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結盟

“壽王殿下果然不負長安玉郎之名,知禮受節的很,只是平白撩撥戲弄了我,倒叫我好生難堪,莫非在你壽王眼中,我楊玉瑤便是這樣的下賤女人嗎?”楊玉瑤一邊整理着被李瑁折騰地凌亂的衣領,一邊瞪了李瑁一眼,口中怨怪起來。

李瑁被楊玉瑤這麼一說,又看了看楊玉瑤衣衫不整的狼狽樣子,臉頰竟有些微紅。

李瑁連忙上前賠罪道:“李瑁能得三姐如此垂青,何其幸也。只是今日這亭中簡陋,環境不佳,李瑁生怕委屈了三姐,這才強忍作罷,還請三姐勿怪。”

楊玉瑤聽了李瑁地解釋輕輕哼了一聲一臉的委屈:“亭中簡陋,說的好聽,恐怕你心裡是在嫌棄我吧,也對,我比玉環大上三歲,自然比不得玉環年輕貌美,你嫌棄我老也是應該的。”

說完,楊玉瑤上前輕輕拍了下李瑁地胸口,作勢便要離開。

楊玉瑤深的李隆基恩寵,是他在宮中最大的助力,楊玉瑤想要幫他成事也許不易,但若想壞了他的事情卻是易如反掌,李瑁絕不能由他負氣離開。

李瑁連忙伸手抓住她的手腕,將她一把拉了回來,不給她商量的空間,緊緊地按在懷裡。

“我對三姐說的話每一個字都出自真心,發於肺腑,三姐爲何不信,難道非要我把心剖開來給三姐瞧嗎?”李瑁與她的身體緊緊地貼在一起,耳語道。

楊玉瑤料到李瑁會留住她,但沒想到竟會是這種方式,被李瑁按在懷裡的一瞬間,楊玉瑤的心快跳到了嗓子眼。

李隆基雖然對她很是寵愛,但畢竟是個年過六旬的老人,無論是身體還是相貌,都遠遠不如李瑁來的英俊挺拔。

楊玉瑤伏在李瑁地結實的胸膛,感覺一股年輕男子的陽剛之氣撲面而來,彷彿要將自己緊緊包裹,讓自己沉醉,不自覺心神盪漾了起來,這種曼妙的感覺是李隆基從來不曾給過她的。

楊玉瑤不自覺地伸出手摟住李瑁地腰,小聲道:“你若要我相信卻也不難。我曾見過你爲玉環寫的清平調,我要你也爲我寫一首,你可願意?”

“提詩贈佳人,李瑁求之不得。只是這裡沒有筆墨,恐怕不太方便。”李瑁雖然摸不清楊玉瑤的心思,但贈詩乃是文士風流,倒也沒什麼大礙,不怕她攀扯什麼。

“承香殿中自有筆墨,你隨我來書房便是。”楊玉瑤見李瑁答應了下來,面容欣喜地帶着李瑁往承香殿的書房走去。

因爲李隆基寵愛楊玉瑤,常常留宿承香殿,所以在承歡殿中還專門另闢了一處書房,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

書房中,李瑁端坐在書案前,閉目思索了片刻,腦海中忽然浮現起楊玉瑤方纔在小亭中倚欄聽曲的模樣。

“有了。”李瑁嘴角掛上了一絲笑意,提起湖筆,重重地蘸了下硯臺上濃墨,便要在白紙上提詩。

“等等。”李瑁還沒來得及下筆,便被楊玉瑤打斷了。

只見楊玉瑤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一卷紅綢,對李瑁道:“白紙易破,不要提在紙上,提在這個上面,可以嗎?”

