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暗流

李亨將什麼都想的周全,從故意拔高郭子儀的封賞,再到拉攏郭子儀,挑起天策府與朔方鎮的不和,甚至,李亨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將李瑁奏摺中所請盡數答應,爲的就是能夠將郭子儀徹底綁在自己那邊,但李亨恰恰卻最關鍵的可能——郭子儀拒封。

當李亨在長安接到郭子儀拒封的消息後,氣地險些昏了過去。

郭子儀先是攜其子奔赴洛陽,而後拒絕接受李亨驃騎大將軍的封賞,將冊封的奏摺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傻子都知道郭子儀在兩者間靠向了誰,這對李亨的威望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爲此李亨在宮中大發雷霆,但他還不知,其實一場更大的風暴已經在大明宮中醞釀。

自打李隆基昏厥後,朝政大權一分爲二,由監國太子李亨和輔政親王李瑁二者瓜分,朝中上下也被徹底清洗了一邊,換上了太子黨的心腹,平日裡往紫宸殿來回奔波的大臣自然就跑向了東宮。

自打今年入了冬,大明宮一改往年的熱鬧,變得異常的冷清,且不論進宮的各方權貴,就連來往的宮娥都顯得稀疏了許多。

如今的大明宮本就成了冷竈子,除去日常來紫蘭殿暖閣探視李隆基的皇子、公主外,幾乎見不着其他的京中權貴,太子李亨倒是常來,但也大多是做做樣子,更多的時候只是進個殿門,甚至連李隆基休養的內殿都很少涉足。

皇后楊玉瑤本想着眼下的局面也就是如此了,只能等到李瑁徹底平定了關東,而後入主長安,她們等同被軟禁的局面纔會破解,但就在今日的晨間,情況卻突然出現了轉機,因爲日夜伺候在李隆基身旁的婢女突然趕來告訴楊玉瑤,李隆基醒了。

楊玉瑤本在內室梳妝,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物什,趕往了殿內的暖閣。

在李瑁進京前,李隆基可是她全部的依靠,只要李隆基醒了,她便能夠重新成爲那個母儀天下的皇后,而不是如現在這般困坐宮中。

可當楊玉瑤得到消息,一路趕到暖閣後,楊玉瑤覺得頗爲失望,李隆基說是醒了,其實也只是稍稍恢復了神志,能夠說些話罷了,李隆基的身子依舊癱睡在牀上,動彈不得想必是中毒留下的遺症。

“娘子,眼下關外的戰局如何了,安祿山可有攻入潼關?”李隆基方一看到楊玉瑤,便開口問道。

楊玉瑤雖然心中有些失望,但還是如實回道:“三郎,如今潼關尚在大唐手中,哥舒翰大敗後,靖王自宛城北上,與安祿山決於奕川,靖王大勝,已經重奪洛陽,而安祿山已經退回河北了。”

李隆基聽了楊玉瑤的話,眼睛裡閃過一絲異色,也不知是喜是憂。

過了半晌李隆基才悠悠嘆道:“靖王立此大功,恐怕再想彈壓就難上加難了。”

李隆基諸子,要說他他最爲忌憚的便是靖王李瑁了,早年他爲了壓制太子李亨,大力扶持靖王,不惜打破陳規,準李瑁以親王身份實領劍南鎮,但到了如今,似乎早就開始尾大不掉了。

李瑁本就威望極高,在長安城內也頗有呼聲,如今李瑁又光復東都,擊敗了安祿山,聲望必將達到一個頂點,甚至蓋過他這個損兵失土的皇帝。

шшш _тt kán _c o

李隆基費力地四處看了看,似乎沒有看到高力士的身影,高力士對他忠心耿耿,絕不會置他不顧,於是問道:“高力士呢?”

這時,楊玉瑤臉上露出了一絲哀色,嘆道:“大將軍被太子困於宮外,入不得宮。”

高力士在皇宮待了數十年,心腹無數,李亨爲防高力士溝通內外,於是將高力士軟禁於興寧坊的宅子中,寸步難出。

“什麼!這是爲何?”李隆基驚訝地問道。

楊玉瑤眼角不禁地流出兩行清淚,道:“太子何止是軟禁大將軍,他還縱然禁軍逼宮。”

李隆基聞言大驚,輕呼道:“太子他何來的這等膽量?”

這逼宮軟禁之事,若說是殺伐果斷的李瑁做出來的,李隆基倒還覺得可能,但在他眼中,李亨一向溫和軟懦,如何能做的出這等事情?

楊玉瑤見李隆基詫異,於是便哭着將李亨示意陳玄禮逼宮之事哭訴了出來。

李隆基聽完楊玉瑤的話,一下子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李亨爲了權勢竟然如此大膽。

李隆基聽到此事固然大怒,只是他不知,其實李亨如此,也是被逼無奈,多半還是拜他所賜。

李亨雖爲太子,但卻不得重視,上面有父皇相壓,每日將他看得死死的,下面以李瑁爲首的皇子們又咄咄逼人,對他的東宮之位虎視眈眈,與此同時,皇后也視他爲眼中釘,一心想要除掉他,用李珺取而代之。

他眼下如此作爲,也是被逼無奈,只是自保之舉罷了。

畢竟縱覽大唐至今,有那個皇子從太子之位上被拉了下來,還能全身而退的?

“逆子!都是逆子!”李隆基聽到了楊玉瑤的話,虛弱地恨聲道。

李隆基中毒,險些喪命,而就在他昏迷的這段時間,兩個皇子一個在長安監國,一個在洛陽輔政,將他的權力瓜分地一乾二淨。

“三郎,眼下太子收攏禁軍,我們該當如何?”楊玉瑤已經沒了注意,如今李隆基醒來,只能求助李隆基了。

如今的形勢,縱然是李隆基也覺得極爲棘手。

若是他身體康健倒也罷了,可如今他癱倒在牀,也不知何時才能下地,他連紫蘭殿都出不去,如何重奪大權?

李隆基凝眉沉思了許久,自知李亨已經將臉撕破,絕不會甘願讓權。

李隆基也絕不能讓李亨知道,他已經甦醒了,否則李亨必會對付他,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故技重施,再給他的藥食中下毒?

李亨和李瑁有殺機,高力士又入不得宮,陳玄禮也不值得相信,李隆基的局勢不容樂觀,他只能借力打力。

李隆基斟酌了許久,終於想出了一條驅虎吞狼之計:設法對外傳出消息,許以太子之位,密令靖王李瑁進京勤王,而後李隆基伺機而動,坐收漁利。

天家無情,權力從來亂人心智,本該是父子至親的三人,爲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勢和皇位,各自玩起了勾心鬥角的把戲。

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七章 閿鄉城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五章 退封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章 籌糧第九章 封后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九章 決裂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一章 面聖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四章 徵前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章 結盟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三章 心機第八章 瑛娘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五章 紛爭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十二章 斬將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入宮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章 請封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章 稱帝第八章 議政第二章 神箭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
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七章 閿鄉城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五章 退封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章 籌糧第九章 封后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九章 決裂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一章 面聖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四章 徵前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章 結盟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三章 心機第八章 瑛娘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五章 紛爭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十二章 斬將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入宮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章 請封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章 稱帝第八章 議政第二章 神箭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