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鋤奸

奕川,位處陝郡以西,虢郡以東,以河水分隔兩地。

奕川本也算不得什麼名山大河,但今日,它卻吸引了天下各方勢力的注意,李瑁和安祿山以奕川爲界屯兵,雙方二十餘萬人馬集結於此,決定中原的歸屬,決定大唐未來的百年國運。

安祿山叛亂之際已近半載,如今已經天寶十年的十月。

秋末冬初,中原的氣候已經漸寒,冷風吹拂下,冰冷的鐵甲着於身上已經有些刺膚。

“再有一月,就該入深冬了,一旦入了冬,大雪封路,這仗就很難打下去了,此戰務必要在一月內了結。”李瑁在一衆親衛的護衛下,看着奕川對岸,對馬璘道。

馬璘點頭回道:“殿下之言甚是,待明日早間水流稍緩時,末將便率軍渡河。”

如今已經入冬,奕川水流不急。也不算深,若是挑淺水處乘馬渡河,應當不是難事。

陝虢兩郡,中原決戰一觸即發,但在關中,長安的局勢卻已經風起雲涌。

李隆基昏迷,太子李亨代爲監國,處置朝中大事。

李亨雖性格軟懦,不善決斷,但卻也非庸才,長安之事在他的打理下倒也還算井然有序。

但後來就是不知怎的,李隆基中毒昏迷的竟傳到了民間和軍中,引起軒然大波,更有甚者,還有人傳言皇帝中毒乃是皇后楊玉瑤所爲,爲的便是效仿中宗皇后韋氏,意欲毒死李隆基,和宰相楊國忠弄權,扶幼子登基,把持大唐朝政。

在有心人的傳播下,頓時三軍譁然,再加上安祿山謀反本就是打得清君側的旗號,禁軍內外誅殺奸後奸相的呼聲越發地重。

在宮外的楊國忠聞言大懼,生怕這些禁軍動了真格,於是連忙逃到了大明宮紫蘭殿,投靠了皇后楊玉瑤。

楊國忠的舉動給了這些躁動的禁軍極大的信心,原來當朝宰相也不過如此,見了他們還是要退避三舍,於是事情越鬧越大,大明宮三萬禁軍竟在大將軍陳玄禮的率領下入內逼宮了。

“娘娘,那些叛軍已經到長安殿了。”被楊玉瑤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婢女探的消息,匆匆忙忙地進殿稟報道。

長安殿已在內宮,過了長安殿便是仙居殿,過了仙居殿便是含冰殿,而含冰殿的後面便是她們所在的紫蘭殿,按照這種趨勢,叛軍逼到紫蘭殿不過是一炷香的功夫。

“娘娘,您快想想辦法啊,叛軍已近,再沒辦法就來不及了。”楊國忠萬萬沒想到這些禁軍如此大膽竟敢率軍逼宮,楊國忠本就不是什麼果敢之人,幾乎是在哭求了。

楊玉瑤看着楊國忠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來,她指着李隆基道:“皇帝在此,本宮不信他們還敢衝殿不成?”

楊國忠道:“難道娘娘您還沒有看出來嗎?這次兵變哪是這是士卒自己的主意,陳玄禮一向和太子交好,這些兵變分明就是太子的意思。”

楊玉瑤聽着楊國忠的話,心中越發地不耐煩,喝道:“眼下大軍將至,你光是這樣又有何用,難道你指望太子從中協調嗎?你堂堂男兒竟還如此怯懦,連本宮身旁的女娥尚且不如。”

堂堂一朝宰相,被楊玉瑤呵斥地只能縮首立於一旁,哪還有半點稱量天下的輔臣之風。這個時候就連楊玉瑤都在頭疼,爲什麼自己楊家偏偏盡出這等貨色。

“娘娘,如今陛下正是昏迷,朝中和禁軍大局又被太子把控,能助娘娘破眼下之局的只有靖王殿下了。”楊玉瑤的心腹素秋靠在楊玉瑤的耳邊對楊玉瑤道。

楊玉瑤回道:“靖王之能本宮自然是信得過的,只是眼下靖王正在中原督戰,此時就算去信,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素秋道:“眼下靖王雖不在長安,但長安卻有一個人能代靖王說話,娘娘何不一試?”

