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

李瑁站在亭子的後面,看着眼前的場景,顯然這個女子是不想與這個男子過多糾纏,只是這男子一直在死纏爛打罷了。

“這女子是誰?爲何會在此處和人起了糾紛?”李瑁回頭看了眼侍立在旁的花奴,凝眉問道。

“聽他們說話許是京中哪家郡王的側妃,具體是誰奴婢也不知。”小花奴此前從未見過她,搖了搖頭回道。

不過牡丹園的花奴雖不知這女子是誰,但李瑁身旁的楊玉環顯然是知道的。

楊玉環看了看亭中的女子,小聲回道:“去年夏末秋郎你正督軍劍南,不識此女也是正常的。”

“哦,我本該認識她嗎?”李瑁奇怪地問道。

楊玉環點了點頭道:“說來這女子也是李家的人,此女名爲沈珍珠,吳興人士,是太子的長子廣平郡王李俶的側妃。去年俶兒娶妻時你不在長安,是我代你參加的宴席。”

“原來如此。”李瑁點了點頭,終於知道了這女子的身份。

原來這女子便是吳興沈珍珠,李俶的側妃,也是原本歷史上唐德宗李適的生母,只不過看現在這個時間,李適應該還未出生。

“秋郎,此事我們要不要管。”楊玉環生性善良,看着亭中有些無助的沈珍珠,既想幫助她,又擔心壽王府和東宮的關係。

倒是李瑁不假思索地回道:“我雖與太子不睦,但沈氏卻是女眷,與她無干,更何況沈氏也是我李家的媳婦兒,事關天家顏面,豈能不管。”

說完,李瑁便帶着楊玉環闊步走向了亭中。

“沈氏畢竟是廣平王側妃,你這般無禮恐怕說不過去吧。”李瑁走到亭中,一把抓住了年輕男子抓住沈珍珠衣袖的手臂,輕聲喝道。

年輕男子擡頭看了眼李瑁,見李瑁也不過二十來歲的年紀,比自己也大不了幾歲,竟如訓斥後輩般訓斥自己,頓時大爲不悅。

年輕男子面色慍怒,瞪着李瑁道:“閣下是何人,如果是想要奉承廣平王的話大可站到一邊去,此事你不必管。”

李瑁貴爲親王,就算是權傾朝野的右相李林甫亦或是太子李亨,他們之間說話也都是和和氣氣的,這年輕男子家世再厚難道還能厚地過他們?

李瑁聽着年輕男子說話這般蠻橫,一下子面色沉了下來。

李瑁習武已有數年,自打跟了公孫含光習武后一身武藝更是突飛猛進,雖還比不得武彥平那般身手,但是對付尋常男子已是綽綽有餘。

李瑁掐住年輕男子的手脈,猛地一扭,年輕男子手腕吃痛,一下就將拉着衣袖的手鬆開了。

“我是何人還不用向你告知嗎,你只要按照我的意思做就好了。”李瑁抓着年輕男子的手,往前重重地一推,年輕男子便被推出了幾步開外。

這年輕男子倒也不是獨自前來的,看樣子似乎還是哪位權貴家的公子,年輕男子剛被李瑁推開,原本守在一旁的一位校尉模樣的男子就快步走了過來。

“你是何人,膽敢冒犯少將軍。”那校尉抽出腰間的短刀,指着李瑁道。

李瑁聽了校尉的稱呼,看着年輕男子問道:“少將軍?你是朝中哪位大將軍的兒子?我也在朝中爲官,興許我還認識他。”

安慶緒並非蠢笨之人,基本的眼力見還是有的。

李瑁雖年輕比他也大不了幾歲,但舉手投足間的氣度卻帶着一股貴氣,說不得也是朝中哪家官員的子弟,輕易還是不要開罪的好。

安慶緒拱了拱手道:“在下平盧節度使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此事乃是在下的私事,與閣下無關,還請閣下給個面子,不要插手。”

近日安祿山新拜貴妃娘娘爲乾孃,可謂風頭正盛,整個長安城中不知道的沒有幾人,任誰不得給他幾分面子,安慶緒這麼說無非也是軟硬皆施,希望李瑁知難而退。

不過此時的安祿山只是個新晉的權貴,還遠遠不是將來那個坐擁河朔三鎮的邊關權臣。這安慶緒也是走了背字,偏偏這長安城中不將安祿山放在眼中的幾人李瑁就是其中之一。

李隆基本就有心藉助安祿山爲棋子,權衡邊鎮關係,李瑁從來就不曾打算要與安祿山修好,所以自然也就不用給安慶緒面子了。

李瑁拒絕道:“無論此事是不是你的私事,我既見到了,便沒有不管不問的道理,你還是自行離去吧,莫要等我動手,自討難堪。”

李瑁的話不留情面,而安慶緒畢竟年少,涵養功夫不佳,被李瑁這麼一說頓時生了火氣。

他指着李瑁的鼻子威脅道:“廣平王是皇長孫不假,但你想拍他的馬屁是不是有些太過了,你速速讓開,以免橫屍當場。”

沈珍珠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小女子,膽子還小的很,她未曾見過李瑁,自然不識得他,但她卻是見過楊玉環的,她看着安慶緒氣勢洶洶的模樣,擔心他傷了楊玉環,忙拉着楊玉環的手臂道:“小娘你們快走,此事我自己處理便好。”

楊玉環拍了拍沈珍珠的手輕聲道:“別怕,你壽王叔在此,他們不敢胡來。”

“原來他便是壽王叔?”沈珍珠聽得身前的男子便是李瑁,心裡頓時定了下來。

有李瑁在此,除非安慶緒想造反,否則他是絕不敢動手的。

只見李瑁緩緩抽出了腰間的承影劍,冷冷的劍光直指安慶緒的眉心:“安祿山次子,好大的口氣,就算是安祿山本人在此也是要向我等行禮的,更何況是你?”

安慶緒身旁的校尉並非庸人,他乃是安祿山身邊的折衝校尉,跟着安祿山久在邊關。他雖然認不出李瑁地身份,但作爲一個視兵器如性命的武將,他不可能認不出名劍承影。

“這是承影劍?”那校尉看着李瑁手中的劍,聲音顫抖地問道。

“哦?看不出你倒還有幾分見識。”李瑁嘴角輕揚着回道。

承影劍乃是商天子三劍之一,天下名器,承影劍在誰的手中這校尉如何能不知曉,當下校尉便猜出了李瑁的身份。

“小人不知壽王殿下身份,先前多有冒犯,還望殿下恕罪。”校尉立刻棄刀在地,轟然拜倒。

李瑁乃堂堂親王,這校尉竟敢拿刀指着他,說不得是要砍頭的。

一旁的安慶緒也不是愚鈍之人,他方纔心思都在沈珍珠的身上,這才情急之下失了計較,如今知道了李瑁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敢造次,也連忙跪拜道:“小子不識殿下身份,冒犯王駕,還望殿下恕罪。”

李瑁低頭看了眼跪拜在地的安慶緒,冷冷道:“向本王請罪恐怕你的身份還不夠,你回去告訴安祿山,冒犯皇室是重罪,本王在少陽殿等候他的答覆。”

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九章 高仙芝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五章 再遇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八章 鎖拿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九章 寧王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一章 盤算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四章 贈禮第五章 立儲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章 叮囑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章 神箭第十一章 激將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一章 勸進
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九章 高仙芝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五章 再遇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八章 鎖拿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九章 寧王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一章 盤算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四章 贈禮第五章 立儲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章 叮囑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章 神箭第十一章 激將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一章 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