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入城

“殿下,隴右軍兵驕難馴,您這樣扭頭就走,不擔心他們真的撤軍嗎?”在往西都城去的路上,護衛孫英頗有些擔憂地問道。

李瑁搖了搖頭道:“皇甫惟明是聰明人,否則他也坐不到這個位置,他不敢。”

“此話怎講?”孫英依舊是一頭霧水。

一旁的李光弼解釋道:“皇甫惟明若是棄城而去,朝中有人替他說話,最多也就是削職罷了,但皇甫惟明若是敢棄殿下而去,置殿下於險地,這個責任莫說是皇甫惟明,就算是太子也承擔不起,他不會這麼做的。”

щщщ⊕ TTkan⊕ co

“原來如此。”孫英面露恍然之色。

李瑁還沒出了鄯州地界,距離西都城還不太遠,往回折了將近兩個時辰的路程,終於到了西都城下。

李瑁帶着先鋒騎兵剛到門下,剛剛準備遣人叫城,厚重的西都城城門竟就自己打開了。

“咯吱。”

幾聲酸響,高達丈餘的城門打開,一個身着紫袍的宦官竟從門中一路小跑着出來了。

李瑁看着這宦官有些眼熟,但一時又想不起名字。

李隆基寵信內宦,對身邊的太監大肆賞賜官職,其中不乏三品以上的,眼前這太監能着紫袍,想必就在此列了。

那宦官一路小跑着到了李瑁的腳邊,恭敬地跪拜道:“奴婢隴右道監軍使王司承拜見壽王殿下。”

李瑁原本只是覺得熟悉,想不起他是誰,聽他這麼一報名號,頓時想了起來,王恩承不就是李隆基身邊的殿頭供奉官嗎?

李瑁下馬笑道:“王公公不在父皇身邊伺候,怎麼到了這隴右之地?”

王恩承回道:“奴婢年初承蒙陛下信任,外放爲隴右監軍使,爲陛下監守一方。”

李瑁笑道:“哦?此事本王倒是剛纔知曉。監軍使監視刑賞,奏察違謬,職責重大,王公公好生在意,說不得王公公將來就是第二個虢國公了。”

李瑁口中雖說的虢國公乃是昔年李隆基身邊負責征伐四方的楊思勖。

楊思勖雖爲太監,但卻武藝高強,熟讀兵法,平五溪,戰邕州,徵瀧州,統兵十萬,履立戰功,身平鮮有敗績。一個太監,硬是憑着軍功被加封爲驃騎大將軍,虢國公。

可以說楊思勖就是大唐內宦中的神話,楷模,宦官們的驕傲。

李瑁拿楊思勖和王恩承相比,王恩承高興得意地很。

“哎呀,殿下謬讚了,奴婢只是忠君之事,豈敢和虢國公相提並論。隴右之事,奴婢還需殿下提攜。”

王恩承一邊說着,一邊主動從李瑁手中結果馬繮,替他牽起了馬。

監軍使職權極大,負責監察地方軍務,甚至可以和地方節度使分庭抗禮,在這隴右地界,就算是皇甫惟明也要讓他三分。

但偏偏李瑁的身份卻特殊地很。

李瑁乃是皇子,鳳子龍孫,王恩承在別人面前再怎麼呼風喚雨,到了李瑁面前還是天家家奴,只有俯首帖耳的份。

直看地一旁的西都城守軍驚掉了下巴,怎的平日裡作威作福的監軍使竟也有這樣的一面。

“公公放心,此次本王若在隴右建功,必定少不了公公的。”李瑁輕輕拍了拍王恩承的肩膀,笑道。

王恩承等的就是李瑁這句話,王恩承得了李瑁的承諾,心裡放心了許多。

王恩承諂媚地笑道:“立功之事奴婢但憑殿下安排,只是將來到了皇上面前,還望殿下爲奴婢仗義執言。”

“此話怎講?”王恩承乃隴右道監軍使,誰能冤枉了他?李瑁不解地問道。

王恩承靠在李瑁的身邊,從袖中掏出了一個冊子,交到了李瑁的手中:“此番隴右兵敗,俱是皇甫惟明一意孤行所致,奴婢也多有勸阻,奈何皇甫惟明立功心切,偏生不聽,奴婢已經將對皇甫惟明的彈劾整理成冊,屆時還望殿下爲奴婢說句公道話。”

原來如此,王恩承原來是擔心收到隴右戰敗的波及,吃了李隆基的掛落,希望李瑁替他在聖前美言。

王恩承不同於尋常宦官,他是從李隆基身邊調出來,等到王恩承監軍使三年任滿,必然是要回宮的,一旦他回了宮,他在宮中的地位將會更進一步,李瑁自然也希望能夠拉攏他。

李瑁悄悄接過了王恩承手中的冊子,笑了笑回道:“王公公客氣了,如若其中內容屬實,本王自當秉公直言。”

西都城本就是爲了戰爭而建的軍城,城中除了士卒只有少量的民戶和商人,更沒有什麼大家族在此,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大宅子了,城中最大的宅子就是府衙,皇甫惟明和王恩承都住在裡面。

府衙的面積倒是很大,屋舍也有數百間,只是這裡面的裝飾卻簡單地很,莫說是長安的壽王府了,就連大戶人家的宅子都比不上。

“此地簡陋,不比長安,恐怕要委屈殿下了。”王恩承指着府衙,對李瑁笑道。

李瑁也曾領兵在外,倒也不是貪圖享受之人,李瑁擺了擺手道:“本王來次非是爲了享樂,而是爲了退敵,只要能擊退吐蕃,縱然席地而眠又有何妨。”

李瑁跟着王恩承一直前走,穿過前堂,一路來到了府衙的主院。

李瑁剛到了主院的門口,還沒能踏步進去,裡面卻傳來了一陣女子的負氣似乎還帶着委屈的叫聲。

“阿爹纔是隴右節度使,憑什麼要將這院子讓給別人?有你們這樣欺負人的嗎?”

李瑁聽着門內的爭論,似乎是關於這處主院的歸屬。

李瑁指着門內,皺眉問道:“王公公,這是何意?”

王恩承忙解釋道:“啓稟殿下,此處是府衙的主院,最爲寬敞,自然是要給殿下住的,只是這主院原本的主人是皇甫將軍,皇甫將軍的愛女似乎不願相讓,和奴婢的人起了些衝突。殿下稍待,奴婢這就處理好。”

說完,王恩承便要入內處理此事。

可王恩承還沒來得及邁開步子,一道紅色的身影便從門內快速地閃了出來,結結實實地撞進了李瑁的懷裡。

“砰”,一聲悶響,李瑁胸口吃痛,緊接着一陣淡淡的丁香花香氣入鼻,顯然撞在李瑁身上的是一名女子。

李瑁本能地伸出手去扶住撞過來的女子,免得她摔倒,不過卻不巧地拉住了人家的手。

李瑁低頭望去,原來這女子竟還是個故人。

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一章 挑撥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八章 鎖拿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二章 斬將第九章 高仙芝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六章 名將第九章 寧王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七章 小道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章 結盟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七章 試探第十六章 大捷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八章 投效終章 盛世再起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六章 大捷第九章 高仙芝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一章 面聖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七章 入城第九章 城破
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一章 挑撥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八章 鎖拿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二章 斬將第九章 高仙芝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六章 名將第九章 寧王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七章 小道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章 結盟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七章 試探第十六章 大捷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八章 投效終章 盛世再起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六章 大捷第九章 高仙芝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一章 面聖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七章 入城第九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