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

這輛馬車外在看似簡樸,但裡面卻別有洞天。

蜀錦蘇繡的錦凳,金絲楠木雕鏤的小窗,門簾內側掛着渾圓的珍珠流蘇,還有車內擺放着的一套青瓷茶具,這裡面的陳設不管怎麼看,都透着一股子貴氣,不是一般富貴人家所能用得起的,結鬆力的內心不禁多了許多驚奇和忐忑。

這輛馬車帶着結鬆力在巷道中七拐八繞,走了得有小半個時辰,這纔在一戶別苑的門口停了下來。

這間別苑面積雖然不大,但佈局卻極爲精巧別緻,巧奪天工,比起他住的鴻臚寺還要好上許多倍,由此可見主人身份的不一般。

車伕將結鬆力帶到了別苑裡的一處偏廳,伸手朝裡面引了引:“二皇子,我家主人在廳內相候。”

說完,便留下結鬆力一人,兀自走了。

從大街相遇,到行至廳門,今日發生的每一件事都透着陰謀的味道,若不是結鬆力方纔被李瑁羞辱的失了理智,他是斷然不會前來的。

結鬆力看了看廳門的門檻,心中躊躇了須臾,一咬牙,還是走了進去。

初春的午後陽光正好,結鬆力剛一進門便看到了廳中坐着的一箇中年男子。

男子約莫四十上下,面容發福,身材寬胖,樣貌倒是頗爲齊整,穿着一身深色的長身錦袍,整個人如小山般倚坐在錦塌上。

結鬆力走近望去原來此人竟是他在大殿上見過的人-慶王李琮。

“結鬆力見過慶王殿下。”結鬆力以吐蕃禮儀向李琮問候道。

“二皇子可算來了,本王可是企盼已久啊。”李琮似是吃力地撐起寬胖的身軀,笑呵呵地回道。

結鬆力雖然是第一次來大唐,但他還是從副相兀論樣郭那邊瞭解到了許多大唐的事情。

唐朝的皇位之爭比吐蕃要激烈上許多倍,太子李亨,壽王李瑁,慶王李琮都意在皇位,雖是兄弟,但相互之間的關係極爲不和,常有紛爭。

結鬆力知道李琮一直都視李瑁爲眼中釘,肉中刺,早欲處置而後快,此次他秘密邀請自己來次,想必是與李瑁有關。

“不知慶王殿下邀我來次,可是有什麼要事?”結鬆力雖然大致猜出了李琮的意圖,還是故作不知地問道。

李琮也是人精,也不直接回復結鬆力的問題,反倒看了看結鬆力被揍得青紫的臉,驚訝地問道:“哎呀,二皇子這是怎麼了,怎的臉上受了這麼多的傷?”

明知故問!結鬆力在心中腹誹了一句。

不過心中不屑終歸是心裡不屑,他面子上還是回道:“方纔與壽王起了些許衝突,結果勢不如人,吃了些虧。”

得知結鬆力臉上的傷是李瑁所致,李琮的臉上露出一種“恨其不爭”的表情:“十八郎少年輕狂,又有軍功在身,一向自大慣了,做事難免失了分寸,不知二皇子打算如何處理此事?”

“我自當如實上報大唐皇帝,請他爲我主持公道。”

李琮搖了搖頭,面露思索之色:“二皇子這樣做,恐怕收效甚微啊。”

“慶王這是何意?”結鬆力面色一暗,沉聲問道。

李琮回道:“十八郎乃昔年父皇第一寵妃武惠妃所出,極得父皇疼愛,雖然只是一個尋常皇子,但一應待遇比我這個長兄還要高上許多。平日裡他仗着父皇的偏愛連我都不放在眼中,更何況是二皇子你。你若是貿然上報父皇,只怕父皇未必會重責於他,輕輕放過的可能倒是極大。”

“慶王之意是?”結鬆力心知李琮必有下文,於是追問道。

李琮頓了頓,悠然地端起茶碗輕輕啜了一口:“你將此事上報父皇又能如何?最多父皇就是斥責李瑁幾句,罰他閉門思過罷了,於他而言有何損?於二皇子而言有何得?左右都是無關痛癢的幾句話罷了。打蛇打七寸,殺人需誅心,若是報復不當,搞不好會將自己摺進去的,二皇子以爲呢?”

