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騙城

安戎城築建於劍南正西,毗鄰岷江河谷要塞,依山傍水而建,隔斷東西,一直都是吐蕃和劍南兩相交流的必經之路。

巍峨高聳的安戎城下,李瑁並着一衆左金吾衛士兵換上吐蕃人的衣甲,肩上扛着剛剛砍來的乾柴,跟在翟都局的身後緩慢地往城門走去。

此時的李瑁穿着一身不合身的吐蕃衣甲,腰間別着柴刀,臉上還特意抹上了灰泥,任守城的吐蕃士兵再機靈也不會想到,城下的這個年輕人竟然就是大唐劍南道的首官,壽王李瑁。

“原來這就是安戎城,果然不愧雄城之稱,難怪我大唐數十年來久攻不下。”遠距離看尚不覺得,但方一走進,李瑁便感覺到了安戎城的堅固和宏偉,不由讚歎了一聲。

這安戎城的完善與修補多少也有翟都局的功勞,翟都局見李瑁這般讚歎,也面露得色地解釋道:“安戎城的城牆俱是用堅固的石巖築造,刀砍不破,可謂西南第一堅城。只要糧草充足,有五千人在城中據守,就算來十萬大軍也是白搭。”

“來人止步。”李瑁等人剛剛靠近城門約有百步,城樓上便有一人操着一口吐蕃話對下面喝道。

翟都局仰起頭,扯着嗓子高聲回喊:“我是安戎城鎮將翟都局,快打開城門。”

其實城上的守城的百夫長一早就認出了走在最前的翟都局,只是例行想要羞辱他罷了。

吐蕃百夫長拿着刀,朝着翟都局揮了揮,譏諷道:“什麼狗屁安戎城鎮將,不過是一個砍柴生火的樵夫罷了,等到大將軍得勝回城,看你這樵夫還有沒有的做。”

“哈哈哈。”

吐蕃百夫長的話一出,城頭上頓時一陣鬨笑聲,看着翟都局的樣子就像看着一個笑話一樣。

翟都局在李瑁面前丟了面子,一張乾瘦的臉憋地通紅。

李瑁也看出了翟都局的窘迫,笑着提醒道:“將軍不必氣餒,當前首要的事情是騙開城門,只要今日的事情成了,本王保證他們口中的大將軍連哭都哭不出來。”

“殿下說的是。”翟都局小聲地應了一聲。

接着,翟都局又擡起頭,對城上喊道:“有做沒做那是以後的事,現在兄弟已經凍了一個早上,快開門吧。”

城牆上的吐蕃百夫長輕蔑地笑了笑,對城內守門的士兵嬉笑道:“生火砍柴的回來了,開門放他們進來吧。”

吐蕃百夫長雖然嘴上依舊諷刺着翟都局,但還是把門打開了。

一陣長長的“吱吱”聲響起,厚重的城門緩緩洞開。

李瑁站在翟都局的後面,看着看着漸漸被拉開的門縫,右手不由地緊握,眼放精光,就連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翟都局揮了揮手,帶着一百多喬裝的大唐士卒若無其事地走進了寬長的城門甬洞。

“動手!”方一進入城門,李瑁便目光一冷,沉聲對身旁的衆人下了命令。

“諾!”

李瑁一聲令下,左金吾士兵們沒有絲毫的耽擱,迅速抽出藏在乾柴中的橫刀,朝着前方的守門士兵脖子上抹去。

守城的幾個士兵看着“友軍”拔刀,根本還沒弄清楚情況,還沒來得及呼救,就被一刀奪取了生命。

“城門已得,迅速清理城樓。”

左金吾控制住城門口後,李瑁和馬璘便快速帶領着士卒登上城樓,準備結果掉守城的那些士兵。

等到李瑁等人登上城樓,城樓上的吐蕃士兵尚不知道城下發生了何事,依舊渾然不覺地在城上站立,直到他們聽見了身後的響動,這才轉過身去。

“翟都局你想幹什麼!不想活嗎?”方纔譏諷翟都局的百夫長一見翟都局帶着百來人殺氣騰騰地衝了上來,連忙恐嚇道。

泥人尚有三分火氣,更何況是翟都局?

“我來殺了你!”

翟都局這些天被他們羞辱,早已不想忍受,舉起自己的刀便斬向了吐蕃百夫長。

以這男子的武藝,能擔任守城百夫長的自然不會是泛泛之輩,手上的底子也是不弱,翟都局的刀還未近身,他便側身閃開了。

“兄弟們,翟都局已經走投無路了,難道你們也想跟着他一起送死嗎?你們現在拿下他,我保證既往不咎。”百夫長心知翟都局手下人多,於是出言蠱惑道。

不過這百夫長卻是打錯了算盤,翟都局這邊的人早已不是之前的吐蕃士兵,而是李瑁麾下的左金吾衛精銳,哪裡會聽他的蠱惑?

“彥平,拿下!”李瑁不願拖沓,直接對身旁的武彥平下了命令。

“諾!”

武彥平突然出刀,輕而易舉地撩開了那百夫長的佩刀,緊接着如猛虎下山吧將吐蕃百夫長摁倒在地,用手中的橫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兄弟,有話好好說,你們...”

吐蕃百夫長話說一半,終於看清了架在他脖子上的刀,他的嘴一下子頓住了。

原來架在他脖子上的刀不是普通的吐蕃長刀,而是製作精良,專給大唐將領配備的上品橫刀。這種橫刀他曾在莽布支那裡見過,絕非尋常士兵所能擁有。

“你們不是吐蕃人,你們是誰!”吐蕃百夫長的眼中一下子慌張了起來。

李瑁抽出手中的承影劍,精準地刺進了他的喉嚨:“我乃劍南節度使,壽王瑁!”

“呼嚕呼嚕。”

吐蕃百夫長喉嚨被鮮血淹沒,說不出話,只能發出輕微的咕嚕聲,臉上寫滿了詫異。

來此三年有餘,這還是李瑁第一次親手殺人。

聞着刺鼻的血腥味,李瑁面色潮紅地將承影劍從吐蕃百夫長的喉間抽出,揮劍斬斷了立於城頭的吐蕃軍旗。

藏在不遠處山坳的其餘大唐士兵見吐蕃軍旗被斬,知道壽王已經得手,立刻繞出山坳,策馬直奔城門。

片刻後,城門下,兩百餘左金吾精銳立馬橫刀,聚在李瑁的身後。

李瑁轉過身去,看着躍躍欲試的大唐士兵,面色激動地吼道:“兄弟們,知道這是哪兒嗎?”

“安戎城。”左金吾士兵一齊回道。

“對,這裡就是安戎城,就是吐蕃二十萬大軍的後方,就是他們屯糧的地方。只要我們燒了這些糧草,我們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就能名留青史,就能封妻廕子。只要贏了這場戰爭,本王帶你們回長安,請你們喝最烈的酒,吃最香的肉,睡最美的女人,好不好!”

“好!”

功名但在馬上取,大唐尚武,建功立業本就是他們此行所願。

“那就隨本王出發,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唾手可得!”

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章 胡兒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六章 大捷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章 決策第九章 高仙芝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五章 提點第十七章 論志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章 暗探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三章 軍情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七章 論志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八章 返程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十七章 新軍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五章 顏真卿
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章 胡兒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六章 大捷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章 決策第九章 高仙芝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五章 提點第十七章 論志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章 暗探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三章 軍情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七章 論志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八章 返程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十七章 新軍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五章 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