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

唐軍自午時攻城,一直連續了一個下午,到了酉時方歇。

唐軍趕了半日的路,又攻了半日的城按理來說應當疲憊不堪,今夜自然不會再有太大的動靜。

酉時之後,天色漸暗,經過半日守城的勞累,除去南側的長夏等門依舊留有重兵把守外,北側的諸門除去警戒的士卒,都已經回去營帳歇息了。

可就在他們未做防備的時候,一支三千人唐軍精銳已經悄悄渡過洛水,到了洛陽北側的安喜門外,而這隻精銳唐軍便是名滿天下的劍南背嵬軍。

李瑁和背嵬軍兵副使李晟親自率領背嵬軍北渡洛水,在安喜門外一里的樹林中埋伏。

“殿下,這都快過戌時了,城中還是沒有半點動靜,也不知這李峴靠不靠得住。若是再過半個時辰依舊不見動靜,末將請令率軍襲城。”李晟乃馬璘今年來提拔的年輕將領,亦深得李瑁信任,他見洛陽城中遲遲沒有動靜,於是對李瑁建議道。

李瑁道:“李峴頗具才幹,亦是忠直之輩,他既自告奮勇,想必是有些把握的,你且靜待便是。”

對於李峴,李瑁自然是知根知底的。

李峴乃吳王李恪曾孫,信安郡王李禕第三子,正兒八經的大唐宗室,太宗後裔,對於大唐的忠誠自然不言而喻,而且李峴性情剛直,頗具才幹,早年因爲開罪楊國忠而被貶謫至長沙,時稱宗室賢良。

李峴早年在長安爲萬年令時曾與達奚珣交識,兩人私交甚篤,故而李峴向李瑁請命,先行入城策反達奚珣,助大軍夜破洛陽。

城外,李瑁統軍靜候,而在城內一場大戲已經上演。

“粉香汗溼瑤琴軫,春逗酥融白鳳膏;浴罷檀郎捫弄處,露花涼沁紫葡萄。”

夜幕下,原本靜謐的洛陽城北門外,一羣七八個人從巷道中轉了出來,而方纔那首青樓所唱的豔詞便是由他們口中傳出。

這幾個人衣着華麗,身上掛劍佩玉,一看便不是尋常人家的子弟,必是出自權貴之家。

而這些人又帶着滿身的酒氣,衣衫不整,臉上還留着胭脂的紅印,東倒西歪地走着,顯然剛是從青樓押妓歸來。

“入冬天寒,咱們兄弟在這裡挨餓受凍,這些公子哥卻大魚大肉,美人在懷,上哪兒說理去。”一個值夜守城的校尉對身旁的士卒抱怨道。

這士卒道:“現在正值宵禁,這些公子哥這樣隨意遊走顯然是犯了軍規,咱們何不將他們拿了,也能撈些錢財。”

這校尉聽了士卒的話,拍了拍他的頭道:“你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了吧,想敲錢,你也不看看下面的是誰,那個白衣的是宰相達奚相家的小公子,那個穿藍衣的是弘農楊氏家的公子,至於那個最左邊的,是滎陽鄭氏三房的公子。宵禁禁都是禁些窮苦人,禁得了這些人嗎?”

如今的洛陽雖有宵禁之制,但城下晃盪的這些人俱都身份特殊,皆是權貴世家子弟,哪是他們惹得起的,莫說是在洛陽,就算是在長安,宵禁也禁不了權貴。

這個守城的校尉縱然看在眼中,也只能佯作未見,任由他們來回晃盪。

可是這校尉想要息事寧人,但這幾個公子哥顯然是不願的,他們口中唱着小曲兒,竟然晃晃蕩蕩地往城門去了。

“開門!開門!”達奚珣家的小公子達奚都走到城門下,對着上面守城的士卒吼叫道。

校尉聞言,立刻下了城,阻攔道:“此時已經入夜,公子還請回城。”

達奚都哪管得了這些,聽了校尉的話,當即大怒道:“瞎了你的狗眼,難道你不識得我是誰嗎?”

校尉道:“達奚相爺家的公子,小人自然識得。”

“那你還不開門,我和幾位公子要出城狩獵取樂。”達奚都擺着手臂道。

校尉看着達奚都的樣子,連走路都費勁,哪裡還騎得了馬。

校尉只當他是酒後糊塗鬧事,也未曾多想,於是解釋道:“宵禁乃是晉王的意思,就算是達奚相也不好干涉,公子還是請回吧。”

達奚都哪裡聽得進校尉的解釋,依舊不依不饒道:“你算什麼東西,也敢攔着本公子,給我讓開。”

一邊說着,一邊還推搡着守門的校尉,想要自己開了城門。

就在校尉想着是不是要將達奚都強行扣押,送回相府的時候,一輛相府的馬車緩緩駛到了他的面前。

“混賬東西,此處乃城防重地,豈容你放肆,快跟爲父回去。”達奚珣指着達奚都喝道。

達奚都顯然沒想到達奚珣竟然會這個時候出現,

他顯然是有些懼怕達奚珣的,他先是微微一愣,但緊接着咬了咬牙,竟仗着自己的酒氣頂撞起了達奚珣。

達奚都指着達奚珣道:“我的事情與你何干,豈用你來管我。”

達奚珣聽了幼子的話,臉上寫滿了驚訝,喝道:“你這逆子,年紀輕輕便學人押妓,還口出狂言,還反了你不成。”

達奚都扯着嗓子道:“我年少押妓是學的是誰?還不是學的你,別看你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府中所藏的美人姬妾不下百人,日日笙歌,你憑什麼管教我。”

達奚都說話的聲音極大,一下子連城上的士卒都聽到了,衆人一聽到年過半百的當朝宰相竟有如此“壯舉”,不禁來了興致,都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達奚珣一聽到達奚都竟然當衆揭他的短,當即大怒,竟走到校尉的面前,奪走了他的腰間的佩刀,一副要將達奚都當場斬殺的樣子。

“混賬東西竟敢胡言亂語,還說出這等無君無父之話,我還留你何用,我要殺了你。”達奚珣一邊說着,一邊作勢要舉刀砍向達奚都。

達奚都見狀,立刻便跑了開來,一子一父,一老一少竟在這城門外當衆追逐了起來。

漫漫長夜,守城枯燥無聊,難得有這等好戲看,唱戲的主角還是當朝宰相,守城的士卒哪還靜得下心來,紛紛扭頭望向了城下的達奚都父子,一時間城牆上人影晃動了起來。

“殿下,亥時已到,城內似乎有動靜了。”李晟看着城上忽然躁動起來的人影,對李瑁道。

李瑁點了點頭,對李晟道:“命將士們換好衣甲,準備登城。”

“諾。”

隨着李瑁一聲令下,背嵬軍的將士們換上了黑衣黑家,帶上鉤鎖偷偷往城下摸去。

“放燈。”李瑁見背嵬軍的士卒已經出發,於是對身旁的親衛道。

親衛聞言,應了一聲,從身旁拿過早已備好的孔明燈,點上火,放上了天。

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九章 回京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章 提詩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七章 小道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七章 救人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六章 封后第十四章 平亂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五章 提點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九章 劍舞第三章 問安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章 稱帝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設計
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九章 回京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章 提詩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七章 小道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七章 救人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六章 封后第十四章 平亂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五章 提點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九章 劍舞第三章 問安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章 稱帝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