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密信

“咚咚咚咚咚...”

天還未亮,范陽軍的主帥尹子奇還在睡夢中,他的屋外便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誰?”尹子奇聽見屋外的敲門聲,睜開眼,問道。

門外回道:“末將楊朝宗有要事稟奏大帥。”

尹子奇一聽到楊朝宗的話,猛地一個機靈,睡意頓時取了八分,忙問道:“什麼事?可是李瑁攻進城了?”

“嘶...”尹子奇一激動,還牽動了手上的傷口,不禁發出一陣痛呼聲。

門外的楊朝宗回道:“大帥放心,東城還在我們手裡,只是我們的士卒撿到了一樣東西,末將以爲事關重大,特來呈於大帥。”

“進來說。”尹子奇聽見不是守城的事情,心中定下了許多,對楊朝宗道。

楊朝宗得了尹子奇的允可,推門走了進來。

尹子奇將手中攥着的一封書信交到了尹子奇的手中道:“末將要呈上的便是此物,請大帥閱覽。”

尹子奇好奇地從楊朝宗手中接過密信,只是看了一眼便倒吸一口冷氣,等他看完後,尹子奇的眉頭已經緊緊地堆積在了一塊。

“奚族宇文族長親啓:安祿山暴虐無道,尹子奇助紂爲虐,本王早欲爲國平叛,除之而後快。自本王提兵北上至今,已近滿月,今有尹子奇屯兵宛城,阻本王去路,本王深以爲大患。幸得宇文族長明大義,曉天道,知安賊必敗之理,私下投誠於本王。本王將於今夜子時開閘放流,水淹宛城,族長可於寅時起兵,於城內響應本王,助本王共破安賊。待尹子奇授首,宛城易主之時,本王必不吝王爵之封。”

這封書信顯然是寫給奚族首領宇文炤的,而這封書信的落款正是李瑁。

尹子奇拿着這封書信對楊朝宗問道:“你這封書信是從何處得來?”

楊朝宗回道:“昨夜末將在東城巡視,忽然有一支利箭射在了城頭的帥旗上,而這封書信便是順着利箭帶上來的。”

“這封信顯然是要交給宇文炤的,爲何會落到你的手裡?”尹子奇再次問道。

楊朝宗回道:“末將駐防東城乃是臨時所派,若是大帥昨夜沒有命末將守城,那這封信應該會交到宇文炤的手中。”

尹子奇聽了楊朝宗的話,凝眉道:“你是說李瑁本是準備聯繫宇文炤的,只是這封信誤打誤撞落到了我們手中?”

楊朝宗回道:“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解釋。”

楊朝宗的話確實是最直接的判斷,但尹子奇的心裡卻一直打着鼓。

李瑁不是傻子,相反地,李瑁精明地很,他怎麼可能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將如此重要的書信送錯人,尹子奇光是想想就覺得不太可能。

但面對這樣一封書信,尹子奇理智上雖然告訴自己,讓自己不能輕易相信,不要中了李瑁的圈套,但心裡尹子奇卻又情不自禁地去懷疑。

這封書信若是假的自然罷了,可若是真的,那他和宛城的處境豈不是萬分危險?

“大帥,要不要將宇文炤扣下來?”就在尹子奇思索着要如何應對的時候,楊朝宗靠在了尹子奇的耳邊,對尹子奇小聲道。

尹子奇稍稍思慮了片刻,心中稍作權衡後,搖了搖頭道:“暫且不必,光憑這一封書信說明不了什麼,李瑁用兵一向詭詐,喜好劍走偏鋒,這很可能是李瑁的離間之計,不可輕信。宇文炤實力不弱,貿然動手恐會中李瑁奸計。”

楊朝宗聽了尹子奇的話,擔憂道:“大帥之言有理,但此事絕非卻無可能,若是就這樣放過此事,恐怕也有所不妥吧,畢竟這些胡軍本就和我等不是一條心。”

尹子奇點頭道:“此事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雖然此事有李瑁挑撥的可能,但該做的防範還是不能免的,即日起你徹底接管東城防衛,決不能叫宇文炤接近半步。”

————————

楊朝宗做事還算隱蔽,沒有絲毫的聲張,但無奈宛城中各胡雜和,想要做到滴水不漏實在是不可能。

就在楊朝宗求見尹子奇之後,宇文炤那邊也得到了消息。宇文炤雖不知道那封密信裡面寫的是什麼,但宇文炤卻知道眼下的俱是必然對他不利。

就在宇文炤心中忐忑不定之時,門外守衛的族兵忽然進來通報:耶律和來了。

耶律和的來意再明顯不過,他上來便開口問道:“你已經私下聯繫靖王了?你爲何如此不謹慎?”

連耶律和都這樣想,更遑論他人,宇文炤搖頭苦笑道:“那封密信不是我的意思,也不是靖王給我的,我根本就從未和靖王的人接觸過。”

“你不知此事?那這封密信是從何而來?”耶律和不解地問道。

宇文炤沉思了片刻,回道:“無非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尹子奇信不過我們,想要找個藉口把我們除掉,而這封信就是他的藉口。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靖王有意挑撥我們與尹子奇之間的矛盾,故意把這封信交到了尹子奇的手中。”

這封密信來源無非有二,要麼是來自尹子奇自己,一種便是來自李瑁,耶律和看着宇文炤,問道:“你以爲這封密信來自於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宇文炤搖頭回道:“他們二人都有可能,眼下這封密信是誰寫的,寫的是什麼,這些東西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處置此事,實現你我稱雄遼東的計劃。”

耶律和道:“這封密信既然到了尹子奇的手中,想必他必會有所行動,他本就對我們極爲擔憂,我若是此時再摻和進去,恐怕把他逼急了吧、”

耶律和嘴上雖然我們、我們地說着,但言語中的意思卻透着一股子疏離的味道,儼然一副想要置身事外的樣子。

宇文炤聞言忙道:“宛城中就屬你我兵力最強,叫尹子奇最爲忌憚,我若出事,下一個便是你,你我只有相互幫扶方能渡過難關,你可不要想岔了。”

耶律齊聽了宇文炤的分析,皺眉道:“你我不知信中的內容,也不知尹子奇將如何應對,你我應該如何自保?”

宇文炤咬了咬牙道:“唐人有句話叫‘先下手爲強’,你我與其在這兒等着尹子奇動手,不如我們先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第九章 論戰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章 密信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十九章 激將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八章 返程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一章 激將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四章 重賞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七章 曲江春宴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二章 神箭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五章 再遇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九章 決裂第七章 閿鄉城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四章 贈禮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五章 立儲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章 稱帝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九章 城破
第九章 論戰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章 密信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十九章 激將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八章 返程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一章 激將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四章 重賞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七章 曲江春宴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二章 神箭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五章 再遇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九章 決裂第七章 閿鄉城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四章 贈禮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五章 立儲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章 稱帝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九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