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提點

待到紫宸殿議事畢,已經到了午時,李瑁並沒有立刻回王府,而是被李隆基留下用了午膳。

承香殿的偏殿中,李隆基陪着楊玉瑤坐在上首,而李瑁和楊玉環則陪坐在下首。

“瑁兒,你以爲此去劍南該當如何爲之?”

李隆基留李瑁用午膳只是個由頭,趁機提點敲打李瑁纔是真的。

李瑁稍稍想了想,謹慎道:“兒臣初次領兵,對面兵事多有不明之處,此次掛帥當以學習爲主,多采納章仇副帥的意見。”

李隆基似乎對李瑁地回答頗爲認可,點了點頭,笑道:“吾兒謙遜,能有這種想法朕甚爲認可。鬆州乃邊陲要塞,城高池深。劍南更是西南重鎮,有唐軍六萬,只要運用得宜,固守退敵並非難事。”

“父皇所言極是,兒臣此去劍南當穩中求勝。”李瑁拱了拱手,附和道。

李隆基揮了揮手,在李隆基身旁伺候的的高力士便走了過來,從袖中掏出了一份書函遞到了李瑁地眼前。

“有勞高翁。”李瑁客氣地從高力士手中接過了書函。

李隆基指着書函對李瑁道:“這份密函是章仇兼瓊隨急報一同送來的,你且先看看。”

“兒臣遵命。”李瑁輕輕打開書函看了幾眼,立刻便了然於胸了。

原來這密函所寫竟是關於西南重鎮安戎城的謀劃。

安戎城城始建於漢末晉初,本爲防備西戎而建,但後來因爲中原疲敝,難以自顧,安戎城便被吐蕃佔了去。安戎城地理位置極爲重要,乃是介於劍南和吐蕃之間的一處河谷要塞,無論誰人得之,便是擁有了主動進攻的優先權。

而這封密函中提到的正是安戎城副將翟都局的消息。

安戎城副將翟都局與本次統兵的吐蕃大將莽布支有舊仇,翟都局擔心莽布支會趁機陷害他,所以他希望能夠投靠大唐,作爲籌碼,他願意作爲內應,幫助大唐攻下安戎城。

李瑁看着手中的密函,微微點了點頭。

難怪今日李隆基要留他在宮中用膳,這等機密之事確實不宜在大殿中公然議論。

“瑁兒以爲此事如何?”李隆基端起酒樽輕輕飲了一口,問道。

李瑁面色深沉,細細推敲了一下:“若是此中情況屬實,確是一個收復安戎城的良機。”

“不錯。”李隆基喜好邊功,雙眼露出一絲精光。

“安戎城扼守岷江河谷,及其險要,它的位置宛如一把懸於劍南頭頂的利劍,不得不除。此番你若是能借此機會收復安戎城,那便是大功一件。”

安戎城靠山憑河而建,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包括李世民在內的大唐歷代帝王都曾試圖收復安戎城,但都沒有成功,此番若是能在李隆基的手中收復安戎城,那將會是史書上濃重的一筆。

李隆基向來以太宗皇帝自比,志向極高,李瑁豈會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李瑁面容一緊,朗聲道:“兒臣此番必設法收復安戎城,不負父皇所託。”

“好!”

李隆基展眉一笑,舉起了手中的酒樽一飲而盡:“吾兒此番若能收復故地,凱旋歸京,朕必不吝封賞。”

“謝父皇。”李瑁做出一副激動的模樣,舉起酒樽回敬了一杯。

一旁的楊玉瑤見李隆基和李瑁已經把事情講完,又爲親自爲兩人倒滿了酒,嫣然笑道:“國事談完了,我們也該談一談家事了吧。”

“家事?”

