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取南陽

入夜,黑幕高掛,宛城外的月色蒼涼如水。

夜色下的宛城,看似一片寧靜,但士卒在城牆上有序的巡邏,但在宛城的內部,卻隱藏着巨大的壓抑和危機,宛如暴風雨的前夜。

在宛城城東的一處軍營中,契丹軍首領耶律和正獨自坐在屋中飲酒。耶律和眉頭緊鎖,腦海中正回憶着白日裡李瑁的話。

“能取尹子奇首級者,封歸義王,賞金萬兩,永鎮漠北。”

契丹族一向遊牧爲生,不築城池,他們自然也就不善守城。契丹如此,奚、室韋、靺鞨等族也好不到哪裡去。

宛城到底能守多久,能守到什麼時候,耶律和真的沒有半點底氣,他也不得不準備退路。

“咚、咚、咚。”

就在耶律和在屋內苦思的時候,他的屋門卻突然響了。

“誰?”耶律和對屋外問道。

“奚族宇文炤特來拜會耶律族長。”門外傳來了宇文炤熟悉的聲音。

契丹和奚族同爲東北部族,以冷陘山爲界,同居松漠之地,可謂脣齒相依,存亡共勉,平日裡也常有往來,彼此相識。

因兩族均受安祿山轄制,此次也受安祿山所詔,率軍南下。

耶律和聽到宇文炤的聲音,心中對他的來意已經有了些許猜測,起身打開了房門。

“宇文族長今日不是應該輪值守東門嗎?怎麼有空來我這兒?”耶律和打開屋門,好奇地問道。

宇文炤進了屋門,探出頭去看了看四周的情況,輕輕地閉上了門,對耶律和低聲道:“你說的不錯,今日本來確實應該是我值守東門,但尹子奇方纔卻藉口我部白日守城疲累,將我換了下去,換上了他的心腹楊朝宗,如今的東門,都是楊朝宗的人馬。”

宇文炤的話音如何,耶律和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耶律和對宇文炤道:“尹子奇對你起了疑心?”

宇文炤冷笑道:“恐怕尹子奇不只是針對我吧,尹子奇臨時換下我,無非就是對白日裡靖王的話上了心,難道耶律族長就沒有擔憂嗎?”

各族出兵,幫助安祿山造反,本就是被安祿山逼迫而來,他們損兵折將,卻叫安祿山坐享其成,他們心裡能夠心甘情願纔是有鬼。如今尹子奇又對他們這些胡軍起了疑心,耶律齊如何能不擔憂。

耶律齊問道:“你我在遼東便同受安祿山的欺辱,進退一體,我如何能不擔憂?”

宇文炤回道:“尹子奇雖然明面上沒有對你我怎麼樣,但是此人心生多疑,他既然把東門換上了自己的心腹,那便是擔心比我從東門溜走,恐怕他對我們下手也是早晚的事情了。安祿山狼子野心,早就想吞併你我二部,你我還是早做打算的好。”

“你的意思是投靠靖王?這恐怕也不是什麼好去處吧”耶律齊好奇地問道。

安祿山早有吞併之意,固然危險萬分,但李瑁又豈是什麼善茬,西南各族,除了已經投靠李瑁麾下的,有幾個能得落得了好處的?

如果說安祿山是狼,那李瑁便是虎,與虎謀皮豈是易事?

宇文炤當即回道:“靖王李瑁是什麼人,我自然也知道,我在來的路上已經想過了。尹子奇想借我們的手打擊李瑁,而李瑁又想借我們的手對付尹子奇,那我們爲何不能借李瑁的手削弱河北軍的實力?我們只要設法讓安祿山和李瑁拼個兩敗俱傷,那安祿山就再無力壓制你我,到時整個遼東不就是我們的地盤了嗎?”

遼東雖然胡族衆多,但其中實力最爲強勁的莫過於契丹和奚二族,若是安祿山的實力大損,那他們便在無力如之前那邊轄制遼東,屆時遼東便是契丹族和奚族說了算了。

“你的意思是揹着尹子奇和李瑁聯繫?”耶律和看着宇文炤問道。

宇文炤回道:“宛城十萬守軍,你我的族人就佔了整整五萬有餘,只要你我合力,無論是李瑁還是尹子奇都得供着我們,我們爲何還要受他們擺佈呢?”

遼東之王,光是聽着就極爲誘人的稱號,宇文炤怎麼會不動心。

宇文炤看似無意,但卻緊緊地盯着耶律和的眼睛,急待他的回覆。

耶律齊雙拳緊攥,似是沉思了許久,終於開口道:“宇文族長說的在理,小弟願聽差遣。”

宇文炤聽了耶律齊的回答,嘴角終於掛上了一絲笑意,起身道:“有耶律兄這句話,我便放心了,耶律兄儘管寬心,只要你我此計能成,你我二人便是名副其實的遼東王!”

宇文炤說完,眼睛裡閃過一絲得意和冷峻。

宇文炤說的好聽,李瑁和安祿山都不可信,可難道他宇文炤就是信地過嗎?

遼東王只能是一個人,他和耶律齊之間也只有一個人能登上這個位置,他又何嘗不是心懷鬼胎。

——————

宛城城中,宇文炤正在和耶律齊打李瑁和安祿山的主意,城外,李瑁也沒有閒着。

正如宇文炤所言,李瑁狼子野心也正在打着他們的算盤。

“宛城中雖然各胡雜合,但其中最具實力的某過於契丹和奚,他們兩族之兵合起來足有五萬,佔了整整一半,若是能將他們撬動,破了宛城不過是舉手之間的事情。”李瑁地帥帳中,馬璘指着宛城的地圖對李瑁道。

李瑁道:“宛城難攻,再加上尹子奇手下還有十萬人馬,想要強攻殊爲不易,智取方爲上策。”

馬璘道:“今日晚間,斥候傳來消息,原本駐守城東的奚族兵已經被換成了尹子奇的人,看這個樣子,尹子奇已經對他們起了疑心,殿下的計策已經奏效了。宛城裡有我們的人,我們若是能將消息傳進去,必然可以挑的他們內部不和。”

李瑁一邊聽着,一邊點了點頭道:“如今正逢戰時,城門緊閉,若想在這個時候把消息傳進去,恐怕不易吧。”

城門緊閉,消息往來不易,這也正是此計的最大難處,就在李瑁和馬璘思慮着如何將消息傳進去的時候,一旁的李泌卻突然開口了。

“殿下一直想着要將消息秘密傳到契丹和奚族的手中,可殿下可曾想過,若是將消息無意中走漏到尹子奇的手裡,豈不也是一樣的嗎?”

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六章 中毒第九章 論戰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四章 請戰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章 結盟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九章 春獵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章 提詩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章 籌糧第六章 封后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八章 襲城
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六章 中毒第九章 論戰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四章 請戰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章 結盟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九章 春獵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章 提詩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章 籌糧第六章 封后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八章 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