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設計

待到董承宴和李瑁等人議事畢,已是傍晚時分。

董承宴在下人的指引下,在府衙的外院牽了自己的馬,順着路往鬆洲城的驛館走去。

董承宴官拜維州別駕,在鬆洲城屬於外官,又未曾在城中置辦宅院,所以只能暫住在驛館中。不過好在董承宴過去也時常路過鬆洲,在鬆洲驛館住了許多次,所以對來往的道路也很是熟悉。

董承宴沿着來時的主路,一直往前直行,走過一個岔路口,正想要扭轉馬頭拐進去,卻突然被一個從巷中走去的男子拉住了籠頭。

男子身穿粗布灰袍,面容方正,蓄有短鬚,約莫三十上下的年紀,乍一看去面生地緊。

“你是何人,爲何要攔住本官去路?”董承宴不識來人,又不知他的來意,警惕地問道。

“董大人一看便知。”灰袍男子擡頭望了他一眼,從懷中掏出一枚橢圓狀的金牌,示意他莫要聲張。

這灰袍男子雖然衣着尋常,但面容氣度均不似尋常百姓,董承宴將信將疑地從他手中接過金牌,瞥了一眼。

這不看不打緊,一看卻是被嚇了一跳。只見巴掌大的金牌上赫然刻着東宮兩個金字。

董承宴雖然官職不高,但最起碼的見識還是有的,他一下子便猜出了這塊金牌的來源——太子李亨。

這種金牌極爲罕有,非太子親信之人不能持,這個灰袍男子想必就是太子的心腹之一了。

董承宴得知對方的身份,連忙翻身下馬,作揖拜道:“下官董承宴不知大人駕臨,還望勿怪。”

灰袍男子似乎對董承宴的反應很是滿意,點了點頭,笑道:“本官來尋董大人乃有要事,不必鋪張。這裡講話不方便董大人請隨我來。”

說着,便引着董承宴當先往小巷深處走去。

董承宴方纔拜見過壽王,緊接着便有太子的人尋上自己,董承宴心中隱隱覺得不妥,恐怕今日之事不會簡單,但無奈礙於自己官卑職微,開罪不起,還是硬着頭皮跟了上去。

灰衣男子引着董承宴,一直走到了一處角落裡的院子。

院子地方不大,也沒有一般人家常見的生活佈置,有的只是一堆雜草和四散的木板石塊,看樣子早已荒廢許久了。

灰衣男子將董承宴引入院中,當先問道:“董大人就在邊關,少在京中,可識得我的身份。”

董承宴看着灰袍男子,上下打量了一番,回道:“下官雖與大人從未謀面,但大人氣宇不凡,又手持太子殿下的金牌,莫不是此次壽王出征的隨軍書記房渭房大人?”

灰袍男子聽了董承宴的回答,臉上露出一絲自得與驚歎的神色,這灰袍男子不是別人,正是房渭。

房渭輕輕撫掌笑道:“董大人慧眼獨具,果然了得,竟能輕而易舉地猜出房某的身份。”

房渭頓了頓,又接着道:“既然董大人能猜出房某的身份,那不知董大人能否猜出房某的來意呢?”

董承宴搖了搖頭:“下官愚鈍,不知房大人之意,還請大人明示。”

房渭站在一旁,看着董承宴對自己頗爲敬重的樣子,心裡很是得意。

其實房渭的本官不過是正七品的監察御史,而董承宴卻是從五品的維州別駕,論起官職,董承宴實際上要高出房渭許多。

但房渭是京官,而且還是京官中極爲清貴的監察御史,從來都是見官高一級的存在。更何況房渭還是太子親信,手持太子令牌,其中的尊貴就更不必贅言了。

房渭立於董承宴身前,心裡帶着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感和優越感,負手問道:“董大人的別駕一職已經做了許多年了吧。”

董承宴二十一歲考明經入仕,從地方小吏,小心翼翼地苦熬八年方纔做到維州別駕一職。

董承宴朝中無人,在維州別駕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年,仍舊沒有半點升遷的意思。而與他年紀相差不大,京官外調的章仇兼瓊已經是節度副使這樣的地方高官。

本來董承宴已經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子了,只能在別駕的位置上蹉跎一生,再無半點機會。不過李瑁的出現卻給了董承宴期待已久的機會,李瑁是親王,更是劍南節度,若是入了他的眼,豈不比尋常官員的提攜更加有用?這也是董承宴爲何要在府衙中直言不諱的原因。

