便少不得要懲戒一二。

要知道,這細柳拒駕的周亞夫名聲雖大,卻也不是誰都可以效仿的。

鬆州的反映速度倒也很快,就在李瑁思量間,伴着一陣叫人牙酸的“吱呀”響聲,高有丈餘的城門已經洞開。

城門開後,一位身着深綠色官袍的中年官員從城中走了出來。

這官員面容端正,頜蓄長鬚,鳳眼蠶眉,嚴肅中卻又帶着幾分儒氣,看面相倒是不像投機取巧之徒。

“下官劍南節度使府從事,鬆州司馬許遠拜見壽王殿下,方纔多有怠慢,還請殿下恕罪。”中年官員走到李瑁的馬前,躬身拜道。

許遠,原來他竟是許遠,聽了他的名號,李瑁心中原本的不快頓時消散。

李瑁看着眼前這個三十出頭的文官,想不到他竟是本該在十七年後,固守睢陽的名臣許遠。

安史之亂中,身爲睢陽太守的許遠和張巡憑藉數千兵力,面對尹子琦的十萬大軍,守了睢陽整整十個月,扼守住了安祿山叛軍南下淮南的道路,守住了大唐王朝的生機。

正如文豪韓愈所贊一般:“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李瑁只知道許遠起於劍南,想不到今日便在鬆洲恰巧遇到了。

“許司馬快請起,許司馬忠烈剛直,有亞夫之風,本王歡喜還來不及,豈會責怪。”李瑁翻身下馬,親自將許遠攙扶了起來。

許遠不過是地方官員,之前和李瑁並無交集,李瑁忽然對他評價這麼高,還這般禮遇,許遠一時間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下官不過做些分內之事,當不得殿下這如高評。”許遠一時間想不通李瑁爲何會這般高看自己,半是惶恐,半是感激地起身謝了一聲,引着李瑁進了鬆州城。

李瑁和章仇兼瓊領着兩萬援軍來到城中,還未來得及歇息,城外的斥候便傳來了最新的消息:吐蕃主帥莽布支率領二十萬主力已經過了白水,最快明日將臨鬆洲城下。

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二章 危機第六章 盧婠婠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章 徵前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章 徵前第四章 交易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章 神箭第九章 城破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三章 威嚇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章 緣起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七章 試探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三章 軍情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八章 瑛娘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五章 再遇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三章 威嚇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十一章 冷箭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六章 中毒
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二章 危機第六章 盧婠婠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章 徵前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章 徵前第四章 交易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章 神箭第九章 城破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三章 威嚇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章 緣起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七章 試探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三章 軍情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八章 瑛娘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五章 再遇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三章 威嚇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十一章 冷箭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六章 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