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環有喜

年輪流轉,春去東來,不經意間四年已過,又是一季夏末秋初。

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四年時間壽王府一脈在朝中氣候已成,早已屹立其中,穩居一席之地。

天寶四年中,壽王府,敏慎殿正殿。

“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一陣陣宛轉悠揚的靡靡之音自殿中穿出,磬、簫、箏、笛在樓中間歇齊鳴,用聲樂勾勒出一副“人何在,飄零久”的迤邐畫面。

在大殿的正中,身着一身色彩斑斕的霓裳羽衣的楊玉環戴瓔佩鈿,腰懸珊玉,叮噹作響。

楊玉環舞姿動人,時而如迴雪般飄然輕轉,時而如彩鶴般嫣然高縱,玉手後垂如楊柳般柔緩,斜曳羣裾如紅雲將生,螾蛾斂略間流露兒女之態,擺袍揮袖間還帶着幾許風聲。

李瑁手執玉笛,湊在脣邊,看着楊玉環的絕美姿態,不禁意間有些癡了。

宮廷之舞雍容大氣,姿態揮灑,對舞者的姿容體貌要求極高,而楊玉環偏偏就像是爲這宮廷之舞所生的一般,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恰如其份,不多不少,不減不添。

單以此而論,天寶之年,普天之下無出楊玉環之右者。

今日之宴乃是王府節末之宴,殿中所掌樂工俱是王府之人,所宴請的賓客也俱是壽王府一脈的幾位關鍵臣子。

刑部尚書章仇兼瓊,壽王文學李泌,記事參軍高適,左武衛將軍馬璘,中郎將李光弼,右郎將崔乾佑,還有咸宜公主的駙馬,衛尉卿楊洄俱都在列。

霓裳羽衣舞共計三序三十六段,楊玉環只舞了其中的最前面的散序六段,李瑁見楊玉環似乎面色有些潮紅,怕她累着,便揮了揮手,示意衆樂工退下。

“啪啪啪。”

曲消舞散,敏慎殿中響起了一陣陣撫掌之聲。

“嘗聞王妃舞姿如仙,出塵脫俗,冠絕天下,今日有幸一觀,果然不同凡響。”

楊玉環小鳥依人地跪坐在大殿上首李瑁的身旁,嫣然笑道:“玉環不過尋常之技,奉王爺之命獻醜罷了,衆人大人謬讚了。”

李瑁握着楊玉環的纖長的玉手笑道:“在本王眼中,娘子之舞舉世無雙,衆位卿家所言一點不虛,娘子就不必過謙了。”

唐朝雖風氣較前朝開放包容,但在世人的眼中女子依舊是男子的附屬品。男子在外人面前大多以拙荊稱之,而且提起來也極爲謙虛。可李瑁倒好,與外人談論時竟將平日的口頭愛稱帶了出來,而且面對旁人的誇讚竟毫不謙虛,反而一副頗爲得意的樣子。

李瑁對楊玉環的寵溺由此可見一斑。

楊玉環心裡又喜又羞,沒好氣地瞪了李瑁一眼,幫他把案上的酒樽斟滿。

李瑁笑了笑,端起酒樽對殿中坐着的衆人道:“今日乃王府家宴,衆位俱是本王心腹,本王視同家人,大家不必拘謹,來,我們共飲此杯。”

衆人一齊舉杯道:“謝殿下,謝娘娘。”

說完,殿中之人一同舉杯飲下。

李瑁放下酒樽道,擺了擺手,示意在殿中侍候的婢女盡數退下。

等到婢女全部退出殿中後,李瑁從袖中取出一封帛書,揚了揚道:“日前本王得到消息,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集隴右鎮半數精銳,兵出廓州,西征吐蕃,志在奪取要塞石堡城。如今皇甫惟明連戰皆捷,不日便將兵臨石堡城下。石堡乃西陲重地,父皇甚爲看重,若是皇甫惟明此番奪下便是立了潑天功勞,衆卿以爲我等該如何處之?”

