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楊安之爭

安祿山的存在讓楊國忠覺察到了巨大的危機,爲了處理好安祿山之事,楊國忠決定先下手爲強。他先是加封吉溫爲御史中丞。

緊接着,又過了月餘,楊國忠上表李隆基,吉溫爲人剛直,在任內政績斐然,朝政清明,調任吉溫爲范陽節度副使,薊州太守,御史中丞職不減,用以監察河朔諸政,監視安祿山。

其實很顯然,楊國忠將吉溫調入范陽爲的就是搜尋安祿山的罪證,用意指證安祿山有謀反之事。

吉溫也是當朝酷吏,和楊國忠的另外一名心腹羅希奭同稱爲羅鉗吉網,最善構陷之事,無論安祿山有沒有謀反之一,只要楊國忠願意,都可以安排吉溫找出安祿山謀反的所謂“鐵證”,藉此打殺安祿山,確保自己的相位固若金湯。

楊國忠本想着以吉溫的本事,想要構陷安祿山這樣的軍旅粗人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可是楊國忠在京中等了許久,卻沒有等來吉溫的半點消息,反倒等來了安祿山的請功奏摺。

安祿山在奏摺中大肆表彰吉溫之功,極言其能,簡直堪比漢之蕭何,三國荀彧,甚至不惜將河北大捷的邊功往吉溫的身上推,請求李隆基加封吉溫爲兵部侍郎,充閒廄、苑內、營田、五坊等副使。

楊國忠看到這封奏摺,先是愣住了,緊接着便是無盡的怒意。

吉溫是他的人,何是輪到安祿山來爲他請封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吉溫已經揹着他投靠了安祿山。

難怪吉溫在河東呆了許久竟遲遲沒有消息傳回,原來竟是拜入了安祿山的門庭。

楊國忠看着奏摺,當即便回府上奏準備彈劾吉溫徇私枉法,但楊國忠連奏摺都寫好了,思量了再三卻又將奏摺撕掉了。

吉溫是他一手舉薦的,之前爲了將他退到范陽節度副使的位置他對吉溫不吝褒獎,說了許多好話,若是現在再彈劾吉溫,不等於是打了自己的臉嗎?

楊國忠又冷靜下來想了許久,終於還得壓抑住了自己的怒火,決定先放吉溫一馬,而是對付安祿山,對付這個根本的問題。

只要扳倒了安祿山,就算有十個吉溫也難成氣候。

更何況兵部是李瑁的地盤,兵部尚書章仇兼瓊是李瑁的心腹,將吉溫舉爲兵部侍郎倒是可以挑起李瑁和安祿山的不和,讓李瑁幫着自己對付安祿山。

楊國忠一個人悶在屋中苦思冥想了許久,終於想出了一個人構陷安祿山的計策。

安祿山雖爲范陽節度使,但偌大的河北卻也不是鐵板一塊,只要楊國忠願意找,在重利的誘惑下自然有人會上鉤。

他許以官職買通河北官員,使他秘奏進京,誣告安祿山有反意。

河北官員的奏摺進京,一到楊國忠的手中,楊國忠就忙不迭地拿着奏摺進了宮。

楊國忠乃堂堂宰相,又有皇帝御賜的金牌,不必等候李隆基的傳召,便風風火火地徑直入了宮,直抵紫宸殿。

“臣楊國忠拜見陛下,拜見皇后。”

紫宸殿中並非李隆基一人,楊玉瑤也正在殿中陪侍,楊國忠一入殿便對兩人跪拜道。

李隆基和楊玉瑤正在殿中耍樗蒲,看到楊國忠進來了,便停下了手中的遊戲,招了招手示意楊國忠近前。

“今日並非朝會之日,楊卿來此可是有要事稟奏?”李隆基看着楊國忠問道。

楊國忠拱了拱手,還未說話,倒是坐在李隆基對面的楊玉瑤先開了口。

“無論什麼要事三郎都不可耍賴,這一局三郎已經要輸了”

楊國忠聽着楊玉瑤的話,悻悻地縮了縮頭,敢和皇帝爭輸贏,普天之下恐怕只有楊玉瑤了。

李隆基見楊玉瑤這幅模樣,非但沒有動怒,心裡反倒開心地很,拍了拍她的手,寵溺道:“好好好,這局是你贏了,朕甘拜下風。”

楊玉瑤不依不饒道:“既然是臣妾贏了,那便該有個彩頭,三郎以爲呢?”

李隆基無有不應道:“好,娘子想要什麼?”

楊玉瑤想了想,回道:“臣妾暫時還未想好,等到想好了再說於三郎。”

楊玉瑤的要求等於是一張空白聖旨,任君填寫,已經算得上是恃寵而驕了,但李隆基卻還是樂呵呵地應了下來。

楊玉瑤消停了下來,楊國忠終於能夠說上話了。

楊國忠將地方官員的奏摺遞到李隆基的手中道:“啓稟陛下,真定縣令趙右上奏彈劾安祿山蓄兵謀反,意欲不臣,此事事關重大,臣不敢擅斷,特來稟奏陛下,請陛下聖裁。”

楊國忠的話一出口,李隆基一下子愣住了,緊接着,驚訝、憤怒還有質疑三種不同的表情在他的臉上不停地變幻。

安祿山是誰,李隆基和楊玉瑤的義子,由他自己一手提拔的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東平郡王,麾下二十萬勁卒,手握大唐北線,無可爭議的國之重臣。

安祿山高官、厚祿、美人樣樣不缺,這樣的人還有什麼不滿足的,他會造反嗎?李隆基的心裡自然是有些質疑的。

但出於穩妥考慮,李隆基還是問道:“安祿山奈朝廷柱石,輕動不得,楊卿此話可有實據?”

實據,楊國忠哪有什麼實據,他要是有實據還會借旁人之口彈劾,他早就下令捉拿安祿山了。

楊國忠模棱兩可地回道:“究竟趙右手中有無實據臣也不知曉,不過臣以爲此事事關重大,理當嚴正以待。”

其實對此時極爲驚訝的不止是李隆基還有楊玉瑤,安祿山是楊玉瑤認下的義子,楊玉瑤視安祿山爲左膀右臂,甚爲倚重,安祿山怎會輕易謀反?

楊玉瑤本就不相信安祿山會謀反,當她聽到楊國忠的話後便更加確信了,此事必然是楊國忠在背後謀劃,試圖對付安祿山的。

楊國忠和安祿山是楊玉瑤的文武雙臂,沒想竟然自己起了內鬥,楊玉瑤看着楊國忠的嘴臉嗎,恨不得一腳踩上去。

李隆基雖然也心有懷疑,但還是問道:“楊卿可有什麼良策。”

楊國忠聽李隆基詢問,於是連忙開口獻上了自己準備許久的計策。

“陛下可借春獵之命召集各鎮節度使入京,若是安祿山敢來,他自然就是清白的,可他若是不敢來,便證明他必有反意了。”

第十五章 入宮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九章 激將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二章 斬將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人選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六章 請帖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章 逐鹿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章 決策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章 決策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九章 密謀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五章 佳人如梅
第十五章 入宮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九章 激將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二章 斬將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人選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六章 請帖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章 逐鹿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章 決策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章 決策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九章 密謀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五章 佳人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