“下官在官任維州別駕已經十年了。”房渭的話顯然觸到了董承宴的痛處,董承宴的言語中明顯有一絲苦澀。

“董大人不必灰心,太子殿下對劍南戰事極爲關注,房某此來正是爲了解董大人之愁。”房渭拍了拍董承宴的手臂,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房渭能擁有太子的令牌,想必也是奉了太子之命,董承宴實在猜不透太子爲何會對他一個小小的別駕感興趣。

董承宴不解地問道:“房大人之意下官不明,還請大人明示。”

房渭看了眼四周,確認安全後,低聲道:“太子與壽王之爭,在朝中早已不是秘事,此番董大人若是能助太子扳倒壽王,不就是在太子面前立下大功了嗎?”

董承宴看着房渭的樣子,心裡忽然一陣不安。

“下官官卑職微,想見到壽王都是難事,如何能幫助太子扳倒壽王。”

房渭笑了笑:“壽王對我雖然有多防範,但我大小也是個隨軍書記,之前董大人悄悄出關的事情我已經收到了風聲,其中內情不知董大人可否相告呢?”

董承宴不過是個從五品的維州別駕,以李瑁的身份,若是沒有要事豈會特地與他會面?

董承宴聽了房渭的話,心中不由地一驚,原來自己奉壽王之命出關的事情早已被房渭查知了,看來太子果然是對壽王極爲忌憚啊。

董承宴看着房渭鋒利逼人的眼神,又看了看他手中握着的太子令牌,自知自己絕難逃避,於是在心裡掂量了一下,當即便有了計較,將李瑁對他的交代和盤托出了。

房渭聽着董承宴的話,心裡滿是驚訝與算計,過了一會兒,臉上又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董大人,你爲太子殿下立功的機會來了。”房渭的眼睛裡彷彿燃燒着火苗,抓着董承宴的手臂。

“房大人的意思是?”董承宴看着房渭興奮的模樣,心裡越發地不安,甚至有一種想要拔腿就走的衝動。

事實證明,董承宴的不安果然是正確的,因爲此時房渭的圖謀已經足以將他嚇地夜不能寐了。

“壽王狼子野心,對太子之位覬覦已久,太子對此如鯁在喉,甚爲不悅。此番壽王爲了討皇上歡喜,貪功冒進,深入險地,董大人若是能派人將壽王出城的消息悄悄傳出去,借莽布支之手除去壽王,將來太子若登大寶,一定不會忘了董大人的功勞,到時候董大人封侯拜相還不是手到擒來嗎?”

房渭的話彷彿一顆美味的毒藥,引誘着董承宴將它一口吞下。

董承宴官職雖然做的不高,不過他爲官十數年,基本的定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是有的。

董承宴連忙向後退了一步,小心地回絕道:“壽王乃是皇子,下官不過是一州別駕,此間干係太大,下官實在是擔不起。”

“哈哈。”

董承宴拒絕了房渭,房渭非但沒有生氣,反倒輕聲地笑了出來。

“董大人啊董大人,枉你還是一個讀書人,這壽王地位再高,也只是一個親王,而太子卻是大唐儲君,將來的皇上。我反正已經將太子的意思告訴了你,要麼幫太子,得罪壽王,要的幫壽王,得罪太子,你自己看着掂量吧。”房渭上前一步,欺身董承宴的身前,死死地盯着他。

其實房渭手中的太子令牌並非李亨親授,而是崔琳私下交給他的。方纔房渭的話也並不是李亨的意思,其實是崔琳交代給他的任務。

不過這其中的道道董承宴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面臨了一個極爲艱難的選擇。董承宴的身體猛地一顫,額頭上已經留下了豆大的汗珠。

這一次,董承宴終於知道什麼叫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了。

“既是太子的意思,下官自當遵從。”掙扎了許久,董承宴終於經受不住巨大的壓力,小聲地應承了下來。

此言一出,董承宴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虛脫了。

第十五章 紛爭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二章 賜婚第九章 寧王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四章 贈禮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八章 返程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四章 交易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章 神箭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八章 返程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五章 官學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三章 贈劍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一章 水淹
第十五章 紛爭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二章 賜婚第九章 寧王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四章 贈禮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八章 返程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四章 交易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章 神箭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八章 返程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五章 官學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三章 贈劍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一章 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