皇甫惟明乃是太子的死忠,昔年太子還是忠王的時候皇甫惟明便擔任忠王友一職,和李亨的關係極爲親善,此番若是皇甫惟明拿下石堡,立下大功,屆時太子黨的聲勢必然大漲,這絕非李瑁願意看到的。

章仇兼瓊曾久在劍南,對周邊的軍務也很是熟稔,對於石堡城自然也不陌生。

章仇兼瓊拱了拱手道:“殿下,石堡乃湟水和青海之間的要地,與劍南的平戎城極爲相似,乃是吐蕃能夠屢屢進攻我大唐河湟地區的關鍵所在,石堡又名鐵刃城,山道險遠,易守難攻,非如殿下攻取安戎城那般奇襲難以成功。如今皇甫惟明這樣大張旗鼓,一城一地地拔去,恐怕難以奏效。”

章仇兼瓊這麼一說,李瑁的臉上非但沒有半點喜色,反倒隱隱有些擔憂:“那按照章仇大人之意,此次皇甫惟明恐怕要無功而返了?”

石堡城是河湟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吐蕃進攻隴右每每都是從此地發起,隴右邊民苦其久矣,此番若是皇甫惟明不能成功,恐怕又是西陲的不幸了。

章仇兼瓊如實回道:“皇甫惟明的勝算恐怕不足三成。”

皇甫惟明也是當世名將,其實對於攻打石堡城的困難皇甫惟明並非不知,但他也是無可奈何罷了。

李隆基向來極重邊功,近幾年來劍南、平盧、朔方、河西等節鎮在外戰中均有建樹,獲賞官爵者不計其數,唯有隴右鎮受制於石堡城的原因,一直難立大功,李隆基對於隴右鎮已經多有不滿。

天寶元年李隆基已經因爲范陽無功,撤換掉了范陽節度使王斛斯,叫李亨很是肉疼,此番若是皇甫惟明再因爲同樣的原因被李隆基撤換,那太子黨可就損失慘重了。

此次石堡之戰的開端既是皇甫惟明賭博的心態作祟,也是李亨一封封書信敦促的結果。

崔乾佑見李瑁面色似有不悅,於是起身勸道:“殿下憂國憂民之心末將佩服,但隴右之戰事關重大,無論成敗如何,殿下均需早作打算。”

崔乾佑之言倒也在理,隴右之戰若勝,那便是大唐之幸,也是太子之幸,李瑁卻是應該準備好應對之策;隴右之戰若敗,皇甫惟明便少不了一個貪功冒進之罪,這可是打擊李亨,斷太子一臂的大好時機,李瑁絕對不容錯過。

李瑁贊同地點了點頭,收起心神,剛準備開口和殿中的衆人商討此事,在一旁服侍李瑁地楊玉環卻突然出了異常。

“唔...”

楊玉環原本安安靜靜地坐在李瑁的身旁,但不知怎的,剛剛起箸嚐了口菜,竟突然乾嘔了起來。

李瑁見楊玉環乾嘔,連忙關切地問道“娘子你怎麼了,可是身體不適?”

夏末秋初,氣候轉涼,楊玉環身子骨又弱,李瑁擔心她是受了風寒。

楊玉華搖了搖頭道:“玉環無礙,身體並無不適,可能是府裡的飯菜不合口味吧。”

李瑁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回頭便向長安廣徵名廚,必定做出叫娘子合口的菜餚。”

李瑁雖是兩世爲人,但兩世加起來也不過四十來歲,經歷過得事情畢竟有限,不過年紀較長章仇兼瓊卻從楊玉環的表現中看出了什麼來。

章仇兼瓊笑着問道:“娘娘近日可是胃口不佳,精神不好,易感疲憊?”

楊玉環見章仇兼瓊竟說出了自己今日的症狀,好奇地問道:“大司寇也懂醫術?”

章仇兼瓊哈哈笑道:“若是下官所猜未錯,娘娘之疾恐怕殿下遍請天下名廚亦是無用。”

“這是何意?”李瑁不解地問道。

章仇兼瓊笑着回道:“以娘娘之症,怕是有了世子,殿下不妨傳御醫診斷。”

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七章 試探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九章 破城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六章 封后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章 內鬥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九章 密謀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章 交易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章 阻撓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章 請封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九章 寧王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六章 名將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六章 南詔入京
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七章 試探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九章 破城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六章 封后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章 內鬥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九章 密謀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章 交易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章 阻撓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章 請封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九章 寧王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六章 名將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六章 南詔入京