李隆基拉過楊玉瑤的手輕輕拍了拍:“好,有什麼家事你說吧。”

楊玉瑤看了眼一旁的玉環,笑道:“方纔我與玉環話家常,談起了兒時的往事,不由想起尚在蜀中的幾個兄弟姐妹,甚是想念。既然十八郎此次要去劍南督軍,可否將楊家在蜀中的親戚帶會長安,也好解了我們姐妹兩人的思親之情。” шωш●Tтkǎ n●¢O

楊玉瑤雙眼誠摯,表情真切,彷彿是真的思親情切一般。

楊玉瑤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李瑁卻知道她心裡的想法,她這哪是什麼思親情切,她這分明是要引楊家外戚入朝啊。

看來她對朝中權力的渴望是越發地急切了。

李隆基對楊玉瑤一向恩寵,無有不應,這點小小地要求又怎麼會不答應。

李隆基回道:“此時容易,愛妃在蜀中還有什麼親人你不妨現在說來,等瑁兒到了劍南後一併帶回來便是。”

“謝陛下。”楊玉瑤聽了李隆基的應允,露出一臉喜色。

楊玉瑤在心中細細想了想,說道:“臣妾家在蜀中不過是小門小戶,親族也不多,除了大姐遠嫁蒲州外,八妹玉珠,堂兄楊銛、楊錡、楊鑑等一衆兄弟都在蜀中,易尋地很。”

李瑁聽着楊玉瑤所報的名字,楊玉珠、楊玉佩、楊銛、楊錡,若是再加上遠親楊釗,只怕這五楊就該聚齊了吧。

楊玉瑤的目的本就不單純,再加上楊家兄弟又多是良莠不齊之輩,若是引得他們入京,楊玉瑤勢必會將他們引入朝堂,以他們的品性只怕對大唐又是一個禍害。

果然,剛聽得楊玉瑤說完,李隆基便當即表示道:“愛妃是朕最寵愛的貴妃,怎麼可能會是小家小戶呢,朕答應你,待到楊家人入京,朕一定量才錄用,封賞他們官職,也讓他們沾沾貴妃娘娘的榮光,如何?”

“臣妾謝過陛下隆恩。”楊玉瑤所願得逞,面如桃花般笑道。

李瑁雖然不願看到楊家得勢,但也還是和楊玉環一同起身謝道:“謝父皇對楊家的恩典。”

等到李瑁帶着楊玉環回王府時,李瑁即將掛帥出征劍南的消息已經傳了回來。

面對這個消息,衆人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武嶽因能重返戰場而興奮,紫竹因爲李瑁離開而傷心,武雲娘則因既希望看到李瑁立功,又擔心李瑁安危而喜憂參半,至於壽王妃楊玉環,她在宮中不能妄言,在回府的路上就已經埋怨了許久。

“秋郎從不曾涉足軍旅,戰場之上又刀劍無眼,萬一傷者自己可怎麼辦,你當初就不該答應掛帥出征。”

壽王府敏慎殿中,楊玉環不放心李瑁地安危,一連地抱怨李瑁自作主張。

李瑁聽到楊玉環的抱怨,心中非但沒有半點不耐煩,反倒暖和地很。

他拉過楊玉環的手,輕輕地撫摸着,寬慰道:“玉環,你不也聽父皇說了,我此次出征說的含蓄點叫主帥,說直接點其實就是去督軍。劍南鎮將士數萬,城高池深,哪裡輪得到我出戰,我安全地很。”

“話雖這麼說,但終究還是比不得長安安全。”楊玉環的心裡還是放不下,接着道。

李瑁幽幽地舒了口氣,嘆道:“長安眼下雖是安全,但將來卻不一定。太子李亨與我一向不合,將來若是他登了基,誰知道他會怎麼對付我們壽王府。爲了壽王府,爲了你,也我們我們以後的孩子,無論危險與否我都要去。”

正說着,李瑁似乎想起了什麼,忽然擡頭對門外的紫竹吩咐道:“紫竹,吩咐下人備馬,明日一早本王要去一趟終南山。”

“諾。”

小丫頭紫竹似乎想了什麼往事,羞紅着連應了下來。

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章 暗探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章 結盟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八章 回府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章 密信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六章 大捷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八章 瑛娘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四章 結盟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六章 封后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一章 風起
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章 暗探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章 結盟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八章 回府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章 密信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六章 大捷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八章 瑛娘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四章 結盟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六章 封后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一章 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