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暗探

傍晚,太陽西沉,灑下陣陣霞光,爲暮色中的長安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邊。

長安城東南向,入苑坊壽王府的後花園中,一直花藤鞦韆正在園角慢慢地晃悠。

外面千般苦,在家萬般好。

此時的李瑁早已除去戎裝,換上一身柔軟的錦袍,側躺在了竹編的鞦韆椅上,閉目養神,而楊玉環則如一直粘人的小貓般蜷縮在李瑁的懷中,把玩着自己的頭髮。

“秋郎,你說我讓楊家人入京,是不是做錯了?”楊玉環躺在李瑁的懷裡,仰起頭,眼巴巴地問道。

李瑁看着她我見猶憐的模樣,心疼地抱住了她:“你爲何會這麼問?他們可是做錯了什麼事情?”

楊玉環點了點頭,憂心忡忡地回道:“長安城中有很多想要結交三姐和秋郎的官宦人家,他們沒有門路將禮物送到宮中和王府,便就轉手委託給了楊家的那些親戚。楊家的那些親戚也是膽大,竟然什麼禮物都敢收,尤其是大姐和八姐,對於外面錢財是來者不拒,他們倆進京不過月餘,收受的財物已達十多萬貫,現在外面的消息傳的很兇,我擔心這樣會損害秋郎的名聲。”

李瑁在長安無論是政名還是才名都不錯,楊玉環生怕楊家人藉着他的名聲生事。

李瑁緩緩擡起了楊玉環光潔的下頜,在她的瓊鼻上輕輕地捏了一下:“哈哈哈,我的玉環懂事了,現在竟然會擔心這些小事了?”

楊玉環拍了拍李瑁地手,一本正經地回道:“這哪裡是小事,秋郎的志向玉環是知道的,既然秋郎心懷非常之志,那便應該愛惜羽毛,不能叫楊家人給玷污了去。”

李瑁聽了楊玉環的話,笑道:“楊家人?難道你不是楊家人嗎?”

楊玉環搖了搖頭,雙眸溫柔如水:“玉環嫁給了秋郎,那玉環便是李家的兒媳,是秋郎的人,自然不會坐視他們對秋郎不利。”

李瑁聽着楊玉環的話,心裡也生出了一絲暖意,李瑁展顏一笑,感嘆道:“若是三姐也能如玉環這般明事理,那就好了。我曾同你說過,三姐讓楊家人進京的目的並不單純,現在他們還未處高位,收受官員饋禮只是小事,沒有什麼大礙,但將來他們總會有位高權重的一天,到了那個時候,那可不是狐假虎威這麼簡單了,那叫禍亂朝綱。”

“禍亂朝綱?不至於吧。”楊玉環聽了李瑁的話,猛地一驚,頓時花容失色。

在她的印象中,楊家的那些親戚只是貪了些財物,又不是李瑁這般的朝堂大員,一地方鎮,怎麼會有霍亂超綱這種說法呢?

李瑁回道:“現在他們大多還是白身,自然還不至於,但他們早晚會有爲官的時候,一旦他們做了官,他們的慾望便會急劇膨脹,勢必會有遏制不住的一天,而且以三姐的性子和野心,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楊玉環聽李瑁這麼一說,心裡頓時有些焦急,伏在李瑁的身上問道。

李瑁凝眉想了想,回道:“如今父皇獨寵三姐,三姐仗着父皇的寵愛得隴望蜀,雖晉位貴妃但仍覬覦皇后之位。三姐對後位企盼已久,絕非我們說了她便會聽的。現在我們能做的便是獨善其身,在外面需與楊家人保持距離,切不可給人一種壽王府和楊家同氣連枝的感覺。”

“好,一切都聽秋郎的。”楊玉環將臉貼在了愛郎的胸膛,輕聲地應了一聲。

李瑁看着楊玉環乖巧可人的模樣心中頓時一動,雙手又開始不老實地在她的身上游走:“玉環眼下不該關心這些事情,玉環抓緊給爲夫生個小世子纔是正事。”

——————

入苑坊的壽王府,李瑁和楊玉環小別重逢自勝新婚,在花園中耳鬢廝磨,你儂我儂,但在同爲城東的崔府中,氣氛卻比這裡要凝重上許多。

崔府的偏廳中,太子少保崔琳怒氣衝衝地端坐在木椅上,而廳下,一個男子則小心翼翼地站在其中,連大氣都不願出。

這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剛隨李瑁出征還京的隨軍書記,監察御史房渭。房渭前些日子受了李瑁地要挾,秘密拜入了壽王府門下,此刻便是奉了李瑁地命令來崔府述職。

“房渭,在你前往劍南之前,老夫對你耳提面命,交代了諸多事情。爲了方便你行事,甚至還將東宮令牌交給了你,可是你呢?你給了老夫什麼結果,劍南大捷,李瑁加官進爵,壽王一黨勢力大增,你讓老夫怎麼去跟太子交代!”已經年過六旬的崔琳白鬚倒豎,乾枯如樹節地手指指着房渭,唾面喝問道。

房渭是李瑁準備安插在太子黨中的一枚棋子,既然已經有了這個想法,房渭來之前自然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的。

房渭臉上露出滿滿的惶恐之色,躬身道:“少保大人明鑑,劍南之事非是下官不爲,而是下官無能爲力。自打下官出了長安後,李瑁便以護衛爲名,派遣了幾個軍士一直監視我,片刻不停,晝夜不分,下官的營帳連只蒼蠅都飛不出去,又如何能和外面通風報信呢。”

“哼!”

