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提點

出了御史臺的大門,李瑁先將左武衛諸將遣回,接着就將李光弼叫到了自己的身前。

“光弼,你大小也是左武衛右郎將,年俸百石,爲何竟連一百貫的藥材都湊不出錢?”李瑁騎在大宛良駒之上,向李光弼問道。

李光弼嘆了口氣,如實回道:“啓稟殿下,末將確實頗有年俸,家境本也算殷實,只因家父年前去世,末將爲家父請求封誥四處疏通門路,已然散盡家財,實在沒有餘錢爲拙荊診病,無奈之下才行此下策。”

李光弼的父親名爲李楷洛,本是契丹人,乃是開元年間的將領,因爲率軍歸順大唐,得封薊國公。去年年末,李楷洛暴斃,按照大唐慣例,國公死後當由朝廷頒發封誥,以示尊榮。但李楷洛乃是外族人,在朝中無甚親友,一向不爲朝中大臣待見,所以死後這封誥就遲遲沒有下來。李光弼爲了給父親請下封誥,四處疏通關係,打點錢財,幾乎將家中的餘財耗盡,這才請下的封誥,但也因此沒了爲妻子診病的錢財。

“原來如此。”李瑁一邊聽着,一邊點了點頭。

“那今日之後,你有什麼計劃?”李瑁看着李光弼,又接着問道。

李光弼見李瑁剛出御史臺便這樣詢問自己,只當是李瑁攜恩思報,於是拱手謝道:“殿下今日之恩末將自當銘記於心,以後殿下但有驅使,末將比不推辭。”

“啪!”

完全沒有任何的徵兆,李瑁手中的馬鞭突然地抽在了李光弼的右肩上,抽破了囚衣,露出一條鮮紅的鞭痕。

這一鞭來的突然,也有莫名其妙,莫說是當事人李光弼了,就是陪着李瑁站在一旁的馬璘也有些摸不着頭腦。

李光弼強忍着肩膀上火辣辣的疼,滿臉疑問地擡頭看向李瑁。

“李光弼,本王抽你這一鞭,你可覺得冤枉?”李瑁一臉的平靜,淡淡問道。

李光弼搖了搖頭:“末將犯錯累及殿下,理當被罰。”

“啪”

李光弼話剛說完,又是一鞭結實的抽在了他的左肩。

李光弼自思並未說錯話開罪這位壽王殿下,心裡更鬱悶了。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今日之事你只是受了池魚之災,本王如何處理與你無關,又豈會因此責罰於你。本王責罰你只是因爲沒想到你竟如此冥頑不靈,事情已過,竟然還想不出其中的關鍵。”

李光弼聽着李瑁的話,似乎另有深意。

“末將愚鈍,還請殿下提點。”李光弼似乎感覺不到肩膀上的疼痛,鄭重地拱手道。

李瑁看着李光弼的樣子,終於點了點頭,劍眉一挑,道:“你李光弼何德何能,也能驚動御史臺?你私賣軍馬固然有過,但絕不會叫御史臺如此大動干戈,他們之所以如此,無非是衝着本王來的,你左右不過是一個添頭罷了。你看看你自己,區區一個左武衛右郎將,莫說是與御史臺對抗了,你就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何談效力於本王?你覺得本王會看得上你一個右郎將?”

李瑁話中的藐視可謂直白,就像是一把火燒在了李光弼的臉上。

李瑁身旁的馬璘也驚訝地看着李瑁,剛纔李瑁反常的表現與他一貫表現出來的大度儒雅截然相反,簡直不是同一個人。

李光弼雖然官職不高,卻也是剛過三旬的七尺男兒,正是氣盛的時候,豈能受得住他人這樣當面羞辱?

李光弼赤紅着臉,仰頭看着高高在上的李瑁,帶着怒氣道:“難道殿下此來就是專程羞辱我的嗎?”

