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

在成都的城西集市,分佈這成都城近半數的糧油買賣生意,在成都最大的米鋪前,前來購糧的百姓早已排成了長龍。

眼看寒冬將至,新年也剩不了幾個月了,成都的百姓紛紛取出家中餘財,準備多多少少存些餘糧在家,免得糧價再次飛漲。

就在米鋪門前排着的人流外,有一箇中年男子手中提着兩貫錢,探頭探腦地看了看四周,確定了周圍的情況後小心地混了進去。

“唉?張業,譙家這是給你漲工錢了嗎?怎的財大氣粗地提着兩貫錢出來買米?”身旁的這個人見來人是的提錢買米的張業,發現一貫沒有什麼餘財的張業反常地拿了兩貫錢出來買米,好奇地問道。

張業伸着脖子看了看四周,也不知他在躲着什麼。

張業見四周沒有他要躲避的人,於是靠在那人的耳邊,彷彿在講着什麼重大秘密一樣鬼鬼祟祟地回道:“王旭,你恐怕還不知道糧價飛漲的原因吧。”

王旭見張業這幅神情,似乎當真知道什麼內情,於是忙道:“我的確不知,你在譙家做工,想必看到的比我們多寫,你可是知道什麼東西,快給說道說道。”

譙家在成都百姓的眼中就是消息靈通的所在,張業在譙家做工,必然是聽到了什麼風吹草動纔會如此。

張業對王旭神秘道:“我只告訴你一人,你可不能外傳,不然被我家主人知道了,我是要吃主人家掛落的。”

“那是一定,那是一定。”王旭連連點頭道。

張業壓低了聲音,對王旭耳語道:“我聽說呀,靖王殿下奉旨南下賑災,帶了無數錢糧過來,結果靖王殿下手下的官員將賑災的錢糧貪墨了大半,如今錢糧短缺,遠遠不足,靖王殿下已經無糧可用了。靖王爲了解決這個困局,已經準備在成都各戶人家大肆籌糧,每戶人家至少要出三鬥,能多不能少。你算算你家的餘糧是否夠繳納的。”

王旭搖了搖頭道:“哪能夠啊,我家的餘糧加起來統共就三鬥上下,交了出去妻兒吃什麼。”

張業拍了拍王旭的肩膀,若有深意道:“靖王天天大魚大肉的,哪管咱們這些老百姓吃什麼,餓不餓。照我看啊,靖王徵糧已成定局,咱們左右不了的。我們還是趁着現在糧食還吃得起,趕緊多買些存起來吧。”

張業的話讓王旭一下子沉默了下來,百姓不關心什麼天下大事,也不關心什麼皇位之爭,他們關心的就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關心妻兒是不是能夠溫飽。

王旭聽了張業的“分析”,恨恨道:“官員貪墨,憑什麼叫我們百姓承擔,這靖王原也是個糊塗蟲!”

王旭說完,重重地跺了跺腳,準備回家拿錢多買些糧食備着了。

畢竟隆冬將至,現在不買,以後的糧價只會越來越高。

張業看着王旭離去的身影,嘴角掛起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他的任務算是完成一半了。

王旭的娘們兒是十里八坊有名的快嘴巴,王旭肯定會把消息跟她說,她知道了,等於小半個成都都知道了。

張業掂了掂手中的兩貫賞錢,也不買米了,徑直便回了家。

張業的情況絕不是個例,在同一天,在成都城的各大米鋪的角落,都有相類似的場景上演,很快,靖王李瑁欲在成都各戶強行徵糧的消息便傳開了。

————————

成都,劍南節度府的書房。

李瑁和李泌正分別手持黑白兩字在一方棋盤前相對而坐,李瑁行黑子,眉頭緊鎖地盯着棋盤,顯然是處於劣勢,正在苦思應對之策。

“殿下此局是否可解,若是不可解殿下可就是輸了。”李泌見李瑁執子遲遲不落,於是對李瑁笑道。

“解,當然能解,你讓本王細細想想,一定可以破了你的圍困之局。”李瑁聽李泌這麼問,連忙回道。

李泌棋藝精深,比起李瑁高了甚至不止一個檔次,每次李瑁和李泌手談,李瑁也總是輸多贏少,往往從一開始便落於下風,今日難得有一個還不錯的開端,豈會願意隨便認輸?

李瑁的性子李泌也是知曉的,李瑁一向不服輸,李泌笑着攤了攤手道:“殿下繼續。”

就在李瑁繼續思索的時候,李瑁的長史高適卻突然敲門走了進來。

“咦?達夫來了,來得正好,快來幫本王看看這步棋該怎麼走。”高適也是棋道高手,李瑁見高適入內,便連忙喚道。

不過高適卻連忙擺了擺手道:“臣有要事稟告,恐怕是無心下棋了。”

李瑁問道:“何事這般緊急,竟叫你親自跑一趟。”

高適回道:“外面不知怎麼傳出的消息,說殿下爲了補上熟悉賑災的糧食短缺,準備在成都各戶中徵糧,每戶所出不得低於三鬥,現在外面鬧得沸沸揚揚,糧價又是一輪飛漲,再這樣下去恐怕失態越發嚴重啊。”

李瑁似乎早就知道此事似的,和一旁的李泌相視着點了點頭道:“譙爲周已經坐不住了,沒想到他的動作竟然這麼快。”

李泌笑着回道:“譙氏是蜀中的地頭蛇,名望和實力俱佳,想要造些謠言自然是簡單地很。”

高適見李瑁似乎早有應對之策,於是問道:“殿下以爲此事該當如何,是否需要臣組織人手平息調查此事?”

李瑁搖了搖頭道:“不必,此事就任由他們去說道好了,你遣人秘密查明傳謠之人便可,不得打草驚蛇。”

高適聽了李瑁的話不解地問道:“此事有礙於殿下名望,難道就不加制止嗎?”

李瑁顯然是要立足於劍南發展的,而成都是劍南的心臟,若是李瑁在成都的名聲壞了,這對李瑁來說的確是件麻煩事,作爲靖王府長史,高適自然要設身處地地爲李瑁着想。

不過李瑁卻自信地笑道:“清者自清,本王的名望還輪不到他們來玷污,放心吧,他們這是在給他們自己挖墳,他們蹦躂不了幾天了。”

李瑁低頭看着面前的期盼,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

眼前的小棋他雖然暫時未能破解,但成都這盤大棋他早已是成竹在胸了。

作者的話:

近期很多人反應謹言的更新問題,謹言承認,更新確實是個問題,實在是不給力。

不過謹言希望大家也可以體諒一下,工作,陪女朋友,還有創作,三者之間的平衡很難掌握,對謹言來說都很重要。在這裡謹言給大家道個歉吧。

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一章 水淹第九章 封后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紛爭第六章 請帖第十六章 大捷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一章 激將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章 請封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六章 遣回
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一章 水淹第九章 封后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紛爭第六章 請帖第十六章 大捷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一章 激將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章 請封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六章 遣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