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

次日早晨,左武衛府衙門口。

李瑁和公孫大娘也算是半個熟人,他見過公孫大娘穿舞衣,穿襦裙,甚至是寸縷不着的樣子,但胡服,他還是第一次見。

月白色的小袖窄袍,整齊的翻領對襟上繡着淺綠色的木蘭花邊,彷彿還帶着淡淡的花香。纖細盈握的腰肢緊緊地繫着深褐色的革帶,革帶上還掛着精緻的錦邊流蘇,隨風擺動。

裁剪的極爲貼身的胡服在胸前勾勒出一道盈潤飽滿的曲線,和腰肢一同勾勒出一副成熟而又充滿英氣的軀體,與尋常所見的女子大不相同。

縱然李瑁自詡閱盡長安佳麗,卻也被她吸住了目光。左武衛的府衙前,李瑁不過隨意地瞥了她一眼,眼睛便很難再將眼睛挪開了,

“恩!”

公孫大娘見李瑁這樣盯着自己已經看了許久,又羞又怒地咳嗽了一聲,想要提醒下他。

李瑁被公孫大娘這麼一咳,果然驚醒了過來,摸了摸脖子,尷尬地笑了笑:“公孫大家勿怪,是本王孟浪了。”

其實說來,公孫大娘倒也並非真的惱了李瑁。方纔李瑁看着公孫大娘的眼神還算純淨,眼睛裡面更多的還是對女子的欣賞,與其他男子那種慾望和庸俗大不相同的。

更何況李瑁之妻楊玉環豔絕長安,人人皆知,公孫大娘能吸引住李瑁的目光,她自己的心裡還是有些小小的得意的。

公孫大娘盈盈一笑,回道:“奴家不敢,只是這裡人多眼雜地殿下注意些便是。時候不早了。殿下還要去軍中點卯呢。”

“公孫大家說的是。”李瑁點了點頭,帶着公孫大娘進了府門。

李瑁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此,衙中的許多士卒還是識得李瑁的,一路上紛紛向李瑁問禮。

“末將參加殿下。”待到李瑁進了府衙正堂,已經在堂中等待的左武衛將領也一齊拜道。

“衆將起身吧。”李瑁擡了擡手,示意衆人站起。

左武衛將軍馬璘和李瑁關係不同一般,都是一起同生共死過的交情,說起話來自然也比其他人方便許多。

馬璘見李瑁今日竟帶着了女子來府衙,只當是李瑁的婢女,便好奇地問道:“殿下今日可是身體不適,怎的帶了女眷隨身照顧。”

李瑁側身看了公孫大娘一眼,笑道:“仁杰,她可不是尋常的女子。”

“不是尋常女子,莫非是殿下府上的女將軍不成?”馬璘打笑着問道。

李瑁性子隨和,沒什麼王爺架子。自己也時常和左武衛的將士們開些玩笑,以馬璘和他的關係說上兩句無傷大雅的話自然也是無礙的。

不過李瑁卻一本正經地點了點頭:“看不出來啊,自從仁杰跟隨了本王,非但這官位上去了,這眼光也是提升了不少啊。”

馬璘看着李瑁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樣,問道:“莫非這娘子真是女將軍不成?”

李瑁地手指輕輕敲了敲桌案,回道:“雖不是朝堂明旨冊封的將軍,但本事也是更甚一籌。本王敢說,咱們鎮守長安的六千左武衛將士中,絕沒有一人是她的對手。”

李瑁的話一出口,頓時在堂下引起了一陣鬨鬧聲。

大唐尚武,像馬璘這樣自幼便習武的將門子弟不在少數,怎麼可能都勝不過一個女子。

“咱們左武衛所不敢說高手如雲,卻也是數得上強軍,怎麼可能無人勝得過一個女子。”錄事參軍蔡慶德不服氣地擺着手說道。

“你們不信是吧。”李瑁拍了拍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李瑁走到堂下,看着左武衛衆將道:“你們可敢和本王打個賭,一百貫一場,連賽三場,你們誰若是輸了,便將這一百貫輸於本王,可你們若是勝了,本王賞錢一千貫,如何?”

“好!”

“好!”

“好!”

李瑁的話剛說完,堂下頓時響起了一陣迎合聲,以百貫賭千貫,對賭的對象還是一個女子,他們絕沒有拒絕的道理。

左武衛的許多將領大多是從邊鎮調來,功夫最高的基本都集中在了正堂之中,不多時便湊滿了三個人。

一個柔弱女子挑戰左武衛將領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左武衛,很快,左武衛數百米長寬的校場上便站滿了前來觀戰的左武衛兵士,裡三層,外三層,擠得是水泄不通。

李瑁手持令旗,站在校場的正中,看了看一旁站着的三名將官,問道:“你們可曾準備好了?”

三名將官一齊笑着回道:“殿下只需準備好那三千貫錢,我們隨時可以開始。”

“好。”

李瑁笑着應了一聲,又向公孫大娘問道:“公孫大家,你可準備好了。”

公孫大娘似乎對李瑁安排的賭局頗無好感,眼睛中似帶怒意,沒好氣地看了李瑁一眼,執劍負手道:“不必麻煩了,讓他們三個一齊上好了。”

公孫大娘之言一出,校場四周頓時一片譁然。

“這女子好大的口氣!”衆人紛紛議論了起來。要知道,公孫大娘即將面對可不是三個尋常的市井男子,而是左武衛功夫最高的三個將軍。

不過最叫衆人感到驚訝地還不是公孫大娘的話,而是李瑁接下來的反應。

“也好。”

李瑁聽了公孫大娘的話竟然爽快地點了點頭,欣然應允了下來。

看了眼前的一幕,將要與公孫大娘對陣的三個將領頓時面色一沉。

李瑁貴爲親王,以他的身份若是調笑他們幾句當然是自無不可,但這個女子看起來不過是尋常的王府家婢,最多也就是李瑁的妾室,竟然也敢這般小視他們,他們的心中頓時存了一份怒氣。

“殿下,若是我等三人同上勝了她,這賞銀又該如何結算?是不是同分那一千貫。”在衆人看來,這三人齊上那便是以多欺少了,彩頭自然就要打上些折扣的。

李瑁搖了搖頭道:“自然不是,本王一諾千金,只要你們三人齊上能勝了她,本王照樣給你們每人一千貫,決不食言。”

“好!”李瑁之言一出,校場上立刻響起了一陣喝彩聲。

“殿下果然豪爽,出手便是三千貫,末將佩服。”一旁馬璘朝着李瑁拱手笑道。

李瑁輕聲笑了笑:“些許銀錢值什麼?和將士們找些樂子罷了。”

說完,李瑁手中令旗高舉,重重地往下一揮,比試開始了。

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九章 破城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二章 危機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九章 密謀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九章 密謀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章 問安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章 神箭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十一章 叛亂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一章 勸進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十三章 贈劍
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九章 破城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二章 危機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九章 密謀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九章 密謀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章 問安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章 神箭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十一章 叛亂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一章 勸進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十三章 贈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