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李林甫

出了終南山石砭峪,一路北走,便看到了一條平坦的官道,寬達十餘米,筆直地直通長安城明德門。

時間剛過辰時,正是入城人流最盛的時候,寬闊的道路兩旁,熙熙攘攘的人羣來回穿梭,如織錦繡。

路邊的樹蔭下,大大小小地擺放着許多茶攤酒鋪,老闆在鋪子邊忙活着,接待着來往的旅客,老闆娘則坐在鋪子裡沖茶濾酒,一邊管束着孩子,一邊照看着買賣。

這時忙着進出長安城的大多是些趕東西兩市市集的買賣人,大家已經趕了一早上的路,到了長安門口,大多都會拖住有些疲憊的身子,到鋪子裡喝兩口粗茶,品一碗濁酒,小小地歇上片刻,便繼續趕路。

在官道上行色匆匆的衆人中,倒有一雙男女顯得格外不同。

男的一身錦袍玄衣,面容俊俏,脣紅齒白,悠悠然地在官道上閒逛,左瞧右看,彷彿有着說不出意趣。

而女的則是梳着一副侍婢特有的雙丫髻,面容嬌俏可人,生怕走丟了似得,一步不落地跟在年輕男子的身後。

只是看那侍婢的衣着俱是綾羅綢緞,周身的裝飾也都是珠玉之類,竟是比一般的主人家穿的都要華麗,想必也是出於大貴之家。

“公子,這裡距離府中尚遠,您還是坐上馬車,免得累着了身子。”紫竹回頭瞥了眼不遠處跟着的武彥平和馬車,勸道。

“我閒着無聊,想隨便走走,你若是累了便回馬車上休息,不必管我。”李瑁輕輕拍了拍紫竹的手,笑道。

“紫竹不累,紫竹只是心疼公子,怕公子累了。”紫竹連忙把頭搖地跟撥浪鼓似的。

紫竹知道,自家殿下身份尊貴,可不是誰都能被他帶出來的散心的,這是一種信任和依賴,她可不願隨便辜負。

看着紫竹緊張的樣子,李瑁不禁笑了出來。

“你步子小,走的慢,快拉着我的衣袖,可別走丟了。”李瑁伸出自己的右臂,放在了紫竹的手邊。

紫竹瞪大了眼睛,不敢思議地看着李瑁,消化了許久,這才小心地看了看四周,懦懦地伸出了自己的手,拉住了李瑁的衣袖。

紫竹跟在李瑁的身後,看着李瑁的側臉,心裡樂開了花。今日,殿下待她似乎與以往大不相同了,非但親切,還溫柔了許多。

兩人又慢慢走了片刻,在距離明德門還一里有餘的地方,一名灰衣男子忽然出現在了李瑁的身前,擋住了李瑁的去路。

“殿下,我家相爺特來拜會,還請移步一見。”灰衣男子走到李瑁的身邊,低聲道。

“我家公子不喜歡生人靠近,還請閣下退下。”李瑁還未及開口,後面的武彥平已經大步衝了上來,用自己的身體擋在了李瑁的身前。

前來通秉的灰衣男子見產生了誤會,連忙解釋道:“小的奉了相爺之命前來,並無惡意,還請勿怪。”

相爺?

李瑁看了看灰衣男子的裝扮,問道:“可是李右相?”

這長安城官吏雖多,但能成爲相爺的恐怕只有右相李林甫了,至於左相牛仙客,那不過是李林甫豢養的一隻應聲蟲罷了。

“正是。”灰衣男子恭敬地呈了一件事物,正是一方燙金拜帖。

“李相現在何處。”李瑁看了看拜帖,確是李林甫無疑。

灰衣男子指了指前方樹蔭下的一處茶棚:“我在相爺已經在那邊恭候多時了,還請殿下隨小人前去。”

李瑁隨眼望去,只見空曠的茶棚中,一個布衣男子正獨坐在一處角落,背對着他們,獨自飲茶。

“公子,這裡人多眼雜,我們還是小心爲上。”紫竹心繫李瑁安危,緊緊地拉着李瑁的衣袖。

李瑁看着茶棚中男子的背影,卻與李林甫極爲相似,又捏了捏手中的拜帖,在心中暗自想到:“李林甫貴爲右相,爲何會選在這個時候,這個地點和自己見面,難不成是爲了冊封太子的事情?”

武惠妃在世時,李林甫爲了獲得武惠妃的支持,曾不止一次地請求冊封李瑁爲太子,重傷李亨,恐怕李亨冊封爲太子的事情已經讓他感覺到危險了。

李瑁在心中細細權衡了片刻,拍了拍紫竹的手,低聲道:“李相找我想必是有要事,你去後面的馬車裡等我,我稍後便回。”

說完,便徑直走向了不遠處的茶棚。

“李相當真好興致,府中這麼多御賜的貢茶不喝,偏偏跑到這城郊野外地喝這些粗茶。”

李林甫相貌清癯,氣度風雅,非但不是一副大腹便便的權奸模樣,反倒像是一個耿介的儒臣。且無論官聲如何,單就這份賣相便已先聲奪人。

“李林甫拜見壽王殿下。”李林甫緩緩站起身來,拱手欲拜。

“李相乃國之重臣,而李瑁不過一個閒散王爺,如何當李相一拜,快快請起。”李林甫權勢之大,除了皇帝,誰能心安理得的受了他的一拜,李瑁連忙把將欲拜下的李林甫擋了下來。

李林甫回到桌旁,親自將李瑁身前的茶碗倒滿,擺了擺手。

“這山中野茶雖比不得宮中御賜,卻也頗有幾分意趣,殿下不妨嚐嚐。”

“謝過李相。”

李瑁緩緩端起茶碗,輕輕放到嘴邊啜了一口,臉上露出了一絲輕鬆的神色。

此時茶聖陸羽未出,唐人飲茶還與後世不同,喜好在將茶葉和油鹽姜蒜共煮,味道奇特,李瑁着實喝不慣。

不過這野茶卻不相同,因爲時間和成本有限,所以沒有時下那麼多的工序,只是簡單地衝泡了出來,帶着淡淡的苦澀,反倒更和李瑁的胃口。

“苦中帶澀,而後回甘,雖不比長安茶樓博士的手藝,卻也別有幾分野趣。”李瑁品了一口,讚道。

李林甫微笑着點了點頭:“苦中帶澀,而後回甘。殿下果然雅人,能識茶中三味。不過...”

李林甫話鋒一轉,接着道:“不過殿下畢竟年少,於人生三味卻是品錯了。”

“哦?”

李瑁面露疑色,而後一副求教的樣子:“李瑁不知李相何意,還請明示。”

“殿下方纔以閒散王爺自居,便是錯繆了。”

李林甫面色如常,雙目微闔,如電的眼眸透過一絲未閉的眼簾直直地注視着李瑁,彷彿要將李瑁的內心看穿。

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一章 冷箭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七章 聯姻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九章 論戰第五章 立儲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六章 封后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四章 請戰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九章 劍舞第十一章 責罰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章 交易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五章 顏真卿
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一章 冷箭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七章 聯姻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九章 論戰第五章 立儲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六章 封后第八章 提點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四章 請戰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九章 劍舞第十一章 責罰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章 交易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五章 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