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激將

三日後的正午,豔陽高照。

李瑁站在高聳的西都城牆上,眉毛擰成了一個川字。

兩萬對十五萬,這樣的敵我懸殊比起李瑁在鬆洲城來的還要大,看着遠方如河流般遠遠不斷地涌來的人流,李瑁已經感覺到了肩膀上的壓力。

“殿下,城下那個身着皮甲,騎着黑馬的就是結鬆力。”皇甫惟明指着吐蕃前鋒軍中心的一個男子,對李瑁道。

李瑁點了點頭道:“恩,本王和結鬆力也算是舊識了,自然識得,你可知結鬆力身旁的那個男子是誰?”

在結鬆力的身旁,還有一個騎馬的男子僅落後他半個身位,顯然也不是尋常將領。

皇甫惟明看了一眼,咬牙道:“他便是出爾反爾的吐谷渾小王慕容兆,此番我軍大敗,也有他的功勞。”

李瑁看着皇甫惟明咬牙切齒的模樣,嘆了口氣道:“此事的吐谷渾不過蕞爾小國,不比南北朝時那般稱雄西北,他夾在大唐和吐蕃之間可謂朝不保夕,順風使舵也是常有的。”

皇甫惟明見李瑁並未對吐谷渾表現出應有的憤怒,態度反倒頗爲平和,心中猜測李瑁絕非無的放矢,於是問道:“殿下可是對吐谷渾有什麼想法?”

李瑁見皇甫惟明猜出了自己的心思,不由笑了笑:“皇甫將軍好眼力,這吐蕃的確是我大唐的死敵,但吐谷渾卻未必。此番慕容兆此次應吐蕃之意,吐谷渾幾乎傾巢而出,闔國五萬大軍盡數在此。這五萬大軍可是吐谷渾的全部家底了,只要他不是傻子,他絕不會盡心盡力地攻打西都的。”

“吐谷渾的心思結鬆力必然也是知道的,這與此戰又有何關聯?”皇甫惟明接着問道。

李瑁回道:“吐谷渾反覆小人,他能背叛大唐就能背叛吐蕃,只要許以重利,在勝負決定的關鍵時刻推上一把,他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只要使用得當,吐谷渾同樣能夠成爲大唐抵禦吐蕃的一道防線。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一切的算計都要等到撐過這四日再說。”

就算拋開吐谷渾的五萬人馬不談,結鬆力的麾下還有十萬大軍。隴右精銳都已經被派出繞襲敵後,憑藉這一萬多的殘兵,想要在十萬大軍的猛攻下守上四日,絕非易事。

與李瑁所感的壓力不同,西都城下,吐蕃和吐谷渾聯軍的主帥結鬆力卻是覺得前所未有的暢快和迫切。

他站在城下,看着城牆上高高飄起的壽王帥旗,眼睛紅的如草原上的餓狼。

五年前,因爲李瑁的緣故,十多萬吐蕃男兒血灑疆場,而後他隨吐蕃副相兀論樣郭忍辱負重進京求和,又被李瑁百般羞辱,最後甚至被剪去頭髮,灰溜溜地回了吐蕃,淪爲笑柄。

他依然記得這份叫他終身難忘的屈辱,今日就是他復仇的日子。

“吐蕃二皇子何在,長安故人在此,可否出來一敘。”

結鬆力待在陣中,一陣輕飄飄的聲音從城上傳了下來。

這個男子的聲音雖然不大,但結鬆力卻聽得很清楚,這是李瑁的聲音。

結鬆力聽到李瑁的聲音,便準備驅馬上前,結鬆力的副將卻拉住了他的馬頭。

“二皇子,唐人狡猾,小心有詐。”

結鬆力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道:“我有十萬大軍在此,唐人能奈我何?更何況李瑁喊話在先,我豈能不應,這不是平白弱了聲勢?”

接着,結鬆力策馬走到戰陣之前,對着城牆上高聲吼道:“結鬆力在此,李瑁還不現身?”

過了片刻,城牆上終於再次傳來了他熟悉而又厭惡的聲音,接着,那張讓他記恨許久的臉也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二皇子龍馬精神,比起在長安城中猶有過之,實在是可喜可賀。”

結鬆力死死地盯着城牆上的李瑁,放聲笑道:“長安城的事情我可一直銘記在心,今日我便是要將它千倍百倍地奉還給你。”

李瑁也笑着回道:“四年前本王就是覺得你戾氣太重,這纔將你做了剃度,希望你皈依佛門,好生學佛養性,沒想到你非但不感激本王,反而一直記恨,你莫不是希望落到本王手中,再給你剃度一次嗎?”

“哈哈哈。”李瑁之言一出長安城上的大唐將軍也都一齊笑了出來。

結鬆力聽着唐軍的笑聲,強壓下內心的憤怒,故作得意地笑道:“壽王當真好興致,我爲刀俎,你爲魚肉,你竟還能笑得這般開心,實在是佩服佩服。”

李瑁高聲回道:“何爲刀俎,何爲魚肉,本王高居這城牆之上,你想動本王恐怕不易吧。本王的調令已經發出,再過五日,本王的援軍就到了,到時本王倒想看看這一次你還能不能跑得掉。”

結鬆力並不知曉唐軍的安排,但李瑁既然敢憑藉殘兵守城,自然是有所倚仗,如今看來,李瑁的倚仗興許就是唐朝來的援軍了。

聽着李瑁的話,結鬆力的臉色一下子陰沉了下來,他側過頭向自己的副將問道:“關於唐朝的援軍,你可有什麼消息?”

副將搖頭回道:“後方已經被封鎖,探子的消息傳不過來,我也不知。”

聽了副將的回覆,結鬆力眼中閃過一絲厲色:“既然不能確定,爲防萬一,那就在五日內拿下西都城,我要親手剁了李瑁的腦袋。”

副將見結鬆力一副不死不休的樣子,連忙勸道:“二皇子三思啊,西都城易守難攻,想要在五日內拿下恐怕要付出不小的傷亡,我們已經拿下的廓州,立下的大功,犯不着再如此冒險了。”

結鬆力不滿道:“廓州如何必得上鄯州來的重要,如果不能拿下鄯州,算得上什麼大勝。”

“可是...”副將還想再勸。

這時結鬆力已經沒了耐心,結鬆力重重地瞪了副將一眼,咬牙道:“不必多言,不殺李瑁,我誓不罷休,你安排最精銳的人馬攻城吧,五日之內,我要在西都城親手斬了李瑁地人頭祭旗。如果他不死,那死的人就是你。”

結鬆力的暴戾副將是親眼見識過的,左右他纔是主將,既然已經下了死命令,副將硬着頭皮下去佈置了。

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章 暗探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九章 封后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四章 請戰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八章 起兵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九章 春獵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章 暗探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七章 救人第五章 立儲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章 決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終章 盛世再起第一章 水淹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五章 授首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一章 叛亂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衝突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章 徵前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緣起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章 徵前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章 請封
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章 暗探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九章 封后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四章 請戰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八章 起兵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九章 春獵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章 暗探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七章 救人第五章 立儲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章 決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終章 盛世再起第一章 水淹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五章 授首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一章 叛亂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衝突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章 徵前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緣起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章 徵前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章 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