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入宮

落雨樓,坐落於壽王府西北角,緊鄰石山,景色奇秀。因樓畔有活泉細水流過,泉水濺落於地,水聲叮咚,宛如落雨,故而得名。

落雨樓二層的內室中,李瑁正端坐在屋中的錦塌上,看了眼桌邊整齊擺着的兩個包袱,問道:“高翁正在正堂等候,楊昭儀的行囊可是拾掇好了。”

楊昭儀?

楊玉瑤忽然聽着李瑁這樣稱呼自己,當即笑了出來。

李瑁是楊玉瑤的妹夫,向來都是稱呼楊玉瑤爲三姐的,如今李瑁突然換了稱謂,楊玉瑤反而覺得有些怪怪的。

楊玉瑤故意拍了拍桌上的行囊,幽怨的雙眸直勾勾地看了他一眼,嘴角含笑地嗔怪道:“三姐的行囊倒是準備好了,楊昭儀的卻還不知道呢。”

李瑁聽着楊玉瑤的話,自然曉得她話裡的意思。

不過說來李瑁也是無奈,李瑁娶了楊玉環,而李隆基又納了楊玉環的三姐楊玉瑤。這一雙姐妹嫁給了一對父子,其中的關係的確有些說不清道不明。

“父皇既封了三姐爲昭儀,那三姐便是父皇的人,玉環和三姐雖是姐妹,但這禮卻不可廢。”李瑁看着楊玉瑤笑中帶怨的眼神,只得輕輕地搖了搖,解釋道。

楊玉瑤卻不顧李瑁的解釋,拉過楊玉環的手便道:“我和玉環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感情甚篤。以後我在宮中,妹夫在宮外,我們更應該守望相助,豈能因爲我入了宮便生分了。”

楊玉瑤初入皇宮,舉目無親,唯一能倚仗的也只有她的妹夫壽王李瑁,她自然希望把這個助力緊緊握在手中。

楊玉瑤需要李瑁的幫扶,李瑁又何嘗不需要楊玉瑤。

宮中爭鬥向來激烈,武惠妃去世後,武惠妃一脈的女官和內侍調的調,貶的貶,勢力早已不復當年。

李瑁雖然暫時對太子之位並無野心,但他既爲皇子,無論是出於眼下的自保,還是爲將來謀劃,他都少不了要了解宮中的局勢,這楊玉瑤的確是個極佳的人選。

楊玉環也是極聰慧的女子,爲壽王妃三年,宮裡宮外的事情她看了許多,自然也曉得三姐入宮的意義。

“秋郎,你看這樣可好,以後在人前我們便稱呼三姐爲昭儀,私底下我們還是叫三姐,這樣既不失了宮儀,又不顯得一家人生分。”楊玉環想了想,笑着提出來建議。

眼下楊玉環的話的確不是爲最佳的解決之策。

“如此也好。”李瑁點了點頭,同意了下來。

李瑁拍了拍手,朝屋外輕輕喚了一聲:“擡進來。”

在雲孃的帶領下,六個王府護衛擡着三個四尺見長,三尺見寬的木箱走了進來。

“砰”的幾聲悶響,放到了李瑁的腳邊。

李瑁伸手拍了拍木箱,面色如常:“爲賀三姐入宮,我和玉環特地準備了一份賀儀,還請三姐笑納。”

這種重的箱子,兩個大漢都未能輕放,裡面裝的該是什麼?

早知壽王府豪富,妹夫出手又向來大方,裡面必然不會是銅錢之類的東西,莫不是滿滿三箱銀子?

若是這麼多銀子,怕不得有五六千兩?

