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

李瑁坐在園中,依稀聽着園外的動靜,似乎是來人和楊家的僕從起了衝突。

李瑁不禁心生好奇,這楊家近來聲勢極勁,頗受朝野關注,就連李瑁這樣的親王都要讓她三分,何況是旁人?到底是誰竟敢在楊玉珠的宴席上生事?

李瑁招了招手,喚過一個在園中管事的丫鬟,問道:“你可知園外發生了何事,怎的這般吵鬧?”

楊家的許多管事丫鬟都是楊家人從蜀中帶出來的,仗着楊家的勢,一個個心氣也大得很,甚至連尋常的官員都不大願意搭理。

不過李瑁極是皇子又是楊家的姑爺,自然與旁人不同,管事丫鬟一聽了李瑁的傳喚,急急忙忙地就走了過來。

“啓稟殿下,娘娘,今日夫人喬遷,本是大喜之事,可方纔園外來了個七品的縣令,送來的禮單上面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塊破瓦片,您說氣不氣人,這不是故意叫夫人難堪嘛。”管事的丫鬟恭敬地回道。

李瑁聽着丫鬟這麼說,心裡倒是來了興致,他倒想看看這個敢和楊家對着幹的縣令是個什麼人物。

“哦?竟還有事情,本王倒要看看到底是誰如此放肆。”李瑁拉過楊玉環的手,一同往園外走去。

李瑁走到園外,園門外已經站了十多名手持棍棒的府中家奴。

一個三十來歲,氣度儒雅的中年文士正被氣勢洶洶的家奴們拿棍棒壓着,跪在地上。

“我了個仙人闆闆,你們這羣悶墩,砍腦殼的,見不得老孃過地巴適,信不信老孃兩篾片片科到你身上。”

楊玉珠本就是蜀人,一時怒急之下蜀地罵人的鄉話俚語就被她搬了過來,指着這中年男子的鼻子破口大罵道。

如今說來她楊玉珠也是整個長安有頭有臉的人物,誰不給她幾分面子,他辦個喬遷喜宴連李瑁都親自前來道賀,可以說是給她臉上添了不少光。

可這中年男子偏偏在這時候進來裹亂,讓她在衆人面前丟盡顏面,她如何能不動怒?

不過這中年男子似乎也沒能聽懂楊玉珠的蜀地方言,只是不屑地盯着她,往地上重重地啐了口吐沫。

“禍國妖婦,枉你還是皇親國戚。你修建自己的府邸強佔了多少人家的家宅,剋扣了多少匠人的工錢,強取了多少商戶的木料石材。可能我濱之兄弟,寒窗苦讀十餘載,眼看便要金榜題名,竟也被你逼地走頭無路,墜河自盡。這一塊瓦片便是我從濱之兄的舊宅上取來的,我就是要當面揭穿你的嘴臉。”

楊玉瑤強佔民宅李瑁是知道的,她剋扣匠人工錢,包括她強買強賣李瑁也都有所耳聞,但她逼死中年男子口中的濱之兄,害的人家投河自盡,這個李瑁卻是不知的。

此處畢竟是長安,天子腳下,竟能發生這樣的事情?李瑁皺了皺眉,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悅。

李瑁身旁的楊玉環見李瑁面色不悅,知道李瑁地心中已經對楊玉珠有些不滿,她生怕李瑁給當場給楊玉珠難堪,弄得家族失和,連忙拉住了李瑁地手,放在了自己的小腹上,似乎是在告訴李瑁,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插手此事。

如今楊家確實勢大,就連李瑁想要與他們作對都要掂量掂量後果。

爲了一個區區七品的地方縣令開罪楊玉珠確實有些划不來,李瑁朝楊玉環笑了笑,點了點頭,表示自己不會插手此事。

楊玉珠今日被這中年男子這麼一鬧也大失顏面,他恨恨地盯了他一眼,對院中的家奴吩咐道:“來人啊,這廝胡說八道,攪亂是非,快把他拖出去嚴加重責,讓他知道些規矩。”

“諾。”家奴們齊齊應了一聲,架着這中年男子出去了。

如今楊家勢大,這中年男子不知死活,竟然敢在今日這樣的場合公然捋楊家的虎威,看着方纔楊玉珠的樣子,今日這中年男子就算不被活活打死,至少也要脫一層皮了。

這院子中官員雖多,達官顯貴也有多人,但真正能與楊家扳一扳手腕的只有李瑁。但李瑁此刻正被楊玉環拉住了手,不准他上前求情。

一邊是七品的縣令,一邊是與楊家的關係,李瑁自然不難做出選擇。

他久居上位,也見慣了官場上的取捨,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愣頭青,他在楊玉環的拉扯下便扭頭往園中走去。

