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所謂妙人

“你想看的已經看到了,還想藏到什麼時候?”

待到李瑁和林招隱俱都離去,玉真公主對着假山的後面輕輕喚了一聲。

一陣細微的腳步聲從假山後面響起,竹亭旁的假山後,一個一襲青衫,約莫十七八歲的年紀少年人緩緩走了出來。

少年樣貌清秀,眉宇間帶着一股出塵之氣,頗有隱士之感。

少年衝着主人玉真公主輕輕笑了笑,似乎頗爲熟稔的樣子。少年名爲李泌,趙郡李家子孫,玉真公主的好友。

李泌與玉真公主一樣,同樣索居終南山,都是清修之人。李泌住在距離玉真觀五里之外的小觀,每日晨間都會到玉真觀的後園中採風,故而恰巧見到了方纔的一幕。

李泌站在玉真公主的身旁,看着牆上利劍劃過的字跡,笑道:“衣帶漸寬終不解,爲伊消得人憔悴。妙詞,妙人,想不到皇室之中竟還有這等風華人物,倒是叫我開了眼界。”

看着李泌掛在嘴角的淡淡笑意,玉真公主不解地疑惑道:“長源公子雖然年未弱冠,但眼界卻高得很,長安城年輕一輩中能入得你眼的人並不多,爲何今日竟如此高看我這侄兒呢?”

李泌走到白牆邊,細細看了眼,緩緩道:“大唐詩作中,但寫相思之情,十年內當無出其右者。”

“哦?”

聽得李泌竟如此推崇李瑁的鳳棲梧,玉真公主不禁來了興致。

玉真公主笑問道:“長源公子眼光自是不俗,那你以爲十八郎的詞曲比起太白的如何?”

李白乃是天下公認的三絕之一的詩絕,在當世名氣極大,想來在玉真公主眼中李白便是衡量詩詞好壞的標準了。

“李太白嗎?”

李泌看着玉真公主提起李白時的表情,想了想,面露一絲爲難,道:“這個恕我無從置評。”

玉真公主不解道:“你與太白乃是忘年之交,今日又看了十八郎的鳳棲梧,難道還分不出兩人的高低嗎?”

李泌搖了搖頭道:“太白的詩俊逸出塵,如天邊流雲,灑脫不羈。而壽王的這首鳳棲梧則如天涯孤鴻,兩相悲鳴,極盡男女情愛之愁苦。兩者正如美酒比之清茶,豈有高低之分。”

玉真公主聽了李泌的解釋,不禁笑了出來,打趣問道:“長源公子向來以老莊門生自居,信奉玄黃之道。難道也懂得男女情愛嗎?”

李泌出身隴右名門,自幼熟讀老莊黃列學說,有志於修道。如今雖然年近弱冠,但卻仍舊沒有娶親的意思,這在名門子弟中算是少有了。

玉真公主之言一出,李泌頓時沒有了先前的淡定從容,白淨的臉頰上漸漸浮上了幾分微紅。

看着李泌有些窘迫的模樣,面帶笑意的玉真公主悄悄地在心中感嘆了起來:“這李泌自幼聰慧,有神童之稱。在清談辯論一途,就算是許多窮經皓首,名傳天下的老儒都無法佔得他半點便宜,沒想到他竟還有這樣有趣的一面。若是說出去,只怕太白他們都不會相信吧。”

暗自笑了一會兒,玉真公主見李泌已經這般爲難的模樣,擔心惹了李泌不悅,便也不再玩笑,止住了話頭。

玉真公主看着李瑁在牆上留下的字跡,故意嘆了一聲,幽幽道:“長源公子所言頗爲在理,這曲鳳棲梧比起太白的詩句的確各有千秋。只是可惜了,長源公子口中的妙人怕是挨不過這一關了。”

李泌沉吟了片刻:“我自幼得馮師傳授,熟讀《相經》與《推背圖》,於相面一途上也算頗有造詣。長安城中的王侯貴胄我也曾見過不少,但就面相而言,但卻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壽王的。以我看,壽王乃極貴之相,絕非福薄之人。”