崔琳重重地哼了一聲:“如此說來倒是老夫的不對嘍?”

房渭忙否認道:“下官並非此意,只是下官實在是能力有限,辜負了少保大人的信任。”

房渭左右不過是一名文官,腰不能背,肩不能抗的,要他在萬軍叢中將消息傳出確實不易。

事情已成定局,崔琳再怎麼追究也於事無補,於是崔琳不耐煩地擺了擺手,對房渭道:“好了,劍南之事已然如此,老夫縱然責備你也挽不回過失,你便先回去吧,只不過劍南之事你不得再向任何人提起,要永遠地爛在肚子裡,知道嗎?。”

“少保大人之命下官明白,下官告退。”

原本房渭就是奉李瑁之命前來,原本還擔心被崔琳看穿,爲自己帶了困擾,不過好在崔琳相信了自己的話,房渭悄悄地舒了口氣,便告辭離開了。

房渭前腳剛走,便有一個女子從偏廳的側門轉了出來,走到了偏廳中,原本房渭站的那個位子。

女子約莫三十出頭的年紀,腰間懸着一把窄式的長劍,姿容妍麗,身材勻稱高挑,舉手投足帶着一絲成熟的韻味,若是李瑁在此,他想必能認出這個女子的身份,這個女子正是數月前李瑁專程去梨園拜訪的公孫大娘。

“你覺得他的話有幾分可信?”光線灰暗的偏廳中,崔琳端起手邊的香茶輕輕地啜了一口。

公孫大娘恭敬地拱手回道:“至少有三成,按照下面的人回報,奴婢安插在鬆洲城中,負責和房渭接頭的人確實是莫名失蹤了,到了現在還未尋得,想必是早已被李瑁秘密處理掉了。”

“三成,三成有什麼用!”崔琳頓時臉色大變,指着公孫大娘那張嬌麗的臉蛋重重地呵斥了一聲。

“老太公容稟,自打李瑁入了鬆洲後,鬆洲城便城門緊閉,不允許任何人進出,除了奴婢早些安插在城中的人外,任何人都混不進去,奴婢實在束手無策。”

“束手無策,什麼叫束手無策。你本是我崔氏一個尋常的童奴,崔氏花了這麼大的功夫培養你,教你習舞練劍,爲你鼓譟聲勢,讓你成爲大唐首屈一指的樂舞大家,你就是這樣報答崔氏的嗎?”

原來這公孫大娘本是崔家家奴,因爲自幼便擅樂舞,便被崔琳挑了出來着重訓練,公孫大娘十年苦學,後來靠着自身的技藝和崔家暗地裡的幫助,成爲了大唐首屈一指的樂舞名家,尤以劍舞名揚於世。

在公孫大娘成名後,崔家便趁着公孫大娘爲青樓樂坊和權貴人家教授樂妓的機會,不知不覺地在各府中安插眼線,打探消息,成爲了崔氏獲取各方消息的重要來源。

這一次,本是公孫大娘負責安排人手與房渭接頭,方便外傳消息的,但後來因爲李瑁囑咐了武彥平徹夜監視,公孫大娘安插在鬆洲的眼線被李瑁拔了去,這纔有了崔琳方纔的喝罵。

崔琳一邊說着,情緒越發的激動,拿起手中的青瓷茶碗就重重地摔在了公孫大娘的腳邊。

“砰!”一聲脆響,茶杯碎裂,破碎的瓷片往四面迸射,好巧不巧,其中一片便射到了公孫大娘的手背,劃破了雪白的皮膚,流出汩汩鮮血。

崔琳平日裡在崔家積威甚重,此時他又正在怒口,沒有他的准許公孫大娘連傷口都不敢自行包紮。

坐在上首的崔琳對公孫大娘的傷口也如同沒有看到一般,絲毫不顧,只是又對她吩咐道:“壽王在朝中的勢力已經越發的了得,將來他的威脅也會越來越大,老夫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一定要給我安插眼線進入壽王府,監視王府衆人的舉動。”

“諾。”公孫大娘忍着手上的疼痛和心裡的苦澀,躬身回道。

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八章 返程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六章 鳳棲梧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九章 城破第六章 請帖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二章 神箭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五章 出關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一章 勸進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五章 再遇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五章 再遇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章 阻撓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九章 春獵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
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八章 返程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六章 鳳棲梧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九章 城破第六章 請帖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二章 神箭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五章 出關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一章 勸進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五章 再遇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五章 再遇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章 阻撓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九章 春獵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