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皇后密會

從紫宸殿出來,時間已經將近午時李瑁走在筆直寬敞的御道上,看着陽光下熠熠生輝,閃爍着金色光芒的含光殿殿頂,心中雖無太大波瀾,但也不免唏噓。

今日奏對可謂有驚無險,一切盡在李瑁掌握之中,但卻也給李瑁提了個醒,李隆基對方鎮已經不像以前那般放心了,李隆基詢問李瑁李儀之事便是明證。

不過如今在長安的這個李儀並非真正的李儀,李瑁爲了以防萬一,他將李儀留在劍南,由武雲孃親自來撫養,而他帶進長安的卻是高適的三子。

李瑁走在龍尾道上想着方纔發生的事情,心裡還不禁覺得有些忐忑,就在他思慮萬全之策的時候,一個身着女官服侍的女子卻突然出現在了李瑁的面前。

“奴婢尚宮局素秋參見靖王殿下。”女子走到李瑁地身邊跪拜道。

李瑁看着跪在眼前的素秋,自然知道她的身份,只是自己以往雖與她打過交道,但她畢竟是楊玉瑤的人,自打李瑁和楊玉瑤鬧掰後,李瑁便有日子沒見過她了。

“起來吧,你是皇后身邊的紅人,怎麼今日有空來見本王?”李瑁擡了擡手問道。

素秋恭敬地回道:“奴婢正是奉娘娘之命來尋殿下。”

李瑁聽到素秋尋他竟是奉了楊玉瑤的命令,李瑁不禁覺得奇怪,於是問道:“皇后娘娘派你來尋本王作甚?”

素秋指着御道東面的少陽院對李瑁道:“娘娘正在少陽院相侯,還望殿下一面。”

李瑁聽到素秋的話,皺了皺眉道:“皇后娘娘和本王早就少了往來,今日突然召見所爲何事?”

素秋回道:“娘娘的事情豈會告訴奴婢,還望殿下和奴婢同去,娘娘說了,此事關係重大,殿下去了絕不會後悔。”

前段時間不久,李瑁剛剛擺了楊玉瑤一道,李瑁此事自然是不願見楊玉瑤的,但楊玉瑤既然已經這麼說了,李瑁倒是不得不去見見了,畢竟楊玉瑤要助李瑁成事或許不易,但若是一門心思要壞李瑁地事情,倒也不是什麼難事。

“前面帶路。”李瑁對素秋吩咐了一聲,跟着素秋走向了少陽院。

少陽院位於含元殿南,緊鄰翰林院和門下省,本爲皇長子少年時居所,玄宗朝因爲皇長子李琮早已成年,而且太子已定,所以少陽院便成了年幼的英王李珺的居所,不過如今李珺年幼,故而暫時還跟着楊玉瑤住在紫蘭殿中,待到大些之後再搬入少陽院。

少陽院雖然不比東宮,但畢竟在大明宮內,這也足見恩寵了。

李瑁跟着素秋進了少陽院,直接到了少陽院的內殿,而楊玉瑤正抱着小李珺在內殿中等候。

素秋引着李瑁入了內殿便徑直離去了,只留下李瑁和抱着李珺的楊玉瑤在殿中。

“臣李瑁,拜見皇后娘娘。”李瑁雖貴爲親王,但在皇后楊玉瑤面前仍舊爲臣,於是李瑁俯身拜道。

楊玉瑤見李瑁一副一本正經的模樣,不禁笑道:“你我關係不同尋常,你又何必如此客氣。”

自打楊玉瑤封后之後,李瑁便開始刻意與他疏遠關係,李瑁聽楊玉瑤這麼說,忙道:“往事不堪回首,娘娘何必在舊事重提,徒惹心煩呢。”

楊玉瑤看着李瑁地模樣,顯然是一副故意疏遠的樣子,於是低頭看着李珺笑道:“靖王和本宮往事不堪回首,難道連珺兒也不想認了嗎?”

李瑁聽到楊玉瑤這麼說,心中猛地一顫,雙眼死死地盯着楊玉瑤問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楊玉瑤並未回答李瑁的話,而是直接將李珺送到了李瑁地手中,問道:“你看着珺兒,你不覺得他和你的眉目極像嗎?”

如今的李珺已經兩歲,眉目已經基本清楚,李瑁接過李珺,低頭看了一眼,李珺的眉目模樣確實和李瑁酷似,幾乎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

不過李瑁本就和年輕時的李隆基頗有幾分神似,李珺又和李瑁長得相像,單憑這一點又能說明什麼問題?

楊玉瑤見李瑁看着李珺不說話,心中已經猜到了李瑁地想法,於是道:“你不必懷疑,珺兒是我的孩子,我是珺兒的阿孃,珺兒的阿爹是誰我比任何人都清楚。”

楊玉瑤已經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瑁也不能在反駁什麼,只是問道:“既然你如此肯定,爲何到了今日才告訴我。”

楊玉瑤毫不掩飾地回道:“因爲珺兒現在需要你,需要他的阿爹幫他登上皇位。”

楊玉瑤近來的日子並不好過,楊國忠和安祿山相鬥叫楊玉瑤傷透了腦筋。她漸漸地對才能平庸的楊國忠失去了耐心,她想要找一個她自己真正滿意的盟友,而這個人無疑便是李瑁。

不過李瑁似乎並不想買楊玉瑤的賬,李瑁冷笑道:“皇位?珺兒不過是一個兩歲小兒,他哪裡知道什麼叫皇位,說破了天,還不是你自己的意思?”

楊玉瑤道:“就是是又有何不可,只要你能扶珺兒上位,我便是大唐的皇太后,你便是大唐的攝政親王,你我聯手,這大唐還不是你我說了算嗎?皇帝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一天差過一天,也不知還有幾年活頭,若是你我再不聯手出掉李亨,就來不及了。”

楊玉瑤的話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李瑁卻和她不是一路人。

如今的大唐積重難返,沉痾已久,想要避免大唐走原來的老路,唯一能挽救大唐的只有雄主登位,軍行天下,以雷霆手段掃除弊病,廢節度,覆軍府,方能奏效,而這一切絕不是一個有實無名的攝政王所能做到的。

李瑁想要醫治大唐區區一個攝政王根本不足夠,他需要更高的權位和絕對的名義——大唐的皇帝。

無論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野心,爲了天策府一脈能夠登頂朝堂,還是爲了挽江山於即倒,李瑁都只有一個選擇,跨過他身邊的每一個對手,登上大唐的皇位。

李瑁想也不想地拒絕道:“道不同不相爲謀,皇后之言恕在下無法苟同,皇后若無其他要事,在下告退了。”

李瑁輕輕捏了捏李珺的臉頰,將他交到了楊玉玉瑤的手中,接着躬身離去了。

楊玉瑤看了李瑁毅然離去的背影,氣急敗壞地跺了跺腳,恨恨道:“難道沒有你本宮就不能成功了嗎?李瑁你給本宮等着,本宮總有一天讓你跪在本宮的腳下求饒!”

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章 決策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九章 密謀第一章 面聖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五章 立儲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九章 密謀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九章 春獵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四十章 建佛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紛爭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四章 徵前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章 暗探第十四章 請戰第九章 論戰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四章 交易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六章 請帖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八章 設計
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章 決策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九章 密謀第一章 面聖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五章 立儲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九章 密謀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九章 春獵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四十章 建佛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紛爭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四章 徵前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章 暗探第十四章 請戰第九章 論戰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四章 交易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六章 請帖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八章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