玉真公主雖然有入道之行,卻沒有入道之心,她遁入道門多半是爲了清淨與安生,所以她對這些相面之道本就不大相信。

不過李泌既然這樣說了,玉真公主也不反駁,直接接上道:“長源公子雖然師承名師,相術極準,但這一次怕是要看走眼了,十八郎如今壞了皇兄的好事,莫說來日,只怕今日這一關便過不去了。”

言罷,玉真公主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泌,似乎在期待着什麼。

李泌何等聰慧,他聽着玉真公主的話,自然品味出了玉真公主的激將之意。

李泌回想着李瑁奇異的面相,心中也對李瑁其人也頗爲好奇,不禁存了結個善緣的念頭。

於是李泌也不點破,反倒自信地笑了笑:“壽王福澤深厚,遇難自有貴人相助,如今看來,這貴人除了你,只怕還有我一個。”

玉真公主面露喜色,道:“長源公子願意襄助十八郎?”

李泌點了點頭:“若是公主能借我一匹快馬,我倒是不介意跑一趟壽王府。”

李泌少年時便以才智聞名長安,就連當年的名相張九齡都一度與李泌平輩相交,問計於他。若是李瑁能得到李泌的幫助,那他度過此劫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

玉真公主聽得李泌的話,當即應了下來:“只要長源公子願意相助,莫說是一匹快馬,就算是派出一支儀仗也是應該的。”

說完,玉真公主便吩咐別人下去準備了。

--------------------

終南山下,清幽僻靜,勾連長安的不過是一條長長的小徑。

小徑並不寬敞,由泥土鋪就,僅容得三兩匹馬並行。

在小徑的兩側是蔓延開來的松林,山風吹來,濤聲入耳,心中頓生波瀾。

小徑之上,李瑁身騎駿馬,一手扶着繮繩,一手緊緊地摟着楊玉環柔軟的腰肢,當先而行。而在他的身後,則緊緊跟着武彥平率領的王府護衛。

“秋郎,你此番爲了我惹惱了皇上,你難道就不擔心他削了你的王爵嗎?”李瑁的懷中,楊玉環看着李瑁一臉平淡恬然的神情,擔心地問道。

李瑁低着頭,看了眼楊玉環眼眸中的擔憂,心中透出一絲暖意。

李瑁將馬繮繞在手腕,用雙手溫柔環摟着楊玉環,貼着她的耳邊小聲道:“莫非你把我在觀中說的話都當了耳旁風嗎?與你相比,富貴榮華不過都是虛浮之物,我又豈會在意。”

李瑁的嘴脣貼着楊玉環的耳垂極近,言語間,楊玉環甚至能感受到李瑁呵出淡淡熱氣,暖暖的,又癢癢的。

早春的陽光下,楊玉環感受着這種獨特的曖昧氣氛,心中溢出一絲甜意。

李瑁過去固然也待楊玉環極好,但更多的卻是夫妻間那種相敬如賓的尊重,看上去雖然親切,但也有着淡淡的疏遠。

但今日的李瑁卻與以往大不相同。

今日李瑁居然當着門下衆多部曲的面與她這樣親暱,她雖然還不太適應,但她卻喜歡這種感覺,喜歡這樣的李瑁,以至於竟不自覺地笑了出來。

傾城一笑,百花失香,剎那間,彷彿天地都被奪取光彩。

李瑁恰好低頭看着懷中的佳人,看到了這一幕,心中怦然一動。

此前他這樣護着楊玉環或許是因爲愧疚與責任,但這一刻,他是真的動心了。

“倘能護得懷中佳人,雖斧鉞加身,吾往矣。”

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章 決策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九章 春獵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官學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十四章 贈禮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章 稱帝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六章 請帖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二章 緣起第十五章 授首第四章 結盟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四十章 建佛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五章 出關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六章 中毒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四十章 建佛第九章 城破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八章 返程第四十四章 監軍
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章 決策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九章 春獵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官學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十四章 贈禮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章 稱帝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六章 請帖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二章 緣起第十五章 授首第四章 結盟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四十章 建佛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五章 出關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六章 中毒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四十章 建佛第九章 城破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八章 返程第四十四章 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