不過這中年男子雖然看似儒雅,倒也是個硬氣的漢子,面對即將到來的重責非但沒有半點畏懼,反倒高聲笑道:“若是能叫天下看清這婦人的嘴臉,我張巡何惜一死,濱之老弟勿急,爲兄陪你來了。”

衆人看着眼前的場景,似乎已經能夠定論這中年男子的結局,無論他此次是被打死好生打殘,開罪了楊家,他的仕途和前程都算是徹底毀了,他與死了已經無異。

但就在衆人,包括當事人自己都覺得在劫難逃的時候,李瑁卻停下了腳步,因爲他聽到了一個叫他心頭一動的名字——張巡。

繪像凌煙閣,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李瑁熟悉唐史豈會不知道張巡的名號。

“以疲卒數萬,嬰孤墉,抗方張不制之虜,鯁其喉牙,使不得搏食東南,牽掣首尾,豗潰樑、宋間。大小數百戰,雖力盡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財用,以濟中興,引利償害,以百易萬可矣。”這是《新唐書》中對張巡的概述。

守雍丘,轉寧陵,死守睢陽,最後與城同亡,張巡和許遠一樣,都爲大唐的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巡雖是進士出身,算是文臣,但他自幼熟讀兵書,對兵法之道有着極深的研究,甚至比起絕大多數尋常的武將還要優秀上許多,可謂儒帥。

這樣一個對大唐忠心耿耿,文武雙全的臣子,李瑁豈能坐視不理?

李瑁剛剛轉過身來沒走幾步,腳步突然停了下來,他低着頭,看着楊玉環笑着搖了搖頭。

楊玉環對李瑁知之甚篤,她從李瑁地眼睛中便能看出李瑁地意思,這個人他是救定了。

他也不知道李瑁爲何會突然改變心意,但他知道李瑁已經決定了。

李瑁走到楊玉珠的身邊,先是擺了擺手,示意楊府的家奴放下張巡,接着又道:“玉環有孕在身,實在不宜見血,不知八姐可否給本王一個面子,放過他一馬?”

楊玉珠沒想到李瑁竟會當場與她爲難,面色稍顯不悅,問道:“殿下這是何意?難不成殿下要爲了一個外人連自家親情都不顧了嗎?”

李瑁搖了搖頭笑道:“哪裡的話,這張巡破壞八姐喜宴,自然是罪該萬死,但他畢竟是朝中官員,理當由大理寺和刑部責罰,八姐自己私下責打,恐怕於理不合吧。”

楊玉珠一朝得勢,無法無天慣了,她甚至連刑部尚書章仇兼瓊都不放在眼裡,有怎會擔心一個正七品的縣令?

楊玉珠道:“刑部?交給刑部管什麼用,他當着這麼多賓客的面叫我丟了面子,我豈能輕易放過他。”

若是尋常官員,李瑁或許可以忍讓一二,但張巡,李瑁絕不會坐視不理。

李瑁忍者心中的怒火,強笑道:“這張巡左右不過是個七品縣令,算不得什麼角兒。八姐府邸新修,想必手頭週轉也不甚寬裕,本王就用十萬貫買他的命,還望八姐笑納。”

說完,他拉着楊玉環的手,走到了秦國夫人府的家奴面前,以不容置疑地語氣淡淡道:“鬆開。”

李瑁地語氣雖不激烈,但卻聽得家奴們周身一顫。

李瑁久居上位,積威已久,更何況李瑁手中還攢着十多萬條人命,這些家奴誰敢開罪,於是面面相覷地看了幾眼,都丟下了手中的棍棒,鬆開了張巡。

李瑁轉過身去,對楊玉珠拱了拱手道:“多謝八姐承情,李瑁感激不盡。”

說完,只留下氣地發顫的楊玉珠在原地,而他則帶着張巡而去。

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章 離間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八章 瑛娘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一章 冷箭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章 籌糧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七章 入城第十六章 人選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四章 徵前第四章 結盟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六章 盧婠婠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四章 密信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三章 威嚇
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章 離間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八章 瑛娘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一章 冷箭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章 籌糧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七章 入城第十六章 人選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四章 徵前第四章 結盟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六章 盧婠婠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四章 密信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三章 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