“自無不可。”

李瑁伸手接過楊玉環手中的紅綢,輕輕地撫摸了一下,只覺得入手光滑,想必是宮中的貢品,倒也未曾多想。

可當他將紅綢慢慢展開後,卻整個人都愣在了當場。這哪是什麼紅綢?分明就是一件女子的貼身肚兜。

這肚兜上還用綵線繡了兩隻戲水鴛鴦的圖案,而鴛鴦旁金線繡上的署名不是別人,正是楊玉瑤三個字,這肚兜想必是她的手筆了。

“三姐,這是何意?”李瑁指着肚兜,不解地問道。

楊玉瑤美目顧盼,看着李瑁,嫣然笑道:“當然是讓你提詩呀,你方纔不是願意將心都剖給我看嗎?難道現在讓你提個字都不願意嗎?”

這一刻,李瑁看着眼前鮮紅的肚兜,終於明白楊玉瑤求詩的用意了。

女子肚兜上的詩豈是隨便就能提的?李瑁若是真的在這個肚兜上提了詩,那便等於是將挾制自己的把柄拱手送給了楊玉瑤,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可若是不提,李瑁今日必然會開罪楊玉瑤。他既然有爭位的想法,那便不能開罪寵冠後宮的楊玉瑤。

進不能,退亦不能。

就在李瑁騎虎難下之時,李瑁靈光一閃,忽然有了一個想法。

李瑁笑吟吟地看着楊玉瑤,執筆問道:“能爲三姐題詩,李瑁怎麼會不願意呢,只是李瑁有一個小小的請求,不知三姐可否答應。”

“說來聽聽。”楊玉瑤回道。

“待會我將詩題好之後,三姐能否將着裡衣予我一半。我將它帶回去每日睹物思人,也好解思念之苦。”李瑁微笑地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回覆。

這下子,輪到楊玉瑤爲難了。

一件肚兜沒有什麼,一首詩也沒有什麼,可當一首詩題在一件肚兜上,那便是能夠定人生死的利器了。

思考着李瑁的話,楊玉瑤的思維快速地轉動起來。

李隆基既然有意栽培李瑁制衡李亨,那麼將來勢必會在朝堂上對他大力幫扶,李瑁在朝堂上營建黨羽幾乎是必然的。

她是李瑁的三姐,天生的一家人,李瑁和她的關係與其他皇子不同,李瑁的勢力壯大,楊玉瑤自然樂見其成。

當今皇子雖多,但只有李瑁與她最爲親密,能與她真正一心。

將來若是李瑁繼位,於親於情,於公於私,都不會虧待了她。

想到這些,楊玉瑤掩嘴一笑,挪到李瑁的身邊,抱着李瑁的手臂,輕輕地靠在了他的肩膀上:“你想要什麼,我知道,我想要什麼,你也知道。你既是外戚又是皇子,我們兩本就是拴在一起的。三姐今日將着要命的東西贈給了你,你以後可不能負我。”

明明是互換信物的話,也被楊玉瑤說的這般撩人,彷彿情人私奔一般。

“三姐盛情,李瑁此生不敢忘卻。”李瑁一邊說着,一邊在肚兜的鴛鴦旁提筆下墨。

清平調: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使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承香亭北倚闌干。

楊玉瑤靠在李瑁的身旁,看着一個個行楷鐵畫銀鉤,浮於眼前,臉上笑意愈濃。

李瑁所寫,分明就是方纔小亭裡的場景,詩中以名花、春風爲襯,極言楊玉瑤傾國之色。只不過這名花寫的是楊玉瑤,這君王又該是誰?

是李隆基,亦或是他自己?

楊玉瑤雖然不問,但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李瑁一詩提完,輕輕將筆擱下。過了片刻,待到墨跡晾乾,李瑁拿起肚兜,將它從中間撕開,一份爲二。

“今日之後,你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李瑁如同遞交盟書一般,將其中的一片鄭重地遞給了楊玉瑤。

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章 胡兒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十章 建佛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五章 離間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四章 贈禮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十一章 責罰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八章 起兵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章 胡兒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三章 暗探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一章 勸進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九章 高仙芝第六章 請帖第十章 逐鹿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
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章 胡兒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十章 建佛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五章 離間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四章 贈禮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十一章 責罰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八章 起兵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章 胡兒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三章 暗探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一章 勸進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九章 高仙芝第六章 請帖第十章 逐鹿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