“自然不是。”李瑁微微搖了搖頭。

李瑁手持馬鞭,指着御史臺的門匾,朗聲道:“所謂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你若是隻是一介左武衛郎將,位卑職輕,就連御史臺七品的監察御史都敢上門拿你,區區一匹戰馬就能要了你的性命,你連自己的妻兒都保護不了。可你今日若不是左武衛右郎將,而是左武衛大將軍呢?抑或是一州都督,甚至是方鎮節度。動輒上達天聽,引朝野雷霆,關係着萬千人的生死,他們還敢這樣輕易鎖拿你,審訊你嗎?難道你甘願就這樣碌碌無爲,一輩子就這樣廝混過去?”

李瑁地一連串沒有任何疑問的疑問彷彿晨鐘暮鼓般擊打着李光弼的內心。

李光弼出自將門,亦是將種,自幼便熟讀兵書,胸懷韜略,豈會甘願久居人下,一輩子做一個尋常的郎將,連自己的妻兒都保護不了?

李光弼直直地看着李瑁,眼中露出他骨子裡的自信與傲氣:“不,當然不,我李光弼習兵三十載,自詡文韜武略不輸於人,胸中自有抱負,又豈願一輩子屈居人下,只做一個郎將。眼下我只是機遇未到,未成氣候,但終有一日,我李光弼定會雲臺封將,成爲大唐赫赫有名的將軍,叫殿下另眼相看。”

戰馬上,李瑁安靜地看着李光弼的堅定與抱負,臉上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好,很好。”

李瑁輕輕撫了撫掌,對李光弼道:“大丈夫既生於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光弼你既有此言,既有此志,倒也不枉本王費心相救。”

李瑁說話的態度與之前大不相同,從先前的傲慢變作了欣賞,直看的李光弼有些迷糊。

“殿下的意思是?”李光弼看着李瑁,凝眉問道。

李瑁翻身下馬,解下自己的蜀錦披風,披到了李光弼的身上:“本王志在行伍,在京中任職只是暫時的。總有一日本王會再返劍南,提兵十萬和吐蕃一決雌雄。不過眼下本王身邊得力的將領唯有仁杰一人,尚顯不足。光弼既有雄心,可願追隨本王之後,與本王共建功業,叫天下側目?”

李瑁一邊說着,一邊雙手扶着李光弼的肩膀,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彷彿要將他融化。

李光弼聽着李瑁的話,心裡也猛然激盪起來。李光弼自幼習學兵事,投軍報國,本想着憑藉自己的一身本事一定可以建功立業,封侯拜將。但無奈他性情耿介,又時運不濟,雖然軍略過人,但卻無人賞識,庸碌了十多年,依然在右郎將的位置上蹉跎。

他的內心早已充斥了不甘,甚至有時還會對朝堂產生怨懟和失望。但李瑁今日的出現卻突然給了他希望。李瑁身份尊貴,非但是親王,是大將軍,更是手握西南軍政的劍南節度使。只要李瑁願意給他機會,願意提攜他,憑藉着李光弼自己的才華,難道還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嗎?

一瞬間,李光弼將先前的不快和不甘迅速忘記,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轟然跪地。

“末將李光弼願爲殿下效力,牽馬墜蹬,萬死不辭!”

“哈哈哈,好!”

李瑁大笑着彎腰將李光弼扶起:“男子漢大丈夫,功名但在馬上取。令尊李將軍雖曾爵封薊國公,但終究不是你自己的東西。本王向你承諾,只要你好生跟隨本王,十年之內,本王必叫你恢復令尊榮光,更勝往昔。”

李光弼頗有些傲骨,而且還是個犟脾氣,光是施恩恐怕難叫他臣服,只有恩威並施才能真正收住他的心。

李瑁看着李光弼志氣激昂的樣子,心知自此以後,這個名傳千古的中興名將便算是入吾彀中了。

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章 緣起第十八章 返程第八章 議政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九章 城破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七章 救人第十二章 斬將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六章 封后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六章 名將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七章 救人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章 軍情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九章 劍舞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章 軍情
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章 緣起第十八章 返程第八章 議政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九章 城破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七章 救人第十二章 斬將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六章 封后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六章 名將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七章 救人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章 軍情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九章 劍舞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章 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