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

“李光弼!”

李歸仁看到了出現在谷頂上的身影,面色一下子陰沉了下來,眼神冷地可怕。

李光弼率軍兩萬守城,竟敢主動率軍出城接戰,他未免也太不將李歸仁和他的河北鐵騎放在眼中了吧。

李光弼策馬立於谷頂之上,看着迎面而來得我李歸仁,高聲道:“李歸仁,李某在此恭候多時了。”

李光弼言語之中充滿着得意,顯然已經將李歸仁和他的四萬河北軍視作囊中之物了。

李光弼的態度一下子激怒了李歸仁,飛虹谷雖爲山谷,中間低窪,兩側偏高,但坡度卻相對平緩,居高臨下佔不得太大的便宜,而且此處雖有幾處湖泊,但卻無大河,水攻亦是不能,李光弼想要以少勝多談何容易。

李光弼乃是李瑁麾下大將,他的人頭比衛伯玉更加值錢,今日一下子遇到了他們兩,豈不是合該他李歸仁發跡?

李歸仁對副將司徒領下令道:“即刻率軍攻上谷坡,本帥今日要拿李光弼和衛伯玉二人的人頭向陛下請功。”

一個是人困馬乏的神策軍,一個是不過萬人上下的劍南軍,四萬河北精銳想要正面勝之自然不是難事,司徒領毫不猶豫地便應了下來。

李光弼策馬立於山谷上,看着李歸仁率軍逐漸逼近,卻絲毫不顯得慌張。

“八百步、七百不、六百步。”

李光弼雙眸凝視着河北軍的位置,口中計算着他們距離自己的距離,終於在河北軍距離他們只有五百步的時候終於面色一沉,下達了命令。

“傳令,破敵!”

“諾!”李光弼帳下行軍司馬郝廷玉應聲回道。

“咚!咚!咚!”

有一陣沉悶的鼓聲自山谷中響起,突然,上千頭拉着氈車,角捆尖刀,尾巴上繫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葦束的公牛出現在了山谷上。

“放!”

郝廷玉一聲令下,劍南的士卒們紛紛將氈車和牛尾的葦束點上火,公牛的尾部滾燙,吃痛的公牛痛呼一聲,赤紅着眼衝下了谷坡,奔着李歸仁而去。

“火牛陣!”李歸仁看到眼前的一幕,一下子驚呼了出來。

春秋戰國時,齊將田單便曾以火牛陣大破燕國大軍,誅殺敵將騎劫,挽齊國社稷於即倒,沒想到到了今日,竟然又見到了。

李光弼用兵,善用巧,善借勢,天時地利人和,能夠利用身邊一切的優勢。

“放箭!放箭!”李歸仁看着谷坡上奔涌而下的公牛與氈車,神色大變,立刻下令射箭,試圖在半途將公牛射死。

李歸仁想要將公牛射死的目的自然是好的,可是公牛皮糙肉厚,豈是尋常戰馬可以比擬的,河北軍的箭射了出去,卻紮在了公牛的皮肉上,並未傷及內臟,自然也就不能立刻致死。

身上的疼痛讓公牛不停地發出震耳欲聾的痛呼,受傷的公牛便地越發狂暴,豎起牛角,不顧一切地往河北軍的方向衝去。

“轟、轟、轟!”

一串串巨響在山谷中響起,公牛與河北軍的戰馬撞在了一起,公牛叫角上的尖刀狠狠地劃過了河北軍戰馬的身體,無數戰馬應聲倒地,將馬背上的士卒摔了下來。

火牛陣和河北軍相撞不過片刻的功夫,河北軍的前鋒已經摺損數千。

“殺牛!”李歸仁見前鋒騎兵經不住火牛陣的衝擊,立刻下令道。

公牛雖然力大,但畢竟還是血肉之軀,一連頂翻了幾波人馬之後,還是被刀槍刺死,停了下來。

可公牛雖然停了,但公牛身後的氈車並未停下來,氈車燃着熊熊大火,冒着滾滾黑煙,勢如破竹地衝向了河北軍。

此時正值深秋,正是西風肆掠的時候,自西面吹來的大風裹挾這黑煙,將火勢帶到了河北軍的方向。

一時間,煙火自西往東瀰漫,淹沒了李歸仁的河北軍,河北軍陣勢大亂。

李光弼何許人也,豈會錯過這樣的良機,他一見河北軍的陣勢大亂,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當機立斷地下令道:“全軍進攻,能取李歸仁首級者本將親自向殿下請功!”

李光弼軍令一下,劍南軍萬餘精騎傾巢而出,居高臨下地自山谷上往河北軍的方向俯衝,直奔敵帥李歸仁而去。

方纔的一波火牛陣,已經將河北軍的陣型徹底衝散,劍南軍仗着火勢自高處殺下,宛如天神下凡,舉起手中的刀劍奮力地斬向河北軍的脖頸。

散亂如沙子,手忙腳亂的河北軍在劍南軍幾乎形成不了半點的威脅,不過片刻,就有數千的河北軍死在了劍南軍的手中。

“全部給我穩住,後退者殺!”

谷中的情況李歸仁看在眼中,急在心中,他只得高聲地吶喊,命士卒穩重陣型。

李歸仁乃宿將,久經沙場,他很清楚,眼下的情況只能拼死一搏,決不能後退。

若是博了,興許還有絕地反擊的機會,若是退了,河北軍便成了劍南軍隨意宰殺的羔羊。

李歸仁在軍中積威甚重,他一聲令下後,還親自斬殺了幾個試圖後撤的士卒,倒也勉強穩住了士卒們後撤的情況。但士卒他能約束,戰馬他豈能約束地了?

河北軍的士卒雖然極力地控制着戰馬,但在大火和劍南軍的屠刀下,河北軍的戰馬還是本能地往後退去,攪亂了整個陣型,雖然李歸仁一再地試圖約束,但都無濟於事。

“大勢去矣!”

李歸仁看着雖然人數依舊佔優,但卻節節敗退的河北軍,一顆心已經涼了半截。

天時、地利、人和,李光弼三者兼具,李歸仁還如何與之對抗?

李歸仁的副將司徒領見眼下的局勢,自知敗局已定,於是連忙拉住了李歸仁垮下戰馬的馬頭,對李歸仁道:“此戰難矣,大帥當速退。”

李歸仁看着滿山被屠殺的部下,心頭宛在滴血,李歸仁對司徒領道:“我是在陛下面前立下軍令狀的,失了大軍,我死罪難免,縱然逃了出去又能如何?”

司徒領急道:“陛下對大帥信任有加,大帥雖然一戰失利,但陛下絕不會賜死,大帥只有逃了出去,才能向陛下稟明此事,將來報仇雪狠。”

司徒領說完,扯過李歸仁的馬頭,重重地一拍,讓戰馬載着李歸仁往谷外逃去。

是役,唐軍大獲全勝,全殲敵軍,敵帥李歸仁僅以身免!

第四章 徵前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三章 謀算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四章 危局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二章 神箭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七章 論志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章 決策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十章 建佛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九章 封后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一章 定議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七章 救人
第四章 徵前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四章 密信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三章 謀算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四章 危局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二章 神箭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七章 論志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章 決策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十章 建佛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九章 封后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一章 定議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七章 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