楊玉瑤聽了素秋的話,不必絲毫多想,腦海中便蹦出了一個人的名字,若是得她相助,今日危局興許可解。

想到這裡,楊玉瑤快速地走到內室的櫃子處,取出了一枚色澤瑩潤的玉牌,交到了素秋的手中。

楊玉瑤囑咐道:“你立刻派人將此物送去,並帶話於她,不看僧面看佛面,本宮以往雖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但稚子何錯,珺兒是無辜的,請她務必出面。”

楊玉瑤取出的玉牌不是別的,正是當年李珺週歲之時,李瑁送給小李珺的禮物,今日楊玉瑤將他拿了出來,無非就是希望她看在李珺的面子上出手相助,比較李珺不是旁人,也是李瑁的血脈。

一炷香的時間過得很快,素秋剛遣人出去,紫蘭殿的外面已經響起了一陣哄亂聲,那些禁軍已經到了紫蘭殿的殿外了。

“龍武衛將士鋤奸至此,還請皇后娘娘交出奸相。”殿外已經響起了一陣叫喝聲。

這個時候,楊玉瑤自然不會叫出楊國忠,這些人已經瘋了,此刻若是交出了楊國忠,任由他們將楊國忠處死,一旦他們見了血,必定會得寸進尺,那她和李珺也就難以保全了。

殿下的士卒在外面等了片刻,見殿中始終沒有人出來答話,於是也沒了再等的耐心,一擁而上,衝進了紫蘭殿。

大唐立國百年,內廷叛亂也經歷數次,但紫蘭殿被人如此衝開也只是第二次,上一次這樣還是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誅殺韋后的時候,而這一次,李隆基正躺在紫蘭殿中,機緣巧合之下倒也有說不出的諷刺。

“我等來此誅殺奸相楊國忠,還請娘娘叫出奸相。”陳玄禮看了眼前殿,見楊國忠已經藏匿起來,並無蹤影,於是對楊玉瑤道。

“此處乃本宮所居之紫蘭殿,何來的楊國忠?陛下正在此休養,若是驚擾了陛下,你擔待地起嗎?”楊玉瑤指着陳玄禮道。

陳玄禮道:“我等意在除奸,只要娘娘叫出奸相,我等即刻就退,至於陛下,我等是絕不敢驚擾的。”

陳玄禮雖是這麼說,但他麾下的禁軍士卒卻不這麼想。

“奸後弄權,與楊國忠狼狽爲奸,所謂除惡務盡,我等何不將他們一同誅殺。”

禁軍將士們紛紛這麼說着,而且附和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直接叫嚷了起來,兇惡的模樣驚得年幼的英王李珺“哇”地哭了出來。

“亂臣賊子,都是亂臣賊子!”楊玉瑤一邊摟着李珺,一邊指着眼前的禁軍將士,言語無力地呵斥道。

連母儀天下的當朝皇后,鳳子龍孫的英王的生死都在自己掌握之中,予取予求,禁軍將士已經越發地忘乎所以,臉上滿是得意的神情。

“既然娘娘執意如此,爲平軍憤,那就怪不得末將了。”說完,陳玄禮便準備親自上前將楊玉瑤拿下。

可就在他的腳剛剛邁出一步的時候,殿外忽然響了一陣女子響亮的呵斥聲。

“國朝外患未除,堂堂禁軍將士拿朝堂俸祿,不思出關殺敵,竟然在此威逼婦孺幼子,當真是好本事,好威風!”

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叛亂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入宮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章 逐鹿第十一章 激將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章 神箭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章 籌糧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一章 叛亂第六章 盧婠婠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入宮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三章 威嚇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十章 逐鹿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章 密信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二章 斬將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八章 提點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
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叛亂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入宮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章 逐鹿第十一章 激將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章 神箭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章 籌糧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一章 叛亂第六章 盧婠婠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入宮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三章 威嚇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十章 逐鹿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章 密信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二章 斬將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八章 提點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