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

李林甫的目的李瑁不知,但是現在就和楊玉瑤撕破嘴臉絕對不是明智之選,所以李瑁也只能口頭敷衍,不會帶頭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行動。

若是十年前,李林甫對李瑁尚不瞭解,只當他是文懦坦直之人,興許真的是信了李瑁的話,但現在,李瑁當面說的話李林甫絕對是連半個字都不會信的。

“既然殿下這麼說,老夫便放心了,明日朝會,老夫準備親自上表,奏請陛下暫息貴妃封后之事,殿下以爲何如?”李林甫一雙鷹目仔細地盯着李瑁,繼續試探道。

李瑁接過婢女遞過來的白疊布,在自己的身上擦了擦,回道:“如此甚好,屆時本王一定追隨李相之後,與李相共進退。”

李瑁的話說的冠冕堂皇,一副與李林甫同生共死的模樣,但細細品來,實際上沒有半分的營養,不過是隨口應付,真正朝堂上的事情如何處置,李瑁半個字都沒提。

李瑁嘴上雖然說得好聽,但心裡應付的意思已經寫在了臉上,李林甫自知再也套不出半句話,於是對一旁的婢女吩咐道:“殿下的衣服髒了,你速帶殿下去內院換身乾淨的衣服。”

衣服上酸氣極重,聞着着實難受,而且以李瑁的身份,就這樣出去實在是有失體面,於是李瑁道了聲謝,跟着婢女下去更衣了。

“靖王似乎與相爺頗爲相得,而且也應允了相爺之邀,相爺爲何不直接與靖王商討此事?”

李瑁剛走,屋子的裡間便閃出一道身影,望着李瑁離開的方向對李林甫問道。

李林甫聽着來人的話,眉頭微微一皺。

他居相位已久,大唐羣臣百官誰不對他俯首帖耳,他早已尊崇貫了,一時間有人這般質問他,他還有些不適。

不過來人也不是旁人,正是曾經的東突厥葉護阿布思。

阿布思乃九姓鐵勒同羅部落首領,臣屬於東突厥汗國,乃是草原上實力排的上號的首領之一。只是後來東突厥滅亡後,他的部落被拔悉蜜、回紇和葛邏祿的聯合擊敗,損失慘重,不得已才內附大唐,投靠了李隆基,被冊封爲奉信王,賜名李獻忠,官拜右衛大將軍,此次阿布思進京便是專程拜會李林甫。

李林甫心中對這個不知禮的胡人鄙夷了一番,搖了搖頭道:“一隻狐狸的話也能信嗎?更何況這還是一隻不僅狡猾,而且還充滿野心的狐狸。大唐的朝堂不比草原部落,最不能相信的就是那張嘴。”

對於大唐官場的紛爭,阿布思也是早有體會,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淪落到如今境地。

阿布思道:“相爺的意思末將自然知曉,但靖王手握西南軍權,對我們的謀劃助益極大,就算他的話不可信,也總要嘗試一下的吧。”

阿布思是胡人,說話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他的話不知不覺間已經有些質疑李林甫的意思,李林甫面色稍有不悅,回道:“我們所謀之事甚大,出不得半點岔子,李瑁雖然關鍵,但實際上也不是非他不行,我們着實沒有必要冒這個險。”

阿布思顯然有些沒底了,他看着李林甫問道:“那怎麼辦,難道就這樣放棄拉攏李瑁嗎?若是沒有他,我們後面的事情會難上許多。”

李林甫聽着這男子的話,臉上露出一絲自得的笑意,緩緩道:“阿布思將軍稍安,現在時候尚早,你要李瑁做出選擇確實不易,他是聰明人,只要到時我們謀算得成,他一定會附和我們的。現在和他透露的太多,只會讓我們的謀劃敗露。”

--------

宴席散後,李瑁辭別李林甫,在南霽雲的陪同下徑直了除了相府,登上了靖王府的馬車,不過此時的靖王車駕中並非空無一人,靖王文學李泌亦在車內。

“殿下在府內飲酒作樂,歌舞昇平,李泌卻在府外苦守,着實叫我好生羨慕啊。”李泌和李瑁名爲主僕,實爲摯友,開起玩笑來自然也隨性地很。

李瑁擺了擺手道:“這相府的酒可不好喝,弄得本王是一身酸氣。”

說完,李瑁將方纔在府內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李泌。

李泌聽着李瑁的話,臉上先是微笑,後來笑意漸漸收斂。

“李林甫其人,非但陰險奸詐,口蜜腹劍,而且說話也不真不實,恐怕他的話還是想試探殿下的看法。”李泌想了想,分析道。

李瑁贊同地點了點頭,回道:“貴妃封后在即,楊家勢大,楊國忠更有拜相的趨勢,自打御史臺貪腐案後,着陛下越發地寵信楊國忠,而李林甫被逐漸疏遠,這隻老狐狸必然是急了。”

今年年初,原御史臺首官,李林甫的黨羽御史大夫宋渾被翻出貪腐案,牽扯官員數十,所涉金銀田產數額之巨多達四十萬貫,朝野震動。

貪腐案後,宋渾被撤去官銜,判處斬立決,御史大夫也被賜給了原御史中丞,在貪腐案中出力極大的王鉷。

宋渾是李林甫一手引薦和扶持上位的,如今宋渾出了這麼大的變故,李隆基不可能不多想,再加上楊玉瑤的枕邊風,李隆基近來已經有些疏遠李林甫,重用楊國忠的意思,所以也難怪李林甫如此焦急了。

“兔子急了尚且咬人,更何況是李林甫這隻老狐狸,近日李林甫勢必會採取行動自保,殿下可要小心些,免得被波及了。”李泌眉間露出一絲凝重,對李瑁道。

李瑁點了點頭道:“李林甫要對付的是楊國忠,不是本王,本王若要置身事外,想必他也不敢胡亂攀扯,本王真正擔心的是貴妃和楊家。”

如今的楊家仗着楊玉瑤的風大殺四方,光是近一個月,封官或升官的楊家子弟便有十人之多,勢頭之強就連李瑁都要回避。

不過李瑁的勢力大多在劍南,他自己又貴爲天策上將,他想要獨善其身倒也非難事。

“長源,貴妃的封后大典定在何時?”

與李林甫的試探相比,李瑁更關心楊玉瑤封后的事情,此時關係到他對朝堂的佈局。

李泌回道:“剛剛太史局傳來消息,封后大典最宜定在一月之後的初六。”

“一個月。”

李瑁口中唸叨着這個時間,忽然道:“一個月的時間不多了,傳令下去,宮中人手的佈置暫時停住,各部寺的官員也不必再接洽了,貴妃封后在即,楊家勢力必定大漲,暫時先避其鋒芒吧。”

感謝書友1602的打賞,感謝對長安風的支持。

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三章 暗探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三章 軍情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九章 封后第九章 春獵第十八章 鎖拿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章 問安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章 逐鹿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八章 起兵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五章 出關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九章 密謀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六章 大捷第十八章 返程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五章 授首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二章 賜婚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
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三章 暗探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三章 軍情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九章 封后第九章 春獵第十八章 鎖拿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章 問安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章 逐鹿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八章 起兵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五章 出關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九章 密謀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六章 大捷第十八章 返程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五章 授首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二章 賜婚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