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斬草除根

當馬璘率大軍進城,一路殺到府衙內時,入眼看到的正是未及收斂的李亨屍首。

馬璘大步上前,探身下去摸了摸李亨的脖頸,脖頸的皮膚入手冰涼,已經沒有半點的體溫。

“已經死了。”馬璘看了李亨一眼,對身後跟着的李晟道。

李晟見狀,問道:“大帥,眼下該當如何?”

李亨身亡,他們最大的目的已經達到,西征之戰已竟全功,李晟卻不知該如何處置李亨的屍體。

馬璘凝眉想了想道:“李亨雖然謀逆,但畢竟曾爲太子,事關皇室顏面,不可草率,你命人準備一副上好的棺槨,將李亨的屍首收斂了吧。”

“諾。”李晟低頭應了一聲,命人下去安排了。

馬璘撿起掉落在李亨身旁的佩劍,在桌案上輕輕撥了撥,似乎在尋找着什麼,尋找了片刻似乎未能尋得,於是皺了皺眉。

李晟見馬璘似有不悅,問道:“大帥在找什麼?”

馬璘回道:“此次西征,追殺李亨父子只是其次,還有一樣東西是陛下極爲關注的,臨行前還特地叮囑的我。”

“傳國玉璽!”李晟聽了馬璘的話,立刻反應了過來。

李亨逃離長安,把傳國玉璽也帶了出來,傳國玉璽事關皇位正統,李瑁極爲重視。方纔一戰,李晟戰局府衙後卻未曾在此處見到傳國玉璽的蹤跡,想必是被人帶走了。

李晟想了想道:“方纔末將入府時只見到李亨的屍首,卻未看見李俶、李倓等人,傳國玉璽應該是被他們趁亂帶走了。”

馬璘點了點頭問道:“傳國玉璽關係重大,決不能丟失,一旦被他們帶出蘭州,再想找就難了,城北與城西兩處的伏兵都安排好了嗎?”

李晟回道:“大帥放心,伏兵已準備多時,李俶絕對插翅難飛。”

“好,隨我一同出去看看。”馬璘說完,率着麾下親兵出了府衙,往西北而去。

當馬璘率軍趕到城外時,李俶已經被攔了下來,李俶五千散軍,被以逸待勞的八千伏兵攔住,堵死在了城外的荒谷中。

此時的李俶早成驚弓之鳥,馬璘的出現給了他們一種兩面夾擊的感覺,頓時全軍上下一片混亂。

“我乃陛下親封隴右節度使馬璘,你等俱是大唐兒郎,我不欲強加屠刀,李亨已死,你等敗局已定,降者不殺,再敢負隅頑抗者,禍及親族。”馬璘看着混亂的場面,高聲吼道。

隨着馬璘的一聲怒吼,場上的局面漸漸平定了下來,這些禁軍跟着李亨父子西逃,本就心懷不滿,毫無戰意,他們如此廝殺無非就是爲了保全一條性命,如今馬璘又承諾降者不殺,這些人再無和唐軍對敵的膽氣和理由,一下子停了手。

“哐當。”

短暫的安靜後,一陣刀刃落地聲響起,其中一個士卒丟下了手中的刀,蹲在了地上。

有一便有二,很快,一連串類似的聲音響起,場中數千逃卒紛紛丟下了手中的刀,放棄了抵抗,到了最後,也就只剩下李俶、李倓、李系等一干李亨子嗣還有數十名親信依舊負隅頑抗,手中握着刀劍集於一處。

李晟一邊命人將這些降卒盡數拿下,帶到了城中,一面命兵將將李俶等人團團圍住,堵得滴水不漏。

“傳國玉璽在哪兒?”馬璘策馬來到陣前,盯着被圍住的衆人問道。

李倓倒是還有幾分骨氣,他看着橫刀立馬的馬璘,不屑道:“叛賊之臣,也配討要傳國玉璽嗎?”

馬璘笑道:“陛下受先皇遺命進京勤王,清剿叛逆,本就是受命於天,堂堂正正,何來叛賊一說。如今天下已定,百姓思安,你等爲一己私慾,攜傳國玉璽外逃,豈非該死?傳國玉璽我今日勢在必得,你等若是降了,也就罷了,若是不降,便休怪我不顧皇室體面了。”

李俶聽了馬璘的話,當即道:“傳國玉璽,唯有德者居之,李瑁篡國,憑什麼持有?”

馬璘聞言,當即不悅,正待命人上前搶奪,就在此事,被包圍的人羣中卻有一人走了出來,到了馬璘的馬前,此人正是魚朝恩。

魚朝恩道:“啓稟大帥,若是老奴能獻上玉璽,大帥可否饒老奴一命。”

李俶看着魚朝恩,當即破口正要大罵,可就在此事,馬璘也開口了。

馬璘雖不識得魚朝恩,但看他的衣着,便猜到了他的身份,馬璘道:“你若能獻上傳國玉璽,我保你不死,向陛下請命,準你告老還鄉。”

魚朝恩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他一個失了勢的宦官,在這些手握大權的邊將眼中什麼都算不上,馬璘沒必要誆騙他,有馬璘這句話他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得了馬璘的許諾,魚朝恩的眼角露出明顯的笑紋,指着李俶背後的包裹道:“傳國玉璽正在他身後的包裹中。”

“叛主狗奴,罪該萬死!”李俶惡狠狠地盯着魚朝恩,一副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的樣子。

馬璘要的只是玉璽,哪裡看得上魚朝恩的性命,他得知玉璽所在,當時揮了揮手,對身旁的李晟吩咐道:“拿下,切莫傷了玉璽。”

“諾。”李晟領命,命人上前了。

李晟生怕士卒手中的刀劍傷了玉璽,還命士卒卸去了長槍的槍尖,以棍棒敲打,攻向了被圍在正中的李俶等人。

被圍困的李俶等人手中的刀劍被前後挑落,被逼到了一個角落,最終被棍棒架住,拿了下來。

“玉璽在此,請大帥查驗。”

李晟不顧李俶的眼神,親自上前將他背後的包裹摘下,遞到了馬璘的手中。

馬璘從李晟的手中接過包裹,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果然,色澤晶潤,質地古樸的傳國玉璽正躺在其中。

馬璘道:“且先將他們關押,我親自拿回去給從常公公一觀,覈驗真假。”

馬璘此前從未見過傳國玉璽,所以分不出真假,他還特地從長安帶了一個見過傳國玉璽的內宦過來,助她辨別真僞。

馬璘離開,李晟跟上來問道:“大帥,若是這玉璽是真的,李俶他們該如何處置?”

馬璘想了想,眉宇間閃過一絲狠色,吐出了一個字:“殺!”

李晟聞言,忙道:“他們畢竟是宗室,是陛下的侄兒,若是貿然殺了恐怕引起非議呀,大帥何不報於陛下,請陛下裁斷。”

李俶曾爲皇長孫,不同旁人,若是貿然殺了,確實難以交代,恐怕還會引起朝中非議和彈劾,。

不過馬璘看了李晟一眼,堅持道:“廢太子之後生殺與否本就是新皇大忌,爲人臣子,這樣的難題豈能交由陛下,污了陛下聖名,太宗皇帝有尉遲敬德,本帥便要做陛下的尉遲敬德。此事不必多議,一應後果自有本帥一力承擔。”

第十二章 賜婚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立儲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四章 重賞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六章 中毒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九章 賑災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八章 鎖拿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六章 盧婠婠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九章 決裂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
第十二章 賜婚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立儲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四章 重賞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六章 中毒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九章 賑災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八章 鎖拿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六章 盧婠婠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九章 決裂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