楊玉瑤好財,雖然封了昭儀,但畢竟見識有限,看到這麼重的箱子,她首先想到的便是白花花銀子。

“都是自家人,妹夫實在是太客氣。”

楊玉瑤看着地上這些頗爲厚重的木箱,臉上頓時露出了難掩的笑意。

李瑁透過楊玉瑤的眼睛早就看出了其中的貪婪和喜悅,不過能叫楊玉瑤驚喜的卻還不止於此。

只見李瑁淡淡一笑,輕輕打開了其中的一個箱子,頓時,一片金光撒了出來。

楊玉瑤睜大一雙美目,看着箱中黃澄澄的一片,一下子呆在了當場。

這哪是三箱白銀,這分明是黃金啊。

楊玉瑤生於小富之家,從小到大何曾見過這麼的金子?

楊玉瑤感覺自己的心彷彿要一下子跳了出來。

“妹夫,這會不會太多了?”楊玉瑤故作矜持,卻又不捨地問道。

李瑁搖了搖頭道:“宮中不比其他,寸步都離不開錢財。這三箱共計一萬兩黃金,摺合十萬貫錢,想必足夠三姐上下打點了。”

十萬貫錢,益州城五百戶尋常人家一年的開銷。這麼多的錢財就這樣簡單地送了出去。

楊玉瑤表面上雖然極力地掩飾着,但她的內心早已想入非。

自己雖然入了宮,但不過是個二品的昭儀,宮中佳麗無數,自己將來能否得到聖寵還尤未可知。而妹夫李瑁卻是堂堂的正一品親王,皇上的親子,地位何等尊崇,他做的這些恐怕不僅僅是因爲家人的關係吧。

難不成他心裡對自己還有其他的心思?

她不禁想起了四日前,李瑁貼身婢女紫竹送過來的那根名貴的玉簪。

正所謂:“何以相結於?金薄畫搔頭。”玉簪自古就是男女間互訴衷腸的信物,只是當時紫竹只說是玉環送的,自己便未曾多想,可今日看來,這玉簪莫不是李瑁揹着玉環送給自己的?

頓時楊玉瑤的內心一陣盪漾,她不禁偷偷看了看身旁年輕俊逸的俏郎君,在心中埋怨了起來:看你平日裡一本正經的模樣,我還當你是隻不偷腥的貓呢?原來心裡早就有了這些花花腸子。你若是早些時日挑明瞭,奴家心裡也是願意的,只是如今奴家已經奉了皇上的聖旨,要去宮裡伺候那個老頭子了,恐怕與你的壽王妃是無緣了。

想到這裡,楊玉瑤竟生出了一種郎情妾意,偏隔山海的感嘆了。

於是,楊玉瑤咬了咬嘴脣,嫵媚道:“妹夫的‘心意’三姐領了,來日若有機會,三姐一定好好‘報答’妹夫。”

說着,楊玉瑤背過楊玉環,雙眼含煙,手作蘭花,當着李瑁的面,故意扶了扶髮髻上的玉簪,似有深意。

其實,這根玉簪的確不是出自李瑁的手筆,楊玉瑤這樣想着實是冤枉了李瑁。

李瑁雙眼茫然地看着楊玉瑤暗送秋波的樣子,只當是楊玉瑤天生媚骨,本性使然,並沒有往其他方面多想。

畢竟一入宮門深似海,以後再想見面都已不易了,又豈會去考慮這些。

李瑁應付地笑了笑,吩咐王府中的衛士把箱子搬上了外面準備好的馬車。

府門外,李瑁送走了高力士與楊玉瑤,靜靜地看着那輛轔轔北去的宮車,彷彿看到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心裡也不知是喜是憂。

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九章 春獵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四章 徵前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章 阻撓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九章 城破第十一章 盤算第九章 春獵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九章 論戰第六章 名將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六章 定策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章 夜取南陽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七章 論志第七章 救人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三章 威嚇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七章 論戰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章 決策
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九章 春獵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四章 徵前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章 阻撓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九章 城破第十一章 盤算第九章 春獵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九章 論戰第六章 名將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六章 定策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章 夜取南陽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七章 論志第七章 救人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三章 威嚇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七章 論戰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章 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