結鬆力面露疑色道:“我是粗人,慶王的話我聽不明白,還請慶王直言。”

李琮看似圓潤敦厚的臉上閃過一絲冷意,緩緩道:“這世上最狠的報復莫過於將他最疼愛的東西當面拿走了,殿下何不上書向父皇請罪,嚴明自己對太華公主一見鍾情,一時魯莽之下才失了分寸,冒犯了公主,將此事鬧得長安人盡皆知呢。”

“將事情鬧大?這樣做對我有什麼好處?”結鬆力不解地問道。

李琮道:“將事情鬧大隻是第一步,一旦事情鬧得滿城皆知,屆時公主名節勢必受損,倒是爲了維護公主的名節和兩國邦交,本王將安排人向父皇上書,建議將公主作爲二皇子的妃子嫁到吐蕃,到時公主到了吐蕃,還不是任你作爲?太華公主是李瑁最疼愛的小妹,你若是將她娶走,自然比要了他的性命還要讓他難受,二皇子的氣自然也就出了。”

李琮一邊說着,漸漸地有些眉飛色舞,隱有得意之色。

殊不知,他的表現被結鬆力看在眼中,卻悄悄地生出了一絲厭惡。

結鬆力雖生性好強,所圖不小,是個野心勃勃之輩,但也是個敢作敢當的高原漢子。

他是痛恨李瑁,想要李瑁難堪不假,但要他通過將氣撒在一個女人的身上,藉此報復李瑁,他的心裡還是有些牴觸的。

他想要做的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洗血鬆州之恥,是想要親自將李瑁摁在地上打的跪地求饒,而不是通過報復女人獲得那種所謂的快感。

看着李琮得意地令他作嘔的樣子,若是按照他的本意,他恨不得立刻拂袖而去,但他的理智卻讓他留了下來。

早先對大唐頗有研究的副相兀論樣郭曾對他有言:大唐未來的皇帝無非三人,太子李亨、慶王李琮、還有壽王李瑁。李亨常物,寡而無斷,敏而無謀,不過守成之輩,不足爲慮;李琮朽物,外強中乾,善小計而無大略,區區冢中枯骨,早晚必敗;唯李瑁英物,行事果決,胸有錦繡,乃我吐蕃大患,若他爲帝,必是我國禍事。

兀論樣郭對李瑁評價極高,甚至還在他之上,結鬆力的心中是極爲不服的,但兀論樣郭一向看人極準,既然他都這樣說了,若有機會,結鬆力自然希望能給李瑁添些堵。

結鬆力心中清楚,李琮費了這麼大的勁將自己請來此處,絕不是爲了給自己出氣這麼簡單,他必定還有後招。

“不知我這楊對付李瑁,我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慶王不是想把我當做傻子耍,騙我爲你衝鋒陷陣的吧。”結鬆力一雙鷹目微闔,看着李琮問道。

“和平,二皇子能得到大唐的和平。一旦聯姻成功,大唐和吐蕃就是親國,兩國便將和談,二皇子此行的任務就完成。更何況二皇子一旦迎娶了大唐的公主,你在吐蕃就有了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難道二皇子就不想成爲吐蕃第二個松贊干布嗎?”李琮濃眉輕挑,眼中寫滿了誘惑,盯着結鬆力道。

松贊干布,結鬆力聽到了這個名字,他的眼睛猛地睜了開來,不自覺的嚥了口口水。

高原雄鷹,吐蕃聖主,吐蕃王朝實際上的立國之君。在他的手中,吐蕃平定內亂,東征西討,版圖擴張無數,是他讓吐蕃成爲了高原上最強大的國家。

在吐蕃,松贊干布就是大唐的李世民,是歷代贊普敬仰的目標,是民間不滅的神話。

他若是娶了太華公主,那他就是吐蕃第三個迎娶大唐公主的贊普,甚至更加尊貴。因爲文成公主是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兒,金城公主是邠王李守禮的女兒,她們都只是皇帝的養女,但太華公主卻是實實在在的皇帝親女。

只要他娶了太華公主,那他當上吐蕃贊普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這一剎那,結鬆力義無反顧地吞了下李琮拋出的甘果,哪怕他明知這個果子是帶了毒的。

結鬆力的眼中寫滿了慾望和野心:“慶王的意思我已經知曉,後面的事情就有勞慶王安排了。”

第一章 勸進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七章 試探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章 離間第十一章 叛亂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九章 城破第十一章 定議第四章 提詩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七章 試探第十六章 謀退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十七章 論戰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九章 密謀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五章 立儲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七章 救人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六章 名將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賑災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七章 小道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陷害
第一章 勸進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七章 試探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章 離間第十一章 叛亂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九章 城破第十一章 定議第四章 提詩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七章 試探第十六章 謀退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十七章 論戰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九章 密謀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五章 立儲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七章 救人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六章 名將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賑災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七章 小道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